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_全面绩效管理实施意见
县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单位、部门:
为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和《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现就全面推进我县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效、责任、透明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高度统一思想,全力支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贯彻《预算法》,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政府绩效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进我县预算绩效管理,构建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县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为主体,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切实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强化部门单位支出责任,逐步构建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期间,全县各部门单位建立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实行比较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
(三)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严格实行县政府统一领导、县财政部门牵头、各部门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县财政部门负责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组织对重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和再评价,组织指导全县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预算单位是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单位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导下属单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原则,优先选择重点民生支出、社会公益性较强以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和财政综合绩效管理试点。
3.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按照“客观、真实、公开、公正”的要求,充分利用中介机构、专家和社会公众等第三方力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做到基础数据准确、评价指标科学、评价方法合理,并依法公开评价结果,接受监督。
4.规范程序,严格考评。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责权对等、简便易行、规范高效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工作流程和制度体系,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建立健全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评估范围,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考评、问责问效。
三、稳步有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建立绩效目标管理机制 1.绩效目标设定。各预算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要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政府预算编制总体要求和县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测算资金需求,编制预算绩效计划,向县财政部门报送绩效目标。
2.绩效目标审核。由县财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财政支出方向和重点、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对部门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对于绩效目标不符合申报要求的,应要求报送单位进行调整修改,审核合格后进入预算编审下一步流程。
3.绩效目标批复。县级财政预算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后,由县级财政部门在单位预算批复时同步批复绩效目标。
(二)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 县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对跟踪监控发现的绩效运行偏差,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应暂缓或停止该项目的执行,以确保绩效目标顺利实现。
(三)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 县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全面地反映和衡量预算支出绩效;
建立滚动绩效评价项目库,收集项目立项、决策、建设、竣工等经济技术指标和数据资料;
建立绩效评价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在推进绩效评价工作上的积极作用;
建立第三方中介机构库,采用集中采购服务的方式,组织、指导中介评价机构参与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财政资金具体使用单位要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向预算单位提交预算绩效报告。各预算单位要组织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对下属单位支出进行评价或再评价,向县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县财政部门要对各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对其报送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必要时对预算单位绩效自评实施再评价。同时,要积极开展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逐步推进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
(四)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机制 建立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预算执行单位,各预算执行单位要认真研究绩效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纠正预算执行偏误,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项目,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部门项目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或低绩效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绩效报告机制,各预算单位要定期向县财政部门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说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财政支出绩效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县财政部门每年要向县人民政府报告预算绩效管理综合情况、重点项目绩效完成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逐步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将预算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绩效问责机制。县政府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权责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县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各预算单位要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作用,按照县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创新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本地本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规范绩效目标、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各项工作流程,确保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效衔接。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专家库、中介机构库和监督指导库,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和技术支撑。
(三)推进相关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探索实施中、长期预算管理,编制滚动预算。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将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约束,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时效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积极有序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平台。县审计部门和财政监督机构要将绩效理念贯穿于审计、财政监督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绩效审计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实施绩效审计和绩效监督。
(四)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县内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为预算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五)建立考核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对预算单位下达年度绩效评价计划任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年度考核,并及时通报考核结果。要采取重点督查、随机检查等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县财政部门、各预算单位要树立绩效理念,把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作为财政管理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推荐访问: 制度改革 深化 实施意见 绩效管理 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