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凝心聚力画好同心圆]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凝心聚力画好同心圆 市扶贫办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役。同时,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致力于解决贫困群众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着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确保稳定脱贫。几十年过去了,他们走出了大山,接受新生活,物质条件、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家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的实施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家园变美了;
党和政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昔日贫瘠的干沙滩变成如今的金银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一代代的扶贫人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工作,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画好同心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切实改善民族地区贫困群众人居环境。80年代,为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生计,按照国家安排部署,开始实行吊庄移民搬迁,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建成南山台新灌区。从香山三乡生产条件差的乡村、川区人多地少的村队吊庄搬迁户到南山台开发建设,政府筹措资金对每一户房屋及水窖建设进行补助,同时在一定年限内,减免农业税和水费。随着南山台的开发建设,后又从宁夏西吉县搬迁群众到南山台生活。80年代末,在宁夏部分川区建成多个吊庄移民村,西海固地区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改变了世世代代靠天吃饭、为温饱发愁的生活。
“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中卫市根据实际情况,对“凡不具备生存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少数民族地区建档立卡户采取集中安置、插花安置、就近安置、劳务移民安置等易地搬迁举措,将海原县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搬迁至沙坡头区、中宁县、银川市、永宁县等生产生活便利的地区,接收从固原五县区搬迁的少数民族群众,扶持他们大力发展生产,从根本上改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生存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群众搬出了穷窝窝,迈向了幸福路。
大力实施扶贫惠民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从中央到自治区到中卫市,在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中卫市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我市民族地区发展,从加大财政直接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极大促进了我市重点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持续增收 逐步致富。
为确保少数民族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中卫市坚持“造血式扶贫”,全力构建“产业发展、就业安置、技能培训、政策兜底、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模式,为搬迁群众谋划好点子,使其走出好路子,大大提高了扶贫精准度。
产业助推脱贫。聚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突出产业需求导向,围绕“一带两廊”规划布局和“1+5”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精准施策,强力推进产业扶贫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精准到户、到人,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硒砂瓜、马铃薯、蔬菜、草畜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养殖业扶贫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就业实现增收。鼓励搬迁少数民族群众积极走出家门,到市内外园区企业寻找适合的就业岗位,到扶贫车间就近就业,为自己的小家增收致富,助推脱贫攻坚总目标的尽快实现。
加强技能培训。为确保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能,坚持“市场为导向、技能为根本、就业为目标”的培训理念,以钢筋工、电工、焊工、砌筑工、挖掘机驾驶员、中式面点、中式烹调、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急需工种作为培训重点,开展订单式的技能就业培训,全面提升我市贫困劳动力技术技能,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抓好政策保障。按照“应保尽保,按户施保”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多措并举,将少数民族不同人群纳入医保范畴,实行建档立卡“一站式报销”,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防止因病返贫;对因病、因残、因老无所依致贫的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实行社保兜底。
发挥统一战线构建大扶贫格局,不让一个少数民族群众掉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各行各业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构建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扶贫部门牵头协调,各单位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培育多元扶贫主体,引进企业吸纳贫困户、发动社会组织下乡、鼓励志愿者参与,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多种扶贫路径相结合,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增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搭建服务平台,对脱贫攻坚的项目要优先支持,脱贫攻坚资金优先保障、脱贫攻坚举措优先落实。
自2016年我市开展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工作以来,针对我市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筑牢基层党组织阵地;
号召社会企业关注扶贫,支持贫困村建设,很好地发挥了统一战线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新发展。2019年,我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按照规定要求与原单位脱钩扎实开展驻村工作,帮助贫困村理发展思路、破发展瓶颈、寻致富途径,真心实意地关心关怀困难群众,为群众讲政策、出点子、找路子,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019年,148家企业参与我市社会帮扶工作,为助力我市产业升级捐赠产业发展资金6378.58万元,央企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等8家国营公司,宁夏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宁夏中杞枸杞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红中宁枸杞制品有限公司等72家结对帮扶企业,网易宁夏、宁夏众启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等67家爱心企业,为海原县2019年脱贫摘帽在人力、技术、资金多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使中卫市贫困村产业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面对贫中之贫、艰中之艰,更要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万众一心,找到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在脱贫攻坚中的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推荐访问: 同心圆 攻坚战 脱贫 打好 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