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课文花之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花之歌》,人教部编版]

2021-10-29 11:22:52 | 浏览次数:

《花之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纪伯伦的图片及介绍资料,作者的图片及介绍资料。

2.课件:不同情境中花的图片。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花的其他文字。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花之歌》,导入新课 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
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2.欣赏《花之歌》。

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

(课前准备卡片,卡片的正面画上乐器图,反面写该乐器名称。准备好木管、铜管、弦乐等各种乐器的卡片一套,给一组的学生听辨选择。) (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 二、自学课文 1.小组合作,进行自学。

初读: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中注音的字词。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给组内同学听。

品读: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圈画出关键词句,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

(1)把课文中看出“我”是花的语句画出来,说说理由。联系生活实际,在文中找一找相似的情境,感受“花”的存在。

(2)找出课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3)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2.交流:
(1)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苍穹 冠冕 旖旎 婆娑起舞 (2)读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3)相机指导理解:
①“我”是花:
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

花绽放在草丛里,就像是一颗颗星星。

花是大自然的产物,花开花谢。

花可以有很多用处,花最终也是要凋谢的。

…… ②“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指的就是太阳。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感悟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在作者的笔下,花是怎样的,从哪里读到的?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花? 2.交流:(欣赏各种鲜花的照片) 花是美丽的:像星星坠落在草丛里。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花是芬芳的: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花是乐观的: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花是谦虚的: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节奏,感受散文诗的韵律美。

4.小结:诗人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诗人把花开花谢想象成大自然在说话;
想象花的乐观谦虚,富有人的情感。

5.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

(1)体会这首散文诗隽永的意味。(2)了解这首散文诗通过杨柳与水莲的对话表现主题的拟人化的写法。

6.男女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情感。

7.小组合作,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疑惑,读出感悟,读出韵律,读出作者的情感,又在交流中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推荐阅读 读纪伯伦的《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幸福之歌》,感受诗人的写作风格以及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教师推荐的这些纪伯伦的作品,要视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具体情况,不做统一的检查

板书设计 花之歌 纪伯伦 (散文诗) 富有韵律 想象丰富 富有哲理      教学反思 1.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的特点。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所以不适多做分析理解。因此,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字,根据文字展开想象。图文结合欣赏花的美丽。学生的情绪逐渐被感化,逐渐由“形”体会到“神”,由“景”体会到“情”,充分感受到作者对花充满着喜爱与赞美。

2.语言美是散文诗的一大特点。因此,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行反复读,才能逐渐走进作品的意境中去,才能感受到文字的韵味。

推荐访问: 上册 之歌 人教 语文教案 部编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