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战争中的普通人.docx: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
抗疫战争中的普通人 1=1 2020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让人难忘的新冠病毒疫情,令 人感动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精神”,催人泪下的''请战书”、 “家书”,还有那些明知病毒肆虐,却仍然逆流而上、抗争在疫情防 控第一线、为保障人们健康而奋斗的可爱可敬的工作者。而2020年 却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年,外星人没有入侵,太阳系也没有爆炸,新 冠肺炎的来袭虽然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但国家、政府的迅速应 对,把疫情控制在了可控的范围内,只是改变了普通人的一些生活 方式。而我,也是这普通人群中的一员。
2020年1月25日,我接到单位通知,要结束假期,赶回单位 上班,作为xx市疾控中心第一机动队的流调人员奔赴抗疫前线。对 此我自是早有预料,因为我之前是被单位派往xx省公共卫生医师规 范化培训基地参与公共卫生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单位在xx市启动了 国家一级响应的情况下不可能落下我这个生力军。于是提上头天晚 上就收拾好的行李,告别了家乡,乘坐高铁赶回单位。
回到单位立即就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防控工作中。由于没有住所, 吃住都在单位。作为机动队的一员,不仅仅要完成自己的流调工作, 碰到一些特殊情况,往往也会主动请缨。回单位上班十来天,我开 展了对疑似病人的视频、电话流行病学调査,书写调查报告,对确 诊病例家进行终末消毒,对病家进行消毒指导,也到乡镇卫生院实 地观察他们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设立情况。虽然每天工作到晚上 十点多是常态,辛苦但也是感触颇多。
首先第一点就是改变了我的学习习惯。以前总是觉得知识够用 就行了,并没有十分刻意地去追求看书时间与质量,看书看过一遍 可能几天就忘了,这次却是忙里偷闲认真学习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 毕竟如果没学握好专业知识,不仅自己暴露在危险中,有感染上新 冠肺炎的风险,更不能很好地完成肩上的使命。其次是感慨国家发 达、科技发达给我们带来的便利。随着防控方案的版本不断更新, 明确了流调人员可以使用视频、电话等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运 用科技,极大地减少了我们的暴露风险,在保护了我们的同时,使 我们获取信息更加准确、及时。还有一点最深刻的感受便是随着工 作中跟临床方面的不断接触,意识到临床思维和公卫思维是存在不 同的。这一点我在规范化培训临床跟班时并没有发现,我们更多的 是注重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当这个病人没有流行病学史时,往往就 会因为惯性思维,认为这个病人肯定不是新冠肺炎;而临床医生比较 注重临床表现,不管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他符合方案中的三条 临床症状,就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新冠肺炎的病人。在工作过程 中,也确实存在询问病人后,病人没有流行病学史就对他放松警惕, 就认为他肯定不是新冠肺炎的病人。直到有一次调查了一个患者, 没有流行病学史,送样检测第一次检测出单核酸靶标阳性,虽然之 后两次检测都是阴性,排除了这个病人,却也为我敲响了警钟。对 于现在的疫情防控形势来说,万万不能放松警惕,粗心大意。
17年前的我还在上小学,对于2003年的那场非典疫情卬象并 不深刻。17年后的今天,作为一个亲身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疾控工作 人员,卬象尤为深刻。但是我坚信饱经磨难的祖国并不会因为这次 的疫情而停下发展的脚步,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以外人难以理解的 “中国速度”急速行军,被外界冠以“基建狂魔”的称号。如同一 个一夜之间崛起的巨人一般。但通过十天内武汉建立起一座新型肺 炎专治医院,我终于感到这并不是我们会魔法,一天有48小时,而 是建筑、设计、通信、信息、交通、互联网行业内,乃至整个国家 所有的普通人所聚集的智慧与力量,各行各业就像是巨人的肌肉、 血管,而中国人民则像是供给这些组织营养的鲜血。十天建医院, 3天建基站的万众同力之下,我们看到了这个巨人手臂中颤动的每 一条肌肉,看到了他血管里奔腾的每一滴血液。中国最强的力量, 从来都是千千万万普通人,而我,恰巧也是这普通人中的一员!
推荐访问: 普通人 战争中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