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鸟的天堂(教案)_23课鸟的天堂教案

2021-10-24 13:30:24 | 浏览次数:

23鸟的天堂(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硕大的榕树,纷飞的众鸟,迷人的风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师生交流:
1.看图交流: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 (2) 地方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上的景物。

2.教师小结:同学们,小鸟天堂在广东行新会县城南郊7公里的天马河中。它四面环水,为椭圆形。面积约18亩左右。岛上长着历五百春秋,盘根错节的古榕。在枝繁叶茂,碧绿婆娑的古榕冠部,栖息着数以千计的鸳鸯、八哥、斑鸠、绣眼等十多种鸟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前者朝出夕归,后者夜作昼息。每当晨光熹微或暮色苍茫之际,群鸟比翼展翅,上下翻飞,盘旋起舞,嘎嘎而鸣,蔚为奇观。游人盛称此乃飞禽之王国,小鸟之天堂,南国之奇观。

3.展示资料:小鸟天堂原名“雀墩”。小鸟天堂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明朝景泰2年(公元1451年),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生产的发展,当地村民为了解决吃水难和村前连年受旱“望天田”,故在村前开挖了一条大河。后来,因连年灾荒和瘟疫,村民们挣扎于饥寒之间,一些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条河把全村的丁财都冲跑了,应建塔以镇之。于是,在景泰末年(公元1457年),由村民集资,河口处建了一座“定宝塔”。但是,建塔后两年,村民的困境毫无解脱。这时,卜算者又说,要保丁生财,非要在河中垒一个“罗星凸”不可。于是在乡绅的筹划下,由村民凑钱买了两艘木船,将土石盛于船舱,把驶至河中,然后将船凿沉于河底,再在沉船上面填土,使之垒成一个土堆,这就形成了“罗星凸”。而在当时填土的过程中,村民用小艇把泥土运到土堆时,因水流湍急,小艇不易固定,有一村民在村边一棵榕树上砍下一枝,插在土堆中,作为系绑运泥小艇的木桩。后来,这枝榕树木桩就在土堆上。次年,榕树木桩竟在那肥沃的土堆中生根发叶,青翠异常。村民就把它当成“风水树”悉心保护。还定下民约,凡经过“罗星凸”的农艇,要向凸上投土。年复一年,“罗星凸”的面积不断扩大,凸上那棵榕树,也从小树生长成为婆娑成荫的大树,由于环境幽静,鱼虫虾蟹丰富,觅食容易,于是,各种鸟类便在树冠上建巢安居,繁衍后代,“罗星凸”也就变成了“雀墩”。该村的百姓,出于爱鸟之心,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雀墩”半径3公里内,不许射猎飞鸟。从而为鸟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今天,“雀墩”的面积已达到18亩,栖息在“雀墩”上的鸟数以万计达10多种,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赏览小鸟天堂,1983年秋,县政府拨出专款,在“天堂”的南面建了一座观鸟台。它四面留空,北面可瞰“天堂”的鸟儿栖息飞翔,东、南、西三面可观赏附近的田园景色和波光塔影。1997年,市政府为保护这一堪称“南国奇观”的旅游资源,专门制定了《新会市保护小鸟天堂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将该市行政区划为禁猎区,在禁猎区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搜捕、销售和其它妨碍小鸟天堂主要鸟类生息繁衍和活动。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资金在小鸟天堂北面开挖了一条长280米、宽30米的人工河,并利用人工河和原有的旧河围成一个面积约20亩的新小岛,在岛上种满榕树和竹子。此举不仅为小鸟天堂增添了景观,而且大大扩阔了小鸟生息繁衍的空间。此外,市人武部积极支持该市发展旅游事业,向小鸟天堂捐赠了两艘15马力的游艇,方便游人环岛观鸟,使观鸟者乐而忘返。

导入课题:1993年,一个年轻作家来这里游览,开始是失望,后来是惊喜, (5) (3) (6) (7) (8-13) (14) 当许许多多白鹭、灰鹭、画眉在这片榕树林上空欢腾时,他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再后来,当年这个年轻作家巴金最终成了举国闻名的文学大师,他的这篇散文也被选进了小学课本,一代又一代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了这篇课文。从此,也永远在记忆里保存了这片神奇的绿洲,还有那数不清楚的小鸟。(板书课题:23.鸟的天堂)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设计理念:借助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鸟的天堂,激发了学生为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而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简介作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船桨 树桩 应接不暇 (重点指导生字“桨、桩”是后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划(huà huá)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huá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如划水、划船、划艇;
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如划算;
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如划一道口子。

huà 分开,如划界、划分、划时代意义。设计,如计划、筹划、策划、出谋 (15) (16) (17) 划策。

②练读一读。

我和爸爸计划(huà)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湖里划(huá)船。

(3)学习多音字:数(shù shǔ shuò)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shù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几,几个,如数人、数日;
技艺,学术,如“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命运,天命,如天数、气数。

shǔ 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数、数九;
比较起来突出,如数得着;
责备,列举过错,如数落;
谈论,述说,如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 屡次,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②练读一读。

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经数(shuò)见不鲜了。

(5)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陆续 不忍舍弃或离开。

展示 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不禁 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 抑制不住,禁不住。

留恋 指我国的南部。只用在书面语言中。

应接不暇 短促而频繁地振动。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灿烂 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茂盛 光彩鲜明耀眼。

缝隙 (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颤动 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逼近 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天堂 靠近、接近的意思。

不可计数 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后来也用来泛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18-30) (31) (32-34)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
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3)理清顺序 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桨 榕 纠 桩 涨 塔 梢 暇 眉 抛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准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桨”,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榕、纠、桩、涨、塔、梢、暇、抛”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桨”和左右结构的字“榕、塔”,学生练写。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主干、缝隙、红霞、竹竿、波浪、榕树、枝干、巢、木桩、桨、树梢、翅膀、画眉鸟、叶丛、高塔、乡村 (2)表示动作的词语:逼近、展示、纠正、照耀、颤动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灿烂、陆续、白茫茫、一簇簇、茂盛、不可计数、茂盛 (4)叠词:白茫茫、一簇簇、渐渐 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抽出或浸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感受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教师范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引导学生简单交流:《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鸟的天堂。(课件出示)鸟的天堂 (1)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鸟的天堂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形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
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
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
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4)试着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3.谈话过渡: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鸟的天堂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

【设计理念:从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落入手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为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小组交流,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1—4自然段。

(1)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① “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3) (4) (5) (6) (7) (8) (9) ②“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这部分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热气已经退了” 体现了傍晚的清凉,再加上天边“一段灿烂的红霞”,使得环境更加优美,为下文“我们”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作铺垫。) ③“我们”出游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我们”出游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把有规律的划桨声比作一支乐曲,写出了划桨声悦耳,表现出河面的平静及“我们”出游时愉悦的心情。) ④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幽静,在朗读中表现出“我们”愉快的心情。

【设计理念:课文运用了很多好词佳句。重点训练学生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板书:榕树。)   (2)读课文时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榕树?(板书:高大、茂盛。)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是因为榕树占据了河道,所以河面“变窄了”,从侧面表现了榕树非常大。初见大榕树,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绿和茂盛,并且作者猜想它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组成的,可见这个榕树非常的大与茂盛,为下文写榕树的大与茂盛埋下了伏笔。)   ②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在经过两个朋友的争辩,作者认为这是两株榕树,就算是两株,在作者眼里每一株也是足够大的,为下文只是一株榕树做好了铺垫。)   ③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为什么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从“卧”字感受到什么?<从这个“卧”字上就足以感到榕树之大。) ④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一句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这里有什么作用?<(这是这一段的中心句,点明这一段都是围绕榕树的茂盛来描写的。)> b. 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你感受到什么?<(通过“堆”“簇”“不留一点儿缝隙”感受到榕树之茂盛,通过“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体会到榕树茂盛的生命力。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榕树的? (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介绍榕树的。)分别写了榕树哪些特点?(首先,作者写从远处看到的大榕树树叶“ 绿得可爱”,从 “ 我们”的争论,侧面衬托榕树非常大的特点。然后,作者写从近处看到的枝干“不可计数”、根“垂到地上”表现榕树的大,又具体描绘了榕树叶颜色绿得发亮,继而从翠绿的颜色中感受到生命力在涌动,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充满生机!) (4)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对大榕树的喜爱之情。) (5)指名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考:为什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2.教师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3.指导朗读:自由朗读课文5—9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和喜爱,在朗读中表现出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的遗憾。

【设计理念: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三)学习课文第10—13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 (17) (18) (19) (20) (21) (22) (23) 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板书:鸟)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作者是怎样把鸟多的特点表现出来的?(“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从两个“到处”感受这儿的鸟特别的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大小、颜色和姿态上感受这儿的鸟多。) (3)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①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②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③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设计理念: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4)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板书:多) (5)“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板书:快乐) (6)第一次去鸟的天堂,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 (24) (25) (26) (27) (29) (30) 榕树的位置等方面对榕树进行了静态描写。在这里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动态景象的? 首先,介绍了早晨鸟儿刚刚开始活动的情景: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接着,用排比句介绍了鸟儿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然后,用拟人的手法对一只画眉鸟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4.教师小结:这一部分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方法指导:点面结合 (1)概念: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
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2)方法:①首先要从整体上描写事物的状况。②然后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物进行细致描写。

(3)运用:本文第十三自然段就运用的是点面结合的方法,这段话先从整体的“面”上写群鸟欢腾的热闹场面,再从具体的“点”上描写一只画眉鸟的动作和叫声。这样点面结合的方法,将鸟儿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把众鸟活动的自由欢乐热闹的场面描写的惟妙惟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群鸟盘旋飞舞,婉转啼鸣,欢快自由的场景,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4自然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大榕树和那些鸟儿的意思,因为这里的榕树之大、鸟儿之多是作者第一次见到的;
榕树之富有生机和鸟儿之活泼是作者十分喜爱的。他深深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所吸引。“留恋”,写出了作者当时不忍离开的真实心境。) (31) (32) (33) (34) (35-39)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说明这只是作者听说大榕树被称为鸟的天堂,而后一个不加引号,说明作者亲眼目睹了鸟儿在这里生活的非常快乐,自由自在,就像在天堂里生活一样。)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五)课堂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

(六)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1. 文章通过描写两次去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描写有顺序:
由远而近: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

由总到分:作者在描写大榕树的近景时,先总写后具体写枝、根、干、叶的位置和颜色。

由面到点:作者在写鸟的活力时,先写群鸟,再突出一只画眉鸟。

(2)注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的结合:课文在描写大榕树时,主要以静态描写为主,从而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它,感受到它的高大、美丽。课文在描写鸟的活动时,主要以动态为主。这样动静结合,给事物增添了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动。此外,作者在描写同一事物的时候,也注意了动静交错。如“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40-43) (44-45) (3)注意了课文的前后照应: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由于是在黄昏的时候,鸟儿都躲进了茂密的树叶中栖息,所以没能看到一只鸟,心里感到很失望。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由于是在早晨,是鸟儿活动的时间,所以看到了群鸟欢腾的情景,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前后照应,作者发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感叹。

(3)练一练:你最喜欢家乡的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特点进行描写。

五、学习写作方法 1.点面结合进行描写:本课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群鸟飞鸣的景象。文中既有“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整体上“面”的描写。又有“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从局部“点” 的描写,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将鸟儿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举例:我们来到了鸽子楼。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鸽子,大的,小的,黑的,白的,花的,到处都是鸽子翻飞的身影,到处都是鸽子咕咕叫的声音。我买了一包鸽食捧在手心,它们都争先恐后聚拢来,有的飞到我的肩膀上,有的飞到我的胳膊上,抢着吃鸽食。有一只鸽子直接落到了我的手上,仔细瞧它,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一对红色的小爪子,一张尖尖的嘴巴啄来啄去,是那么活泼机灵。(这段文字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了鸽子自由自在活动场景来描写,点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 3.练一练:你一定参加过运动会?认真想想后写一写,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

范例:在红色的塑胶跑道上只听“砰”的一声,运动员们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跑去。这时,跑道两边的同学围起一堵厚厚的人墙,大家不断地高喊:“加油!加油!”,在一片片“加油”声中,运动员们争先恐后,你追卧赶,不一会儿功夫,场上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只见我们班的叶登峰像猛虎下山一样把其他运动员甩了半圈,不知是不是吸取了上次“龟兔赛跑”的教训,这次他再也没有松懈自己,双手使劲地摆动着,撒开两腿,奋力向终点跑去。我们也热情高涨地为他助阵呐喊:“加油!加油!后边的人快追上你了,你一定要保持第一啊!”生怕他像上次一样掉以轻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叶登峰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四百米地冠军。我们欢呼起来,四百米再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告一段落。

六、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 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小组交流,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了大榕树的美丽。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
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
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
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七、主题延伸 1.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①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3.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呢? 【设计理念:在阅读理解,感悟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后再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转化训练,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阅读链接: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我爱着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选自巴金的《筑渝道上》 5.推荐阅读:
灰椋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思考:
1.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作者笔下的动态美。

神奇的鸟岛   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鹜,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哪!   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天空出现了两只黑鹰,企图掠取岛上刚刚孵化出来的幼雏。两只放哨的大雁 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一边勇敢地迎着黑鹰冲了上去。接着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飞迎敌。

两只黑鹰高高地盘旋着,群鸟在下面低飞。忽地,一只黑鹰俯冲下来。只见斑头雁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黑鹰。第二只黑鹰偷偷从另一边向地面冲击。这时,鸬鹳群奋起回击,迫使两只黑鹰向高空飞去。群鸟在鱼鸥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围住了两只黑鹰,时而上,时而下,叫着,啄着,两只黑鹰被啄得遍体鳞伤,急忙向远方逃去…… 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鸟岛的鸟多的? 八、当堂检测 阅读《灰椋鸟》《神奇的鸟岛》。

九、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高大 第一次:榕树 美丽                 茂盛 (静态) 鸟的天堂 留恋与赞美                多 众鸟纷飞 第二次:鸟 (动态)                快乐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课外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阅读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使学生了解到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朗读体会,去交流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揣摩,去感悟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

不足之处:
课堂上没能充分利用好电教手段。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 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效果会更好。例如课堂上利用电教手段播放“鸟的天堂”的录像,能有效地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使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再如读到“众鸟纷飞”这一部分时,播放有关录像,学生会沉浸在美妙的声频和音频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 教案 鸟的天堂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