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色亮点工作总结汇报_工作亮点汇报

2021-10-27 12:31:54 | 浏览次数:

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色亮点工作总结汇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近年来,X县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构建了监管能力强、覆盖面广、群众认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编织了保护网。

几年间,X县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出口果蔬(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红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省果蔬出口示范区、省农业投入品监管示范县等一系列殊荣,X年,X县X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X县被评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一、主要工作。X县之所以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关键在于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坚持“管出来”和“产出来”两促进、执法监管与标准化生产两手硬,脚踏实地,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之路。

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能力,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牢固防线。以大监管保障大安全思路,围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不断夯实监管基础,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大投入,提高检测能力。统筹农经系统资金,按照国际标准,投资 X万元,建设X平方米开放式实验室,配置美国安捷伦气相色谱仪等国内外高端仪器设备X台(件),科学编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聘用X名专业技术人员,构建了机构人员、质量体系、记录与报告、仪器设备、检测工作等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检测系统,大幅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X年,该县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省农委的机构考核“双认证”,认证项目包括农产品、土壤、肥料X大类,X个参数,填补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无认证的空白,对全县乃至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质量安全保障。二是整合资源,健全监管体系。秉承“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理念,以县农业监测站为核心,稳妥推进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县植保站、县土肥站等农业系统内检测机构整合,成立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下设X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个监管站配备X名技术员和X台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范围覆盖主要农资商店、生产基地、农产品市场等,形成了集环境监控、安全监管、病虫害预警防治、农产品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三是信息化引领,扩大检测覆盖面。以加强全程控制为目标,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建立了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检测数据监控系统、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 XX举报投诉受理系统、舆情数据监控系统及语音视频辅助系统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并将X家重点农资、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平台管理,目前已实现覆盖全县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从生产到上市的全程监控。

注重品牌培育,着力提升品质,激发农产品安全生产内生动力。在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格局下,坚持以“标准化、品牌化、可溯化”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激励作用,释放生产经营主体能动性,使之有意愿、有能力担当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把关人”。一是推动“品牌化”认证。以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稳妥培育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为战略思想,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原则,围绕县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定出台一系列“三品一标”发展政策,在技术支持、资金补助、申报创建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有力推动了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截止目前,“三品一标”产品生产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X%,认证总量达到X个,其中地理标识保护产品X个、有机食品X个、绿色食品X个、无公害食品X个。二是狠抓“标准化”生产。围绕出口树莓、辣椒、寒富苹果、西红柿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标准化示范园X个,面积X万亩。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技术操作规程、农产品生产标准 X项,集成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操作图或明白纸,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三是建立“可溯化”制度。以龙头企业、“三品一标”单位为重点,在全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进生产主体备案和生产档案记录制度。通过采取产品上市前检测、发放农产品《产地证明》、规范农产品包装标识等有效监管措施和手段,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产销一体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确保全县不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创新监管手段,严格检验检测,打造放心农产品市场。围绕农药等关键农业投入品,坚持用创新引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不断加强检验检测力度,确保了农资市场的规范有序。一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由县农经局牵头,联合县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等相关部门,针对农资生产、销售环节组织开展农资市场拉网式打假整治和执法监管行动,清理整顿不合格市场主体,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仅今年以来,便检查农资经营店X家,查处问题X个。二是创新农药管理制度。以源头可追溯为目标,按照先审查、后备案、再经营原则,依托县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管平台,对全县X家农药经销商店的X余种农药进行统一排查、备案管理,张贴包含产品信息、经营信息的二维码,筛查不合格农药 X种,实现农药从生产到使用的严格管控。三是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制定《X县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方案》,依据产业布局,选定X个乡(镇)、X个县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点,在进行每月X次例行监测的基础上,以重大活动、节假日为节点,重点抽检树莓、辣椒、白菜、菠菜等四十多个品种,针对不合格农产品分析成因,查处违规、劣质投入品,及时采取封存、销毁等处理措施,确保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问题。虽然X县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但面对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农业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不定期开展监管核查考核,目前仍有一些严峻的挑战需要应对。

标准化生产有待提升。X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生产方式以分散小规模为主,近些年来,虽然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度,一些规模种植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发展较快,标准化生产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比达到X%,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比重还不够大,一些农产品还没有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意识不强。目前,全县多数从事农业生产者年龄普遍偏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不到位,存在刻意追求产量、忽视质量问题,认为传统生产方式也是正确的,不需要完全按照技术规程、农业标准要求操作和生产。部分农产品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经营分散,受利益驱动,有时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严格履行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职责,有些没有达到安全采摘期就采摘,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一些激素来提高口感、缩短生长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监督、检查有消极应付现象,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特色农产品品牌不够响亮。X县带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农产品不少,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到X个,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省级名特优产品认证的却不多,能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还比较少,像X牛肉、五龙山葡萄、叶茂台花生等被消费者熟知的名牌产品更是屈指可数,大多农产品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还很陌生,农业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导致高质量农产品有品牌叫不响,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和发展空间,制约了农产品价值提升,影响了生产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积极性。

监管经费投入压力较大。目前,X县在财力十分紧张地情况下,先后投入X多万元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监管体系,而随着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纵深推进,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涉及的投入品、流通环节越来越多,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检验检测、全程监管等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基础设、收集整理加工各类信息资源、更新升级检测设备、建设标准化基地、检测样品、配备工作人员等,这对于 X县财政来说是一次考验。

三、工作建议。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X县必须未雨绸缪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补齐短板,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成为我市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国家级食品安全市的引领者。

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策。建议在发展壮大现有标准化示范园基础上,围绕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农场,扩大示范引领范围。以“质量为本、以质取胜”理念为引领,推广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全部纳入标准化管理,逐步形成与国际、国内、行业相衔接的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同时,积极创新农业组织方式,依托X个标准化示范园,成立新型农民经济组织联合会和基地,积极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由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经济组织联合会负责市场营销,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垂直生产销售系统,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激发农户标准化生产热情。

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意识确定行为。一方面,建议围绕相关法律法规、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公德教育、科学养殖种植知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由县农业、司法、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联合,采取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月)活动、开辟农产品质量宣传专栏、设立电话咨询热线、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舆论宣传,切实增强广大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建议结合科技下乡、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科技示范户带动等形式,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涉农企业,对种、养殖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引导帮助农业生产企业和种养殖农户掌握绿色种养殖技术,增强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壮大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一是培育更多的地理标志和名特优产品。建议以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果蔬(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掘优势、特色产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做好申报工作,力争早出、多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产品。二是叫响 X县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议充分利用农交会等重大农业展会,加强品牌展销传播,对“X牌”农产品进行集中推介,将国际国内的采购商“请进来”,促进“X牌”农产品“走出去”。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品牌持有人,加强与权威广告经营商的合作,通过电视台、广播、网络、报刊等广告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三是培育更多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议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重点扶持成长性好、潜力大的农副产品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开展兼并、联合,形成产业集群和销售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内联外引,吸引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农产品深加工业经营,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力的资金保障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支撑。一是建立健全县级投入保障机制。建议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和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到财政预算,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力度,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信息化管理等设施设备,持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特别在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配备必需的快速检测设备,绝不让有安全隐患的农产品流向消费者。二是加大市级层面支持力度。建议我市将X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作为我市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国家级食品安全放心市的示范工程来抓,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重点加以推进。三是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建议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与工作协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良好格局。

推荐访问: 区县 工作总结 农产品 汇报 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