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2014秋)】比的意义几年级

2021-10-27 12:04:50 | 浏览次数: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2、 通过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具:自制PPT课件。

学具:学习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1、创设情境:杨利伟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 提出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 3、揭示课题: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设计意图:飞船发射情境既教育了孩子们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又很自然地引入杨利伟手上的国旗长宽问题,进而引导学习“比”。】 二、探究新知,认识“比”。

(一)引导理解同类量的比 1、介绍比,并理解比的顺序 2、找出比,并说出比的含义。

(二) 引导理解不同类量的比 1、 汽车4小时行驶了240千米。

2、寻找生活中的比 (三)引导归纳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两个方面引导孩子理解并归纳比的意义。重点在于引导孩子多找一找,多说一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消化吸收新的概念。】 三、自学教材,掌握“比”。

1、 学生自学,完成自学提纲。

2、学生反馈。

(1) 比的各部分名称 (2) 比值的表示形式。

(3) 比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4) 比和比值的区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认识比的基本信息,并通过反馈、练习巩固自学的内容。】 四、辩证关系,分清“比” 1、 同桌交流: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 汇报交流:比和除法、分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相当于)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3、总结规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吗? 4、 质疑探究:比分和比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学生分清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也意识到比、除法、分数之间存在联系,从而建构不同知识间的联系。】 五、 趣味练习,巩固“比”。

1、巧手做一做 2、 慧眼辨一辨 3、动脑想一想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设计开放练习,拓展学生认识。】 六、 联系生活,欣赏“比”。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生活中、人体中找“比”,体会“比”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七、 浅谈收获,总结“比”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15÷10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15 : 10=15÷10=3/2 …比值 …后项 …前项 …比号 10÷15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10:15=10÷15=2/3 240÷4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40比4。

240:4=240÷4 =60 a:b=a÷b= a b 所用教材内容:

推荐访问: 上册 新课标 人教 意义 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