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产业规划 [**县气象局“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

2021-10-19 15:20:12 | 浏览次数:

**县气象局“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气象事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根据《**省“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市“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县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十二五”时期**县气象事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气象以提升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制化,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建成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站、闪电定位站、自动区域气象站所组成的地面、高空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监测体系,观测站点覆盖到乡镇级,采样频率精确到分秒级,13种人工观测要素实现了自动化观测,各类气象数据的精细化程度和质量控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高。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预报精细化水平为重点,逐步优化了气象预报业务布局,建立了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和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系统,开展了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业务。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85%以上,最低、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达到78%以上,数值预报订正检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了面向政府和基层群众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全县共建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22个,发展气象信息员120名,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突出。科学应对干旱、高温、暴雨、雾霾、寒潮、冰雪等灾害天气,及时有效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积极为两会、春运、高考、中招、三夏、三秋等重大社会活动和重要农事提供有力气象保障。五年来,**气象局共制作发布决策服务材料205期,气象预警信号126次,气象服务短信10余万条。成立了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气象为农服务规模效应和服务效益显著提升。

人工影响天气成效显著。初步建成全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和基层作业队伍,建设标准化固定作业站点3个,配备增雨高炮3门,火箭发射架4台,建成了反应迅速、功能先进、联动高效的全县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和增雨作业网。累计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30余次,出动高炮62门次、火箭45架次,发射炮弹1269发、火箭弹116枚,为全县农业生产、水库蓄水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县委县政府通信嘉奖**气象10余次。

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气象事业,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深入推进**气象局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气象局获评省级卫生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呈现出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气象事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处于重要阶段,依法发展气象事业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需求。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能力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创新的发展理念提升气象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优质高效地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面临的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气象事业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气象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需求,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向社区延伸,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任务还非常艰巨。三是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财政投入与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差距依然较大,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投资力度、高端重大技术装备建设相对落后,气象部门基础薄弱、积淀不深,气象事业发展资源仍显不足。四是气象干部职工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还不尽合理,非气象专业人员比例较高,对气象事业的长远发展影响较大。

(二)新的机遇 新的时期为气象部门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和幸福指数,对气象服务的强力需求和气象产品的多元要求提供了拓展空间。**县是农业大市,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气象工作的影响和地位与日俱增,为我们拓展气象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益、促进气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三、“十三五”时期气象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为重点,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局战略,着力提升气象信息化水平,增强气象服务能力,着力优化气象事业发展环境和新型气象事业结构,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构建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如期实现气象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17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整体实力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气象为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领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气象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由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现代气象管理体系构成的气象现代化,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气象发展主要指标 1、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0%以上。

2、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88%以上。

3、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在1%以下。

4、精准化预报准确率: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气温预报准确率达到84%,月降水预测准确率72%,月气温预测准确率78%,预报产品水平分辨率达到1—5公里,时间分辨率达到10分钟—6小时,预测产品水平分辨率达到县级,时间分辨率达到日—月季年。

5、精准化农业气象服务:高标准粮田气象服务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社气象信息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实现全过程系列化服务,农作物产量预报准确率达到98%以上。

6、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做好干部职工精神文明提升工作. 7、做好省级卫生单位年度工作,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道德讲堂活动。

四、发展理念 (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动力,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是政治和组织保证。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互贯通,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既有目标又有行动,故必须协调配合、同频共振、协同并进。

(二)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指明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气象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回答了新形势下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

1.突出创新发展,着力激发气象发展的活力 坚持需求牵引,强化创新驱动,以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为发展方向,推进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提升灾害性天气中短期预报业务能力。加快构建和发展智慧气象,实现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气象现代化发展模式。拓展气象发展新空间,加强重点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创新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支撑,提升服务产品的针对性、精细化和定量化水平。

2.推进协调发展,着力补强气象发展的短板 以气象业务为核心,协调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使“三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大对基层气象部门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地方公共投入和财政预算的稳定保障机制。推动气象软实力与硬实力协调发展,依法全面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依法规范全社会的气象活动。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3.重视绿色发展,着力引领气象发展的新领域 加强环境气象与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与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区域联防联动气象决策服务机制,加强气象环保会商,建立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体系,提高气象对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决策支撑能力。提高气候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完善区域生态气象观测布局,提升对森林、湿地等生态区域的气象监测能力,建立生态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强化生态气象评估。

4.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拓展气象发展的新空间 构建集约开放的气象服务体系,拓宽气象服务领域,规范商业化气象服务市场秩序。深化部门间双向合作交流,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推进部门间、协会间双向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行业气象融合发展,合理配置行业资源,完善全行业、跨部门的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引导和激励部门外优势资源参与气象业务重大核心任务协调攻关。

5.强化共享发展,着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 推动建立和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制度,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强化针对性公众气象服务,实现公众气象服务的多样性、精细化和城乡气象服务的均等化。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财政预算。建成部门联合、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社会传播资源作用,形成气象灾害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的立体网络,消除预警信息接收“盲区”。

五、“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 按照“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发展要求,完善综合气象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自动气象站等监测系统建设。加密布设城市及乡镇自动气象站,加强对现有乡镇自动气象站的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全县气象灾害监测水平。配置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设备,加快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建设步伐。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立现代化气象装备保障业务体制,推进装备保障社会化。

(二)加快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设 建立空间分辨率精细到乡镇的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系统。完善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城市内涝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加强旅游气象和以雾霾监测预警、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为重点的环境气象等专业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

(三)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构建多元化气象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将气象防灾减灾职责落实到乡镇和社区。

强化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全面实施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工程建设;
持续推进中央财政“三农”专项试点县建设任务。统筹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气象设施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网络。加强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气象预报预警的发布时效。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和时效性。

(四)推进气象台站现代化建设 大力推进气象台站业务服务保障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以地方财政为主,加大对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解决在业务用房、观测场地、水电供暖、探测环境、辅助配套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基层台站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提供重要基础支撑。根据建立健全气象双重气象计划体制的有关要求,继续认真落实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各项财政政策,努力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政策支持,稳定台站人才队伍,逐步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五)加快推进科技和人才建设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将气象科技工作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研究计划。深入开展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切实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现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有利于培育观测、预报、服务等基础业务骨干人才的政策措施。培育创新科技团队,重点培养优秀专家队伍。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用人机制,完善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六)加快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依法全面履行气象部门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气象行政执法。落实行政指导制度,推行行政调解,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完善执法岗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行政执法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管理气象事务水平,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监督检查、防雷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工程和城市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预报预警统一发布等气象社会管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

(七)加快推进防雷减灾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防雷减灾行政管理、业务服务和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防雷减灾工作政事企分开。加强防雷减灾安全管理,强化防雷减灾公共服务职能,构建防雷减灾安全责任体系。依法有序开放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市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防雷减灾技术研究,提高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防雷减灾财政保障机制,推动防雷减灾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八)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卫生单位 发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振奋精神,增强责任感以高度的热情和力度,把创建工作压到实处。

推荐访问: 气象局 发展规划 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