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 [主题教育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调研总结报告]
主题教育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 坚战”的调研报告 近期,县政协组成3个调研组,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一主题,采取深入乡村、入户走访 促膝谈心、问卷调查、点题调研、集中座谈等方式,走访调 查了8个乡镇、12个村、1300多农户、20多个市场主体 召开小型座谈会11次,座谈乡村干部100多人。现将调查 情况报告如下: 扶贫成效有目共睹 2014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天 字号”工程,坚持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 统领,以“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为目标,明确时间表,制 定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创新实施整县推 进、“十个到村到户”,脱贫攻坚呈现出思想认识有高度、组 织领导有力度、政策落实有广度、机制创新有深度、工作推 进有进度、“十个到村到户”有厚度、“四双”帮扶有温度、 执纪问责有尺度等显著特点。四年来全县累计脱贫17827户6293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底的35.5%下降到2017年 底的15.4%,下降20.1个百分点。安居工程推进速度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教育助学、医 疗救助、残疾人救助、“三留守”人员帮扶各项政策全面落 实,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和满意度明显提 升。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得到省委、市委高度肯定,先后承办 了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易地扶贫搬迁第二次推进会、千村 书记培训会及全市精准扶贫培训会、金融扶贫现场会。2017 年,在迎接国检、省第三方评估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
工作短板不容忽视 (一)扶贫基础不够牢实。贫困对象经过多轮申报、评 议、筛查、比对、清洗和锁定,但仍有少数村干部依照贫困 指标想当然、凭印象指定贫困户,不少农户仍然存在“被贫 困”“被脱贫”现象,经不起第三方评估考核;产业基础比 较薄弱,发展的扶贫产业类别多而杂,规模不够大,品牌不 知名,销路不够广,效益产生慢,带动不够强,抗风险能力 弱,政策依赖性强;电力、交通、通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 施和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明显;偏远村的 供水保障体系、通讯基站建设、光纤进村入户、产业路建设 生产用水供应、农村旱厕改造、农村环保设施建设、农村超 市建设等方面仍需加强。
(二)部分干部信心不足。在走访调查中,为数不少的 干部不同程度存在“三多三少三不够”现象,这是脱贫攻坚 最大的“拦路虎”。面对脱贫攻坚任务畏难情绪多,针对困 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应对破解的少,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思 想准备不够;对执行扶贫政策遇到的阻力牢骚多,对扶贫政 策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的少,对政策执行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硏究解决不够;对部分贫困群众岀现“等靠要”现象指责抱 怨的多,进村入户面对面宣讲扶贫政策的少,全心全意为人 民谋福祉做的不够 (三)攻坚合力有待增强。县扶贫作战指挥部虽然建立 了工作责任、行业责任、包保责任全覆盖的责任体系,但在 工作推进过程中,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村“两委”与 驻村工作队之间仍然存在相互推诿、相互依赖、相互指望的 问题;对脱贫攻坚遇到的难题,缺乏前瞻性、预见性的硏判 和应对。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通村达院硬化路建设,人为 哄抬水泥、砖、钢筋等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相关部门缺乏有 效管控和应对之策 (四)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县里先后出台产业扶贫、行 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政策文件80多个,但政策落实“最 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乡村产业奖补资金使用过于分散, 财政贴息及奖扶资金撬动作用十分有限;新农合、医疗保险 等政策口径随意性较大,基层疲于应付和“救火”;教育助 学还有少数遗漏,尤其是在外地就读的贫困学生容易造成遗 漏;在医疗救助上,报销比例不能一次到位,医疗报销缺乏 有效监督等,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还比较突出。
(五)少数群众情绪不顺。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差别不大 的边缘户,在住房、教育、医疗、产业奖补等方面享受政策 红利差距较大,加之农民群众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争要低 保户、争当贫困户的不在少数,非贫困户怨气比较大;易地 扶贫搬迁不同程度存在附属设施不配套、生活不习惯、收入 无保障、吃菜无着落、种地不方便、脱贫难持续等现实问题, 有的地方存在“一搬了之”的现象,搬迁户对拆除老房意见 比较大。
(六)扶贫信息共享不够。县乡村扶贫信息平台数据与 脱贫实际脱节,生搬硬套,上下打架,动态更新不及时,仍 然存在贫困户实际情况、纸质档案和信息系统三者不一致的 情况,人为造成“空挂户”。各部门信息平台互不连通、互 不兼容,不能实现扶贫大数据信息共享,乡村干部很大精力 花在填报表、建档案、核数据、纠差错、补漏洞上。
攻坚之战必须全胜 (一)攻克脱贫信心之坚。信心比黄金还精贵,干部是 决定因素。当前,精准扶贫已经到了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 难、困中之困的决战决胜时期,全县上下要憋足一股干劲, 拿出一股狠劲,使出一股拼劲,敢于向贫困宣战,勇于向摘 帽冲刺。要克服畏难、厌战、自满、隐退、求稳怕乱和无所 谓等六种情绪。从六个方面抓好提振士气工作。一要提能力。
借助乡村讲习所,让每名干部通过人人学、人人讲扶贫政策, 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切实提高跟群众打交道、建感情、 化矛盾、增共识的能力。二要沉下身。各驻村工作队既要人 到,更要心到、感情到,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考勤在 村、职责在村、绩效在村。三要严管理。对各级干部要责任 压得实、压力传导严、纪律约束紧,切实做到以严的标准要 求干部,以铁的纪律管理干部,以实的成效检验干部。四要 树典型。要加强正面典型的选树,挖掘宣传扑在一线的优秀 扶贫干部、勤劳致富的贫困群众,通过感人的故事、先进的 典型引导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凝聚起决战扶贫攻坚的正能 量。五要真关爱。建议县委县政府建立对基层干部、部门驻 村干部的激励关爱机制,切切实实为乡村干部减负,让身在 线的干部能够感受到组织的人文关怀,确保攻坚队员安下 、真岀力、放心干。六要敢容错。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堰 市建立容错机制调动党员干部履职担当积极性暂行办法(试 行)》,区别对待探索失误和违纪行为,慎重处理涉及精准扶 贫的信访问题,让各级干部敢于扛重担、挑大梁、打硬仗, 营造宽容失败、敢于担责、鼓励创新的扶贫机制和攻坚环境。
(二)攻克产业扶贫之坚。脱贫攻坚难在产业,成也在 产业。在项目选择上,要注意五种现象,一是“满眼黑”, 盲人摸象,摸哪算哪;二是“跟风跑”,盲目效仿,跟着别 人后面亦步亦趋;三是“赶热闹”,不切实际,片面追求“小 而全”“高大上”,投入高、产出低;四是“杂货铺”,张家 养条猪,李家喂只鸡,刘家种点菜,乡村没有主导产业;五 是“猴子掰包谷”,俏了赶、疲了丢,不停换频道。在规划 布局上,要围绕“县有支柱产业、乡有骨干产业、业有经营 主体、户有脱贫项目”的要求,坚持长短结合,种养搭配, 设施配套,工农互助,产业融合,扶优做大,形成特色鲜明、 梯次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依 托产业链脱贫致富。在项目扶持上,要克服四种倾向,重扶 资轻扶智,重扶前轻扶后,重扶“车”轻扶“路”,重市场 主体培育轻利益联接。在发展方向上,注重发挥龙头企业、 市场主体、能人大户、乡村干部、农技人员的整体作用,积 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 发展模式,大力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着力培 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走出一条“资金跟着 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 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新路子,让农户土地流转得租 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发展产业得现金、 政策扶持得奖金。在发展重点上,要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在 “扶贫工厂”到家庭、进户院上破题,因村因户施策,精选 合适项目,把农村千家万户变成千万个“家庭作坊”,切实 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实现更稳定、更可靠、更有保障的 脱贫。
(三)攻克脱贫质量之坚。提高脱贫质量是扶贫攻坚的 首要任务。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靶向意识。各级干部要 结合开展大走访大调查,进行一次全面“再排查、再公开 再复核”活动,杜绝漏评错评、漏退错退现象,全面提升贫 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二是紧盯盲区和死角,查 漏补缺,对标补短。乡村要围绕“三率一度”,逐户调查摸 底,把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搞精准,增收项目搞精准,脱贫计 划搞精准,政策落实搞精准,帮扶措施搞精准,确保精准脱 贫经得起上级检验、历史检验和群众检验。三是坚持分类指 导,统筹推进,精准施策。既要抓好贫困户脱贫,也要抓好 边缘户致富;既要抓好“三率一度”达标,也要防止脱贫户 返贫;既要抓好村岀列,也要抓好县摘帽;既要抓硬件指标 全面达标,也要抓档案软件提档升级。对深度贫困乡镇和村 要聚集人力、物力、财力,实行重点倾斜和扶持,确保同步 脱贫摘帽。四是要加强群众教育,动员群众参与到精准脱贫 中来,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公平公正,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 内生动力。认真办好乡村“新时代讲习所”,常态化开展大 走访活动,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提升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知 度、支持度、满意度。
(四)攻克政策执行之坚。一是严格执行顶层设计。要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对照户脱贫“三有七保障村出列“四确保九有”的标准,不吊高胃口,不降低标准, 不盲目建设,不出现偏差,不误导群众。二是研究和制定“上 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扶贫政策。县扶贫作战指挥部要与各 战区分指挥部拿出一定的精力研究政策和对策,要在整体规 划、运转机制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出台的政策要掷地有 声,便于基层顺利实施。县扶贫作战指挥部办公室对各地反 映的政策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及时给予明确答复。确实答复 不了的,要及时请示报告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确保政 策执行尺度统一,消除基层干部政策疑虑,避免政策执行“翻 烧饼”。三是政策兑现要及时。除确需在年底结账兑现的政 策外,扶贫政策兑现落实要抓在平时。如教育助学,能否安 排在春秋季开学后。大病救助、医疗保险兑现能否一季一兑 现。四是政策执行主体要明确。按照“一事一主体、一主体 责任人”的原则,对县乡村三级的扶贫主责、县直单位的 行业扶贫责任和党员干部包户的帮扶责任,从工作任务、责 任体系、时间节点、脱贫标准、考核奖惩等逐一细化、量化, 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 堵实政策衔接空隙。
(五)攻克持续脱贫之坚。结合竹溪扶贫工作实际,扎 实推进“五个转变”。一是从注重对象精准向更加注重帮扶 精准、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按照“瞄准特困对象、实 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同步建设小康”的工作思路, 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帮扶举措既要可行,更要有效,既符合 政策要求,更要符合广大贫困户的愿望。二是从注重外部帮 扶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要以典型示范 传导正能量,注重发挥创业明星和致富典型的示范效应,在 全社会传导创业致富的正能量,努力营造人人思进、人人思 变、人人思干的脱贫攻坚大环境。三是从注重开发式扶贫向 开发性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针对因学、因病、因残等不 能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的家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和救助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兜底,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 学生资助等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体的脱贫问题。
四是从注重对当年退出村、脱贫人口的集中投入向统筹兼顾 全面帮扶转变。采取组合式扶贫措施,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 增收相互支撑,园区建设与农业增效同步推进,乡村旅游与 农村发展互促互进,普惠性扶贫与个体性扶贫有机衔接,让 广大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继续以“十个到村 到户”项目实施为抓手,在抓好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道路 交通、电网改造、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重补 齐均衡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农村发展短板,不断提 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五是从注重农户脱贫 向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并举转变。要高度关注贫困户脱贫后 返贫问题,建立创业就业培训、稳定农民增收、加大社会救 助、实施医疗保障等防止返贫的有效工作机制,持续精准发 力,避免因病、因学、因灾返贫。
(六)攻克整县摘帽之坚。一是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要 统筹谋划、良性互动。要围绕突出“五个振兴”,通盘考虑, 统一规划,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脱贫攻坚战 定要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主要抓贫困户收入 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时,认真谋划和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人 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致力于生产能力 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方便舒适、生产关系变革、乡村 全面振兴。二是转移就业与返乡创业要统筹谋划、良性互动。
既要创建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更要创优发展 环境激励能人返乡创业,以聚人气激活乡村,以聚才气振兴 乡村。要推动劳务经济提质增效,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输 出地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探索组建劳务合作协会和互助组 织,推进区域间和区域内劳务协作,动态掌握劳务对接人员 就业情况,及时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 服务;鼓励和支持市民下乡,引导市民长期租用农村空闲农 房和农地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 在活力;鼓励和支持能人回乡,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 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提 高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兴乡,引导 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扶贫 济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三是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撑要统筹谋划、良性互动。
统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建立产业发展基金, 重点支持县域实体经济、新型经济体和主导产业发展。盘活 整合财政存量资金、部门存量资金,集中力量支持优势产业 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发展,防止在资金运用上“撒胡椒面”, 确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有足 够的财力支持
推荐访问: 攻坚战 脱贫 精准 打好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