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城市交通管理变革调研报告】 第三思维变革
互联网思维下的城市交通管理变革调研报告 X市地处x省中部、长江沿岸,为长三角经济区x座中心城市之一,有凤凰城的美誉,具有 x多年的历史。“十二五”期间,X按照“南进东扩,组团发展,功能互补,生态宜居”的要求,投入x亿加快城市交通骨架体系以及高架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畅通工程”建设,城市交通出行环境明显改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机动车、驾驶人和交通流量的急剧增长,“行车难、停车难”现象日益凸显,交通出行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法,无论是交通管理者,还是交通参与者,无疑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体验。笔者希冀于“互联网+”思维能融入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中,让交通出行高效化、数字化、人性化,尽快实现“祥泰之州、富泰之州、康泰之州”的城市梦想。
一、理性认识“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 今年x月份,“互联网+”这个词汇第一次在国务院工作报告中出现,标志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简单来说,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行业的思想理念、工作服务方式,实现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本质讲上,是给传统行业加上一双“互联网”的翅膀。“互联网+”主要是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APP等互联网技术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在当前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条件下,“云计算+大数据”,是提高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能力,提升大数据应用和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来说,是一次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的自我革新,笔者认为,“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不是单纯地构建互联网平台,也不是对传统交通管理模式的颠覆和替代,而是利用大平台、大数据、云技术等科技服务手段,实现四个方面的需求,从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x. 实现交通信息数据的融合 通过云计算,以智能交通系统为主要骨架,整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气象部门、交通行业数据等多元交通信息数据于一体,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处理,为实现交通各元素间的协同运作和互动交流,推动城市交通管理的创新应用提供源动力。
x. 实现多元化的交通信息采集 通过对各种交通感知系统的集成,实现对实时路况图像、交通流量、交通事件、车辆违规信息、信号灯放行信息、重点车辆定位信息、停车信息、道路气象信息、交通工具进出港及空位信息、以及警力位置等各种交通信息的采集。为数据的大融合、精分析、细处理提供坚实支撑。
x. 实现城市交通出行的高效、智能 通过信息数据的融合和创新应用,形成相关的车辆、时空、路网模型,然后通过精确的分析、计算来进行设施的控制、协调、诱导信息的发布和个性需求的反馈,满足管理者的智能调控和参与者的个性出行等需求,实现管理者、参与者在交通中的智慧参与,让城市的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图表x: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主要信息资源结构分布 (数据来源: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x. 实现城市公共管理的创新应用 在“大交通”数据信息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城市的职能部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交通工具进行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开启相互间的协同运作和实时的互动交流,构建城市平战结合的应急响应指挥平台,为城市的紧急事件处置和常态下的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提供便捷、高效、灵活、绿色的创新应用和服务模式。
二、制约X城市交通管理发展因素分析 自x年X地级市组建以来,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主城区面积已经由x年的x平方公里增长至x.x平方公里(x年);
人口由x.x万人增加至x.x万人;
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相比,道路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既有的道路设施尺度及规模已难以支撑城市的不断扩展。下面以X主城区交通管理为模型(海陵区和医药高新区大部分区域),从“人、车、路、环境” 的四大交通属性调查分析:
(一)车辆。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十二五”期间,主城区摩托车数量逐渐减少,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
图表x:x年至x年X主城区机动车数量及构成 (数据来源: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类型 时间 总量 (辆) 汽车 (辆) 私人汽车(辆) 私人轿车(辆) 摩托车(辆) 挂车及其它(辆) x年 x x x x x x x年 x x x x x x x年 x x x x x x x年 x x x x x x (二)人。交通出行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城市居民出行构成城市客运交通的主要内容,城市流动人口和郊区农民进城在不同类型城市占有一定比例。人的交通活动特性有下列四项要素:
x. 出行方式。通常称之为“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主要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交通设施发展水平、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等密切相关,目前主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不足x%。
x. 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放学)、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上下班出行是形成城市客运高峰的主要出行,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时间段。
图表x:X城市居民出行结构 (数据来源: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x. 日平均出行次数。生活活动越频繁,生活水平越高,日平均出行次数就越多,目前X城市日平均出行次数在x.x~x.x之间,其中私家车出行的频次较高,日出行平均次数在x.x~x.x之间。
图表x:X市机动车驾驶人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x. 平均出行距离。就是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近年来,X按照“南拓、东进、西优、北控”的城市发展框架,城建速度加快,城市部分功能逐渐向东、向南延伸,使得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呈加大趋势。
(三)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干道便捷化、道路网络化、交通立体化、管理现代化、通行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加大投入实施畅通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主城区主干道联网贯通,城市用地规划更加科学前瞻,城市生活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但随着长三角地区“同城化”速度加快,人、车、物流动速度、频次加快,对X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道路。道路是容纳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包括路段和交叉口两个部分。城市道路各路段和各交叉口的渠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路段和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容量),目前,主城区道路总长度xkm,拥有灯控路口x个,已对x个路口进行了改造渠化,主城区目前拥有停车泊位约x万个,但仍不能满足现阶段停车需求。
x. 主城区路网结构方面 (x)城市用地与道路交通缺乏有机协调。
城市公建配套设施中,中、小学、医院、商场、酒店等比较集中,产生了大量的交通需求,中心道路宽度比较窄,不堪重负,交通拥堵。
(x)路网布局不尽合理,结构不尽完善。
主城区迎春路以北布局较为混乱,外部又缺乏保护性的截流干道,而且承担小区出入和集散功能的片区支路也严重不足,导致主干道系统交通压力过于集中和居民出入不便。
(x)停车位利用率低,由于停车场信息化程度不高,未能向公众发布实时停车信息,导致部分停车场虚位以待,而市民停车却存在一位难求。
(x)支路微循环不畅通,道路保畅能力较弱,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因素,主城区容易发生线性甚至区域性堵塞。
x. 交通信息感知、采集、融合、分析、协同运作能力方面 (x)交通信息的融合、分析、协同运作能力 目前,主城区只有一个仅有监控存储、调取能力的监控中心,没有建立一个负责各个感知设施之间的信息收发、控制和协调的控制中枢,也没有一个实现感知信息的充分整合、全面分析及创新应用的运算中心。数据的处理还仅仅停留在存储、调阅这些最基本的手段上。交通信息的发布及互动仅仅是单方面的;
发布的内容仅包括车辆和驾驶人的违法信息。纵观全局,主城区交通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大脑,来实现信息的融合、分析和人、车、路、环境的协同运作。
(x)交通信息的感知、采集能力 目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X城区的交通运输和交通行业信息、停车信息、重点车辆信息、道路气象信息、手机需求信息等外部信息实时感知和采集能力较弱,难以实时采集交通运行数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仍以人工配时为主,尚未实现区域自适应协调控制;
重大城建项目和重点区域的交通组织方案及交通影响评价方案仍依赖于现场交警的经验和不定期的人工调查,缺乏准确实时的交通流量数据支撑。
x. 交通管理手段方面 目前,主城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不健全,已建设施分散独立,应用系统相互孤立,信息融合及处理水平也不高,无法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交通管理仍处于行业信息化阶段,无法支撑起复杂交通环境下的交通指挥管理和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交通管理主要还是依靠交警单打独斗。主城区警力在各区域分布不均匀,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以传统的方式管理交通,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亟需引进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支持增强警力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以达到从本质上提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三、以“互联网+”思维助推X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 “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当前X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就是要通过各项元素与信息技术连接,产生反馈和互动,最后出现大量化学式的社会管理的创新和融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借助全面深化改革和“城建新提升”的东风,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促进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X城市交通品位。
(一)方法上,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一是“互联网+”引领公众出行认知变化。交通智能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交通参与群体的“智能”,所以要加大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方式、信息安全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互联网+”,让公众参与到分享交通信息互动中来,形成交通出行的自我调校和自我优化;
二是“互联网+”引领机制体制创新。在成立X城市交通委员会的同时,建立城市数字监控中心,实现“政府—市交通指挥中心—交警大队指挥室—交警中队(卡口)”实时指挥一体化运作,为城市交通数字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互联网+”引领公众文明意识养成。公众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成果的同时,会变被动为主动,既当参与者,也当管理者,形成良好的出行习惯,达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识,引领 X社会文明风尚的养成,进一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二)理念上,树立“用户体验”思维。“互联网+”思维核心是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应用到交通管理中,那就是以“人”为本,考虑交通出行者的出行舒适、方便等感受,笔者认为,政府相关部门须从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研究交通拥堵的原因,并在大数据的指导下,为缓解交通拥堵设计更有效率的治堵方案,最终达到交通出行供需平衡的目的。所以,“互联网+”思维要实时应用到城市土地使用的各个阶段:
x. 事中调整。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开展交通影响分析,适时微调城建布局,不断优化交通组织方案,降低区域性交通拥堵风险;
x. 事前干预。顶层设计时,坚持“交通引领规划”,通过建立交通数据模型,科学合理布局,达到交通供需平衡。x. 事后控制。在土地使用结束后,内外布局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调整出行方式、经济杠杆、信息诱导等,减少居民出行次数、数量和密度。
图表x:影响交通出行供需平衡示意图 (三)效果上,实现便民安民。随着信息、通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综合发展,集中应用到城市交通管理中,特别是依托大数据分析、开源软件、开放数据等为用户、或由用户自己,来生成、提供各种各样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点对点”的服务。今年x月份,公安部交管局部署了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将在全国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移动运维、移动视频、移动执法、移动指挥、移动控制等互联网智能交通产品,为公众提供广域、多维的交通信息服务。
x. 坚持“大数据”服务公安工作的大局。加大数据分析研判,强化集成指挥平台大数据实战应用,在加强重点车辆路面缉查布控的同时,着力构建立体化环城治安防控体系。按照“情报主导警务,警务引导实战”的要求,通过“图像智能识别”、GPS定位、视频资源共享等功能在防控体系中的应用,形成跨警种、跨部门合成作战,构筑反恐维稳、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第一道防线。
x. 坚持“大数据”服务交通安全工作的大局。深入挖掘隐藏在数据中的交通安全规律,进一步完善“建筑类”四车、校车、危化品等重点车辆、重点单位“红、黄、蓝”等级管理体系,打造既针对执法者,又针对被管理者的“数据库”,更好的为“压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特别重特大事故预防等中心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x. 坚持“大数据”服务民生工作的大局。依托微信、微博、诱导显示屏、x电话专线等技术平台,实时向公众提供交通出行信息、施工路段绕行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停车诱导信息、安全提示信息等互动信息;
要充分利用全国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向市民提供网页、短信、手机APP、语音电话等多种服务方式办理车管各项业务,满足社会公众差异化和多样性的个人需求。同时,要在银行、邮政、保险、交通、城管、汽车生产等行业实行信息共享,降低其行业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x. 坚持“大数据”引领公安交警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局。探索建立大数据深度分析模型,科学测算警力需求,用数据强队伍、用数据抓业务、用数据促服务,推动交警队伍良性可持续发展。
图表x: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示意图 结语 通过上面的调查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尽快从城市交通管理机制创新和服务方式优化入手,将“互联网+”思维融合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逐步构建多元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新体系。
推荐访问: 互联网 交通管理 变革 调研报告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