[在承接产业转移座谈会上的发言]产业座谈会

2021-11-10 10:56:53 | 浏览次数:

在承接产业转移座谈会上的发言 **市工信局 (2019年5月29日) 近年来,**市紧紧围绕“致力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高地,将**打造为江西大开放的四大门户之一”战略目标,随着高铁枢纽功能进一步放大,**承接产业转移优势日益凸显,这也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不断扩大赣东北开放合作,推动赣东北参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沿海发达地区分工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着力对接东部沿海和南粤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努力争取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致力打造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一、**市承接产业转移基本情况 **市紧紧抓住“上海产业转移、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浙商西迁、粤商北进、饶商回归”五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按照《2018年江西省产业转移引导目录》对**市承接产业的指导,2018年,我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1个,计划总投资1034.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52.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73.6亿元。其中,承接汽车产业转移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666亿元,承接有色金属产业转移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159.6亿元,承接纺织产业转移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56.7亿元,承接电子 信息产业转移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24.9亿元,承接食品产业转移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5.8亿元。此外,还分别承接了建材、机械、航空、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共计24个。从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已有51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

二、承接产业转移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们认为,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问题是内地生产要素约束日益趋紧,沿海发达地区中低端产业梯度转移难度加大。

一是人才严重缺乏。这一问题在承接电子信息、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转移过程中较为突出。尤其在高铁运营通车后,造成了反向“虹吸效应”,便利的交通使人才向东部沿海城市集聚更加便捷。而且我省、我市范围内,优秀大专院校较少、大型产业集群较少、完善生活配套少,因此,优秀人才在**落户少。优秀人才的稀缺又反过来制约了大型企业的落户和发展,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二是人工成本快速攀升。以**经开区为例,2018年年初时,因几个龙头企业均有大规模产能扩增计划投产(晶科双倍增、汉腾二期等),经开区企业用工缺口达11000余人,普工、技工均有较大缺口,许多企业甚至降低入职标准、年龄限制招收大量工人。因此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普工平均月工资达到4000元,技工可达5000—12000。目前虽然用工 需求已没有那么迫切,但平均工资水平已很难下降。到2018年下半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许多企业订单减少,原有的生产计划被迫缩减。招入的工人没有活干只好放假或者裁员,放假要支付放假期间的工资、裁员要支付离职补偿金。企业不堪其苦,极易造成劳资纠纷。

三是土地指标制约项目落户。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各地每年的用地指标均有严格限制,由于土地指标的限制,造成部分企业难以进驻工业园区。而且工业用地指标有限,报批难度大,导致园区拓展能力不足,发展空间及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受限。加上**市土地成本较低,沿海企业要地量非常大,动辄成百上千亩。这几年用地过千亩的项目都已经有8个,造成沿海企业进驻园区的需求量目前都向此标准靠近,数目非常大,以现有新增建设用地速度基本无法满足。

四是部分转移产业的层次偏低。这其中以有色金属产业最为典型,**的有色金属产业绝大部分承接自浙江,并已成为占比最大的主导产业,2018年在全市规上工业中占比达到30.4%。但是有色金属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带来的环保影响也一直在扩大,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主导的县区,均已列入国家、省环保重点监控区域。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大部分有色金属企业在环保设施投入上显著提升,但是在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仍然原地踏步,产业整体粗放、低端的本质没有改变。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创新园区建设模式,注重搭建平台承接 在平台建设方面,**市以园区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辐射能力。

一是抓园区体制改革创新。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市、区)工业园区跨越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高铁经济试验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高铁经济试验区被省政府定位为省级“**大数据科创城”,获省编办批复加挂“江西**数字经济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牌子。全面启动了县(市、区)工业园区领导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金融机制、发展产业集群、人事和薪酬制度等方面的“六大创新”。如在领导体制上,规定省级园区党工委书记兼任县(市、区)政府党组成员,要求各县(市、区)由政府一名副职分管县域工业经济和工业园区,避免多头管理;
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使用园区管理专用章,明确有关部门将涉及工业项目行政审批和管理职能全部委托园区管委会履行,或是授权园区派驻机构及人员履行,提高工业项目审批效率;
在财税体制上,确定了县(市、区)工业园区财政实行独立核算,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的独立方案,赋予园区足够资金进行自主开发布局;
在金融机制上,支持园区设立、做实、做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性国资公司,负责园区投资、建设、开发,赋予园区自主融资权;
在人事和薪酬制度上,实行企业式薪酬管理,以薪酬总额高于乡镇(街道)、县(市、区)直单位50%-100%的高薪方案,进一步促进园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抓标准厂房建设。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建设、招商、运营三大关键同步谋划、同步落实,避免厂房建好后空置、企业进驻后无序管理等问题。该市标准厂房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建设规模大。截至2018年末,全市建成工业标准厂房面积780万平方米,远超过前几年建成的总面积(2015—2017年全市共建成158万平米)。二是筹资渠道宽。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思路,创新了资金筹措的方式,各县(市、区)结合实际,采用了工业地产、PPP、EPC、政府公司投资、园区公司投资、园企合作等多种模式来建设标准厂房,各地都能围绕本地主导产业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实现“一个标准厂房项目就是一个主导产业”。三是政策运用活。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借势发力,依托标准厂房建设争取到了各项政策扶持,包括挤进了省第二批重点调度项目的“笼子”,获得用地指标;
作为全国返乡创业示范基地项目,获得国开行贷款资金等。

三是抓产业引导基金。组建设立“**市发展升级引导基金(有限合伙)”,首期募资规模15亿元,重点投向“两光一车”、文化旅游等领域相关子基金及项目;
广丰、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也陆续成立16支产业引导基金。全市共设立各类产业引导基金21支,到位165亿元,支持企业项目46个,累计投放160余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680余亿元,促进了汉腾汽车、晶科光伏倍增、安驰新能源、爱驰亿维、博能新能源等一大批产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聚焦企业实际需求,注重优化服务承接 近年来,**市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为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通过取消、下放、合并等方式,将国务院、省政府下放的237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63项,精简率73%;
将市本级保留的328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85项,精简率74%。另一方面,先后公布了《**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单》《**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单》《**市政府性基金项目清单》《**市涉企经营服务性项目清单》。严格按清单收费,清单之外的涉企收费,一律不得执行,在减轻企业收费负担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经开区开展在建项目“七人行”服务:即每个项目由一名副县级领导、一名招商干部、一名安商干部、一名征迁干部、一名政法干部、一名纪检监督员、一名党建指导员,对在建项目实行立体化服务,解决各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办证、用电、用气、用水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每家已投产企业由一名帮扶领导带着一名帮扶干部进行结对联系,搭建起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帮助解决企业上至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提升发展,下至企业职工子女入学等问题,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在帮扶的企业上,确保规上企业全覆盖,同时将拟申报规上的企业也纳入其中。

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出台了《开展降低企业成本 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饶字〔2016〕23号),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比如,**经开区实行“三不过”办事制度。创新建立了“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难事不过月”的“三不过”工作机制,建立了“绿灯待办、黄灯提醒、红灯移送”的网上亮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办事服务效能。

推荐访问: 座谈会上 承接 产业转移 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