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32课改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021-10-18 11:57:41 | 浏览次数:

浅谈“332”课堂改革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改革是为了老师能充分的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332”课堂的教学模式,既“三个提出,三个回答,两个反思”。要想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设必不可少。在这里,我主要谈谈,课堂改革一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得与失。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我校的老师总是反映一节课的内容上不完,学生讨论了很长时间也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又要从头再讲,这样又费时效果又不好。这主要是教师的方法不对。部分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 2、 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

合作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学习的能力,现在却成了学习优秀学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3、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

在上课时老师只要一提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而对于问题的难易程度,适不适合讨论,该不该讨论,一律不管。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解决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1、合理安排合作对象。

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最好由4人组成;
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工,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
操作员一名,负责操作;
记录员一名,负责整理和记录。汇报时遵循弱者先行的原则。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人人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讨论也是这样。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制定合作制度,而且也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

一个小组的讨论: 组长: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怎么推导呢,请大家先想一想? 大约一分钟后。

组长:想好了吗?(有两位同学点了点头,另一位同学却没有表示。)“你知道怎么推导吗?” 那位同学迟疑了一下说:“可不可以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 “对呀,我们上节课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时学到了‘转化’法。我们可以用啊。那位同学立刻露出了一丝笑容。”其他两位同学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同学说:“可以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组长马上让大家拼一拼。

另一位同学说:“我发现,只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还夸他聪明。

讨论完后,组长叫记录员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了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他们小组获得了阵阵掌声。

这样,组内同学分工明确,每人都积极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充分遵循了弱者先行的原则。

3、给学生留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学习是个体直接面对材料,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对语言的感悟来解读读物,有很强的独立性,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不能代替的,同样,任何小组合作形式也无法代替。所以,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教师不应出示问题之后,便要求学生立即展开合作、讨论,而应留一定的时间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是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4科学的运用评价机智。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心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在我校“332”课改中的最后还有三个评价,既:学生自评、组评和教师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5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在“332”课改的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反映课堂时间不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精心设计问题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又耽误了有效的学习时间。

如教学“三角形”时,我首先组织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然后就利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我再设计以下问题:(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三角形的面积应怎样算?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又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胆子更大了,发言更积极了,课堂也更活跃了。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优化小组学习过程,避免走入误区,才能让学生从中受益,教学从中受益。

推荐访问: 浅谈 课改 有效性 小组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