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是什么 区县存量经济主导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区县存量经济主导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一、X区存量经济的表现特征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X区经济(GDP)增长已由前几年的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期。进一步对行业数据分析来看,X区经济或步入存量经济为主导的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特征:
(一)存量经济的表现之一,土地没有扩张,大的建设基本完毕,发展空间有限。
一是土地资源不足,面积不足X区的十分之一,X区三分之一;
二是大的开发难有了,高大上的规划建设都没有沾边;
三是X高科技园为省级园区,X中央商务区为市级规划区,较X高新区、X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层次较低;
四是X年获批的国家级X临空经济示范区,跨X县、X区、X区,协调难度大,且主战场不在X区。
(二)存量经济表现之二,中心地位弱化,分中心涌起,增量面临挑战。
区域竞争激烈对X区政治、金融、商贸中心的地位形成挑战。一是X省政府、X市政府以及部分省厅陆续搬迁,政治地位有所弱化;
二是X、X、X等金融分中心的崛起,对X 区的金融中心地位有一定冲击;
三是随着城市的扩展,周边区县开发了新的大型房地产综合体等商贸消费热点,间接冲击了X区的传统区域商贸中心地位。
(三)存量经济表现之三,户籍人口滞胀,常住人口增速缓慢,人口红利缺乏。
公安户籍人口数(相对准确)显示,X年X市内五区户籍人口数基本相当,X年X区户籍人口数为X.X万人,比X区少X.X万人。X年以前X区户籍人口数呈稳步增长态势,X年后近X年来户籍人口数基本上处于X万左右,而同期X增长X.X万人、X增长X.X万人、X增长X.X万人,X增长X.X万人。X常住人口X年是X.X万人,增长速度也有放缓趋势。但X区常住人口密度已达X.X万人(常住人口,不包含流动人口)每平方公里的高位,已处于高密度状态,承载能力有限。人口增长速度预计比较小,随着可开发的土地日趋减少,人口增量红利已经不具优势。
(四)存量经济表现之四,四上报表企业数量增势放缓,企业外流现象严重。
数据显示,X年X区“四上”报表单位X家,较X年末少X家(X年服务业规模口径由X万上调为X万,报表企业数量减少),虽然平均每年都有上百家的四上新增企业,但近年来注销、迁移等退出四上报表企业数量与新增基本相当。因 X区发展空间受限,土地成本过高,老城区基础设施、交通等不完善,承载能力亟待提升,导致企业外流严重。X年-X年间外迁金融总部机构就超过X家,税收基数近X亿元,规模企业税收流失对产业税收增长影响巨大。初步统计X年退出X家四上企业,其中工业X家、建筑业X家、商贸X家、房地产X家、其他服务业X家。
(五)存量经济表现之五,消费或已步入存量需求时代。
近年来X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也有所放缓,从X年以前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的增长期。大宗消费主要看汽车和房地产。X年X区人均住房面积为X.X平方米,人均汽车保有量没有统计数据,全X市是平均每X.X户拥有X辆私家车(此数据包含农村地区),X区作为中心城区,人均汽车拥有量应高于这个比例。从数据上看,房子、汽车每个家庭的平均拥有量数据不低了,并且都能拥有很多年,房子可以住一辈子,车子路况好,X多年没有问题,大的消费基本上满足,高增长的时代结束,除非有新的消费需求带动,新增需求并不大。
(六)存量经济表现之六,教育资源相对弱化,引人聚人效应减弱。
当前X区幼儿园、小学的教育资源在全市应是竞争力很强的,投入力度大、历史积淀深厚、名校资源丰富。X区可用新建学校的土地有限,新建学校相对较少。近年来兄弟城区在名校建设上推进有力,基本上新建学校都为名校分校,使 X区在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相对弱化,名校资源相对较少,特别是高中阶段四大名校都不在X区,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减弱,也是X区近年来户籍人口没有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存量经济表现之七,房地产市场也渐入存量时代。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二手房的交易在整个楼市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虽然没有直接数据,但是X区的新开盘很少了,二手房越来越多。以X区政府旁边的X花园这段为例,不到X米的街道两旁,店铺最多的竟然是房产中介,有X多家,其次是餐馆、水果店等。数据显示X的房产中介超X家。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X区经济或已从增量需求主导时代进入了存量需求主导时代,尽管需求总量仍很庞大,但对经济的拉动力却已显著降低。当前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存量需求的改善上。
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 当前,X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X区最大的区情,也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未来城区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大。
为适应区域竞争新形势和产业发展新常态,X区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打造“X”新城区,加快建设“四个X”,推动产业总量、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
(一)现代交通物流体系的构建为产业发展带来新优势。
一是X高铁的陆续投入使用,X空港运力提升,密切了X区与国内、国际的区域联系,提高了X区的交通网络承受能力,产业发展获得新支撑。二是X区作为X中心城区,地铁、城铁网络密度最大,地铁口与商圈的联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X区浓厚的商业氛围,提升商圈商业价值,促进商圈经济的壮大。三是我区处于高速、高铁、空港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我区壮大市场规模,拓展市场空间,带动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二)消费转型升级激发产业发展新热点。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逐步完成,基本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偏好将有大的改变,消费转型升级过程中将给X区带来新机遇。一是消费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供给体系和效率的不断提高,进出口体制的不断完善,消费市场容量将得到有效扩充,给X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二是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偏好有明显转变。
X年,X区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X.X万元,高档次消费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消费转型将为区内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产业以及由此带来的电子支付等产业带来重要的支撑。
(三)“四新经济”的壮大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四新经济”的不断壮大,有力促进了X区产业智慧发展。一是传统商贸向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新的产品展示、交易方式,而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为远程商品展示、交易提供了保障。二是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发展。X区金融业发达,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金融企业纷纷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利于解决金融机构发展中面临的交通等约束,维护我区金融业的优势地位。三是工业向智能化发展。X区工业用地资源匮乏,都市型、总部工业是其发展选择,自动化、数字化等为基础的智能化制造,有效促进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创新与发展,加快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新常态下X区高质量发展探讨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在《X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中,X区在全国X个同类城区中以X第X名、全国第X名的成绩入榜,仅用X市约X/X的土地贡献了全市约X/X的地区生产总值,约X/X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X/X的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超九成,人口密度超X.X万/平方公里,每亩实现税收X万元,这些充分展现了X区在高质量发展上的巨大优势。
X区是X省、X市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资源集聚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方面应承担起重要的角色,构建三产主导、高端集约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一)聚力规划促引领,点燃民间热火。
存量时代产业规划不能以增量的思维去推理,要把握好产业、资金、人口流动的大趋势大方向,发现集聚的点或集聚的趋势,打造行业龙头,培育经济新的增加极,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那么,未来X区的发展应该可期。
(二)聚力环境增活力,构筑营商生态。
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集聚要素能力上,要以高质量营商环境打造高端资源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为提升 X经济发展能力、竞争力增添更为强劲的动能。
其次营商环境也是凝心聚力提振精气神的重要抓手。要通过营商环境建设倒逼政治生态净化和干部作风转变,大力提振X精气神,不断锤炼好作风,努力把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汇聚起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强大正能量。应锚定全国一流目标,全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机制最顺、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城区营商环境,激发内生动力。
(三)聚力招商抓项目,激活发展动能。
抓招商选资就是抓产业发展。为打造X发展新动能,应重点瞄准世界X强、国内X强、行业X强和有自投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着力引进和扶持符合X产业定位、能带动产业发展,有辐射力的项目。
围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金融、高端商贸、新技术、新材料、养生养老等领域,积极开展招商工作,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项目优惠政策和产业区位优势,形成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浓厚氛围。
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改革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整合产业发展和有关项目资金,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行多种形式的扶持,满足多元需求,激活发展动能。
(四)聚力人才促发展,推动创新驱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推进X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应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因子,要对标高标准,吸引高端人才。要以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为支撑,构建更宽广的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构筑起适应X经济发展转型要求的人才高地;
二是应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奖励力度,优化人才政策引导体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的千里马来X竞相奔腾;
三是应大力发展好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荐访问: 存量 高质量 区县 调研报告 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