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加减混合运算,▏冀教版,(2014秋),(4)] 加减混合运算题二年级上册

2021-10-31 16:38:42 | 浏览次数:

加减混合运算 教 材: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单 元: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 题:加减混合运算 一、定位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两步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材通过捡松果的情景展开对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但是有意倾听他人发言则是教师要点拨提醒,给予必要的指导。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这是教师要了解的,才能为教学服务。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 100 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46-28+35= 八、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草稿纸。

九、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十、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说明 一、炫我风采 课件出示一组口算题。

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

学生自主快速浏览算式,按序计算回答。

温故知新,为新学知识做铺垫;
课件出示图片后,学生先快速浏览一下,心中有数;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师生亲和力。

二、探究与体验。

1、情境引入。

1.呈现教材第28页的情境图。

2.师:说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有效的数学信息?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3.要解决什么的问题? 4、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先求还剩多少,再求现在有多少。师提问:你知道怎么列式吗? 5、解释算式46-28+35=表示的意义,46-28表示什么?再加上35表示什么? 学生浏览情境图 学生自由发言。

同座之间互相探讨思路过程。

学生讨论得出算式:46-28+35=? 指名回答, 学生列出 46-28+25 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怎样想 的,如:原来有 46 个,吃了 28 个就是少了 28 个,就应该减去用 46-28,妈妈又采来 35 个,就是又多了 35 个,就应该再加 上 35 个,所以列出算式就是:46-28+35,或者列出两个算式:46-28=18(个),18+35=43(个)。再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着重理解加减混合。

识图,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教师及时规范学生用语,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交流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爱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组织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此环节的目的是: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算式在教材中首次出现(根据情景图和问题)。所以有必要采取同桌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

2、解决问题。

1.师:你会计算吗?自己试着先算算。

2. 交流归纳算法。在学生交流个性化算法和结果的同时, 说一说先算的是什么, 又算的是什么, 结果是 多少。

使学生了解加减混合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学生独立练习,并板演。

注意学生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述。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

3.教师记录:方法一:
4 6 1 8 - 2 8 + 3 5 1 8 5 3 方法二:
4 6 - 2 8 1 8 + 3 5 5 3 4.师追问:还可以怎么算? 5、让学生结合情境,了解算式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

6.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解释算式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

指名学生表述算式所表达意思。

方法三:46+35-28=53 同座之间为单位相互表述。三个数的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表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关注中等偏下学生的竖式是否标准书写。注意“进位”。

竖式计算是大数目计算的重要方法,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又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必要的讲解和指导是很关键的。

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避免学生枯燥的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会倾听他人所表达的意思,与自己所想结合起来来理解问题的解决。

三、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练一练。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计算,交流时,谈一谈怎样估计加减混合运算的结果。

谁是用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要求学生看懂题意图意。

3、学生读一读第 3 题,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弄清楚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先知道了什么?再求是什么?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解答。

学生先观察汇报,说一说是如何想的?如何算的? 学生的估算只要大概意思对即可。

学生前台板演,自己的同桌进行评判。

学生答出先算再连。

学生提炼出有效的数学信息解决本题。

自己解答。

仿例的练习,巩固新学内容。同时加强学生的理解问题的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竖式的书写格式是个重点,教师必须着重强调。

开放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思维。

四、课堂总结

你都学会了吗?是否有向他人请教?你明白了吗? 学生闭眼短暂回忆,自由表述。

使学生明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如何实践? 十一、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主要学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它与连加、连减的竖式写法是相同的,也有两种写法。利用知识迁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这部分的内容。因此,新授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解决是重点,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一练”中虽然学生能够用竖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但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能口算的要口算,要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如何巧算、简算?在练习中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新授例题中还蕴含了一个知识点,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当然,这只是学习计算的需要,信息出示明了,学生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推荐访问: 上册 二年级 运算 加减 混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