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五篇)|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篇一) 4月中旬至4月底,我委组织11个由班子成员带队的调研组,分赴全市14个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调研。调研组通过深入部分乡镇村、项目工地、工厂企业、基地大棚等实地察看,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文件资料、听取工作汇报等了解情况,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今年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及成效 今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优结构、惠民生、添活力、美乡村”工作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农业标准化、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五大重点任务,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坚持高位推动,重农扶农抓农氛围浓厚。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党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将农业农村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规划,强化责任,加大投入,严格考评。主要领导亲力部署、带头办点示范,分管领导紧抓督促调度、精进推动实施,农口部门责任上肩、落细落实,营造出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宁远县去冬今春先后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年农村秋冬生产的意见》、《关于做好**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组织编写了《宁远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今年及 “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祁阳县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专门奖补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规模经营主体。零陵区制定了《零陵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实施方案》,区财政安排资金4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及推进工作。
2、坚持结构调整,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各县区、管理区坚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主导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粮油、畜禽、果蔬、烤烟、茶叶等优势产业凸显现代农业新特色。一是建基地、上规模,打牢产业基础。突出稳定粮食生产,全市共创建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26个、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点192个,示范总面积达57.1万亩,催生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大户)2073个。金洞管理区积极与省农科院合作,以“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有机稻生产,今年在凤凰乡建立绿色有机稻种植基地1000余亩。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依托温氏集团在江永、江华、零陵、新田、宁远、蓝山、祁阳7家一体化生猪养殖项目的实施和530家合作养殖户的辐射带动,全市基本形成了标准化建圈、规模化养殖、规范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今年一季度全市出栏生猪346万头,规模养殖占生猪出栏总量的61.3%。优化提升经作产业,今年来全市共完成果园提质改造3.92万亩,落实茶叶扩园改造1.58万亩,完成蔬菜播种面积82.5万亩,实施城镇专业蔬菜基地提质改造0.63万亩,新建各类园艺作物标准园34个,**原地正禾农场有限公司在道县建成供港蔬菜基地4600亩、鲜桃基地2160亩,目前为全省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露地蔬菜基地。二是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东安县以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抓手,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扶持和源头控制,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东安鸡、舜皇山土猪等优质特色品牌农业,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截至目前,全县已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3个、无公害农产品62个、绿色食品20个,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面积达59.2万亩。江永县以香柚、香芋、香姜“三香”为主,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面积7.6万亩,每个基地都建立了标准化推广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农药规范使用制度、生产记录档案制度、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和质量可追溯等六项制度,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做优做强本地特色农产品。目前,香柚、香芋和香姜均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全县有“千家峒”牌等著名商标4个、“义华”牌等知名商标6个。蓝山县采取制作操作卡、明白纸等形式,引导农民、经营主体按规范进行农产品“四统一”生产,全县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面积达10万亩,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认定3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4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2个,三峰茶叶公司所生产的十余个优良品种均已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五洲恒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即将打入欧洲市场。三是扶龙头、壮加工,打造产业发展筋骨。祁阳县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围绕优质稻、油茶、水果、茶叶等主导特色产业,积极支持农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加快技改扩能、转型升级步伐,培育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全县共发展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市级17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家,打造了金浩茶油、银光粮油等一批知名品牌。道县初步形成了大米加工、树脂加工、油茶加工、果品加工、药品提炼、禽畜加工、蔬菜加工等7大支柱产业,培育省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2家,创建**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4个。江华县今年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其中新增规模企业3家,重点扶持2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聚集资源资本、提升加工水平,同丰粮油食品公司投入8036万元进行技改扩能,将成为**首个集稻谷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的全智能化龙头企业。
3、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各县区、管理区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电商化的模式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从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产业链。一是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这一主题,积极引领采摘品尝、观光体验、休闲农庄、文化传承等休闲农业业态发展,吸引游客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一园两线”(一园即永州农科园辐射区域,两线即永蓝公路沿线和207国道沿线)的空间布局,发展休闲农业企业413家,创建省级星级农庄18家,以江华香草源、宁远桃花岩、回龙圩回龙湖、零陵富家桥异蛇村等已成为全市旅游的新亮点。冷水滩区共培育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42家,创建5星级休闲农庄3家、3星级休闲农庄2家,打造出蔡市镇的邓家埠、高溪市镇的普口、伊塘镇的茶花村等3个休闲观光示范村,休闲农业从业人员1874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2900多万元。二是农村电子商务快速有序发展。以淘宝“特色中国-永州馆”、京东“中国特色-永州馆”、“握物流”智慧物流、1号店“特产中国-永州馆”为载体,大力推进特色初级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网上交易。目前,有12家电商平台进驻我市,建立电商服务网点1800多个,11个县区均建设了农村淘宝县级营运中心,其中江华和双牌县各成立了2个县级运营中心,京东在江永建立了服务中心,宁远县建立了配套的创业孵化基地,全市第一批农村淘宝合伙人达到1000多人,全市触电的涉农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近200家,农产品上线品种达100余种。双牌县今年来新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5家,各类网店17个,新建各类企业店铺和营销网站180余个,上缴阿里、慧聪等平台服务费580万元。三是农业园建设强力推进。各县区扎实开展农业综合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大 “一县一园”推进力度,推动园区进一步提高目标定位、彰显特色优势、强化示范功能、发挥引领作用。蓝山县新顺特色产业园建有3200亩高标准时鲜水果基地、400亩油茶基地、年繁育330万株苗圃的种苗基地,示范带动周边果农种植面积达1万亩,被列为**省现代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宁远九嶷山农业科技园总投资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近亿元,目前已入驻企业5家,其中台湾风情百果园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将集科技培训、品种选育、品种展示、科谱教育、体验采摘、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全力打造产业融合的样板。
4、坚持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各县区、管理区把“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来抓,坚持规划引导,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点上突破,促进先行发展。一是统筹谋划布局。各地结合乡镇农地利用规划编制,对美丽乡村点、面、线进行了规划布局,制定了年度建设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责任和奖罚措施。江永县运用互联网+思维,采取“互联网+乡村旅游”、“互联网+五香农业”、“互联网+乡村旅游+五香农业”,“ 互联网+乡村旅游+五香农业+历史文化”等模式建设美丽乡村,勾蓝瑶寨黄家村去年乡村旅游收入达到4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平增收600元。宁远县深入推进“511工程”(即启动5个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100个行政村“五化”行动和100个村“乡村风貌”改造),形成“一村带百村、百村带全县”的良好局面。新田县按照“一核四线”(一核即龙泉镇、四线即S323、S231、S215、S228公路沿线)布局梯次推进,今年重点制定了S323公路沿线的精品线路建设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方案,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进行以奖代补。东安县重点打造 “一带八景”。二是注重点面结合。点方面,省、市、县、乡镇四级示范点已全部落实到村,确定了办点领导,普遍建立了主要领导带头办点,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结对帮扶的工作机制。江永县共创办2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安排28名县级领导联系、25名乡镇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90个县直单位作为后盾、100余名驻村干部进村入驻。江华县已落实示范点20个。祁阳县八尺村、零陵区香零山村、江永县黄家村、江华县漕渡村、道县江口村等示范点规划起点高,进展较快。线方面,各县区均规划了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路,宁远的宁道、宁新、永连,道县的宁道、G207国道,回龙圩的永富公路沿线的风貌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面方面,突出了空心房整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工作重点,特别是加大了对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力度。新田县投资1.1亿元的城乡垃圾综合处理建设项目已立项、选址;
祁阳县依托海螺水泥集团投资8650万元的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工程项目正式建成并投用;
宁远县2座高标准垃圾中转站正安装调试,在20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三是突出产村联动。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江永县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注重打好特色牌、产业牌,分类指导各村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文则文、宜工则工的原则,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全县25个县级美丽乡村均培育了各具特色的增收致富产业,其中粗石江镇仙姑塘村、白土村建成了以香柚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实现农产品销售30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过万元。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充分利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古迹和毗邻九嶷山风景区的优势,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今年 “五一”期间推出花海观光园,开园第二天就接待游客3.5万人次。蓝山县大洞村依托万亩梨园,每年举办梨花节活动,吸引游客体验打麻糍、花浴等农家风情,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直接销售。
5、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各县区、管理区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化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体的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各地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为推手,通过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措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今年来,全市共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1万亩,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434个。道县投入资金500万元,成立了三家土地流转信托公司,建立了1个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24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90.61万亩,占应流转面积的32.56%。祁阳县着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代耕、代育、代插、代植保、代收、代烘干和包产为主要内容的“六代一包”服务模式,带动全县粮食规模经营35万亩,被列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县,是我市唯一入选的试点县。二是农村金融市场逐步放活。新田县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为契机,率先尝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今年对32家新型经营主体授信3500万元,江华、江永、道县、零陵也先后出台了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经营权抵押贷款正在稳步推进,进一步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农业的热情。三是“三农”投入渠道进一步拓宽。祁阳县主动大胆求新求变,先行先试,组建了全市首家“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创新农业资源经营新理念,探索支农服务新途径,今年新增流转土地2000亩,成功签约一笔总投资500万元的基地合作建设协议,为全市拓宽农村建设投融渠道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已有宁远、江华、道县、新田等县区组建成立,正式开展运作。
二、当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区农业委改革后执行力还不强。目前,各县区农业委机构改革合并还没有完全到位,虽然各县区农业委“一把手”已明确,但大部分县区农业委副职还没有配到位,人员、机构、办公场地还没有有效整合,干部职工的执行力还不强,还没有形成合力,导致有些工作脱节,影响工作效率。
2、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力度不大。去年深圳招商会签约的18个项目中,市供销社永州生态农业加工物流园项目、市畜牧水产局永州市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祁阳县的大米蛋白质提取生产线以及肉牛基地项目、冷水滩区生物有机肥料项目等5个项目进展缓慢,永州市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大米蛋白质提取生产线等2个项目没有实质性启动,肉牛基地项目仅流转土地400亩,只完成要求的50%。
3、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一是公益性服务组织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人员待遇低,且大部分县区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许多时间都在围绕乡镇中心工作运转,专业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时间难以保证。同时,还有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人员缺乏,不能满足农产品的检测需要。二是农业保险服务滞后。农业生产周期性较大,容易受到各种风险的影响。目前,我市范围内的农业保险制度还不够健全,除水稻、烤烟、能繁母猪、杂交制种等几类能享受政策性保险外,大多数农副产品还没有相应的保险,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农业风险大大增加。
4、部分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尚有差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一是“回头看”进度不快,质量不高。由于县乡、村组和技术公司协调配合不到位,前期调查摸底基础工作不扎实,对质量把关不严,一些地方户口、身份证等原始资料收集不全,表格漏填、错填,签字不到位以及承包地块图示意图制作不规范等现象突出。二是农地利用规划推进难度大。目前县区农地利用规划编制主要由县区农业委牵头负责,工作力量比较薄弱,经费保障不力,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力度不够,资料提供不全,特别是乡镇农地利用规划编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如期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面临一定困难。三是“农建投”实际运转不多。除祁阳、江华开始运转外,大多数县区的“农建投”刚刚成立,组建模式各不相同,有的单独注册成立,有的挂靠现有的“城建投”、“经建投”或“旅建投”,受机构改革人员统一调配影响,公司班子还没有搭建完成,有的财政注册资金没有到位,涉农部门项目整合不顺畅,真正实际运转并取得成效的还不多。四是流转服务平台运行停滞不前。受机构改革和机构设立批复收紧影响,县区没有实现流转服务平台向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转变,大多数流转中心仍是临时性质,工作有些停滞不前。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少数县区还没有完成“点、线、面”的建设布局规划,有的虽然进行了初步规划,但没有制定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
一些县区工作推进不够平衡,只注重点的建设,线、面上行动相对缓慢。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方面:一些县区发展农村电商的主要抓手还不十分明确,没有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对引导和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办法措施不多,引导和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力度不大。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部分县区尚未将农业标准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人、财、物投入不足,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措施不够实,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办法不多,很难保证我市有足够的优质农产品上线销售。
5、部分政策措施落实还有障碍。一是休闲农业用地通关便利措施落实不到位。目前,因我市尚未细化对休闲农业项目用地的管理办法和用地标准。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若按设施农业用地申请指标,往往因为用地指标不足影响项目的实施,若按建设用地申请指标,现行政策下还没有支持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相关扶持,许多休闲农业发展面临进退两难境地。二是农机补贴选择余地小。目前,农机购机补贴需进入省或市指定的品种目录,但我市农机市场还有部分适合农民操作或适应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机没有进入补贴品种目录,导致一些购机农民得不到补贴。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1、把县区农业委“领”起来。针对当前县区农业委组建存在的问题及机构合并后职能融合、业务对接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我委将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各县区农业委主任集中进行1-2天辅导培训。同时,我委已建立委领导联系县区农业委工作责任制,由委领导带领分管科站室定期、不定期深入县区,加强县区农业委工作的指导,帮助尽快完成机构改革过渡,督促加快重点工作落实。
2、把农业基础设施“补”起来。多年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快补上这块短板。一方面,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农建投”组建和运作,给予其一定资源开发、资本运作等政策支持,抓紧实施一批高标准农田、土地治理、土地整理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另一方面,要抢抓中央、省重视农业农村的良好机遇,精心规划包装一批农业项目,加大跑部进厅力度,争取资金扶持,并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投向粮食优势产区,重点围绕规模连片基地梯次推进实施,打造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样板,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再一方面,要创新农业农村投入机制,通过建立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引导和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形成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协同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良性局面。建议从市到县高度整合分散在国土、农业、水利、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涉农建设项目资金,并出台实施管理办法,统筹组织实施,统一建设标准,避免多头管理造成投入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3、让农村土地“转”起来。土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欠规范,农民对流转土地尚有思想顾虑,土地流转平台作用不明显,土地流转渠道还不够畅通,必须要创新机制,打通土地流转“最后一公里”。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土地流转政策,让群众了解政策、消除疑虑,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真正让农村产权改革的成果惠及于民。二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土地流转具体实施办法,规范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运行,统一土地流转合同书、格式文本,做好签证登记备案以及档案管理规范工作,防止出现新的土地矛盾隐患和纠纷。三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提高补贴标准,以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功能,为广大土地流出者解除后顾之忧。建议出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信托制度和土地流转补贴优惠政策,鼓励、允许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对农民有意流转的土地预付部分租金签订预流转协议(未联系到经营业主暂由农户耕种,一旦有经营业主承租该土地按正式合同执行)。同时,按土地性质、连片流转规模、流转年限等,分别给予流转户和承租户一次性补贴,对流转平台给予适当工作经费补助,以促进土地流转和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4、让新型经营主体“强”起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扶持,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一是积极探索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从数量到质量转变的新途径。要坚持“边发展、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完善登记、注册、管理等配套措施,加强服务指导,帮助新型经营主体规范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发展能力。要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动态管理”制度,对于无经营活动的,取消其继续运营的资格,对经营不规范、运行不佳的,强制其停业整改,待其整改后再恢复其营业资格。二是加快建立健全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激励机制。要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尤其要强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保险支持,创新新型经营主体担保抵押方式和融资方式,加快开展产业链金融、信用贷款、大中型农机具融资租赁、第三方担保贷款、动产或不动产抵押等金融服务业务。积极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农业保险险种。要加强规划引导,支持鼓励同类产业的经营主体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环节,将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联结起来,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做大做强。建议建立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支持30个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各10个),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品牌、产能扩改提升、标准化建设、社会化服务等。
5.让工作机制“活”起来。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市委市政府安排的重点农业农村工作,市农业委明确了分管领导与责任科室跟踪督办,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成效。对工作推进较慢的县区农业委,市农业委将对县区农业委主任进行约谈,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节点与要求,促进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议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农业委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市委市政府安排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于6月底7月初开展一次联合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农业农村工作格局。三是与 “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密切结合。在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中,要与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执行力,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二) 4月中旬至4月底,我委组织11个由班子成员带队的调研组,分赴全市14个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调研。调研组通过深入部分乡镇村、项目工地、工厂企业、基地大棚等实地察看,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文件资料、听取工作汇报等了解情况,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今年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及成效 今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优结构、惠民生、添活力、美乡村”工作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农业标准化、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五大重点任务,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坚持高位推动,重农扶农抓农氛围浓厚。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党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将农业农村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规划,强化责任,加大投入,严格考评。主要领导亲力部署、带头办点示范,分管领导紧抓督促调度、精进推动实施,农口部门责任上肩、落细落实,营造出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宁远县去冬今春先后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年农村秋冬生产的意见》、《关于做好**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组织编写了《宁远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今年及“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祁阳县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专门奖补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规模经营主体。零陵区制定了《零陵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实施方案》,区财政安排资金4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及推进工作。
2、坚持结构调整,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各县区、管理区坚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主导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粮油、畜禽、果蔬、烤烟、茶叶等优势产业凸显现代农业新特色。一是建基地、上规模,打牢产业基础。突出稳定粮食生产,全市共创建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26个、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点192个,示范总面积达57.1万亩,催生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大户)2073个。金洞管理区积极与省农科院合作,以“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有机稻生产,今年在凤凰乡建立绿色有机稻种植基地1000余亩。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依托温氏集团在江永、江华、零陵、新田、宁远、蓝山、祁阳7家一体化生猪养殖项目的实施和530家合作养殖户的辐射带动,全市基本形成了标准化建圈、规模化养殖、规范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今年一季度全市出栏生猪346万头,规模养殖占生猪出栏总量的61.3%。优化提升经作产业,今年来全市共完成果园提质改造3.92万亩,落实茶叶扩园改造1.58万亩,完成蔬菜播种面积82.5万亩,实施城镇专业蔬菜基地提质改造0.63万亩,新建各类园艺作物标准园34个,**原地正禾农场有限公司在道县建成供港蔬菜基地4600亩、鲜桃基地2160亩,目前为全省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露地蔬菜基地。二是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东安县以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抓手,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扶持和源头控制,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东安鸡、舜皇山土猪等优质特色品牌农业,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截至目前,全县已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3个、无公害农产品62个、绿色食品20个,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面积达59.2万亩。江永县以香柚、香芋、香姜“三香”为主,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面积7.6万亩,每个基地都建立了标准化推广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农药规范使用制度、生产记录档案制度、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和质量可追溯等六项制度,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做优做强本地特色农产品。目前,香柚、香芋和香姜均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全县有“千家峒”牌等著名商标4个、“义华”牌等知名商标6个。蓝山县采取制作操作卡、明白纸等形式,引导农民、经营主体按规范进行农产品“四统一”生产,全县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面积达10万亩,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认定3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4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2个,三峰茶叶公司所生产的十余个优良品种均已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五洲恒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即将打入欧洲市场。三是扶龙头、壮加工,打造产业发展筋骨。祁阳县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围绕优质稻、油茶、水果、茶叶等主导特色产业,积极支持农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加快技改扩能、转型升级步伐,培育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全县共发展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市级17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家,打造了金浩茶油、银光粮油等一批知名品牌。道县初步形成了大米加工、树脂加工、油茶加工、果品加工、药品提炼、禽畜加工、蔬菜加工等7大支柱产业,培育省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2家,创建**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4个。江华县今年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其中新增规模企业3家,重点扶持2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聚集资源资本、提升加工水平,同丰粮油食品公司投入8036万元进行技改扩能,将成为**首个集稻谷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的全智能化龙头企业。
3、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各县区、管理区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电商化的模式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从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产业链。一是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这一主题,积极引领采摘品尝、观光体验、休闲农庄、文化传承等休闲农业业态发展,吸引游客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一园两线”(一园即永州农科园辐射区域,两线即永蓝公路沿线和207国道沿线)的空间布局,发展休闲农业企业413家,创建省级星级农庄18家,以江华香草源、宁远桃花岩、回龙圩回龙湖、零陵富家桥异蛇村等已成为全市旅游的新亮点。冷水滩区共培育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42家,创建5星级休闲农庄3家、3星级休闲农庄2家,打造出蔡市镇的邓家埠、高溪市镇的普口、伊塘镇的茶花村等3个休闲观光示范村,休闲农业从业人员1874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2900多万元。二是农村电子商务快速有序发展。以淘宝 “特色中国-永州馆”、京东“中国特色-永州馆”、“握物流”智慧物流、1号店“特产中国-永州馆”为载体,大力推进特色初级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网上交易。目前,有12家电商平台进驻我市,建立电商服务网点1800多个,11个县区均建设了农村淘宝县级营运中心,其中江华和双牌县各成立了2个县级运营中心,京东在江永建立了服务中心,宁远县建立了配套的创业孵化基地,全市第一批农村淘宝合伙人达到1000多人,全市触电的涉农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近200家,农产品上线品种达100余种。双牌县今年来新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5家,各类网店17个,新建各类企业店铺和营销网站180余个,上缴阿里、慧聪等平台服务费580万元。三是农业园建设强力推进。各县区扎实开展农业综合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大“一县一园”推进力度,推动园区进一步提高目标定位、彰显特色优势、强化示范功能、发挥引领作用。蓝山县新顺特色产业园建有3200亩高标准时鲜水果基地、400亩油茶基地、年繁育330万株苗圃的种苗基地,示范带动周边果农种植面积达1万亩,被列为**省现代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宁远九嶷山农业科技园总投资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近亿元,目前已入驻企业5家,其中台湾风情百果园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将集科技培训、品种选育、品种展示、科谱教育、体验采摘、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全力打造产业融合的样板。
4、坚持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各县区、管理区把“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来抓,坚持规划引导,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点上突破,促进先行发展。一是统筹谋划布局。各地结合乡镇农地利用规划编制,对美丽乡村点、面、线进行了规划布局,制定了年度建设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责任和奖罚措施。江永县运用互联网+思维,采取 “互联网+乡村旅游”、“互联网+五香农业”、“互联网+乡村旅游+五香农业”,“ 互联网+乡村旅游+五香农业+历史文化”等模式建设美丽乡村,勾蓝瑶寨黄家村去年乡村旅游收入达到4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平增收600元。宁远县深入推进“511工程”(即启动5个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100个行政村“五化”行动和100个村“乡村风貌”改造),形成“一村带百村、百村带全县”的良好局面。新田县按照“一核四线”(一核即龙泉镇、四线即S323、S231、S215、S228公路沿线)布局梯次推进,今年重点制定了S323公路沿线的精品线路建设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方案,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进行以奖代补。东安县重点打造“一带八景”。二是注重点面结合。点方面,省、市、县、乡镇四级示范点已全部落实到村,确定了办点领导,普遍建立了主要领导带头办点,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结对帮扶的工作机制。江永县共创办2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安排28名县级领导联系、25名乡镇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90个县直单位作为后盾、100余名驻村干部进村入驻。江华县已落实示范点20个。祁阳县八尺村、零陵区香零山村、江永县黄家村、江华县漕渡村、道县江口村等示范点规划起点高,进展较快。线方面,各县区均规划了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路,宁远的宁道、宁新、永连,道县的宁道、G207国道,回龙圩的永富公路沿线的风貌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面方面,突出了空心房整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工作重点,特别是加大了对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力度。新田县投资1.1亿元的城乡垃圾综合处理建设项目已立项、选址;
祁阳县依托海螺水泥集团投资8650万元的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工程项目正式建成并投用;
宁远县2座高标准垃圾中转站正安装调试,在20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三是突出产村联动。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江永县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注重打好特色牌、产业牌,分类指导各村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文则文、宜工则工的原则,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全县25个县级美丽乡村均培育了各具特色的增收致富产业,其中粗石江镇仙姑塘村、白土村建成了以香柚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实现农产品销售30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过万元。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充分利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古迹和毗邻九嶷山风景区的优势,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今年 “五一”期间推出花海观光园,开园第二天就接待游客3.5万人次。蓝山县大洞村依托万亩梨园,每年举办梨花节活动,吸引游客体验打麻糍、花浴等农家风情,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直接销售。
5、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各县区、管理区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化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体的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各地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为推手,通过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措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今年来,全市共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1万亩,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434个。道县投入资金500万元,成立了三家土地流转信托公司,建立了1个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24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90.61万亩,占应流转面积的32.56%。祁阳县着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代耕、代育、代插、代植保、代收、代烘干和包产为主要内容的“六代一包”服务模式,带动全县粮食规模经营35万亩,被列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县,是我市唯一入选的试点县。二是农村金融市场逐步放活。新田县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为契机,率先尝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今年对32家新型经营主体授信3500万元,江华、江永、道县、零陵也先后出台了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经营权抵押贷款正在稳步推进,进一步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农业的热情。三是 “三农”投入渠道进一步拓宽。祁阳县主动大胆求新求变,先行先试,组建了全市首家“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创新农业资源经营新理念,探索支农服务新途径,今年新增流转土地2000亩,成功签约一笔总投资500万元的基地合作建设协议,为全市拓宽农村建设投融渠道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已有宁远、江华、道县、新田等县区组建成立,正式开展运作。
二、当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区农业委改革后执行力还不强。目前,各县区农业委机构改革合并还没有完全到位,虽然各县区农业委“一把手”已明确,但大部分县区农业委副职还没有配到位,人员、机构、办公场地还没有有效整合,干部职工的执行力还不强,还没有形成合力,导致有些工作脱节,影响工作效率。
2、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力度不大。去年深圳招商会签约的18个项目中,市供销社永州生态农业加工物流园项目、市畜牧水产局永州市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祁阳县的大米蛋白质提取生产线以及肉牛基地项目、冷水滩区生物有机肥料项目等5个项目进展缓慢,永州市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大米蛋白质提取生产线等2个项目没有实质性启动,肉牛基地项目仅流转土地400亩,只完成要求的50%。
3、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一是公益性服务组织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人员待遇低,且大部分县区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许多时间都在围绕乡镇中心工作运转,专业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时间难以保证。同时,还有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人员缺乏,不能满足农产品的检测需要。二是农业保险服务滞后。农业生产周期性较大,容易受到各种风险的影响。目前,我市范围内的农业保险制度还不够健全,除水稻、烤烟、能繁母猪、杂交制种等几类能享受政策性保险外,大多数农副产品还没有相应的保险,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农业风险大大增加。
4、部分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尚有差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一是“回头看”进度不快,质量不高。由于县乡、村组和技术公司协调配合不到位,前期调查摸底基础工作不扎实,对质量把关不严,一些地方户口、身份证等原始资料收集不全,表格漏填、错填,签字不到位以及承包地块图示意图制作不规范等现象突出。二是农地利用规划推进难度大。目前县区农地利用规划编制主要由县区农业委牵头负责,工作力量比较薄弱,经费保障不力,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力度不够,资料提供不全,特别是乡镇农地利用规划编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如期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面临一定困难。三是“农建投”实际运转不多。除祁阳、江华开始运转外,大多数县区的“农建投”刚刚成立,组建模式各不相同,有的单独注册成立,有的挂靠现有的“城建投”、“经建投”或“旅建投”,受机构改革人员统一调配影响,公司班子还没有搭建完成,有的财政注册资金没有到位,涉农部门项目整合不顺畅,真正实际运转并取得成效的还不多。四是流转服务平台运行停滞不前。受机构改革和机构设立批复收紧影响,县区没有实现流转服务平台向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转变,大多数流转中心仍是临时性质,工作有些停滞不前。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少数县区还没有完成“点、线、面”的建设布局规划,有的虽然进行了初步规划,但没有制定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
一些县区工作推进不够平衡,只注重点的建设,线、面上行动相对缓慢。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方面:一些县区发展农村电商的主要抓手还不十分明确,没有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对引导和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办法措施不多,引导和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力度不大。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部分县区尚未将农业标准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人、财、物投入不足,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措施不够实,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办法不多,很难保证我市有足够的优质农产品上线销售。
5、部分政策措施落实还有障碍。一是休闲农业用地通关便利措施落实不到位。目前,因我市尚未细化对休闲农业项目用地的管理办法和用地标准。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若按设施农业用地申请指标,往往因为用地指标不足影响项目的实施,若按建设用地申请指标,现行政策下还没有支持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相关扶持,许多休闲农业发展面临进退两难境地。二是农机补贴选择余地小。目前,农机购机补贴需进入省或市指定的品种目录,但我市农机市场还有部分适合农民操作或适应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机没有进入补贴品种目录,导致一些购机农民得不到补贴。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1、把县区农业委“领”起来。针对当前县区农业委组建存在的问题及机构合并后职能融合、业务对接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我委将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各县区农业委主任集中进行1-2天辅导培训。同时,我委已建立委领导联系县区农业委工作责任制,由委领导带领分管科站室定期、不定期深入县区,加强县区农业委工作的指导,帮助尽快完成机构改革过渡,督促加快重点工作落实。
2、把农业基础设施“补”起来。多年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快补上这块短板。一方面,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农建投”组建和运作,给予其一定资源开发、资本运作等政策支持,抓紧实施一批高标准农田、土地治理、土地整理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另一方面,要抢抓中央、省重视农业农村的良好机遇,精心规划包装一批农业项目,加大跑部进厅力度,争取资金扶持,并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投向粮食优势产区,重点围绕规模连片基地梯次推进实施,打造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样板,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再一方面,要创新农业农村投入机制,通过建立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引导和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形成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协同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良性局面。建议从市到县高度整合分散在国土、农业、水利、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涉农建设项目资金,并出台实施管理办法,统筹组织实施,统一建设标准,避免多头管理造成投入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3、让农村土地“转”起来。土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欠规范,农民对流转土地尚有思想顾虑,土地流转平台作用不明显,土地流转渠道还不够畅通,必须要创新机制,打通土地流转“最后一公里”。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土地流转政策,让群众了解政策、消除疑虑,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真正让农村产权改革的成果惠及于民。二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土地流转具体实施办法,规范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运行,统一土地流转合同书、格式文本,做好签证登记备案以及档案管理规范工作,防止出现新的土地矛盾隐患和纠纷。三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提高补贴标准,以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功能,为广大土地流出者解除后顾之忧。建议出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信托制度和土地流转补贴优惠政策,鼓励、允许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对农民有意流转的土地预付部分租金签订预流转协议(未联系到经营业主暂由农户耕种,一旦有经营业主承租该土地按正式合同执行)。同时,按土地性质、连片流转规模、流转年限等,分别给予流转户和承租户一次性补贴,对流转平台给予适当工作经费补助,以促进土地流转和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4、让新型经营主体“强”起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扶持,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一是积极探索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从数量到质量转变的新途径。要坚持“边发展、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完善登记、注册、管理等配套措施,加强服务指导,帮助新型经营主体规范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发展能力。要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动态管理”制度,对于无经营活动的,取消其继续运营的资格,对经营不规范、运行不佳的,强制其停业整改,待其整改后再恢复其营业资格。二是加快建立健全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激励机制。要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尤其要强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保险支持,创新新型经营主体担保抵押方式和融资方式,加快开展产业链金融、信用贷款、大中型农机具融资租赁、第三方担保贷款、动产或不动产抵押等金融服务业务。积极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农业保险险种。要加强规划引导,支持鼓励同类产业的经营主体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环节,将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联结起来,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做大做强。建议建立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支持30个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各10个),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品牌、产能扩改提升、标准化建设、社会化服务等。
5.让工作机制“活”起来。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市委市政府安排的重点农业农村工作,市农业委明确了分管领导与责任科室跟踪督办,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成效。对工作推进较慢的县区农业委,市农业委将对县区农业委主任进行约谈,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节点与要求,促进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议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农业委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市委市政府安排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于6月底7月初开展一次联合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农业农村工作格局。三是与“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密切结合。在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中,要与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执行力,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三)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我县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7月中旬,县政协经济委在于春华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调研组成员先后到灵溪、龙港、桥墩、马站等镇,走访了日月潭农庄、油茶基地、四季柚基地、钱通现代农业休闲园等10多个现代农业项目基地,听取了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的工作汇报,并召集部分乡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座谈。7月下旬,先后到山东寿光、栖霞等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年起,我县历经5年时间现已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一是马站现代农业综合区,于**年底通过省级验收,总面积约4.6万亩,涵盖农业和海洋渔业;
二是沿江现代农业综合区,于**年底通过省级验收,总面积9.04万亩,涉及桥墩、灵溪、龙港等乡镇,涵盖农业和林业。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初见规模。我县目前已形成九大特色产业基地:一是番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灵溪、龙港、马站、藻溪等乡镇,**年种植面积3.94万亩,总产量24万吨、总产值8.4亿元;
二是四季柚基地,主要分布在马站平原,种植面积1.1万亩,**年总产量6948吨,总产值7000多万元;
三是杨梅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藻溪、马站等乡镇,种植面积1.78万亩,**年杨梅总产量1331吨,总产值2298万元;
四是葡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马站、灵溪、钱库、龙港等乡镇,种植面积2700亩,**年实现产量1995吨,产值2980万元;
五是茶业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及鹤顶山茶区,面积2.52万亩,**年实现茶业总产量870吨,总产值6650万元;
六是中药材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马站等地,种植有黄栀子、太子参等,面积1.57万亩,**年实现总产量2316吨,总产值6485万元;
七是特色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矾山、马站山区、半山区乡镇,主要以发展羊、牛、兔等节粮型草食动物为主,**年底肉牛存栏0.41万头、羊存栏3.3万头、兔存栏7.6万只;
八是油茶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矾山、马站等地,面积3.5万亩;
九是毛竹基地,主要分布在莒溪、桥墩等地,面积2.9万亩。九大基地一年为农民创收十几亿。
(三)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初显成效。我县目前共建成和投入营业的休闲观光农业园13个,直接从业人员521人,累计投资1.35亿元,**年共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年产值1.85亿元,其中门票收入**万元。目前主要以农业采摘型,如钱库喜丰葡萄庄园、马站中魁四季柚休闲观光园、岱岭富源早熟柑精品园;
农业旅游型,如日月潭农庄、龙港梦江南休闲观光园;
农家乐型,如灵溪鲜城有机农场。
(四)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创新初见成效。一是创新经营机制,在耕地面积50亩以上的734个行政村组建了土地合作社,促进土地相对集中;
出台土地流转实施意见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流转补助和奖励;
不断完善形成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2.0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5.16%,其中规模经营面积(20亩以上)达16.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6.1%。二是创新生产机制。自**年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计划,共实施农技推广项目267项,建立示范基地413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691项。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完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已有19个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省市级验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产业的低、小、散状况,粗放的经营方式状况,无序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一)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县逐年增加的投资,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首先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其次农村经济缺乏金融支持,农民除在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外,在其他机构很难获得金融支持。一些涉农企业由于无资产抵押,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再者,扶持政策多变,**年开始,中央和省资金不再支持油茶发展,油茶产业面临资金问题,近年来,一直未安排资金用于毛竹、马蹄笋造林,影响林业产业提升。
(二)土地问题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由于受国家农保政策限制和我县耕地农保率高等原因,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很难落实,部分种粮大户及合作社无法落实配套用地,建设农机仓库及烘干场所等功能设施,番茄大户不能建设初加工整理场地等。如马站昌蒲葡萄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000亩,但是一直没有配套设施用地;
日月潭农庄食宿等配套设施用地,也迟迟未能解决。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部分农民担心土地流转会改变土地承包政策,难以实现集中连片流转,如日月潭农庄内,至今还有部分土地没有流转,农民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影响农庄的整体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规模化以从事种、养殖业等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全县农业产业化整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在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整体效益不高。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虽多,但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同时在加工中存在着加工初级产品、传统产品、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较低。
(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品牌建设滞后。组织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骨干企业还为数不多。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396家,总数占全省第一,但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3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本村本组的小打小闹阶段,知名度不高,辐射力不够,带动力不强。如我县马站四季柚在我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全省的影响力不高。我县的茶业品牌较多,但在全省知名度与周边县市区有很大的差距。
(五)科技支撑力不足。一是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部分乡镇农技部门名存实亡,仅有的农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工作效能受到很大制约。二是政府扶持的力度和精准度不够。三是科研方面存在无人员、无资金、无机构的现状。新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科技推广方式单一。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多措并举,健全现代农业投入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设施配套用地、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要突破一些政策约束,使投资者有信心、干部有信心,农民有信心。一是增加县级财政投入。要保证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年中央和省级不再安排油茶提升项目专项补助资金没后续项目实施补助资金要由地方财政予以安排。二是要抓住国家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要探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方式。统筹安排使用支农资金,围绕发展主导产业进行整合,通过资金整合,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扩大农村担保品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二)多轮驱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创新开发机制,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一是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入股、出租、互换等方式,实现土地规模流转和集中经营。二是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土地指标适度向农业大镇如马站、灵溪等地倾斜,完善现代农业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多种模式的产业融合,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与我县有条件的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
(三)加快农业品牌建设,促进我县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把全县主导产业做强,把区域性优势产业做大,把地方性特色产业做优。一是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户的作用。二是围绕我县番茄、四季柚、茶业、杨梅、葡萄、油茶等产业,进行品牌资源整合,打造核心品牌,实现共创共享的品牌效应。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采摘节”、参加各地展销会和博览会,结合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品牌,县财政要加大投入,单独组团在省级或周边省市召开展销会,打响苍南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是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在加工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如山东招远的龙口粉丝产业模式,栖霞的苹果产业模式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民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一是以科技兴农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三大服务组织网络,建立与高等院校合作机制,着重培育技术人才,培训从业人员。二是组建完善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根据我县确定的主导优势产业,安排扶持资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避免千家万户闯市场带来的高风险。对已有的产业要做精做好,在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要给予指导、帮助,使产业更大、更精、更好、更长。对新的业态,要精心培育,有序发展。三要加大农产品生产经营对外开放度,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与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扩大规模,逐步实现分散到集中,形成整体优势。四要培育壮大农业营销队伍,创新营销方式,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济人和营销大户,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空间。
(五)合理规划布局,充分打造旅游观光农业。
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紧紧围绕马站、沿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县情实际,做好我县现代农业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重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杜绝“遍地开花”。二要做好与旅游结合的文章,努力打造好一批新的生态旅游景点、休闲农业观光园、名贵花卉观赏园等旅游观光点,开发旅游项目,实现与旅游部门的无缝对接。三要统筹结合,结合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使农业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
(篇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安排,我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继永的带领下,深入部分乡镇、村组和农户,赴市直有关部门,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等方式,对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镇级农业园区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上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中央、省委、盐城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总书记在**视察时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总要求,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惠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改善农村环境,全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一是夏粮产量有所增长。今年夏粮产量比上年略增,油菜产量比上年略减。二是畜禽业稳中有升。各镇(区)合理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全市畜禽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水产品总量保持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9.21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4.02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总加工产值8.02亿元。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833元,同比增长12%。其中工资性收入6949元,同比增长16%,家庭经营性收入2969元,财产性收入751元,转移性收入164元。
(二)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完成试点村、镇确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推进全市开展此项工作。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市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和镇级农村土地交易中心建设。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各项措施有效推进,2个试点镇、24个试点村初具规模,形态各异,各具特色。
(三)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一是农业规模经营显著扩大。全市上半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3.5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5万亩,新创办家庭农场32家;
新增高效种植业8.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65万亩。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迅速。全市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32个,实现销售收入197.65亿元,上半年新增年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项目8个。三是农村电商产业全面启动。目前,全市共有114名农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135家涉农企业注册成为农业电商协会会员,丰收大地农副产品网络营销中心已上线运营,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到村全覆盖。
(四)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今年的双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农村“3+1”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全市村庄、道路、绿化、河道完善提升等整治任务,通过了市、镇(区)、村三级联动的督查考核。强势推进绿化造林,沿海防护林、河堤退耕还林、村庄绿化、农田林网、高效林业等绿化工程取得实效。
二、全市上半年镇级农业园区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镇域优势,挖掘潜力,科学规划,建设了一批“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镇级农业园区,走出了一条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一)园区规模初步形成。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科技集成的思路,积极推进园区建设。目前全市12个镇级园区的核心区建成面积达4.8万亩,上半年引进各类高效农业项目82个,新流转土地19516亩。万盈镇在“万丰绿茵农业示范园区”内发展家庭农场4家,农业科技公司1家,建成800亩设施大棚蔬菜基地、300亩苗木基地、300亩精品葡萄基地。
(二)园区产业彰显特色。12个镇农业园区亮点纷呈,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南阳镇“金色阳光”园区的大棚韭菜,大桥镇“丰禾大地”园区的油桃,西团镇“绿野新中”园区的青椒,三龙镇大棚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新丰镇“郁金香农园”的花卉、林果等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白驹镇“锦绣大地”农业园区已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核心区3200亩,形成了苏北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带动了300多名农户发展设施农业。
(三)园区功能不断拓展。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了一批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现代农业园区。恒北村、丰禾大地、三元农庄等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荷兰花海以郁金香花卉为主打品牌,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今年上半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4月11日客流量突破35万人次,成为盐城市最富人气的景点。
(四)园区的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各镇积极探索园区投融资模式,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目前已争取国家、省农业支持项目10多个,吸引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建设资金6亿多元。各镇农业园区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实现每个园区有科技依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推动了园区的快速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镇级农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乡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少数园区的产业选择和建设内容缺乏地方特色,特经蔬果设施栽培同质化现象突出,镇与镇园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园区在带动农民创业致富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效能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积极探索园区发展的新机制、新业态,促进我市镇级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三、目前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 上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上发展稳定,成效明显,但一些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较缓。受粮油、生猪、蔬果等农产品价格走低的影响,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三产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是村级经济十分薄弱。全市大部分村集体负债较重,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发展缺乏后劲。
三是现代农业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养殖业污染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反响较大;
部分镇村还没有建立新型经营组织风险防范机制;
为农科技服务工作和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指导工作还没有真正到位。
四是农村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流转合同不够规范、土地补偿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
部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存在安全隐患。
四、推进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下半年,我市农业将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考验,同时,也受到宏观形势、企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给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要按照“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总基调,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全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农民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立足抗灾,狠抓秋超措施落实。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狠抓防灾措施的到位。及早做好秋播布局的规划,落实秋季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二是强化服务,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特经蔬菜、花卉苗木、瓜类果品等,扩大“一户一棚”比重,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强化技术培训,积极为农民提供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市场营销等新业态的培训,提高农民创业的综合能力。三是强化管理,完善农业金融、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政府风险补偿、社会保险机构和金融部门合作的信贷支持融合机制,进一步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增强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活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引导有经济实力的农村集体、种养大户、工商企业、民营企业等发展规模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招引国内外大企业,加快发展蔬菜、水果、海洋食品等农产品的加工业、储藏保鲜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强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市场主体,加快农产品市场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现代流通业务,发展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
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农民经纪人借助淘宝、苏云等电商平台开网店、做销售,实现农产品加工、流通与互联网的充分融合。建立健全农村农机、植保等专业服务组织,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突出园区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并举,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发展。一要完善园区组织机构,确保园区有效运转。镇级园区要建立管理机构,做好园区规划,有条件的镇建立集投融资、项目申报、品牌创建于一体的管理平台,引导园区提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高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二要优化园区的发展环境,增强园区规模效应。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加强道路、灌排、供电、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园区内的环境保护,改善园区环境;
涉农项目重点向园区倾斜;
引导入园的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以点带面,强化辐射功能。三要积极发展高效智慧农业,提高园区科技示范水平。推进农业园区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合作,努力引进培育适合我市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等现代设施,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示范带动功能。四要发展休闲农业,提高园区的综合效应。把发展农业园区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是农业园区的新定位、新业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各镇要因地制宜,创办一批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特色旅游项目,使农业园区成为集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推进镇级农业园区的纵深发展。
(四)突出城乡统筹,激发农村改革活力。一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镇、村公共信息的联网互通,建好镇村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推行农田、村庄、河道、路道、绿化等“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二要大力发展村级经济。积极探索股田合作和托管经营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并通过土地流转、集体发包、公共租赁等形式,盘活集体资产,锁定旧债,严控新债,建立村级积累增长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三要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扩大村干部选拔任用的范围,改善村级班子的年龄结构,鼓励和吸引大学生村官等年轻人才扎根基层,创业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农村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篇五) 为更好地了解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情况,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县落地生根。3月中旬,由县委办、农委、组织部、新农办有关同志组成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与镇村干部、经营主体、村民代表就农业农村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工作方向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总结梳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县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324.75万亩),其中耕地56.6万亩(水田50.7万亩,旱地5.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4%;
林地182.5万亩,占56.2%;
园地20.6万亩,占6.3%;
草地2.5万亩,占0.8%;
水域17.3万亩,占5.3%。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三农”工作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0.3亿元,同比增长4.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9元,同比增长9% (一)农业发展方面 1﹑产业发展情况 (1)种植业。主要是以粮油等传统种植业为主,截至**年底,全县水稻种植约43万亩,总产量20.94万吨;
油菜约5.4万亩,总产量0.71万吨;
小麦约6.5万亩,总产量1.92万吨。建有水稻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部级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特色种植业发展较为迅速,茶叶、蔬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规模不断扩大,现有茶园10.2万亩,年产值6.1亿元;
水果4.4万亩,年产值3.3亿元;
中药材1.5万亩,年产值2亿元。其中,在茶产业方面,我县主推“广德云雾茶”、“广德黄金芽”、“广德白茶”三大品牌,自2012年起,连续8年举办广德县茶文化旅游节,推广“多滋多彩广德茶”,**年被评为省级十佳特色农业节庆活动。
**年全县种植业情况汇总表品类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总产值(亿元)水稻4320.945.4油菜5.40.710.35小麦6.51.920.45茶叶10.20.556.1水果4.45.663.3中药材1.50.22(2)畜牧水产业(养殖业)。**年全县出栏生猪28.2万头,出栏家禽2900万羽,全年肉类总产量6.25万吨,蛋类总产量2.23万吨。现已建成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6个,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小区)7个,市级示范场16个。渔业养殖水面5.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400吨,美蛙、龙虾、泥鳅等特种水产发展形势良好。
**年全县畜牧水产业情况汇总表品 类单位产量出栏生猪万头28.2出栏家禽万羽2900肉类总产量万吨6.25蛋类总产量万吨2.23水产品总产量万吨0.84(3)林业(竹产业)。**年,全年共实现林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竹业产值3.1亿元。现有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2家,中国竹业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森林食品开发体系较完备,竹荪、白芨、板栗、山核桃、香榧、猕猴桃、竹笋等特色资源丰富,林特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连续多年被授予全省 “林业产业十强县”。
(4)休闲农业。坚持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积极推动“农业+”,加快农旅结合,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个、省级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2个、四星3个、三星1个。如箐箐庄园立足猕猴桃种植,发展猕猴桃深加工,打造宜居宜游的田园综合体。如东亭友情岁月农业休闲牧场立足畜牧业,发展运动旅游产业。如安泰公司在发展肉猪养殖的基础上,利用异味发酵床技术发展有机肥产业,新建猪文化展示中心,发展经果林一体种植特色乡村旅游。积极打造精品休闲农业路线,“山水竹乡、农游乐园”名列省首批七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涵盖海棠小镇、和合生态园、箐箐庄园、乐府山庄、笄山竹海、灵山大峡谷、天堂山度假山庄等多个休闲农业观光点。
2、生产经营情况。稳步推进土地流转,累计流转耕地面积26.72万亩,占全县耕地(水田)总面积的52.7%。加快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有农业龙头企业224家(国家级1家,省级20家,“甲级队”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0家(国家级示范社11家,省级示范社5家),家庭农场1387家(省级示范农场19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家(省级示范5家)。农产品加工发展迅猛,形成了粮油加工、畜禽加工、竹制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坚持错位发展,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创建,现有“一村一品”10个(国家级6个,省级4个),如卢村乡笄山村大力发展毛竹加工业,全村1300余户,80%的人口从事竹制品加工。农产品品牌创建有序推进,现有国家驰名商标 “老王竹扇”、“森泰木塑”,中国名牌农产品“乡里乡亲大米”,省著名商标24个,省名牌农产品16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41个。
全县农业经营主体情况汇总表(截至**年2月)名 称单位总计国家级省 级农业龙头企业家224120(甲级队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510115家庭农场家1387/19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家19/53、设施保障情况。在农田设施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林成网”为目标,“十二五”以来,累计建成32万亩,扩挖塘坝6356口、整治河沟1718条、改造灌区末级渠系14万亩。在农业科技上,全县在职农技推广员182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2%,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90%以上。产学研发展成效显著,农业高新技术企业3家,获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1个,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个、省科学技术奖3个。秸秆能源化利用走在全省前列,全县拥有20家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企业和鼎梁、环态、盛昌等一批秸秆生物质成型与应用设备生产企业,是“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在农业机械上,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5万千瓦,主要农机保有量达4万余台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4%。在政策扶持上,出台扶持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系列文件,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2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1000万元、竹产业发展1000万元)。
(二)农村环境方面 1、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通过政府专项资金引导,整合项目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年以来,整合各类资金3.87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建成美丽乡村92个,省级美丽乡村28个,东亭、四合、卢村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南部美丽乡村示范带雏形初现,两次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初步形成四种类型美丽乡村:如宏霞村、桃园村分别依托灵山大峡谷、太极洞风景区旅游资源,建成宜居宜游型美丽乡村;
如东亭社区、祠山岗社区等城郊、镇郊和 “两区两园”周边村,建成功能配套型美丽乡村;
如施村村、佛堂村分别以葡萄、草莓采摘种植为主导,建设生态种植型美丽乡村;
如前程村、金龙村通过挖掘文化底蕴,建设特色文化型美丽乡村。持续巩固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出台中心村庄长效管护办法,在桃州镇、邱村镇试点美丽乡村物业化长效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东亭跻身全省体育特色小镇,四合荣获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镇。
2、农村环境整治。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在非卫生厕所改造上,**年共完成8个乡镇驻地、78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和2395户散住农户的厕所改造任务。在生活污水处理上,新杭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使用,收集管网覆盖率达80%以上;
邱村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办理土地报批手续;
卢村乡污水管道并网顺利接入县污水处理厂;
四合乡已完成政府驻地污水处理一期建设任务,二期即将招标;
东亭乡已初步论证集镇纳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方案;
杨滩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选址;
誓节镇、柏垫镇污水处理厂初步选址。在垃圾处理上,巩固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成果,在东亭乡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改革试点,目前日处理垃圾7吨,生产有机肥300公斤。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探索推进湖长制,县乡村三级河长、林长实现全覆盖,共设立河长387名、林长323名,其中“河长制”工作在迎接水利部督查中获得认可。三是启动新一轮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新杭片区、白云山矿区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共关停8家矿山,其中新杭片区关停4家。关闭“散乱污”企业135家,有效守护广德的碧水蓝天。四是开展禁养区关闭工作,共关闭畜禽养殖企业257家。五是持续推进 “三线四边”环境整治,完成G318、S230等重要国省干道沿线改造提升200余公里,出城口整治加快推进,先后共拆除城市周边和公路沿线工棚、披棚、亭棚、厕所、禽棚等违章搭建物共计400余处,让目之所及处皆有绿。
3、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截止**年底,我县共建成农村小型水厂56处,农村规模水厂16座,解决36.89万人饮水问题。现有中小型水库10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6座、小(二)型水库91座。近三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革命老区项目等举措,累计投入8.5亿元,新改扩建农村公路790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2937公里)的26.9%,基本形成以县道为框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连线的农村公路网络。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近3年农网改造累计投入近2.8亿元,农网维护费用每年3000万元,投入力度位居全市前列,**年新改建农村用电线路531公里。社会事业方面,现有农村中小学37所,幼儿园58所,在校学生1.4万人,农村在编教师1157名,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新改扩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22所。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我县现有基层医疗床位496张,技术人员482人,职业(助理)医师482人,每年安排250万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维护、重点学科建设,全县7家乡镇卫生院创成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成率位居全省第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医联体发展态势良好,如广德县第三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目前我县公办养老床位1590张,社会化床位425张,试点以“公办民营”方式经营邱村镇敬老院,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兴办养老机构5家(前程养护中心、高寿堂老年公寓、康寿休闲养老中心、顺心养护中心、福寿养护中心),在建3家(怡心养护中心、建桥医养中心、国泰养护院)。
(三)农村治理方面 1、基层组织。目前,全县拥有乡镇党委9个,村(社区)党委77个、党总支55个、党支部4个,农村党员17994人,村干部737人。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基层党建“1+2+3”工作体系,先后实施“规范提升年”、“重点突破年”、“标准化建设年”、“全面达标年”活动。在组织设置上,71个党总支调整为党委,大力推行“红色基点”工程,建成78个“党小组之家”,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32个。在制度建设上,扎实推进村级后备干部“四个一百”行动计划,强化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储备,现共有后备干部433名。健全村干部职务退出机制,已有17名村“两委”干部退出现职。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采用“选聘分离”模式聘任专职工作者173名。选派230名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村级两委候选人“正负清单”制度,制定“一村一策”换届指导意见。在品牌创建上,开展“一领域一主题、一领域一品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创建活动,选取21个村(社区)推进党建示范提升工程。先后探索培育党建品牌10个,党员量化积分和“红黄榜”管理、“温暖星期一”“乡里乡亲”工作法等一批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2、农村“三治”。一是自治方面,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模式,全县136个村(社区)均制定有村规民约,80%以上的村运营正常;
探索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评议机制,制定全省首张小微权力清单,各村(社区)均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坚持“四议两公开”、“三推两试一审”等制度在重大决策、造价超5万元工程、后备干部选聘等方面的运用,如**年,邱村镇16个村(社区)通过 “三推两试一审”程序规范选聘村级后备干部。各村坚持每季度定期召开村组干部例会,收集意见,通报情况、研究事项。二是法治方面,“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已在33个村(社区)铺开,“法律进乡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基层,设置2274名基层人民调解员,做到人民调解工作权责下放、力量下沉、关口下移。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先后破获6起案件,抓获20名犯罪嫌疑人。三是德治方面,“广德好人”、“最美广德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好人巡讲进社区活动已覆盖城区所有社区;
强化家风教育,“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扎实推进;
弘扬乡土文化,建成村史馆10个,开辟《小城故事》专栏讲述乡贤故事,通过系列举措使我县乡村的乡风更加和谐、民风更加淳朴,成功创成第二届省文明县,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成国家级全国文明村镇3个(卢村乡、桃州镇、邱村镇施村村)、全国文明单位1个(广德中学)。
(四)农村改革方面 1、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截止**年底,我县136个村完成清产核资,45个村完成“股改”,13个村开始实施“三变”改革。具体工作中:一是严把三关。①清产核资关。严格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程序进行,各村(社区)清产核资结束后,县“三变”办专门进行了检查验收。②成员界定关。坚持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可依由集体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原则,厘清农村户籍人员与居住人员现状,分类登记,如大木桥社区将人员界定办法细化为两大类21条。③股权设置关。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静态模式,并以户为单位统一发放股权证书。二是稳妥推进。采取分步实施,即先 “股改”后“三变”,“股改”过程细分为清产核资、召开股东大会等13个环节,“三变”分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3个步骤。三是因村施策。目前,主要探索出以下几种类型:①资金入股型,如东亭沙坝村入股三兄弟薯业40万元,每年保底分红5万元;
②资产经营型,如唐流村将原小学、门面房出租,年租金3.35万元;
③资源开发型,如焦村村将林场入股“喜鹊原宿”项目,年收入12万元并每5年递增8%;
④土地运营型,如桃园村改造停车场,自主运营,每年增收6万元;
⑤服务创收型,如桃园村成立“广德金园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太极洞风景区保洁,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
⑥项目支持型,塘口村利用20万元项目资金建立草莓交易市场,对外出租实现收益。
2、土地确权登记与“三权分置”改革。我县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于**年开始,**年10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年7月,数据库通过省级成果质量检查,10月通过农业部质检。目前,全县确权面积50.7万亩,涉及农户10.8万户,发放确权登记文书10.6万本。大力开展确权质量提升行动,自查自改“面积不准、田块漏登、四至错误、家庭成员信息错误和要求分户”等五大类2355个具体问题。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制定交易中心管理办法和交易奖补办法,调动主体通过平台交易的积极性,**年交易中心完成3宗1898亩土地的交易。
3、农村金融创新。截至目前,我县已发放“助农保”贷款1415万元(**年发放825万元),“劝耕贷”贷款3897万元,基本覆盖农业主导产业。“助农保”、“劝耕贷”年息率分别为6.36%、5.22%,降低经营主体50%的融资成本,帮助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如广德县卢村传锋杨桐种植家庭农场得到广德农行“助农保”和广德农商行“劝耕贷”100余万元的贷款支持,农场得到快速发展,产品远销日本市场。
4、农业清洁化生产改革项目。近年来,我县重视农业清洁化探索实践,从注重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逐步向农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运储环节清洁化同步提升,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建成秸秆规模收储点9个,临时堆放点50余个,**年秸秆收储利用量达到7.8万吨,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6.38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1%,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达到44%,农业化肥使用量实现双减,分别减少7.6%、8.1%,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2万亩、60万亩次,水稻、茶叶、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绿化防控覆盖率达29.3%。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比达87.8%,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三农”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三次产业融合任重道远,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城乡发展仍有差距。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农业质效还需提升。传统农业粗放式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总体上呈现出“不大、不优、不特、不亮”的特点。所谓不大,主要是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型企业,我县共有2121家经营主体,但省级及其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仅仅只有56家。28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规工企业仅有73家,无10亿元以上企业。所谓不优,主要表现在“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存量”,即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还是以传统粮油种植、畜禽养殖为主,特色种养殖面积虽有所扩大但规模化水平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还存在短板,品质不高,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如虽然我县拥有竹加工企业600多家,但除森泰集团、明德竹木外,多数企业为初加工型,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浙江安吉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安吉现有竹产业及配套企业2162家、竹产品注册商标200余个、各类专利技术1000多项,已形成竹质结构材料、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竹纤维制品、竹质化学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机械、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等八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构成的产业格局, “安吉大竹海”、“藏龙百瀑”等竹旅游景点也远近闻名。“增量”,虽然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上有所突破、点多面广,但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如邱村施村的樱桃品质好于周边地区,也开展了采摘等活动,但与民宿发展、农事体验关联不紧密,加之宣传策划不够,其效果远不及邻近的泗安镇樱桃采摘。比如,近期公布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名单中,我省包括宁国、泾县在内共有14个县市入围,而我县不在其列。所谓不特,传统农业发展的多,发展特色种养、种养结合、三产融合的少,区域特色效应不明显。大宗农产品的优质不优价、有品牌无市场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市场压价收购的情况。以近两年作为特色种植发展的茶产业为例,县内茶叶企业市场占有能力不如安吉等地企业,多数为初级产品,不少茶园以鲜叶交易为主,利润相对较低且价格易受收购市场控制。今年清明节前,我县部分茶园停采,原因之一就是外地企业压低市场收购价,加之人工采摘成本较高,茶农利润微薄只得停采。此外,品牌效应不突出,虽然打造了“广德云雾茶”、“广德白茶”、“广德黄金芽”三大品牌,但均未列入全省十大名茶行列,在市内也落后于泾县。所谓不亮,当前我县最缺乏的就是活跃化、专精化、市场化的农业发展思维和路子,在以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以工匠的精神来做精农业上做的不足。广大农业主体基本上都是小本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差、管理粗放,贪大不求精、“跟风走”的现象十分突出,往往发生“今年赚明年赔”的现象。借鉴江浙先发地区经验往往只得其皮毛,与县情和乡镇实际结合不紧密,单纯复制他地发展模式,往往出现 “水土不服”、“劳而无功”问题。
(二)土地流转存在制约因素。我县拥有规模流转大户(50亩以上)562个,流转土地16.2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0.1%,其中500-1000亩的53个,流转3.48万亩,占13.1%,1000亩以上的大户15个,流转2.63万亩,占9.8%。当前,我县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土地流转效益难以得到保障。通过土地流转,农民能够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流转大户的效益则受到天气、病虫害、市场行情以及自身管理水平等多因素制约。特别是粮油类种植大户,种植成本高、利润低。如**年我县水稻亩产约487公斤,销售价2.6元/公斤,亩均产值1266元,扣除成本1390元/亩(包括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约870元/亩,田租为200公斤水稻价值约520元/亩),亩均亏损124元。大户只有依靠轮种油菜、小麦来弥补水稻的损失。第二、规模经营的条件要求高。农业规模经营对灌溉、沟渠、道路、机械、厂房等农业设施要求条件高,这些都需要生产前一次性投入。而且由于受农业用地指标限制,农业仓库、晒场等设施农业用地难落实,也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和“高大上”农业招商项目的落地。如安泰公司所争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资金达1000万,因为农业建设用地指标等原因,导致进度缓慢。第三、土地流转交易不规范。我县于**年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市场交易量极少。原因:一是交易手续繁琐,农民不愿意进入;
二是没有配套政策,进入交易中心后的土地,与双方自愿流转的没有区别。此外,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只有很少部分流转能做到村级鉴证、乡镇备案,这些都为土地流转纠纷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土地流转的规范性还有待提高。第四、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农业风险防范体系主要由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构成。当前,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由国元保险承保,具体的赔付标准为成熟期水稻赔付最高价300元/亩,小麦、油菜260元/亩,母猪1000元/头。但目前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产业少,我县只有水稻、小麦、油菜和大棚蔬菜(大棚草莓、大棚西瓜)被覆盖,水果和养殖业(能繁母猪除外)都未被覆盖,一旦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存在主体经营规模越大损失就越大的风险。近年来,虽然国元保险扩宽了农业保险承保范围,提高了投保额度,发挥了政策性保险的基础性作用。但我县商业性农业保险工作至今没有保险公司经营,仅靠政策性保险无法完全保障大户经营风险损失,直接影响土地流转效益。农业部门也对 “土地流转保证金”进行了多次调研探索,因多方意见不一,迟迟没有摆上实施议程。
(三)农村环境尚需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全域推进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基本上以中心村为主,一些自然村的环境卫生整治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处在山区的一些零星村民居住点,由于道路通行等级低,保洁车辆无法到达,门前屋后垃圾无法及时清运。二是主体作用有待激发。一些地方建设的主体依然是乡镇和村,农民个人对建设资金贡献度低,对建设过程不关心,对建设成果不珍惜。三是长效管护有待提升。一方面,管护投入不足,美丽乡村后期管护费用每年每村仅有4-5万元,很难满足日常管护需要。如四合乡宏霞村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聘请3名保洁人员从事管护及日常保洁,工资为每人1500元/月,一年工资合计5.4万元,超出管护年均投入。另一方面,保洁监督考核机制有待改进,在发动群众参与考核、参与监督,提高保洁质量上做得不够。与此同时,我县农村环境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表现,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第一、企业污染问题。广大农村还存在大量小作坊及“散乱污”企业。比如,我县虽然关闭了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但养殖设施并未拆除,有死灰复燃趋势,禁养区外还有养殖场331家,还需进一步规范发展。第二、农村建筑垃圾堆放问题。农民拆建房屋、室内外装潢产生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缺乏统一规划的集中堆放点,有的农民甚至直接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沟渠中,造成渠道阻塞、土壤污染。第三、乡村旅游线路垃圾问题。在一些新兴乡村旅游线路上卫生管护存在盲点,垃圾桶设置、垃圾清运等保洁措施跟进不够到位。比如,近期不少游客到金龙山、茅田山等地踏青,在景点沿线就发现不少遗弃垃圾。第四、房前屋后塘沟污染问题。农村用水生活习惯需要转变,在水沟、水塘中洗菜、洗衣、涮洗拖把、倾倒生活垃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臭化。
(四)农村建房问题凸显。目前,我县农村建房分散杂乱、坐落无序,既影响村容村貌,又不利于农村环境整治、土地整治等工作推进。具体来说,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少批多建、一户多宅等违规现象频发,甚至出现切坡建房、临路建房、占农田建房、超大面积建房等情况,造成安全隐患、土地资源浪费、拆迁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事后执法管理也容易激发社会矛盾,**至**年三年,我县查处农村个人建房违规面积就分别达25.2亩、67.2亩和84.9亩,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有:一是虽然各乡镇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已完成,但宅基地位置和规模未明确,且土地指标较少,使得规划区农民建房的迫切性与规划编制的滞后性、政策的约束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宅基地有偿退出等配套政策未建立,加之在中心村庄没有宅基地的村民,需要购买或置换土地,增加了建房成本,导致不少村民不愿意到规划点建房。此外,村民在住宅选址时还考虑就近生产资料、出行便利等因素。三是属地和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大。
(五)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饮用水保障问题。平均月份农村居民用水量偏低,水厂运转难以保证,高温季节用水量较大,水厂供水能力又不足,引发供需矛盾。例如:东亭乡全乡2.1万余人,有3座规模水厂和1处小型水厂,因水厂规模小设备落后且各水厂之间的调剂管道未连通,同时该乡村民居住分散,造成饮用水覆盖率仅有80%左右。部分乡镇缺乏饮用水源地蓄水水库,防汛抗旱能力不足,个别小型水厂水源为山泉水,出于成本考虑,加工处理工艺相对简单,水质难以保证,同时,我县还有40处水源未划定水源保护地,均存在种养殖业污染风险。如:杨滩镇饮用水取自桐河,饮用水水质受河流水质变化影响较大,水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二是生产性道路建设问题。当前,我县部分乡镇农村生产性道路建设不足,特别是南部乡镇因林间道路建设滞后,毛竹砍伐运输不便,推高了毛竹砍伐成本。即使有林间道路的基础,毛竹林间运输费用也要5元/百斤,加上人工费用,成本达到17-19元/百斤,而售价一般只有20元/百斤,利润较低,竹贱伤农问题日益凸显。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未能完全满足种植业发展需要。比如,彭村、赵村等地灌溉水渠的部分渠段过窄且未硬化,既影响灌溉效率,又造成工程浪费。
(六)移风易俗任重道远。主要表现为:一是陈规陋习问题。我县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较为单一,赌博风气较为浓厚。比如,近三年来,我县查处村(社区)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宴席问题3起、处分3人;
因操办婚丧宴席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问题3起、处分3人。涉赌刑事案件21起、刑拘8人;
涉赌行政案件375起、行政处罚1243人,其中**年查处93起、**年查处99起、**年查处165起,呈逐年上升态势。二是公益墓地问题。骨灰入棺土葬现象还较严重,且大多数葬在自留地上,占用大量田地,如果任其蔓延,将给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乡村旅游发展带来较大障碍,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公墓供给不足。我县作为山区县份,人口分布不均,南北两端地形差异较大,导致公墓选址难度大,且缺乏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自2002年以来我县先后批准17处公益性墓地项目,截至目前只建成6处,2处正在建设,尚有9处因种种原因未能建设,5个乡镇无公益性墓地。二是公墓收费过高。公益性墓地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我县已建成的公益性墓地中,有3处由私人经营,墓地价格随意性较大,便宜的2000-3000元,贵的7000-8000元,安葬服务费用均价达5000元,高价使得公墓的 “公益”性大打折扣。
(七)村组织服务能力弱。一是思想观念陈旧。目前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52.6岁,其中50岁及以上的100人,占77.5%;
大专以上学历87人,占比仅为64%,年龄老化、知识弱化问题突出,跟不上时代步伐,习惯于用老思维、老办法解决问题,工作中当二传手、讲关系、重协调的多,锐意进取、创新思维不足,大多数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指望年底跑委跑局,到处化缘。二是带富能力有限。全县村党组织书记中有致富门路和业绩的仅有16人,占比仅为12.4%。缺乏经营理念,在如何发挥集体资源资产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成效不明显。三是规范服务水平不高。一些干部在低保名额分配、危房改造等民生事项中优亲厚友等不公平、不规范行为尚未完全杜绝。少数村干部沦为群众的“尾巴”,甚至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比如,在**年我县低保动态核查中,就清查出不符合低保要求的3079户,清理出保3174人。比如,去年我县结合巡视整改先后查处涉及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9起,给予党政纪处分40人。
(八)农村人才支撑薄弱。人才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一、农业技术人才不足。由于乡镇工作繁杂,抽调农口人员参与其他工作较多,农经人员混岗问题严重,造成乡镇专门从事农业工作人数相对不足,农业专业技术出身的干部稀少,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弱化、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比如,我县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在编人员有204人,但在编在岗从事农业服务的工作人员只有63人,占比仅为30.1%。第二、村级后备岗位吸引力不足。村级后备干部岗位延续性较差,人才流失严重,比如:桃州镇**年招聘11名后备干部,现在留岗的只剩2人,离岗9人中:5人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制、2人转任聘任制教师、2人自主创业。第三、职业农民培训不足。虽然我县职业农民已培训640人,发证284本,但在培训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培训对象选择面不宽。我县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仅仅在种粮大户中遴选,此部分人大多40-60岁,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力相对较弱。而一些年轻的返乡农民工、村干部、农业致富带头人却并没有纳入此类培训。二是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课程分为6天和15天两种,承接职业农民培训的机构将课程单纯设置为农业种养殖业业务培训课,未设置针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类课程和农业职业经纪人的营销类课程。三是培训考核实效性不足。目前考核机制以查看文字材料和证书发放量为主,仅随机选取个别对象电话考核,无法有效检验培训成果,对培训机构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九)项目资金整合不够。虽然我县在财政局设置综合改革办公室,但是人员安排、内部机构、工作章程等尚未理顺,涉农资金整合效果不明显。同时,涉农资金整合涉及到各部门上级指标任务的考核,如水利专项资金,上级水务部门在工程完成后会以多种形式考核,限定资金的使用领域。这都急需我县进一步细化各项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范围、扶持的重点、操作的细则等。
(十)农村改革亮点不多。近年来我县农村综合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上亮点不多,部分改革推进较为缓慢。第一、农村“三变”改革。面临“三难”:一是承接主体选择难。经营主体是“三变”改革过程中“农民变股东”的承接者和运营者,需要把当地社会信誉度高、有发展前景、有管理经验的经营主体纳入“三变”改革,但当前我县农村此类企业数量有限,例如桃州镇和平村获得20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但该村无合适的经营主体入股,后该村利用此20万元建立户外广告牌对外招租,但因不符合规划而停滞,至今此笔发展基金尚未变成股金。二是集体资产增效难。我县村(社区)集体经营性资产薄弱,**完成股改试点的45个村(社区)中大部分无林场、山场等经营性资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单一,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不宽、后劲不足,且大部分村负债严重,目前全县各村(社区)共确认债务1.15亿元。三是分红纠纷处理难。分红阶段因涉及每户的具体利益,倘若处理不及时不恰当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例如大木桥社区一户农民外出务工数十年,股改阶段因无法联系到其本人,未将其计算在股改成员内,后期本人回乡确认后,才分得备用股。分红阶段是否还会出现类似情况,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值得高度重视。第二、农村产权交易改革。主要是农村产权交易供求服务、评估、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大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供求信息需要基层组织上报,而基层工作繁重,积极性不高。从事农村产权资产评估的中介组织不多,缺少有资质的专业评估人员。目前开展的资产评估,多是由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第三、农村金融改革。目前我县“三农”信贷形式不多、方式不活,农民资金互助社、惠农担保公司尚未正式成立;
涉农金融产品创新不多,产品较为单一,以财政补贴作为担保的农业信贷产品不多,符合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需求的产品也不多。
(十一)政策瓶颈尚待突破。一是扶持政策不健全。我县于**年出台《广德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年县政府对其进行修订,今年已是扶持办法修订后的第六年,部分条款已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如**年修订办法中第十二条规定的土地流转奖励标准为:流转期限5年以上(含5年),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上300亩以下的,给予一次性补助50元/亩;
流转面积在300亩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0元/亩,对单个流转主体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这项奖励标准重点在鼓励土地流转的大规模成片化,与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求的适度规模经营原则不相符。又如,对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一村一品”及社会化服务等新业态的扶持,未列入**年修订的扶持办法。因此,制定新的符合广德发展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办法迫在眉睫。二是扶持标准过低。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年我县用于现代农业奖励扶持的资金为165.6万元,**年为198.3万元,今年我县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但对比周边县市我县专项用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仍显不足,比如,长兴县是每年2000万元,此外水口乡也在乡级财政中安排200万元扶持现代农业;
宣州区自2012年起每年扶持资金达到1000万元。三是政策创新不够。比如,民宿发展,《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作为国家标准,对农村地区实际需求而言,要求仍然过高。黄山市、长兴县等民宿发展较好的地区,都已出台有关办法,适当降低民宿消防门槛,鼓励当地民宿发展。当前我市尚未出台相关办法,我县部分民宿项目因消防门槛不达标问题,而无法落地。卢村乡在破解此题上做出有益探索,该乡派出所承接了原需在消防大队备案的民宿行业备案业务,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消防双通道、双安全门等要求,但从全县范围来看,相关指导意见还需进一步探索。比如,生态补偿。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县财政每年对南部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达到4530万元,其中生态补偿款1130万元,主要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就村民个人收入而言,目前,全省生态公益林14.75元/亩的补偿标准过低,需要我县在村民直接补偿政策上实现突破。以卢村乡为例,因为地处水源地保护区和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少农民陷入 “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的窘境。比如,秸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秸秆禁烧增加成本,相较于焚烧还田小麦、油菜还田每亩需增加30元投入,水稻增加投入100多元。二是秸秆收集难度大。秸秆人工收集每亩成本需要80元;
集中堆放和运输每亩成本不低于40元。按照每3亩可收集1吨秸秆计算,每吨秸秆的收集储运成本为360元,而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企业的秸秆收购价在230元/吨左右。如利用秸秆打捆机实施秸秆打捆收集,每吨可节约成本120元,但打捆机购置成本每台3—18万元不等,一般农户无力承担。三是秸秆收储点建设不足,设施农业用地指标问题协调难、资金筹措难。以上问题,均需县级层面加强政策创新,寻求突破。
(十二)发展思路尚需调整。乡镇在对待自然保护区问题上认识有待加强,而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核心区、缓冲区内禁止人类非科研活动,在实验区内经同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研究,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主动探索发展新模式,而不应一味强调不能为、不可为。我县一些周边县市依托自然保护区适度进行旅游开发,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比如宁国市,近年的热门旅游资源——皖南川藏线,就穿过宁国板桥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腹地,自然保护区的神秘和森林公园的点缀不仅有助于打响皖南川藏线的旅游品牌,更能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意见建议 结合前期调研成果,现就推进我县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突出质量兴农,做精做旺一产。一是调结构。建议重新修订《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茶叶、果蔬、花卉苗木、特色林下经济、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茶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家禽业转型升级、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等工程。二是强主体。建议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现有加工型农业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创新产品,拉长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三是树品牌。建议结合我县实际,在茶叶、中草药、粮食、竹业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积极培育“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是促融合。建议依托竹海风光、田园风光、绿色生态等优势,发展“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模式和特色小镇、生态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举办各类采摘节、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
(二)践行绿色发展,打造富美乡村。具体建议有:一是提升农村环境。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改革,加快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坚决执行卢村水库水源地保护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土壤污染调查防治,扎实做好新杭片区、白云山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消灭农村非卫生厕所,推进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全覆盖,完善农村垃圾清运和保洁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二是建设美丽乡村。加快美丽乡村由点到线、连线成面。统筹抓好乡镇驻地整治、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等工作,探索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场化长效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长治久美。三是发展旅游产业。以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实施 “旅游+”战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研究出台现代民宿发展办法,发挥箐箐庄园、海棠小镇等田园综合体的示范作用,积极培育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大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旅游承载力。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现所有乡镇通二级公路,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及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加强农村饮用水网络建设,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加快供气、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更要留住游客,让他们有吃有住、有玩有乐。
(三)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乡村治理。一是抓好村级换届。严格要求、规范程序、严肃纪律、把好关口,选好村级发展带路人,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凝聚力,引导并发动广大农村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当先锋、做表率。二是推行枫桥经验。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统一,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等基本自治制度,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深化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基层协商格局,在东亭、杨滩试点推行枫桥经验,全面加强村级自我治理能力,开创基层自治广德模式。三是倡导乡风文明。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户为抓手、以村为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 “最美广德人”“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积极弘扬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优良文化传统,抵制厚葬薄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村霸”等农村涉黑组织和宗族恶势力,持续净化农村社会风气。
(四)抓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扶持。建议根据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加快出台相关落实配套文件,确保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每条每款都能落地生根。针对当前制约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予以破解。比如,完善农业奖励扶持政策和农村人才引育政策,进一步健全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探索农产品质量等级补贴与农业风险保障资金并轨运行机制。
(五)加强党的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建议成立以县委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县农村工作领导组,下设县农村工作办公室,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结合农业农村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实施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党委、各村(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奠定坚强的组织保障
推荐访问: 工作情况 调研报告 农村 农业 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