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基层反映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专业性亟待增强 今年6月以来,全市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强化党员责任担当、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社区建设的作用。但基层在工作中发现,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服务内容欠精准、机制建设未健全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一、 存在问题 一是资源整合不充分,党员作用发挥受限。面对组织部门要求和众多新来报到的众多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主动承担活动策划实施的全部保障工作,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忽略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专业技能,未进行统筹整合,打造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矛盾调解、扶贫帮困等方面专业过硬的志愿队伍和志愿服务阵地,使原本“稀缺”的资源出现“过剩”怪象,造成在职党员心理落差,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也使社区居民错失专业人士的优质服务。
二是服务内容欠精准,居民获得感不强。社区党组织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等同于日常组织的居民活动,服务项目和内容局限于“指定动作”和“一套标准”面向全体居民,通常采取入户宣传、清理卫生、安全巡逻等简易的活动形式。据海珠区凤阳街道数据统计,该街超九成社区党组织首次志愿服务活动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上述3类活动中,虽达收获一定效果,但无法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以海珠区为例,西部城中村街道市政基础相对薄弱、人口倒挂明显,应根据社区特点,为来穗务工人员、来穗人员儿童等群体提供就业入学、技能培训、作业辅导等志愿服务。老城区社区旧楼林立,60岁以上“老广”占比高,关爱长者出行、助力旧楼加装电梯等则是其不应缺失的服务项目。
三是机制建设未健全,服务成效难以保障。目前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缺乏建立起规范的项目发布、活动预约、服务时记录、服务质量考核流程。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日常管理权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在职党员自主选择参与,在职党员参加志愿进入社区是否发挥作用、表现好坏等情况,既无法向党员所在党支部反馈,也无法在志愿者服务管理等系统反馈,没有有效的对接机制。
二、 对策建议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加强社区党组织干部的培训,组织学习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和到先进社区成功经验,提高社区党组织统筹资源、策划活动的综合能力。改变社区党组织“大包大揽”传统做法,摸查掌握驻社区单位、社工组织、文体单位、在职党员等各方主体拥有的专业技能优势和阵地、资金、项目资源,通过阵地共用、活动联办提供充裕资源支持,提倡以党员提议、投票表决、结果公示等方式增强党员参与兴趣,鼓励用轮流承办、项目外包等方面丰富活动形式减轻社区党组织压力,实现党员有兴趣,活动有生机,服务更专业。
二是摸清居民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建立党员志愿服务微信群和“面对面”服务站,搭建起在职党员和社区居民的“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及时发布更新党员可服务时间和居民个人需求,为居民提供“指尖”咨询、预约服务等便利,使党员通过在线答疑、自主“接单”、轮流值班等方式自主开展集体组织以外的志愿服务。摸清社区特点,关注社区主要人群、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单亲子女、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在职党员上门走访了解需求,通过自愿捐助、结对帮扶、发动热心企业捐增等方式,真正为社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
三是实施信息反馈,健全考核监管机制。在社区广泛公示党员身份和特长技能,促进在职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显作用”,通过“邻里”加强对党员服务质量、社区公德的监督。统一制定《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卡》,由社区党组织如实填写党员服务次数、服务质量和居民评价,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向志愿服务主管部门反馈,形成党员志愿服务档案。党员干部提拔使用前听社区党组织意见,考察结果接受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的监督。
推荐访问: 在职 存在问题 志愿服务 党员 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