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农村“两委”班子纪律建设调研报告]

2021-10-11 08:52:16 | 浏览次数:

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农村“两委”班子纪律建设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按照**蒙古族乡党委对“**”主题教育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农村“两委”班子纪律建设”这一调研课题,从9月下旬到10月深入14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形式践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在守护党的初心使命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我们要深刻领悟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定位,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工作形势和任务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基层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更好的完成新的工作任务,必须加强和完善农村“两委”班子纪律建设。

**乡辖区共有14个行政村,并且村干部都处在农村第一线,直接去农民群众打交道。村干部的作风,在群众眼里就代表着干部形象,**乡的村干部无论在政风、党风、作风方面都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中。坚持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存在问题 经过学习教育、实地调研、座谈交谈、征求意见建议,我认为,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以权谋私,贪污挪用。村干部面向基层,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他们利用手中权力实施的违纪违法行为,往往触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深恶痛绝,容易激起民愤,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 办事不公,优亲厚友。一些农村干部在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民生项目上,没有严格依照政策规定办事,而是看谁同自己关系好、谁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就偏向谁。如有的村干部在低保评审、危旧房改造、党员发展等工作中优亲厚友,搞特殊化。

3、胡乱作为,影响发展。有的村干部在工作中无视党纪国法,办事不讲规矩、不计后果,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4、工作不负责,失职渎职。一些村干部不认真落实工作政策,不热心谋划经济发展,不愿做群众工作,工作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庸碌无为,得过且过。

5、作风不实,缺乏担当。有的村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能够认真落实作风建设规定和要求,甚至顶风违纪。有的认为农村工作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展群众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习惯于强迫命令、“瞎指挥”。有的认为当村干部报酬补贴少、耽误挣钱,把眼光盯在集体资产和项目资金上,千方百计搞“创收”。

三、问题分析 通过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讲话精神,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
1、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地方党员干部老化现象严重,文化素质偏低,履职尽责意识差。有些村干部公仆意识淡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得不牢,导致私欲膨胀,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日益增加。少数基层干部言行不一,不做实事,给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

2、缺乏对党纪党规的敬畏意识。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纪党规不严肃,对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缺乏敬畏,没有认真执行党章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没有真正把党纪党规作为行为准则来遵循,纪律松弛、无视党纪法规。面向农村基层的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不够,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导致少数基层党员干部缺乏廉洁自律意识,工作中不能洁身自好、公私分明。

3、部分村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责任心,何为责任。责任是担当,是使命。处于基层的村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望,更应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真抓实干,坚持把工作做到实处。有些村干部也是村内致富带头人,为了忙于致富而忽视了村内工作,责任意识的淡薄,导致村内出现不坐班的问题。

四、改进措施 “**”主题教育对我触动很大,农村干部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应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纪检监察机关更应该加强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存在的问题。

1、开展学习活动和不定期检查。开展学习活动以增强村干部思想深处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成就感和事业感。开展不定期检查以使得村干部主动干好本职工作,真正把责任心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坚决杜绝不坐班现象的发生。

2、通过建章立制强化民主意识。促进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村。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村民代表会、例会、民主集中等制度,加强村委会财务管理,基本实现了农村重大事项决策依法、依规、依制度。

3、定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时刻做到警钟常鸣。不断的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处理事情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认真做好村务公开、财务收支公开等各项公开工作,让村务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从源头上解决案件举报问题。必须特别重视提高政策水平,认真解决好出台政策不及时、不连续、不落实的问题,防止因政策因素导致信访问题的发生。要不折不扣地抓各项政策落实,取信于民。要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对困难群众、因灾因病人员、农村受灾群众等特困群体,认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五、当前**乡纪委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成效   **乡明确了“稳定工作做在先”的理念,在保障农村稳定工作的同时,构建了案件工作“三个一”,即落实一项基本做法、建立一条绿色通道、追求一种整体效能的格局。

  (一)落实一项基本做法。

  坚持一项基本做法,即“情况摸排、综合分析和提前介入”。以此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对群众反映的各种分散、零碎的信息,及时分析研究、归纳整理。重点抓住政策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为工作决策提供时效性强的参考依据。同时,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1、重视解决好涉及政策的问题。对于各村及有关单部门在执行政策中发生的问题,督促村及有关部门及时予以落实;
对于政策虽有明文规定,但某些规定群众认为不合理,有意见,在新的背景下需要重新研究的问题以及群众要求合理,但目前尚无相应政策规定的问题,在努力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及时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2、重点调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查办信访案件工作中,坚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集体访、越级访可能以及有闹事苗头的各种因素高度重视,早处理、早落实,及时化解各种不正常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建立一条绿色通道。

  所谓的绿色通道,即乡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往往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群众又常常要求和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尽快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对此,**乡制定了**乡党政领导接访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责任分工的有关规定,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接待群众来访的制度。

  1、实行领导首问制,提高初信访举报调处率。每一个工作日都安排一名党政班子成员信访接待室接访来访群众。对于初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争取做到首次调处落实到位。具体方法是“三定三包”,即定办案单位,定办案人员,定结案时间;
包调查、包处理、包做思想工作,做到包一案、查一案、结一案,这一做法在避免和控制群众越级上访、集体访和重复访的发生上还是有实效的。

  2、实行领导包案制,有效控制重复案件、越级案件的发生。扎实推进重大疑难信访问题领导包案制。由乡信访办牵头,对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进行排摸汇总,属重大信访问题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接待、亲自协调,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具体来说,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领导责任到位;
二是包案处理到位;
三是实地调处到位;
四是处理意见和处理结论到位。做到情况清、办法新、落实勤、结论明,以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有效控制信访量。

  (三)追求一种整体效能。

  所谓整体效能,即以乡综治中心为骨干力量,整合全乡其他各部门资源,实行上下联动,优势互补。

  1、整合资源,实现上下联动。

  一旦发生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对全乡各站所人员、设备、物资、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进行统一指挥、调度。保证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争取时机、及时应对、依法调处,努力避免事件的升级和事态的扩大。

  2、优势互补,追求整体效能。

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工作效应。重视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之间和综治中心和其他部门的优势互补,提高综治工作的整体效能:一是及时将党政的维稳工作部署通报相关人员,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近期的中心工作,明确各自的责任;
二是每处理一件重要的信访事项时,都要召集有关人员集中进行研究,做到集思广益;
三是每一项重大维稳工作任务完成以后,综治中心都要作好总结,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总之,我们在当前日趋严峻的群众信访举报中,转变工作作风,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处结老问题,化解新问题,最大限度地促进“事要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信访“增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案件“存量”,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推荐访问: 班子 纪律 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 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