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与马克思“假象”思想之比较

2022-05-06 17:50:02 | 浏览次数:

【摘要】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假象的解释是不同的,假象的涵义也不一样。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的“假象”的基础上,对假象作了科学的规定和概括。但是作为唯心主义集大成者的黑格尔,他所提出的假象有其独特的内涵,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假象 本质 现象

黑格尔是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本体论、逻辑、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包括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统一的思想),以及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由片面到全面的辩证过程的思想,都是黑格尔第一次提出的。这一思想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黑格尔的这些辩证法因素,都是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表述的。他把思想看作是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因而其逻辑学亦是唯心主义的。下面,笔者就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假象”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假象”作一简单的论述和比较。

黑格尔对“假象”的辩证阐释

在黑格尔看来,假象有三层涵义:一是非本质的东西。“假象”这个范畴是黑格尔本质论中最初的范畴,它来自于存在论中的存在。黑格尔认为,如果只是很肤浅地把存在与本质抽象地对立起来,认为本质只是“单纯的自身等同”,仅是对存在的单纯否定,这就会把本质自身也看成是一个存在,看成是一个“直接的本质”,从而使存在与本质的关系竟成为一物与他物的关系,双方各自具有自己的直接性,“具备同等的价值”,彼此“莫不相干”。这就是说,本质不是对存在的单纯否定,而是扬弃,因而它高于存在,而假象则是存在被抛弃后的余留,是与本质相对立而存在的,是非本质的东西。二是假象是无本质的存在。假象是非本质的东西。非本质也叫无本质,这里不是同语反复,而是强调“存在”二字。假象是本质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本质还未表现出来,只是在其自身中的“反映”,所以存在呈现为无本质的东西。这就是说,在映像阶段,存在没有把本质反映出来,是“非本质的和不真实的”,也即是虚幻的,但它又是与本质联系着的,是依赖于本质的,所以它又是存在的。正因如此,黑格尔认为假象是客观的。由于假象包含有这样的矛盾,所以假象又可叫做非存在的存在。非存在是相对于本质而言的,它是被本质建立为否定物的否定物。说它是存在,说明它又与本质紧密相联,不能脱离本质而存在,是依赖于本质的。因此,黑格尔说:“然而它又不止于仅仅是非本质的东西,它是无本质的有。”这个“有”指的就是存在。三是假象是“直接的反思”或“反思的直接性”。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假象是与本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但二者又是怎样联系着的呢?黑格尔认为,假象是“反思的直接性”,“反思”是指有“中介”的,即通过对立面来映现自己,“直接性”却是无中介的。“反思的直接性”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释那就是有中介的直接性,这似乎是矛盾的,但假象却包含了这样的矛盾。假象是一种直接性,然而这种直接性是“中介”的,这是因为它也是本质的表现,尽管这种表现是肤浅的、虚假的,但它毕竟表现了本质。假象作为“直接的反思”,是整个本质中反思的第一阶段——纯反思。在这里,本质尚未表现于外而成为现象,仅仅处于自己映现自己的阶段。总之,假象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是存在,又是非存在,它是非本质的东西,但又是本质的直接的反思,也即本质自身。它是存在与非存在、本质与非本质的统一体,是非存在的存在,非本质的本质。

列宁对黑格尔“假象”的评价

黑格尔对假象的论述包含有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列宁对黑格尔的这一思想给予了高度重视。关于假象是本质的表现这一点,列宁曾举了一个例子,他说:“非本质的东西,假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常常消失,不像‘本质’那样‘扎实’,那样‘稳固’。例如: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这是对黑格尔思想的肯定。他又说:“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本质具有某种假象。假象是本质自身在自身中的表现。”尤其黑格尔对于假象本身的两个环节的论述,说明了假象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列宁很重视这一思想。他说:“假象是(1)存在着的无、非存在的东西。(2)作为环节的存在。”假象本身既是非存在,又是存在。它是虚幻的,但又是本质的映现,依赖于本质。假象存在着,但终究要被识破,发展到现象这个本质的另一个本质上,成为非存在。所以说,假象是非存在的存在,非本质的本质。关于假象是客观的,列宁对此观点持肯定的态度。他说:“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假象也是客观的,因为在假象中有客观世界的一个方面?不仅本质是客观的,而且假象也是客观的。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的差别是存在的,可是这个差别也有自己的界限。”由此看来,列宁对黑格尔的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假象”的继承与批判

马克思认为,假象就是事物本质的颠倒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现象与决定着、支配着它的本质,在性质上互相对立、互相矛盾。在有的地方马克思还称这种颠倒形式为“无概念形式”,即与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念相矛盾,背离了概念。但假象又是本质的表现形式,假象的特殊性在于,就实质而言,它不是事物本质直接的、最切近的、最原始的表现形式,而是经过了若干层次的变换、转化的形式。无论从历史上还是逻辑上讲,一般地说事物本质最直接的、原初的表现形态,与本质基本上是一致的。说它一致,并不是说是无差别的同一,而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随着事物的发展,此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深化与发展,从而外界多方面复杂影响的增多,这种原初形态便随之多样化、复杂化,多层次多环节转化,使它与本质关系越来越模糊迷离,甚至大相径庭。

当然,并非所有的转化形式都能形成假象,关键在于转化的过程,直接原初形态之间的中介过程,要消失在转化的结果之中,不露痕迹;而转化结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似乎超离了形成它的本质性过程,马克思称之为“硬化”。任何假象,不论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与本质怎样直接切近的联系,但在实质上,它必定是本质的、经过曲折的中介过程的转化形式。例如,一个魔术师似乎能够无中生有,有而变无,那里呈现出来的,无一不是掩去中间环节的直接现象。如果他把中间的变换过程一一展现出来,观众的神秘感也会烟消云散,这是一切假象生成的关键所在。马克思认为,人们的主观认识虽然具有片面性和偏差,但不能就此把假象推入主观世界,假象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尽管它是不合理的表现,但它又是客观的存在,而不是主观想象、主观错觉。马克思还论述了假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假象与本质“似乎”相矛盾,“乍看起来”相对立,而从根本上,从事物总体的角度上看,两者都是一致的。这种深刻的一致性埋藏在表面的矛盾下面,只有通过许多中介环节,才能理解这种一致性,才能解决这种表面的矛盾。

假象与本质的一致性在于:(1)归根到底,假象是由本质原初形式转化而来的,它与这原初形式有着隐蔽曲折然而一贯的逻辑联系;(2)假象是本质的必然表现,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因的作用和大量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而客观规律和本质正是通过这些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它是本质规律的主要的正常的形式;(3)最主要的是本质归根到底规定着假象的存在和变动界限。较之一般现象,假象更突出地具有对于本质的相对独立的游离。然而,无论如何,它超不出本质规定的界限。马克思认为,经验不能识别假象,虽然感性经验是认识的开端、理论认识的来源,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单纯的经验会把事物本质原原本本展现在人们眼前。感性直接性是经验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单凭直接的经验只能反映事物表面的肤浅的直接联系、外在的关联,却无法把握埋藏在简单的表面联系之后的复杂的中介过程;局部的经验也不能把握一类事物现象的总体。这些缺点使它无法超越过假象障碍,走出假象的迷宫。打通由假象到本质的正确认识方法,就是马克思所运用的抽象和历史主义的方法。对大量复杂的现象进行科学概括,找出事物规律的“纯粹形态”,再以此为出发点,去说明、解释和理解那些偏离规律的现象,不能用背离规律的现象去直接说明规律。

综上所述,黑格尔对“假象”的认识包括他整个逻辑学的模式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自己也公开申明“概念的观点一般讲来就是绝对唯心论的观点”。黑格尔把人对世界的认识看作一个由客观到主观、由存在到本质再到把本质认作概念从而把现实世界认作主客观的统一的过程,并因此把主体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引入到对世界的终极解释中,从主客观的矛盾进展和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去解释世界。尽管黑格尔把主体仅仅理解为精神、理性,把主体的实践活动只看作抽象的精神的劳动,而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但是他的这种把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引入到解释世界的模式中,从主客关系的矛盾进展和主体的活动去解释现实世界的思维取向,与马克思所提出的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的思路是很接近的。黑格尔正是通过概念论中的“假象”把实践引入解释世界的认识论中,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现实世界,并力图把主观逻辑和客观逻辑统一起来,使近代西方哲学解释世界的理论框架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其合理内核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前提。(作者单位: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 黑格尔 马克思 假象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