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案例)夯基础强服务优管理打造宜居幸福社] 夯基础强队伍

2021-10-27 11:50:21 | 浏览次数:

(社区案例)夯基础强服务优管理打造宜居幸福社 社区是服务居民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城市基层党建的“轴心”,绥滨县通过夯实社区服务基础、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载体、激发服务能效,以构建城市基层党建“一体化、大党建”格局为目标,全面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背景与起因 当前,深化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管理社区过程中不具有用人权、考核权和决策权,领导核心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与驻区单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社区居委会日常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务,法定职能弱化,社区工作缺乏活力。四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量的“单位人”“农民工”成为“社区人”,新的需求和诉求都从不同层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积极稳妥 地强化城市街道社区基层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城市街道社区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牢固基础、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载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的课题意义重大。

二、做法与经过 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和服务功能,要从抓实社会治理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入手,以党建引领城市发展。绥滨县为服务党员群众搭建了有效平台,以“小城区,大党建”的思维,聚焦夯基础、转职能、赋权力、调机构、建队伍,着力构建区域化城市街道党建新格局。

(一)夯实基础,发挥城市街道党建建设社区阵地新功能。克服财政状况十分紧张的难题,绥滨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利用房地产开发、购买、公房调剂使用、新建和改扩建等多种形式,想方设法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狭小问题。目前全县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均达到了500平方米以上,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 超千平米的社区3个。社区功能日益完备健全,为更好服务党员群众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目前,江城社区、花园社区和兴民社区的创建水平已达到了省级标准化和谐社区水平。

(二)建立机构,提升城市街道党建组织社区工作新水平。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人大、政协、组织、宣传、民政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城市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绥滨镇设立社区办公室,具体负责管理社区日常事务,办公室由一名副镇长负责主抓社区基层党建及社区工作,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二是创建社区管理新模式。明确社区居委会具体职责,理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社区的关系,以党建联席会议的形式,研究建立部门到社区报道制度,健全“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保障社区参与社会事务管理责、权、利的统一。规范社区窗口服务办事程序、工作流程和权限,整合社区和驻区单位人力、物力及活动场所等资源,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会议决策、社区 居委会执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制度。三是强化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管理。选配有文化、素质高、办事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社区领导班子,建设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多种人才并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严格按照城市最低工资2.5倍标准兑现社区工作者工资,将社区的27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创新新考录公务员20%到社区工作锻炼制度,下派了8名新考录公务员到社区开展工作,为社区建设工作在高速快车道上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三)强化服务,激活城市街道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新载体。一是打造“五园一湾”服务载体。全力打造“学习家园、阳光家园、康乐家园、爱心家园、和谐家园和红色港湾”为一体的“五园一湾”新型城市服务型社区,帮助解决居民下岗再就业问题,解决居民群众就医难问题,解决流入生、留守生上学难问题。通过改善城镇贫困居民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环境,使每个“社区人”身处社区都有“家”的感觉。二是关注民生,搭建网络 沟通渠道。满足广大居民多层次的不同需求,利用微信群,社区微信公众号、qq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打通上下联动的信息渠道。目前,共建服务范围已达20个大类,服务项目达100多项。三是建立“四解”平台,让居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生活上“解难”。建立政府救助、社会援助、邻里互助“三位一体”的援助中心,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站、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托老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造“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生活服务网络;
发展上“解困”。建立社区待就业人员信息库,帮助居民寻求就业岗位,实现了社区家庭零失业;
思想上“解惑”。依托社区五老资源,成立社区思想教育工作咨询协会,开展“进百家门、谈百家人、知百家情、暖百家心”活动;
精神上“解闷”。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四是倾注“八情”,树立邻里新风尚。倡导“邻里互助情,公婆体贴情,父母养育情,兄妹手足情,姑嫂姐妹情,婿媳敬老情,儿女孝顺情,夫妻恩爱情”,定期开展的“八情”活动,营造 了和谐、有爱的氛围,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成效与反响 一是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机制完善。构建了双向联系机制,联合驻区单位开展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驻区单位定期到社区了解在职党员在社区的工作开展情况,相互交换意见和建议,社区根据在职党员进社区考核评价机制,及时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其在社区的现实表现情况。双向机制的构建,促进了驻区单位与社区共同发展。

二是社区工作队伍壮大,服务居民能力增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进行了提高,充分激发了社区工作者为居民服务的动力。

三是构建了“互联网+党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满足了广大居民多层次的不同需求,畅通了社区联系居民的沟通渠道,拓宽了社区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的视野。

四、经验与启示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绥滨县的城市街道社区党建之所以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互联共建区域大党建格局,齐抓共管社区力量显著增强,共建共融机制运转顺畅,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整合资源是欠发达地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出路。如何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是解决服务民生的主阵地,整合社区干部群众、机关在职党员、社区党员、社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群策群力谱写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篇章。

二是工作机制的完善对社区发展起着推动性的作用。按照“全架构、强枢纽、畅运行”的思路来完善工作机制,是推动城市街道党建工作有序运行的有效手段。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只有把基层党建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机统一起来,针对群众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手段,才能真正凝聚民心,从而不断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增进对党的感情、筑牢执政之基。

推荐访问: 案例 幸福 基础 打造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