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2019年网络研修案例反思]2019开学安排

2021-10-19 15:20:50 | 浏览次数:

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 2019年网络研修案例反思 案例一:学校管理者的角色适应到学校领导策略 本学期因我样人事变动较大,原学校大部分领导班子基本异动。从校长、教务主任到总务主任等,都是新任命的。从普通老师到管理岗位的变化,都有一个 适应过程,以及对角色变化的思考。接下来这三个案例是从零陵某校一位同为教导主任的朋友聊天中知晓的,并与其对这三个案作了探讨及代入自己的反思。

贾某(由教育局机关转调)新到A校任校长。上任伊始,贾校长就仔细查阅了所有教师的档案,以便对教师队伍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不久,A校原教导主任退休,经党政讨论,决定在校内外物色一位新主任。作为特色工作的一部分,贾校长分别找了一部分骨干教师谈话摸底。其中包括物理组的杨老师。在贾校长与杨老师谈话结束时,贾校长礼节性地讲了下面一段话:“杨教师呀,好好工作,像你这样的年龄35岁)已经有了很不错的工作能力与经验,今后是会有用武之地的。”杨老师并不知道贾校长跟许多教师都讲过这样的话,也没想到赵校长说过就忘了。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贾校长的结束语,竟给杨老师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并由此产生许多联想。以后经学校决定从校外引进一位教导主任。任命一宣布,群众中并无大的反响,但杨老师的表现都很反常,时常发“无名之火”,其后顶撞领导。当时,贾校长并未意识到杨老师的变化与那次谈话之间有什么联系,更不了解杨都是A校有名的“敏感者”。由于杨教师是物理组的骨干,过去 一贯表现不错,所以,贾校长只是找他心平地读了一次,很委婉地批语了他的表现之后,又对他作了一番鼓励,结束是这样的:“ 你过去的表现一直不错的,你的能力领导和群众也是了解的希望你不要为一些小事发火,以破坏别人对你的好印象。”这次谈话,果然见效。杨老师不仅改变了无名之火的情况,而且积极性也比以前更高了。一个学期后,那位从校外引进的教导主任因故调到区里工作,于是,A校又得提拔一位新主任。当时A校教导处的两位副主任均是理科教师,从工作出发,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提拔语文组组任教导主任。这一下,杨再也 沉不住气了,恍然大悟,不禁摇头感叹当校长的艰难。

本案例中的贾校长经历了一次领导工作的挫折。虽然,杨老师的“过于敏感”是导致这一挫折的因素之一,但贾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则有更多值得反思之处。可以说,贾校长机关化的领导方式运用于学校组织之中是导致这一挫折的根本原因。首先,贾校长初到A校时,并不采用与教师直接交往特别是非方式交往来全面了解教师,而教师的成绩与过失,却很少反映教师的性格特点,于是杨老师的“敏感”便成了贾校长了解杨老师的缺点。其次,贾校长的礼节性语言习惯或许是其长期的行政机关迎来送住等礼节性活动中养成的,这在原来的组织环境中或许是需要的,也是恰当的,但在学校组织环境下在与教师交往时,甚至会带来误会。其三,贾校长似乎习惯运用——服从之类的线性沟通方式,而不等于运用学校中常见的征询——建议之类的互动性沟通方式,倘若贾校长对杨老师的第二次谈话能采用后一种方式,便可能了解到杨老师情绪波动的真正原因,也就不至于形成第二次误会了。倘若赵校长在感叹艰难子余仍不能认识到学校领导的特点,仍不改变领导方式与领导策略,可以想见,在他今后的学校领导生涯中,挫折依然在所难免。

作为一名校长,没有正确意识到自己职责或行为方面所在,便不能很好的对学校教职工,学生进行很好的管理。

即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领导者,管理者应对的角度功能,如上例中贾校长便仅仅从一些表面层次进行合理领导,对于领导组织这一特定环境作了简单的理解(与行政机关类似),使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失去了特定的任务。“领导者角色知觉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
是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条件”领导者必须正确处理与不属的联系,对于下属的反应不能置若罔闻或者是毫无察觉,丧失领导者对于所管理基层出现的问题的基本灵敏度。“学校管理者应当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引导者,是学校教育运行的指挥者;
是教育组织沟通的促进者。

由此,我们也引出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策略问题。我国一般中小学管理都以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进行,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校长全权统管,校长的思维方面与价值观对学校教育与管理起到一个引导与计划作用。好的领导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领头羊,更进一步是学校发展与生存的灵魂。影响着整个学校的价值取向与文化情境。所以,领导者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应变能力,必须有“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英才战略(如案例一中的领导对于教师的变化就没有足够的应变反应力)一位教育学者在其著作中强调了一位学校领导应当具有的品性与能力即“明知与创造力、有远见的眼光、坚持的毅力,培养良好的公共关系 ”等等十四项,一位好的学校领导事质的优劣也将决定着育人水平的优劣,故而建立合理紧凑,密切配合的平行、上下级树状领导班子将有利于形成不同思想创新给学校管理或教育带来新的力量与朝气。另外要强调的是学校领导心理素质的提高,它包括对环境有敏感锐的认识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保持与周围人的良好关系,即合理竞争,又团结互助;
逆境中有较强的意志力与稳定情感,乐观感精神进取心较强,学习与工作效率中的科学精神;
人际交往和谐,口头表达力强,分析解决能力过硬等等。

总之,学校领导者应由过去的“公式化”向“独立化”转变,富于沟通与创新,合理汲取以前的经验教训,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领导 风格,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案例二 :学校效能管理 某校是一所普通高中,长期心来将提高高考升学率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但由教师队伍新老更替迅速,加之学校与所重点高中相邻,生源质量偏低,尽管再三努力也无济于事,公众对其失去信心,报考生源质量不断滑坡,数量也显不足,已成恶性循环。面对这种形势,新领导班子认为不能继续自走绝路。“树挪死,人挪活。”必须为学校另找生路,决策者抓住社会对职业教育日益高涨的需求,经上级批准,停办普通高中,举办电信职业高中。由于该职业前景极被看好,第一年招生就爆满,以后再进入良性发展。这种对任务的改组给学校的发展寻找新的基点,消除劣势,奠定优势。由于任务转移面对社会需要,就会获得公众的认 可与支持。

本案例中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分析“树挪死,人挪活”,做出转换学校类型的决定,结果表明它是十分必要有效的。首先,面临师资转变及三所重点高中的“围堵”其生源,社会声誉日益下降的困境,是到了不得不改之时了,如全凭竞争立足,当然是不可能的了,唯有运用转换战略——举办电信职业高中。第二,对于其地区对于电信职业就业前景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形成自身优势,使竞争的劣势点自然消除而相应又形成自己的重点力量进入市场,促进了学校的质量。第三,学校的质量要看它培养的学生带给社会的有用这处,即学校绩效功能,而这所学校因及时转变产生了具大的社会效益,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为了生存,有些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地片面追求升学率,但由于过于偏重这一方,又导致了升学率一年反而不如一年,质量下 降,公众信度降低。关键在于学校没有在思想观念上得到必要转变,总是停滞在升学率,学生数量等等单个因素,殊不知,高绩效的学校教育没有高绩效的学校管理也是无济于事,最终只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所谓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用,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化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计划,并县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的过程”自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有效的管理”理论后,管理学界便出现了“有效热”,对于如何提交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发生兴趣,“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向到学校的效能管理。

案例二中学校领导集体结合本校实际,认为普通高中停办而建电信职高的办法才是出路,也就是通过转换战略方式使这个学校最终成为了“热点”。学校战略的形成和学校绩效相连组合,给教育人的顺利进行开创了新的亮点。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采用的战略类型主要是:“特色战略、转制战略、连横战略、合纵战略、任务转移战略。”不同战略引导学校当处于不同情境时当运用的方法做到“积极适应,合理转变”,“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始终占据战略优势地位,也就是使学校综合绩效得到提升,处于领先之处,所以,学校管理应当更多的注重学校与经济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清除老化思想,以育人为主要目的的贡献社会,只要是产生好的效能,方法,手段可以多样化,灵活化。否则,老化的管理形式只会将学校带入死角。学校管理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老问题消除也会伴着新问题的产生,对于学校管理知识的深入了解不仅仅是每一位教育学、 专业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教育科研人员提出的要求。

案例三 :基础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 社会学家对课堂语言进行分析,总结出教室言语的会话构造特征,即教室言语由“提问——回答——反馈”三要素构成。而提问由谁来主导,反馈由谁来进 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活动情况。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案例:
教师:你们能有人记得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美利坚合纵国的领导吗? 学生:我们书上说杰斐逊。

教师:我说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导,而不是南部联邦的领导,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学生:嗯,不知道。

教师:下面我叫其他人回答。

案例(2) 教师:你们能有人记得美国南北战争开始的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导吗? 学生:我们书上说杰斐逊。

教师:对,那时杰斐逊正是总统。但是,这不是正确答案,那你是怎么想到杰斐逊总统? 学生;
也许在战争开始时有两位总统,杰斐逊和其他人。

教师:事实也是这样,有两位总统,但只有一位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导。

学生:如果他不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但这说明他肯定是另一方的总统。

教师:对,便你能回忆起代表另一方的总统吗? 学生:对,我记起来了,那是南部联邦,林肯是北方的总统,北方被称为美利坚合众国,杰斐逊是南方的领导,称为南部联邦,我把这两个地方的名字搞混了。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仔细观察看到,在一节课中“提问——回答——反馈”循环反复进行,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师生问答的不断交替,即教师提问,一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再提问,其他学生再作回答。第二种情况是教师提问,众多学生回答,从学生角度看,是互不直接相连,完全是受教师支配的。第三种情况是教师提问,学生一起回答。

诊断思路及分析反馈是由教师作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众教师反馈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即以成绩为导向的反馈和以信息为导向的反馈。前者主要是评定对错,后者强调如何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信息,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

这个案例是以成绩为导向的反馈,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不假思索作出反应,立即叫其他学生回答。是以信息为导向的反馈,对学生的不正确回答,教师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对同一位学生提出另一问题,引导学生作出进一步正确的回答。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宽容,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遗憾的是,所表现出的情形在课堂中是司空见惯的。正如有教师说:“尤其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当学生不能回答时,心里很是脑火。为了不浪费时间,只得自己讲或叫别的学生讲。”诚然,教师的心情是可 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长期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采取毫不宽容的态度,缺乏自信的学生就不会积极发言了,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所以,从上述可知:基础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学生主体性缺失,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课堂语言交往的主体性缺失,即两则案例所表现的;
学生自我控制感的的缺失等,其中,学生自我控制感的缺失,可分析如下:
心理学实验证明了一个现象,当学生知道自己处于一种被监视的环境中,他们内在的动机会被严重地压抑。这一发现可以在学生玩电子游戏时得到证实。电子游戏与学习同样是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但为什么很少有像厌学那样厌电子游戏的新的技能的学习,究其原因无非有两方面:一个是游戏活动过程提供了一个内在的奖赏,如“吃掉”一点就得多少分,每一局都有总分显示,游戏者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在不断进步。第三步,或许更重要的是游戏者有自主权,玩什么游戏,选多少难度都由自己决定,没有外在的监督和批判,也没有压抑感。所以,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受到外部的控制,而自己没有控制的权利时,就会影响学习的动机和自主性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下现象的存在导致学生自我控制感的缺失,即找出原因进行分析。

推荐访问: 教育部 中小学 研修 中国移动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