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报告|
张弛有度 保护发展 **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古村生态” (2018年1月22日) **乡区域总面积274.9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2008人,森林覆盖率达92%,享有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森林文化小镇、**市有机农业特色乡镇之称。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祈福圣地、天然氧吧、快乐老家”的大美**为奋斗目标,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2017年,我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部署,全乡上下紧紧围绕目标任务,树立“因地制宜、文化融入、特色彰显、建管并重”的建设理念,坚持一张图规划、一把手主抓、一盘棋推进、一股劲攻坚,全面提升集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质量,致力打造“乡容洁美、功能完善、特色彰显、生态宜居、民风文明、管理有序”的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我乡“最美会客厅”。
一、系统谋划,景乡融合描绘最美蓝图 紧跟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号角,**乡因地制宜,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古村落保护相融合,精心谋划,全力绘就“乡愁浓厚的古朴村落风情小镇”最美蓝图。
一是高起点规划设计。建立专业机构战略合作关系,在乡贤推荐下,引进华东设计院浙江分院,对秀峰大桥、文化长廊、廊桥、古街、八角亭、集镇入口等重要风貌节点进行免费设计;
引进驻镇规划师——雅克设计有限公司,依托集镇现有的资源禀赋、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开展规划编制,制定《江山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设立“一环两线四点”整治方案,延续传统文化根脉,兼顾小城镇现代功能,全方位打造“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传统古村落集镇风貌。
二是原生态编排项目。通过城镇修补、顺势造景、就地取材等形式,以保护和修复小城镇内现存古房、古街、古桥等历史记忆站点为着力点,深挖景区“古典味”、保留“生活味”、突出“发展美”,完成11个标配项目和“旅游+”高配项目的编排。如仿古文化长廊项目就是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为设计原点,融合山、水、古建筑等元素,打造融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为一体的新景观。
三是智慧化平台管控。充分利用“四个平台”现代化、信息化的智慧管控平台,实行“线上+线下”的双网管控,线上管控主要是通过综合信息指挥室大屏对集镇区域内进行24小时联网管控,在重要路段和区域安装探头、监控,真正实现消除盲区、不留死角。线下主要按照网格化管理机制,对集镇所在地秀峰、先锋进行网格化划分,每个全科网格按照“1名网格指导员+1名网格长+1名网格信息员”的配备,对集镇“脏乱差”现象进行重点巡防,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由网格信息员上报到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再进行分流交办。目前已经上报问题清单510条,整治点位208处。
二、重拳出击,强势整治守住绿水青山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五四三”专项整治、卫生乡镇创建打稳根基,项目带动补足短板,文化元素符号串联古今风貌,竖立古村落传统文化群,再现“千年古村”。
一是铁腕整治改善颜值。以衢州市卫生乡镇创建为契机,结合“五四三”中心工作,纵深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一环两线四点”的整治路线,重点开展“剿灭劣五类水”“赤膊墙整治”“三改一拆”和“洁美集镇”等专项行动,对秀峰路生活带、张柘线景观带、古村落特色带及农户屋前屋后开展重点整治,坚决对“脏乱差”现象露头就打。截至目前,排摸并解决涉及民生的环境卫生问题300多个;
组织发动环境整治攻坚行动30多次;
清除卫生死角、乱堆乱放500多处、各类垃圾100多吨;
修补小区路面5000余平方米;
清掏堵塞化粪池30余个;
清除乱张贴乱涂写小广告4000多张;
实行沿街店面、农户、企业“门前三包”责任制;
实现保洁垃圾箱全范围配备。通过声势浩大的各类攻坚行动,乡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2017年,我乡被评为衢州市卫生乡镇。
二是全力打造滨河风情。建立河道保洁机制,明确保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以达到“河面无杂草和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的“三无”目标;
建立乡级河长制和清三河长效机制,确定乡主要领导为乡级河长,制定治理方案和年度计划;
**溪结合现状实施“引水入景、水景相融”工程,分段修筑拦水坝,打造以文化长廊、文化礼堂、廊桥、健身道为一体的滨河风情景观;
同时,以全面剿灭劣V类水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拉高标杆,扩大战果,力争二类水体全域覆盖。目前,**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到70%以上,建成区内水质经检测全部为“Ⅱ类水”。
三是项目带动扮美小镇。直面、剖析“脏乱差”等问题根源,通过“点线面”的项目带动从根源上破解难题,打造精品,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倍增整治效应。投资160万元,实施店招项目、违停抓拍监控项目、标志线项目、农贸市场项目,做实做细“点上美”;
投资580万元对集镇主、次街道实施“三线下埋、人行道铺装、仿古路灯、光伏能源”项目,做强做大“线上美”;
投资600多万元实施建设长170米宽3米的仿古文化长廊项目,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精品点,做精做亮“面上美”。
四是文化融合提升品位。遵循“整旧如旧、建新如旧”原则,注重保留传统古村落的原始风貌、独有的文明形态和传统DNA继承创新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乡土文化。投资600万元,实施以周氏、黄氏两大宗祠为主的古建筑修复工程。同时,积极提炼古祠古村古巷、黄家拳、黄家棍等历史文脉中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建筑元素体现,营造与历史文化相承接、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对一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开展立面整治,对“新建筑”保留马头白墙灰瓦的通用图集基调特色,保护修复好古村古街古建筑。
三、生态整治,打造宜居宜游风情小镇 **乡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开展以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摊乱摆、房乱建、低小散治理为主的综合整治工程,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游的古朴村落风情小镇。
一是治理“道乱占”实现“畅安美”。制定小城镇“道乱占”治理整治攻坚方案,通过开展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小镇道乱占、车乱开、牌乱竖、摊乱开、房乱建、线乱拉等“六乱”问题,使小城镇道路畅通、安全、洁美。规划结合现状用地特征及停车需求分布等因素,新增5个大小停车场101个停车位;
投资260万,新建客运站、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增设违章监控等等形式规范交通行为;
投资100万,建设星级农贸市场,解除“摊乱摆”现象;
实行共杆共线项目,破解“线乱拉”难题;
通过对秀峰路、北山路沿街房屋以及店招进行立面改造提升,打造浙派民居小镇,焕发小镇新颜值。今年以来,我乡组织开展“道乱占”集中整治行动30余次,对5条集镇公路全力整治,共清理占道停车288起,僵尸车10起,乱堆物213处,占道经营4家,乱摆摊10起,乱搭乱建25起,乱竖牌5起。
二是治理“车乱开”实现“齐序优”。坚持“从严从严再从严”,落实“建队伍、强科技”工作建设。建设“两站两员”,设立乡交通安全管理站,村级交通安全劝导服务站11个,配备劝导员44人,对“车乱开”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劝导,杜绝摩托车乱窜、助力燃油车上路等违法乱象,确保交通安全;
编制乡镇交通规划,建立“车乱开”专项整治队伍,建立日常巡查管理机制,整治车行道上违停乱象288起,深入推进小城镇“车乱开”治理工作;
实施智能化管理,集镇入口设置交通违法自动抓拍系统,5条主次道路标识标线进行规范,保障镇区交通整齐、有序通行。
三是治理“摊乱摆”实现“明净好”。**乡占道经营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非法伸出门店外、超范围、超面积经营;
二是牌匾设置不规范;
三是占道摆放物品。根据这三类现象,我乡投资100万元积极打造星级农贸市场和店招整治项目,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扰民的超面积经营行为进行集中整治,确保集市商店无“无证占道经营”和“伸出门店外经营”行为,畅通集镇交通道路。目前集镇街道4户占道经营全部整改完毕,10个流动摊点全部搬入农贸市场,商业核心区街面室外广告牌50多块全部拆除,实行统一店招,保障集镇街道明亮、干净。
四是治理“房乱建”实现“洁绿美”。传统古村落是**乡集镇建设的魅力和特色所在,乡党委政府结合历史文化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的迫切需要,提速提质提效开展集镇古建筑修缮和保护工作,确保小镇整洁、绿色、美观;
借势借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成立由乡村干部、专业拆房公司组成的“拆小二”攻坚小组,纵深拆除集镇商业核心区、古建筑保护区、居民生活区等违章建筑,确保安全拆违;
实行文化干部、专业人员入驻“拆小二”队,确保拆得专业精准,古建筑不会被破坏;
开展“夜学讲坛”大交流活动,一周一故事,一周一交流,确保拆得立体、合规。截止目前,共拆全乡违法建筑203宗34904.5平方米,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39.62%,共拆除集镇建成区露天厕所47个,古建筑保护区危房27宗4285平方米,绿化美化3562平方米,建立健身广场、健身绿道;
立面整治赤膊墙、蓝色屋面76处5232平方米。2017年,我乡被评为衢州市“无违建乡镇”、衢州市“无赤膊墙乡镇” 五是剿灭“蜘蛛网”实现“清亮蓝”。将“三线改造”列入重点工程,主动协调对接联通、移动、电信、广电等部门,对镇区的传输缆线及入户线缆进行全面整治,通过线路“上改下”、架空路线整治和入户线整治等手段,有效剿灭空中“蜘蛛网”。2017年,我乡投资150万元,完成镇区5条穿镇道路“上改下”工程,梳通架空路线30公里,并完成秀峰、先锋古街200户入户线整治。我乡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全乡道路架空线改造工作,统筹推进电力、电信、广电等架空线缆,实现共线共杆建设,让小镇天空“更清澈、更明亮、更蓝”。
六是整治“低小散”实现“倍安增”。成立“四无企业(作坊)”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四无企业”专项整治方案,对辖区内的9家企业和12家个体工商户进行走访、排摸,特别是针对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重点走访。2017年,我乡共排查出2家无证无照企业,已联同江山市场监管局、安监局、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和各村两委干部,完成整治任务,一家已完成相关证照办理,一家已被责令关停,有利保障辖区产业倍加安全、农民增收。
四、着眼长效,奏响小镇提质升级强音 坚持一套班子抓到底、整合资金兜住底、特色办法管到底的“三底”长期发展战略,逐步推进集镇提质升级,真正实现“乡容洁美、功能完善、特色彰显、生态宜居、民风文明、管理有序”的小城镇。
一是一套班子抓到底。明确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列入我乡2017年度民生实事工程项目,确定乡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挂联、干部包干工作机制,以发展全域旅游的标准为牵引,制定整治作战图、时间表,推进小城镇综合整治与全域旅游发展互促共进、全面融合。今年以来,我乡借助太阳山村创建浙江省3A级景区、先锋、秀峰村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有利契机,集聚统筹要素资源,打好推进组合拳,倒逼提升小镇各项软硬件设施,全力打造“山区小镇样板”。
二是整合资金兜住底。把资金整合作为古朴风情小镇建设的第一保障,采取财政投、部门帮、群众筹、乡贤捐等办法,做大资金盘子,着力破解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资金瓶颈。号召创建各类示范村、景区村,获取资金奖励补助,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今年乡集镇所在地两个村秀峰村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浙江省2A级景区村,先锋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同时先锋、秀峰村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整合补助资金600多万元。发动乡贤积极主动反哺家乡建设,2017年我乡周顺华、周飞等一批在外知名人士、乡贤助力景区村建设、古村落保护资金共达100多万元。
三是特色办法管到底。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尊重群众意愿、完善激励政策,激发群众投身于古村落保护、景区村创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引导群众自发投入完成宅间道硬化、赤膊墙整治、户厕改造、庭院绿化等直接受益的项目建设,创出了一套“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管”的新机制。建立健全四个平台网格化管理机制、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河道保洁机制、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公厕管理制度、垃圾兑换机制、交通劝导员机制等一系列制度,设立河长、路长、交通劝导员,并实行公共场所卫生外包模式,保证保障镇区颜值。
本着“大干项目、干好项目”的基本原则,经过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乡容镇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但是一些项目建设距离理想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同时按照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下一步工作重点除了要快节奏、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
还要紧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步伐,掀起全乡环境综合整治新高潮,集中力量,精准发力,村村都要打造亮点,洁化、绿化、亮化、美化落到实处,将各村外围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河溪沟渠等进行集中整治,实行每月观摩评比,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实现乡容村貌彻底改观。
推荐访问: 小城镇 整治工作 总结报告 环境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