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及对策 粉丝小作坊生产现状与监管对策
全县粉丝小作坊生产现状与监管对策 (食品安全管理股 **) 粉丝制品是我县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业之一,是广大农户创收重要来源之一,我县粉丝制品主要集中在飞鲤镇、十字镇、涛城镇、凌笪乡生产加工,长期以来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家粉丝食品生产企业、56家食品小作坊,规模小、区域分布广、生产条件简陋,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一、我县粉丝食品加工小作坊现状 1、生产设备老化残旧。很多粉丝加生产设备使用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设备上布满了各种油垢、铁锈,污迹。很多设备不同程度上存在跑漏滴渗的情况,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2、生产场所环境恶劣。大多数粉丝加工生产场所设置在农村瓦屋民居当中,场所内狭窄拥挤,昏暗嘈杂,梁柱交错,杂物乱堆,蜘蛛网密布,蝇虫乱舞,墙体破碎霉变,地面阴暗潮湿,积水油污遍地,通风除湿设备全无,空气污浊不堪。
3、生产工艺落后。在农村使用柴火进行粉丝生产的情况仍比较普遍,生产过程中水汽腾腾、烟雾缭绕、粉尘飞扬、刺激呛鼻。原料挑拣基本依靠人力肉眼进行辨别筛选,无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产品质量无法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4、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目前粉丝小作坊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多为“夫妻店”“父子坊”,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低,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总以传统经验、小本经营、弱势群体阻挠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5、无证无照经营情况普遍存在。食品小作坊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依然普遍存,食品小作坊本身具有底数大、分布广,隐蔽性强等特点,加上生产周期较短,大部分业主刻意回避、逃避食品安全正常监管,甚至出现打“太极拳”现象;
食品小作坊的营运成本较低,即使被监管部门取缔,没收所有违法经营设备,其损失也远小于其经营收入,经营者很容易另起炉灶,重操旧业。
6、基层执法力量薄弱。自从县级“三合一”机构改革以后,长期困扰基层监管工作重心的是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问题,基层监管所承担原工商、质监、食药监大部分工作职能,基层监管人员大多数身兼数职,承担多项工作任务,监管人员食品专业化、技术化水平普遍不高。
二、粉丝加工对策 1、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文字、图片、短片等形式,在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食品理性消费宣传信息,以查办的案件、消费警示为方向,在正面引导消费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帮助其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促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自律、自约,改善生产经营环境,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注重引导政策扶持。紧紧围绕飞鲤、毕桥等粉丝重点生产区域,开展集中整治工作,结合粉丝食品小作坊行业现状,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通过改造提升和综合治理,建立较为规范的食品小作坊,彻底解决食品小作坊“脏、乱、差”现象,对取得小作坊登记证的业主采取一次性奖补,提高其他业主规范生产的积极性,帮助有条件的小作坊,引导转型为食品生产企业,强化品牌培育,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3、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监管水平。积极推动粉丝小作坊食品安全承诺制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业主食品安全法治意识,与此同时,对季节性、临时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施开业、歇业申报制度,有效解决无证经营小作坊久治不愈的问题。
4、强化基层监管力量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基层执法力量专业知识培训,充分发挥乡镇“四员”工作职责,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基层食品监管合力,增加基层监管力量、加大监管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监管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5、强化科学管理,规范生产行为。按照《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安徽省食品小作坊登记管理办法(实行)》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粉丝食品小作坊登记工作,淘汰老旧生产设备、更新生产工艺,科学合理制定出符合我县粉丝生产加工操作规范,全面提升我县粉丝产业质量安全水平。
6、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增加定期、不定期巡查的频次,确保检查的效果。对证照不全、多次出现问题的小作坊,增加检验次数,加大整改力度。对于故意造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要依法严惩,坚决予以取缔。
推荐访问: 对策 监管 现状 粉丝 小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