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 **镇党委书记 ** 一、工作现状 我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一是着眼产业兴旺。种植业方面,以旱地种植绿色有机小麦、荞麦等小杂粮为主,水地种植马铃薯、玉米、葵花、油菜籽等为主,参与绿色有机粮产品订单种植和深加工。养殖业方面,以肉羊肉牛养殖为主,以西口子、丰域、白记、忠兴四个合作社为龙头、引进小尾羊公司大力扩大和复制养殖模式,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方面不断突破。二是实施环境治理。已完成户厕改造任务86户,公厕改建和新建19座。建立完善了《乌克忽洞镇保洁人员考核管理办法》、《乌克忽洞镇村级卫生管理办法》、《乌克忽洞镇202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项目实施方案》,将镇区街道绿化亮化和垃圾、污水处理项目统筹推进。三是着眼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清零。认真开展“亮身份、做表率”活动,发挥党员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四是着眼文化振兴。利用村级党建阵地, 更新阵地理论书籍,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活动,举办第三届“九曲游园节”、第六届晋情文化旅游节、“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五是着眼人才培养。按照程序发展5名党员,包括:致富带头人、优秀创业青年等。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达60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一是存在以偏概全现象、群众参与热情不高。乡村振兴战略是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目前在产业发展上投入了过多的重视,忽视了整体推进。而且,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参与主体,政府是指导者、推动者,现在出现政府一人唱主角,广大的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源于广大农民思想保守,安于乡村发展现状,缺乏改变当前状况的勇气、担当。二是缺乏专业人才、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队伍。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外出流动严重,乡村建设后继乏人,缺乏知识性、技术性、专业型人才。三是产业融合度不高,利益联结不紧密。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仅仅是在搞种植、养殖、旅游,模式单一、技术投入不足,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深度融合的模式。而且,农产品品种重复,时间重叠、质量水平相当,农民多为分散经营,单家独户生产且缺乏农业特色,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发展旅游没有错开层次,相似度高,没有特色,不利于长远发展。
三、下一步思路 结合我镇情况,下一步将从以下方面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一)夯实基层党建。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各项党建工作制度,继续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每月定期开展党员活动、组织党员学习政策,将党员和村民代表纳入日常村务管理中来,形成网格化管理制度。三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定期进行“三务”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评议。四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凝聚力,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引领党员带头创办致富产业,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二)优化产业。立足打造乌克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点”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乌克镇区位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将优质马铃薯、小麦、荞麦、油料、玉米生产、包装、销售进行全产业链打造,逐步从生产基地延伸为销售市场,提高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的数量和规模,主动对接优势优质企业,借助平台、品牌的优势资源,发展壮大本地特色产业,形成四大特色产业区,即: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休闲观光农业区、高标准加工产业区、特色种养殖生产区。打造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即:绿色农业展示带、休闲农业观光带、高效农业示范带。二是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开展肉羊品种改良,订单规模化肉羊养殖,将小尾羊企业肉羊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三是融合文化元素,将产品注入文化内涵,让游客在满意而归时带走一份惦念。
(三)优化环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不断优化乡村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一是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基层群众,形成关爱社会、关爱环境、关爱大自然的社会氛围;
二是组织实施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结合乌克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目标打好基础;
三是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特别对乌克镇河道进行集中整治,落实好河长制各项工作制度,保护好河道及水库生态环境。
(四)发展特色旅游。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乡土风貌构成的各地独特的乡土文化,因地制宜,尊重本地自然基础和传统资源,形成“一村一品”。重点打造乌克镇晋情文化节、二里半慢生活休闲体验村综合文化活动、大西滩村委文化大院表演、套马沟田园综合体旅游等示范点,将乡村文化、乡愁情怀、人文历史等文化内涵渗透到民俗体验、休闲农业、养生农业中,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
(五)发展家庭农场。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民自愿有偿原则、经营者自耕原则、适度规模经营原则、土地流转费合理适度原则、经营者择优原则,积极培育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群体。
推荐访问: 振兴 乡村 研讨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