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政策,,搭平台,建体系全面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服务水平]

2021-10-10 10:09:28 | 浏览次数: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培训班交流材料 出政策 搭平台 建体系 全面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服务水平 **市人民政府 2018年6月 近年来,儿童福利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从传统机构孤儿向社会残疾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延伸;
保障内容从单纯生活养育向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综合发展转变;
福利体系从救助、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开拓创新,采取系列举措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为主阵地,“政府主导、家庭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保障格局,全市251名孤儿、6357名困境儿童、13074名留守儿童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附件1、2)。主要做法如下:
一、夯实基础,构建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和组织体系 1.加强政策保障。2015、2016年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附件3、4),九县(市、区)均已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全面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
实现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机构孤儿按当地上年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70%确定,社会散居孤儿按机构孤儿标准的80%确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散居孤儿标准发放;
加强各类救助政策的衔接,把适度普惠型儿童纳入现有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救助范围;
积极构建留守儿童信息分类动态管理、发现报告、帮扶转介、部门协同、基层督导、社会参与、源头治理、资金保障、督查问责、宣传引导十方面关爱保护机制,全市儿童福利分类保障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 (一)补助对象。具有当地户籍的以下几类困境儿童:
1.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包括父母双方因失踪(失踪两年以上)、服刑(服刑1年以上,含强制戒毒)、重残(一、二级残疾)或长期患重病(患重病1年以上)等情形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导致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2.困难家庭的重度残疾(一、二级残疾)、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儿童、患重病和罕见病儿童。

3.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类保障的其他困境儿童。

(二)补助标准 县(市、区) 标准 (元/月/人) 人数 支出资金(万元)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重残儿童 重病儿童 2016年 2017年 莲都区 1270 1270 1270 255 66 87 龙泉市 870 870 870 155 65 180 青田县 1355 1355 1355 169 237 320 云和县 757 757 757 141 88 118 庆元县 721 436/581 436/581 109 29 60 缙云县 918 918 918 78 105 364 遂昌县 880 880 880 122 53 110 松阳县 760 760 760 200 208 244 景宁县 746 746 746 98 160 228 南明山街道 953 680 680 15 3.6 10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留守儿童1.3万人,约占全省留守儿童数的1/10。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亲情关怀,在安全、教育、情感、心理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关爱保护。

从学龄段分类:义务教育阶段儿童11087(小学8405人,初中2682人)人,占总数的85%;
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3109人,占28%。

从监护主体分类: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10531人,占81%;
由亲戚朋友监护的2290人,占18%;
父或母无监护能力的253人,占2%。

从县市区域分类:
青田县、缙云县、松阳县、莲都区较多,分别为5242人、2133人、1499人、1448人,占总人数的40%、16%、11%、11%。

2.构建服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织密织牢全市儿童福利保障服务网络。横向:建立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儿童福利事业工作机制,推进横向互动,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共同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和优惠措施。纵向: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儿童福利工作机构和组织网络,确保有专门力量推进儿童福利工作。市级依托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成立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
县级依托福利院或相关职能科室相应成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
各乡镇(街道)设立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配备社会福利专职工作者;
各村设立儿童福利督导员。

3.夯实基层基础。各地都建立了城乡社区儿童福利督导制度,在每个村(社区)设立1名专职或兼职儿童福利督导员,目前全市已建在册督导员2865名。督导员主要负责全面掌握辖区内孤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对养育状况进行有效督查。如景宁县下发《儿童福利督导制度》,在督导内容、督导频次、督导方法等方面加以明确;
缙云县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落实乡镇工作人员经费,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儿童福利工作。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每年对全市儿童福利督导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全市督导业务能力。

二、搭建平台,提升孤残和困境儿童保障服务水平 1.创建全省一流儿童福利设施平台。**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由浙江万地房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捐建,设置床位250张,总投资4900万元,是我市慈善史上最大的一笔社会捐赠,硬件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自2014年1月开院以来,逐步完善孤困儿童养育照料、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方面功能,同时在面向机构外各类困境儿童实施养育、教育、康复、精神生活等福利供给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市级福利院主阵地作用,打造没有围墙的福利院,推动儿童福利从补缺型向均等化、普惠型转变。

2.创新全市孤残儿童集中代养育机制。针对各县(市、区)的孤残儿童分布零散、养护康复力量难以集中以及收容抚养机构设施老旧、技术落后等问题,为保障全市孤残儿童权益,依托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康复护理水平开展集中代养育。通过与各县(市、区)签订代养育协议,全市0—18周岁的孤儿和弃婴统一由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代养育。建立市、县财政分担机制,落实经费保障。代养孤残儿童费用分担标准为每人每月2500元,各县(市、区)分担的孤残儿童费用按代养孤残儿童人数和代养孤残儿童费用分担标准确定。(附件5)同时,与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合作,启动种子项目,每年提供专项资金18.5万元用于支持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目前福利院集中代养育全市孤残儿童和弃婴共61名,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将所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儿童纳入保障,即为散居孤儿,为其发放基本生活费。同时把符合条件孤儿纳入“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保障范围。儿童福督导员定期开展孤儿家庭探访,了解孤儿生活监护情况,根据受困情况及时给予资源链接,政策支持。

3.实施社会困境儿童“添翼计划”项目。从2015年起浙江省启动实施困境儿童“添翼计划”试点,**市作为全省“添翼计划”试点唯一的地级市,积极探索创新:先后制定完善“添翼计划”评估内容及标准7条46项;
依托浙江省民政康复中心下派康复师和“春晖博爱”特教老师,形成一支由康复师、特教老师、护理员、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通过制定个体评估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康复特教训练,对家长开展康教技能培训,并开展后续跟进的定期回访服务,为“添翼计划”顺利开展提供专业支撑。截止目前,“添翼计划”已累计开展9期集中养育和康复,惠及全市贫困家庭残疾儿童164人次,康复效果十分显著,困境儿童生存状况明显改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促进了儿童福利机构在服务对象上的拓展,功能上的延伸,实现开门办院、专业办院,是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内涵的有益补充。试点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也受到了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整合资源,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1.部门联动共同关爱。2017年,民政、教育、公安、检察院等12个部门联合开展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附件6),把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失学辍学、无户籍、残疾和被遗弃、被侵害的留守儿童列为专项行动的重点对象。民政部门进一步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纳入低保救助、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教育部门积极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代理家长”、学生德育导师等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教育管理;
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公安部门认真开展无户籍人员清理整顿活动,主动为无户籍留守儿童落实户籍;
严厉打击拐卖儿童、虐待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
责令留守儿童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督促落实留守儿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妇联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开展经常性、个性化关怀活动,扩大“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志愿者队伍,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指导站、“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的建立,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咨询、“亲情热线”等服务。全市有5000余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近千名在校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成长伙伴”。联合宣传部、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建成1000多个“儿童之家”,为农村学龄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校外学习活动场所。团委依托青少年宫阵地,组织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参与公益夏令营活动,开展“阳光少年,茁壮成长”等主题宣讲活动,参与留守儿童2100余人次,发放安全自护手册7300余份;
举办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青少年课业辅导、心理辅导、普法知识宣传、平安自护教育等活动。检察机关创建了“爱·相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品牌,以此带动全市检察机关建立“爱·相随”子品牌7个,开通儿童关爱热线一条。与市教育局、司法局联合开展“爱·相随”法治进校园活动。2016年至今,全市共巡讲150余场,覆盖学生人数达3.5万余人。并通过党员志愿者、青年检察官等团体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通过专项行动,140名儿童父或母留家照料,63名儿童由父母带出共同生活,1270名儿童委托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218名儿童委托其他亲属或朋友监护,6名失学辍学儿童返校复学,29名无户籍儿童已落实户籍,并对失职父母开展批评教育29次(附件7)。

2.创新政府购买服务。制定出台《**市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管理办法》,从2017年起,市级福彩公益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鼓励扶持社会公益创投项目。2017年市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作为政府购买市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项目,通过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确定莲都区峰启公益社为项目承接单位。项目主要对市区范围内留守儿童开展摸底,有针对性的开展一批个案研究以及心理咨询、指导等服务,提供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项目实施半年多来,项目组先后在莲都区、南明山街道各中小学校开展了调研访谈、数据采集、公益讲座、团体辅导、个案跟踪、关爱慰问、冬令营、精品课程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活动形式多样、富有成效、屡创特色,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直接受益达15200人次(附件8)。

3.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由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天猫美家共同发起,省妇联、省民政厅指导的焕新乐园项目,坚持“改造焕环境、陪伴焕心成长、合作唤醒发展,全面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主要为6-16周岁低保家庭的孩子改善生活条件,从环境到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2017年在我市松阳、龙泉开展试点,为25户贫困儿童家庭提供住房改造、心理陪伴等服务,社会反响良好。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200多万元对200多户低保儿童进行改造,确定15家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实施(附件9)。近年来,市慈善总会牵头开展系列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活动,如“慈惠童心”项目、通过网络众筹募集资金创建关爱儿童之家等。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专注于儿童福利领域的民间草根公益慈善组织,如**市爱心志愿社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助学进校园、集体生日会、情暖冬日等系列活动,受益留守儿童近100人。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入户探访慰问”系列活动,入户探访儿童近60人,并建立探访档案;
莲都区峰启文化公益社的“峰启助学梦”项目主要针对莲都区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开展公益志愿和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了结对帮扶慰问、爱心洗漱包发放、爱心图书赠送和系列公益讲座等活动。“爱心洗漱包”是浙江省福彩基金资助的项目,峰启争取到价值总额20万元909份爱心洗漱包,主要分配莲都区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和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同时赠送每位留守儿童“爱心鞋”一双,拍摄“爱心照”并冲洗赠送笑脸一张和证件照一组。赴乡镇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应急技能、禁毒、孝道文化、交通法规等公益讲座;
景宁县凤凰爱心协会的公益项目“微爱畲乡”阳光成长之“关爱留守儿童、童心看世界”,“99公益日,关爱留守儿童”等系列活动,给留守儿童送去了关怀;
云和老李帮忙团成立于2010年,已拥有志愿团队4400多人,服务遍布云和城区9个社区及部分乡镇农村,服务项目八大项。据统计,2015年至今帮忙团服务中心共服务4625次,参加志愿者2.2万人(次),受益群众近16万人(次)。其中团长李光亮,今年已84岁,投入慈善20多年,累计服务时间达到3万多小时。这些公益慈善组织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儿童提供了多形式专业的关爱服务活动。

推荐访问: 服务水平 全面提升 福利 体系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