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课后反思]

2021-10-09 22:27:35 | 浏览次数:

《窦娥冤》课后反思 上周,给中一(1)(2)班分别上了《窦娥冤》,自我感觉是这学期来效果较好的一篇课文,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爱”听,齐刷刷眼睛看着黑板、不再有迷茫的眼神。较之以往的情况,真能聊感一丝欣慰。

一共2课时,没有过多地讲生词偏字、语法宫调,只是力求讲好三个方面:1、元曲杂剧的基本常识,2、基本剧情,3、人物分析。讲述元杂剧时将宫调、曲牌、角色、作者、元曲四大家等一一列举,并与我们所熟知的本地域戏曲“秦腔”相关内容结合一起,尽可能把同学们感到生疏的知识深入浅出些,讲完后同学们把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都记在课本上。看到这些,我的心情好了很多,讲课的兴致也高了很多,就想给他们多讲一些。

等到介绍基本剧情了,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关系图,通过人物的相互关联把整个故事讲了一遍,没想到同学们听得很投入,尤其说到窦娥发出三桩誓愿的时候,大家的表情里竟有了些惋惜之情。

人物分析时,没有把出场的角色一一分析,只突出了窦娥、蔡婆婆、张驴儿、桃杌四个人物形象,并进行了引申,窦娥蔡婆婆代表了最底层的勤劳的劳动群众,张驴儿是?没等我说完,同学里有几个喊了几声:是个流氓无赖、混混。说得好!还有呢?恶霸。很好。再有没有?同学们思考实在不出来了。我提醒:“如果张驴儿生活在当下,他会是??”有的同学开始说了:“土豪”。“说得好,为什么是土豪呢?”“他想尽办法夺取别人的钱、徇私枉法、投机钻营”。“好极了,同学们,今天你们怎么了,有如神助啊”。同学们笑起来。对了,张驴儿也是投机钻营的代表。桃杌呢?贪官污吏。

最后一个问题:窦娥死后三桩誓愿一一灵验,为什么?我们从她的身上看到那些闪光点?“老天都感动得哭了”“太冤枉了,好人没好报”“她很孝顺”“善良”……我一一总结到黑板上,没有再讲更多的道理,而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最后给大家播放了秦腔剧《窦娥冤.杀场》片段,大约10分钟,给这堂课划上了圆满句号。

我绝不敢说,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因为没有按照授课计划上面的条条框框全部完成,没有讲中心思想、没有强调也么哥、哥哥行、兀的之类的生词。只是挑了其中的一些进行了讲解。但是,我感觉这2课时里,学生听进去了一些,听故事也好、记笔记也好,总归是对他们有点儿吸引力,有点儿兴趣。最起码他们知晓了一些常识:唐诗宋词之后,还有我们引以为豪的元曲明清小说;
元曲中除了散曲还有杂剧,杂剧中诞生了“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关汉卿可以与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相比肩,流行于西北的秦腔是中国戏剧的滥觞,被誉为“万戏之鼻祖”等等。明白了一个道理,窦娥生活的那个时代是黑暗的,窦娥是被那个残酷的时代和生活在里面的流氓恶霸冤屈而死的。我想,对于这些调皮但也不失可爱的孩子们,应该是足够了。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生们已经不喜欢滔滔不绝的讲道理,更多地是想要表现自我和自主,这帮孩子们也一样。

还有,就是这堂课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的水平反映了老师的水平、学生的状态决定了老师的状态。其实这道理浅显易懂,早就应该明白,只是通过实际感受之后,更加深刻一些。

感谢这帮孩子们,感谢戏剧大师关汉卿创作的如此瑰丽的经典。

推荐访问: 课后 反思 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