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关女性社团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美关系现状与中国应对策略

2021-10-27 12:18:11 | 浏览次数:

妇联关女性社团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必要的补位作用。我市目前各类女性社团在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参与我市社会管理过程做了哪些工作,其发展现状如何,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此次针对xx市女性社团的情况调研。

本次调研对象是与妇联的工作领域近似的部分社团,具体对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服务女性、儿童或家庭的社团,女性占全体成员半数以上的社团(以下简称女性社团) 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历史资料查阅和访谈三种方式进行。

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资料,全市2017年在市本级注册的社会组织有517家,其中女性社团2xx家。此次调查共面向全市及各区县女性社团组织发放问卷xx0份,回收问卷xx0份,调查了xx0个市级及区县女性社会组织,访谈了其中4个社会组织骨干。抽样调查样本有限,此次调查未必能反映全貌,现管中窥豹,就所了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女性社团发展现状 (一)社会组织发展趋势向好。一是社会组织会员数量逐年上升。调查的xx0个社会组织中有32个实行会员制的组织,201xx年个人会员为3894名,2017年增到9324名;
其中非会员制的组织201xx年有稳定成员仅141名,2017年增加到2925名。受访社团共有专兼职工作人员889,平均每机构工作人员约为15人。二是活动开展频繁。201xx年来,共开展活动283xx次,平均每个社会组织每年开展活动23次。月均2次。有72%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表示以每周2次及以上的频率参加社团活动。活动类别有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再就业、文化教育、志愿服务等。三是社会组织内部管理较为规范。有77%的机构有明确的文化理念,有成文的组织章程,有75%的机构由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
有57%的机构日常决策由理事会等正式机构作出,另43%的机构日常决策由主要成员协商决定。有43%的机构管理人员由成员选举产生。有93%的机构有正式办公场所,或由政府提供、或自有产权、或长期租赁、或企业赞助。有84%的机构有专门网站或微博微信。43%的机构内设了党组织。四是受访对象对社团预期乐观。有88%的受访对象认为社团工作被看好、被尊重;
有33%的对象表示始终不会离开社会组织,而且他们表示即使是有机会再选择,也会选择社团工作。有50%的受访对象对社团发展充满信心,认为目前是社团发展的黄金期;
另有50%虽然认为社会组织发展还有很长路要走,但也对此有耐心。没有人对社团未来持负面看法。

(二)我市社会组织与国家组织互信度高。一是所有社团均有国家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其中,由民政主管的占35%,由妇联主管的占1xx%,由团委主管的占11%,其他由工商局、残联、科协、文体广新局、人社等部门主管的占38%。二是社会组织对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有较高的信任度。有77%的社会组织骨干愿意通过工青妇来参与本地公共事务管理——而这种方式也一直是我党传统管理模式。社会组织的发展并没有打破固有的参政模式。有5%的愿意通过社区参与公共管理;
5%的愿意借助媒体影响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三是党和政府公信力在社会组织中很高。有33%的成员对于政府发布的信息完全相信,有xx7%的成员对政府发布的信息比较相信;
这一结论也被设计的其他问题佐证,负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5xx%来自于新华网等官方网站。四是社会组织中普遍建立党组织。调查对象中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有43%。未来考虑建的有43%。五是与政府合作频繁。所调查的社会组织中有50%与政府合作过,有40%与妇联组织合作过,5%与党组织合作过,仅有5%想合作但未找到合适渠道。合作频率很高,上年度合作5次以上的有35%,合作3-5次的有 21%。合作方式紧密,有52%的合作是与政府部门共同举办活动——这标志着,社会组织对国家组织的高度依赖,同时也标志着国家组织对社会组织的活动是认可的。

(三)社会组织从业者女性居多。发起社会组织的骨干(负责人)有84%为女性,男性仅占1xx%。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决定,相较男性,女性更具有奉献精神;
也可能是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期待不同,女性没有养家的压力从而可以涉足公益领域。

(四)社会组织内部结构不够紧密。因社团的非盈利性,唯有非常强大的价值观才能把无共同利益诉求的人们凝聚到一起。但从调查结果看,我市受访社会组织较为松散,内部结构不够紧密。表现在:一是社团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度不高。虽然大多数机构(77%)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但该理念不一定是所有成员均认同的。甚至有些理念与行动成为两张皮,导致成员不满,社团分崩离析。二是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深刻。调查对象与社会组织内的成员关系大多为同事或普通朋友关系,基于价值观而结成的紧密盟友仅为22%。三是在遇到困难后,社会组织内部的相互支持不够,作为小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发挥的互助作用不强。受访的成员在遇到紧急情况后,有50%的从传统的血 亲或朋友等渠道获得支持;
有33%的从朋友中获得支持,从本机构获得的支持非常有限。

(五)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较为初级。在成熟的社会中,社团工作服务领域包括助人、救难、解困、发展等诸多领域。而我市的社团服务主要集中在救难解困等基础性领域,救难解困活动占全部活动的82%。着眼于个人潜能发展、着眼于社会秩序维护和构建的社团非常稀少。或因这类社团对发起人的素质要求较高,而较少有力量进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期待和现实回馈有差距。在受访人员看来,家人朋友和社会上的人都对这个领域的人很尊重、很看好他们的工作,这两个主要因素成为受访人员选择社会组织行业的动力。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在社会组织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都不太满意。有44%的受访者认为经济收入收一般,3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获得的社会福利一般。对经济收入非常满意的仅有5%。绝大部分市民不知道社会工作与法律、医学一样是一个专业,认为社工就是义工、志愿者,不需要酬劳。因专业不被尊重加之经济收入问题,我市唯一一家专业的社工机构人员(由市民政局主办的恒德社工)流失严重,近两年有50%的社工专业人员辞职前往北上广或转行考公务员。

(二)发展需求和现有资源有差距。一是专业人员稀缺、社会组织发展的智力支持不够。社团所承接的社会工作是非常专业的工作,对社团成员专业素养有较高要求。而受访对象中,通过取得社会专业学历学位的从业人员仅占5%,考取资格证书的也仅占22%。另有73%的从业人员系通过在职培训和自学获得的专业知识,影响其专业能力的发挥。二是社团所能与群众所需不匹配。这也是专业人员稀缺而衍生的问题。现在我市社团提供的服务较为基础,主要集中在扶贫帮困助学。而随着国家对教育和扶贫领域的投入加大,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极端贫困群体大为减少,社团以往的工作手段已无用武之地。如微善风2014年成立以来,把服务内容定位为助学。而经过历时3年多的服务,现在全市几乎没有一个上不起学的孩子,该组织服务方式急需转型。群众所需走在了社团所能前面。三是资金保障不够。受访对象中有27%的机构经费来源于政府经费;
有23%的来源于企业赞助;
有23%的来源于会费收入;
18%来源于社会募捐;
没有一家社团能够争取到国内外基金会支持。企业赞助和社会募捐款项都有不确定性,故社团的持续发展没有持续的资金保障。有xxxx%的受访对象表示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不够的问题,并希望政府能提供项目经费。

(三)内部管理与现代组织要求有差距。公正透明是社团的生命线,一旦与公益挂钩的社团有任何丑闻,对其打击将是覆没性、致命性的。这也对社团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市部分社团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没有清晰账目、没有公示,没有监管,影响了社团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为社团发展构建友好环境。主要面向党委政府部门、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公众作好宣传。可通过社团活动成果展、策划案、项目计划书、过往项目的效益评估等,争取党政部门和企业对社团在社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成双方合作。争取社会专业和社团活动在公众知晓度、接受度提升, (二)启动专业建设,为社团发展给予智力支撑。尽快在我市高校启动社工专业建设,新增社会工作专业,注重招收本地学生,逐渐培养出一批愿意扎根本土、服务本土的专业人士,为本地社团持续发展给予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三)注重制度规范,为社团发展提供机制保障。逐步推动建立合理的社团工作人员薪酬制度、建立社团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的进入退出机制等,建立政府定期投入机制、社会管理事务项目外包机制等等,通过既给支持、又加压力,使社团组织良性运作,不断发展壮大。

推荐访问: 妇联 社团 现状及 应对策略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