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1从军行,,长春版]
《从军行》教学设计 榆树市秀水镇中心小学:李淑娟 【教学目标】 1、边塞诗歌的特点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准备】PPT课件、古战争视频、《关山月》mp3音乐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播放古代战争视频,同时配乐《关山月》。
师:通过观看这段视频,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战士的勇猛、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沙漠 的广阔、边塞的荒凉以及战士的孤寂。
师:时间一下子将我们拉回到古代,让我们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感受一下戍边将士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从军行》。
二、 知诗人,解诗题 1、 诗人王昌龄,你了解他多少呢?(出示幻灯片介绍作者) 2、 王昌龄擅长写边塞诗,而《从军行》是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共7首。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第一首。
从军行是乐府诗,“从”是跟从,“军”是军队,“行”是古代一种文体,那么从题目中可知从军行就是反映战士们的军旅生活。边关战士的生活如何呢,我们从诗中寻求答案。
三、 通读古诗,整体感知 1、 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2、 通过读这首诗,你体会到战士的心情了吗?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表示吗?(愁或愁苦),这愁与苦来源于什么呢?我们深入研究这首诗。
四、 深入研读,品诗意,悟体会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己尝试这学习这首诗。
出示学习提示:
1、 结合书上的插图和书下的注释理解诗句内容。
2、 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3、 小组内交流。
(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立着一座高楼。
师:“烽火”指的是什么(出示幻灯片) 师:关于“烽火”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知道吗?(烽火戏诸侯) 烽火作为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的信息传递方式已发展成书信、电报再到今天的电话、传真、互联网。看来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师:荒凉的大漠边塞,放眼望去,空旷荒芜,漫天黄沙中只有一座高楼矗立在荒漠之中,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觉?用一个词形容(荒凉、空旷) (二) “黄昏独坐海风秋” 生:黄昏时分,战士独自一人坐在高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撩起自己的战袍。
师:此时正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秋天、黄昏) 师:秋天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黄昏又意味着什么? (草木枯黄,百花凋零、凄凉)(黄昏代表一天即将结束,准备回家) 师:此情此景,此时此刻,边塞的战士会是什么感觉呢? (孤独、寂寞、悲凉) 谁能读出战士的这种心情?(要想读出这种心情,在朗读时语速要慢些,语气要低沉一些,谁来试试) 师:前两句,作者通过写烽火台,百尺楼,海风等景物,体现了边塞的荒凉,使人也倍感孤独,所以战士的愁绪就会油然而生,在这寂寥的环境中,又传来什么声音? (三) “更吹羌笛关山月” “更”:又,“羌笛”“关山月”又是什么? 这笛声如何?(如泣如诉、悲凉) 师:听到这笛声,战士会想到什么?现在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描述一下当时战士的心情? 师:呜咽的笛声似远方亲人的呼吸,又似游子在叹息,那么此时若是你,你最想干什么?(回家),这一切能实现吗?为什么?(因为战争)那么你作为边疆战士想说点什么? 师:你们说出了作者的心声,说出了战士的无奈,这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战士积郁在心中的思念之情再也控制不住,发出了一声慨叹——无那金闺万里愁。
(四)“无那”的意思是“无奈”,“金闺”指的是什么?(战士的妻子) 师:这是什么写法?(借代)。用(金闺)借指(妻子) 看这个“愁”字,是谁在发愁?她为什么发愁?(担心边塞战士,也为自己独自一人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而愁)。
师:发愁的只是战士的妻子吗?谁最忧愁?(战士) 战士会愁什么呢?(亲人) 为何是万里愁?(战士一人在外,与家人相隔万里,虽是思念却不能相见,遥远的距离更加深了愁苦)。
这句诗的意思是孤苦一个在离家万里的边疆,你会想什么呢? 戍边战士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他之所以愁,因为他想家中的亲人,这首诗作者表达了戍边战士的什么思想感情?(怀乡思亲) 师:戍边战士有家不能回,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却相隔万里不能相见,是何等悲伤,何等痛苦,何等无奈啊!所以读这句时应该缓慢、低沉。
五、写作方法 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战士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说发愁的是妻子,把战士和妻子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既然你们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这种写法叫“曲笔”描写,借妻子的愁来表达战士的愁苦。
师:这首诗,前三句写景叙事,层层深入,反复渲染,创造气氛,第四句直接抒情,可谓是水到渠成。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巧妙、自然。这让我们学到本诗的第二大写作特点。(情景交融) 师:带着战士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动情地朗读古诗。
这节课我们随着诗人一起体会了戍边战士怀乡思亲的感情,相比之下,我们庆幸生活在自己的家乡,每天都有亲人相伴,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健康成长。珍惜我们拥有的幸福。
推荐访问: 长春 上册 五年级 语文教案 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