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3,不懂就问》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3 不懂就要问 【教材分析】 《不懂就问》这篇课文,叙述了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孙中山不想糊里糊涂地背诵先生从来不讲解的功课,壮着胆子站起来向威严的先生发问,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发问的精神所打动,为同学们讲解书中的道理,孙中山从此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本文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主动精神。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 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标记。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等 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画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板书设计:
3 不懂就要问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 学生惊呆 静无声 戒尺拿起 厉声道 收获多 先生细讲 学生听 【教学反思】 我在教《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时,以问题引入,“孙中山遇到问题时,他是怎样做的?”又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懂就问,为什么还要壮着胆子问?其他同学是怎样的表现?先生是什么样的表现?”等一系列的问题,打乱了课文的顺序来讲,用清晰的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思路清晰。自认为还不错,我把我的上法和吴老师交流,她告诉我中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培养中,打乱课文顺序上,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学生对课文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时,如果用我的方法教,会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没有一个好的顺序,不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习惯。
在处理第三自然段“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读书的同学惊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时,我把书重重地摔在了桌上,学生慢慢安静下来,吃惊地看着我,看我板着脸,学生不知所措,看着他们的表现,我持续了半分钟,露出了笑容说:“孩子们,这就是鸦雀无声,不过孩子们没有做到‘顿时’,现在我们就来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我们要做到‘顿时鸦雀无声’哦!”学生们按照我的要求读完课文,顿时鸦雀无声,这时代文涛发出了一声叹息,引得全班大笑,我及时点拨:“这只麻雀可真不听话,想想我为什么说代文涛是麻雀?”学生一下就反应过来了:“因为是鸦雀无声。” 我又问道:“你们在什么时候还遇到过‘鸦雀无声’的情况?” ……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还知道了怎样运用。”这样处理很好。
推荐访问: 不懂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就问 小学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