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支护_顶管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及管道顶进专项施工方案
****浐灞生态区田马路跨南三环立交工程 顶管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及管道顶进专项施工方案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2015 年 X 月 目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编制原则 2 1.4 编制范围 2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 2.1 工程概况 2 1、工程特点 4 2.2 技术指标 6 2.3 自然条件 6 1、地形、地貌 6 2、地质 6 3、气候、水文 7 第三章 施工组织规划 8 3.1 施工总目标 8 1、质量目标 8 2、工期目标 8 3、安全目标 8 4、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9 5、文明施工目标 9 3.2 项目实施管理机构组织 9 3.3 组织机构各职能部门或岗位主要职责范围 10 1、项目领导班子各成员主要职责 10 2、各部室主要职责 10 3.4 拟投入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表 12 3.5 材料安排 12 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 16 4.1 施工工艺 16 1、手掘式顶管施工 16 2、施工工艺流程 16 4.2 施工前准备 17 4.3工作井、接收井位置及开挖尺寸 17 4.4工作井、接收井施工 20 1、 井坑测量放样 20 2、井坑开挖及支护 20 3、井坑周围排水 20 4、 井坑施工 20 5、 工作井底板施工 28 6、井口防护 29 4.5导轨安装 29 4.6顶推力计算及千斤顶安装 30 1、顶进力计算 30 2、设备选型及安装 31 3、后背墙 31 4、 顶铁 33 5、操作平台 33 4.7管道顶进施工 33 1、管道吊装 33 2、管前挖土与顶进 36 3、触变泥浆减阻 37 4、中继间设置 38 4.8 顶管测量、纠偏技术 38 1、测量仪器配备与检验 38 2、顶管测量 38 3、测量记录 39 4、顶管纠偏 39 4.9 砼管安接 40 4.10 人工出土 40 4.11 通风照明措施 41 4.12 工后施工措施 41 第六章 地面沉降监测 41 6.1 测点布设 41 6.2 基准点的保护 42 第七章 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42 7.1 导轨偏移 42 7.2 后靠背严重变形、位移或损坏 42 7.3 测量仪器移动 43 7.4 管端破损 43 7.5 管接口渗漏 44 7.6 管壁裂缝与管壁渗漏 44 7.7 严重偏高 45 7.8 严重偏低 45 第八章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46 8.1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 46 8.2管材与接口质量控制 46 8.3 质量保证措施 47 第九章 雨季的施工措施 48 9.1 主要管理措施 48 9.2 主要技术措施 48 第十章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49 10.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49 10.2 安全教育及检查制度 49 10.3 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及技术措施 50 10.4 安全职责 51 1、各级领导安全职责 51 2、 职能部门安全职责 52 10.5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3 1、保证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措施 53 2、 安全生产措施 54 3、保证安全的技术性措施 55 4、施工用电安全、通风、防火保护措施 55 5、施工机械安全保护措施 56 6、季节性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7 7、顶管施工基坑进出及预留洞口安全施工措施 57 8、突发事件预防及处理措施 57 9、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58 第十一章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58 11.1 原则 58 11.2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58 11.3 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59 11.4 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及职责 59 11.5 事故的分类及救援程序 60 11.6 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61 12.7 应急救援通讯联系 61 12.8 发生事故时医院急救路线 62 第十二章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62 12.1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62 12.2 周边建筑物保护与监测 63 1、了解周边建筑物的保护要求 63 2、对周边道路保护 63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 1、阐明本工程的施工总体安排、施工组织、管理办法;
2、叙述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以及进行施工的平面布置;
3、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所需各项资源投入计划;
4、制订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等措施;
5、为社会监理、政府监督提供施工监督依据等。
1.2 编制依据 1、《****浐灞生态区田马路跨三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共七册图纸(****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3月)。
2、现状地面高程测量成果(****科信市政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测量分公司,2014年4月)。
3、《****浐灞生态区田马路跨三环立交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2014年3月)。
4、现行的国家、陕西省、****市现行的有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我公司的施工能力、同类工程成功的施工技术、方法和经验等。
6、工地实地考察、沿线民风民俗、周边地理环境等情况。
1.3 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以设计图纸为依据,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2、整个工程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采取对周围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周围环境的破坏。
3、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做到机械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流水作业,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相结合原则。
4、强化质量管理,树立优良工程观念,创一流施工水平,创精品工程。
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效益的预期目标。
6、遵守招标文件各项条款要求,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认真贯彻招标文件要求。
1.4 编制范围 本标段为*******立交桥(田马路跨线桥)工程,适用于本工程跨南三环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田马路跨南三环立交工程地处****浐灞生态区B区南端,位于田马路与三环交叉口处。立交南北总长为713.737m,雁鸣北路-田马路主线上跨路段全长约472m,其中桥梁段长约256m,宽18m,跨三环处主线桥宽23m(两侧各设3m宽人行道)。本立交工程总用地59亩,桥梁总面积为5400㎡,道路总面积为32005㎡(车行道为21788㎡,人行道为10217㎡)。
工程内容丰富、集中,涵盖了桥梁、路基、路面、照明、水电管线等工程。其中,田马路穿南三环段,电力管道和其他专业工程预埋管需要采用顶管方式穿过南三环快速干道,设计情况具体如下:
田马路穿三环处设计2道管道,采用顶管施工。道路桩号为K0+302-K0+374,管位分别位于道路设计中心线东西两侧各20m,管道埋深约7m,东侧为电力管道预埋管,西侧为其他专业预埋管。
(1)电力管沟穿越南三环,顶管长度为72m,采用三级钢承口D1800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
(2)其他专业预埋管穿越南三环,顶管长度为72m,采用三级钢承口D1800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
2.1-1顶管平面布置图 2.1-2顶管埋深断面图 1、工程特点 本工程路线很短, 工程施工位置横跨****市南三环快速干道,对于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是重点,综合以上情况,本标段将面临以下几点困难:
(1)施工前需要跟多个政府部门办理施工相关手续,且市政项目施工时受限制较多。
(2)施工时必须注意地下管线,施工前排查清楚现有道路管线的布置及埋设深度,确定是否影响新建管道施工。保护好其它管线,不能损坏其它管线。在施工中要加强管理,科学组织施工,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本工程处于南三环快速干道辅道边,作业面比较大,车流量大,工期又紧,现场施工管理、合理的搞好交叉施工,交通导改,交通指挥等,加强安全管理,搞好人员调度。
(4) 施工位置横跨****市南三环快速干道,对于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
2.2 技术指标 混凝土管的质量要求,接口技术标准,参照技术规范。
2.3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市 浐灞生态区B区南端***村北侧田马路与南三环交叉处。场地地形整体上自南向北逐渐降低,测得场地地面高程介于455.59-457.38m之间。场地地貌单元属浐河二级阶地。
2、地质 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由第四系人工填土(Qml),上更新统风积(Q32el)黄土及残积(Q3lel)古土壤,中更新统风积(Q2eol)黄土及残积(Q2el)古土壤,冲积(Q2al)粉质粘土及卵石、中粗砂等地层构成。
综合各项测试参数,结合土的野外特性,按地基土的力学特性,土划分为7层,各层土的岩性特征见表1.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及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的标准值qik值,列于表2。
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 表2.3-1 地层编号 成因年代 岩性描述 层厚(m-m) 层底深度(m-m) 层底高程 (m-m) -1 Qml 杂填土:主要为混凝土及砖渣等建筑垃圾组成,稍密 0.4~1.3 0.4~1.3 455.00~456.78 -2 Qml 素填土: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构成,局部含少量建筑垃圾,稍密 0.4~1.1 0.8~1.9 454.54~455.9 Q32el 黄土:褐黄色,大孔及虫孔发育,含零星钙质结核及白色钙质条纹,偶见蜗牛壳碎片,土质较均,硬塑 8.3~10.8 9.8~11.6 443.99~447.3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fa0]及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 表2.3-1 地层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 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 (KPa) ②层黄土 150 -15 ③层古土壤 160 -10 ④层黄土 170 -10 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拟建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市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场地类别为Ⅱ类。
拟建场地工程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规范第3.0.1节规定划分,市政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二级,场地及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规范划分,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3、气候、水文 ****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季候,四季分明,冬夏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雨,冬夏季特征气候较长。年平均气温13.3℃,年最低气温在一月,年最高气温在七月,极端最低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41.7℃。一月平均最低温度0℃,七月平均气温26.9℃,降水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为604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三个月,相对湿度0.7。风向多东北或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10天。区域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上全年可以施工,对工程实施无明显制约。
勘察期间,各勘探点均遇见地下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31.0~32.5m,相应的高程介于424.59-424.99m,属潜水类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2.0m,地表下20.0m深度范围内无饱和砂土及粉土,故拟建场地可不考虑地基土的地震液化影响。
第三章 施工组织规划 为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本标段所有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部配备高素质管理队伍,选用优良的设备,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指导思想如下:
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以人为中心,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确保政令畅通;
以工程为对象,以保工期、创优质、重环保为目标,以合同为依据,强化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工作,挖掘生产要素的潜力,确保目标的实现。
技术先进,设备领先——严格监控,推行“四新”技术,兑现标书所确定的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对施工全过程实施严谨、科学的监控,推行自检、交叉互检、旁站监控,以数据说话,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可控之中。
优质安全,确保工期——将ISO9001系列标准贯穿在施工全过程,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一次成优。严格操作过程,加强安全工地建设,确保安全生产达国标。
文明规范,注重环保——切实搞好标准化工地建设,做到施工现场场地景观化;
严格按设计施作环保设施,认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乱弃碴,不乱排污。
3.1 施工总目标 1、质量目标 标段工程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合格;
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优良。其中质量抽检单点合格率95%以上,关键指标合格率98%以上。
2、工期目标 顶管工程计划于2015年6月5日开工,2015年7月8日完工。
3、安全目标 建设过程中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避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目标。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确保不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故,实现业主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不发生公路交通责任死亡事故和火灾事故;
预防和杜绝重大人员伤亡、特种机械设备、车辆损毁、重大火灾、重大爆炸事故及重大治安案件的发生、死亡率为0‰,重伤率为0‰、轻伤率5‰ 以下,各类治安案件发生率1%以下,各类安全整改率100%,工人受教育率100%,加强企业安全文化教育,加大职工参与安全和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力度,杜绝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抵制违章指挥,最大限度的保护职工生命和身体健康。
4、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1)职业健康管理目标 项目工程施工安全达标率100%,工程施工轻伤率控制在2‰内,杜绝工程施工重伤、死亡责任事故,无职业病发生。
(2)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做好工程周围公益、环保事业,给周围居民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为此我们制定如下环境管理目标:
a 噪音排放达标:结构施工期间,施工噪音满足 昼间<70dB,夜间<55dB。
b 防大气污染达标:施工现场扬尘、烟尘等的排放符合要求(扬尘达到国家二级排放规定,烟尘排放浓度<400mg/nm³。
c 生活及生产污水达标排放:污水排放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 防止光污染: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
e 施工垃圾分有毒、无毒、可回收、不可回收存放,尽量回收利用。
f 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5、文明施工目标 现场标识齐全、标志醒目,围挡美观,施工便道混凝土硬化,驻地建设庭院化,混凝土施工、钢筋加工工厂化,现场管理规范化。
3.2 项目实施管理机构组织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开工后,项目部将组织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在施工第一现场协调、指挥参与施工作业,项目部各职能部门与施工队紧密配合。确保本工程按期、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项目经理部设5部2室,负责本标段工程的全面施工生产管理工作。
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
3.3 组织机构各职能部门或岗位主要职责范围 1、项目领导班子各成员主要职责 (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按照合同条款,全面具体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满足业主的合同要求;
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和创优规划,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搞好项目机构设置、人员选调、具体职责分工;
科学组织施工,及时正确地组织做出项目实施方案、进度计划安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重要决策。
(2)总工程师:负责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与落实、“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试验检测及测量等工作。
(3)生产副经理:主管工程施工进度,负责施工现场的生产正常进行及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体系的实施,为施工生产的主要责任人。
2、各部室主要职责 (1)工程技术部 工程部是项目经理部的施工管理职能部门,在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全面负责工程技术、测量管理,协助项目总工程师开展工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做好施工原始资料整理保存和竣工文件编制工作,完成项目设计变更工作。
(2)安全质量部 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施工现场的一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安全施工计划,行使企业安全自检职能,归口接受社会监理和政府监督,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施工安全检查活动,全面完成多项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确保零伤亡原则。
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检查,参与验工计价并负责质量签证。参加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参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质量等级,竣工预验及验收交接工作。对工程质量及质量管理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有权提出奖励;
对违规操作或不重视质量的行为有权制止,遇有严重影响质量情况,有权令其停工整顿,并报领导处理;
有权越级向上反映工程质量情况。对因不坚持原则、工作失误造成的质量问题或事故承担直接责任,对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的行为追究其责任。总结施工质量及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按规定报送质量报表及总结分析报告。
(3)材料设备部 负责经理部机械设备管理及物资管理工作。机械设备管理包括机械设备的采购、管理、使用、保养、维修、租赁等各项工作,物资管理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采购、贮存、运输、发放、使用情况监督、材料消耗总结,保证施工生产物资需求,并作好进货验证、标识等管理工作。
(4)经营管理部 经营部是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成本核算、做好劳务的评审、预算管理、定额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结算及索赔、方针目标管理、标准化等工作,负责与业主方面的合作管理工作。
(5)人事财务部 负责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法纪,组织开展工程责任成本的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实施项目部的劳资社保工作。
(6)综合办公室 负责工程项目的人事管理技术培训 工作,做好工程项目的文秘、接待、保卫工作,负责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宣传等管理工作,实施生活管理、卫生防病服务保障工作。
(7)工地试验室 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试验检验,提供配合比,对原材料进场进行检验;
3.4 拟投入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表 表3.4-1 进场人员表 序号 工种 人数(人) 备注 1 管理人员 4 施工管理人员2人,专职安全员1人 2 电焊工 2 全部具备特种作业操作证 3 电工 1 具备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 4 杂工 6 5 机手 2 全部具备特种作业操作证 6 现场工人 10 表3.4-2 进场机械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性能指标 机械完好状态 1 汽车式起重机 QY25C 台 1 25t 良好 2 发电机 100GF 台 1 100Kw 良好 3 电焊机 BXI-300 台 1 15kw 良好 4 卷扬机 JK5 台 3 5T 良好 5 千斤顶 QY10 台 2 3000KN 良好 6 空压机 KJ100 台 1 7.5KW 良好 7 挖掘机 220 台 1 良好 8 全站仪 101 台 1 1″ 良好 9 水准仪 DS05 台 1 ±0.5mm 良好 3.5 材料安排 1、材料数量:
(1)钢筋混凝土钢承口(Ⅲ级)管144m。
(2)基坑防护主要材料:
基坑防护主要材料表3.4-3 序号 材料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管 Φ48×3.5 T 6 2 竹胶板 240×120 张 40 3 3:7灰土 m³ 9.9 4 钢筋 Φ16 T 7.0 5 钢筋 Φ14 T 2.5 6 混凝土 C30 m³ 60.3 商砼 7 混凝土 C15 m³ 3.1 商砼 2、材料的供应:选择社会信誉好、资质可靠、保证质量,同时具有相当实力的材料供应商,作为本工程施工材料的供应商,根据工程的进度计划,制定材料计划,确保材料准时到位,满足施工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材料计划,同时材料供应应做到现场有一定的储备,以免发生停工待料现象。
3、材料的管理:根据施工区域的划分,合理布置材料堆放场,保证各施工段材料供应正常,各施工段材料实行统一管理。材料运输到现场后由材料员核对数量,填写收料单,施工过程中必须经常盘点剩余材料,做到动态管理。严禁材料失窃,进出工地车辆实行检查制度。
3.4-5 顶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 4.1 施工工艺 1、手掘式顶管施工 手掘式顶管施工工艺,目前较为普通的顶管方法。管前用人工挖土,设备简单,适用于黏性、砂性或硬质泥岩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管径1000~3000之间的管道工程。根据地质情况及顶端长度较短,拟采用手掘式顶管施工。
优点 :(1)具有顶管施工的所有优点。
(2)工作坑占用场地小。
(3)设备简单、技术难度低,易于推广。
缺点 :
(1)顶进面土压不能平衡,容易塌方。
(2)劳动强度大,施工进度慢。
图4.1-1 顶管施工示意图 2、施工工艺流程 顶管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放线定位---确定工作坑尺寸---工作坑开挖---坑壁支护---基础及导轨安装---后背安装---顶管设备安装---管前挖土---管道顶进---测量与纠偏---接口处理---接受坑出管---顶进设备迁移----工作坑、接受坑(检查井)回填---竣工验收 4.2 施工前准备 1、顶管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进行图纸复核,发现施工图有错误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申请,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规定,熟悉本工程执行的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
2、顶管工程开工前,应根据施工范围进行现场调查,绘制现状调查平面图,掌握现场地形、地貌、各种地面地下管线和其他设施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施工供水、供电条件、工程材料、施工机械供应条件、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3、顶管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方案、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等。
4、开工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5、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采取保护措施并经常校核。
6、对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新建管道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进行校对复核。
7、对施工用设备、材料及时组织进场检验。顶管设备提前在地面进行整备、试运行,确保顶进过程中故障为零。
4.3工作井、接收井位置及开挖尺寸 1、顶管工作井是顶管作业现场设置的临时性设施,包括后背、导轨和基础等,工作井是人、机械、材料较集中的活动场所,因此,选择工作井的位置应考虑以下原则:
①有可利用的坑壁原状土作后背;
②工作坑尽量设在沿线检查井及交汇折点、变管径检查井处;
③工作坑处应便于排水、出土和交通运输,距电源、水源较近,并且具备堆放少量管材和暂存土的用地;
④工作坑应尽量远离建筑物或对其易于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处。
⑤工作坑施工安全等级划分应结合基坑本体安全、工程桩基与地基施工安全、基坑侧壁层与荷载条件、环境安全等,按照《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要求进行施工安全等级划分。
4.3-1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等级划分表 顶管工作坑位置为检查井位置,根据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等级划分表,顶管工作坑施工安全等级为一级。工作坑中心桩号为K0+425。
2、顶管井开挖尺寸确定 工作井的尺寸应根据施工方法和设备尺寸,按实际布置的情况确定,同时考虑工作井设置的使用功能(单向顶、多向顶、转角顶等) ①顶管工作井,是顶管工程的重要设施,工作井有单向坑、双向坑和转角坑。向一个方向顶进所能达到的最大长度,为一次顶进长度。矩形工作坑底部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
l 底宽:W=D+2(B+b)=2.2+2×(1+0.4)=5m,施工中取5m。
式中 B---工作面净宽,一般为0.8~1.3m;
b---支撑厚度,一般取0.4m;
D---管外径。
图4.3-1 顶管断面图 l L=L1+L2+L3+L4+L5=0.4+1.2+1+2.5+0.3+0.4=5.8m,取值5.8m。
式中 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尺寸 L1—后背结构厚度;
L2—千斤顶长度(m) L3—出土工作面长度,一般取1.0~1.5m;
L4—每节顶管长度 L5—管节长度(m)稳管时,已顶进的管节留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m),一般为 0.3-0.5m。
l 故工作坑尺寸为W×L=5m×5.8m。
1:井壁支撑,2:后背,3:千斤顶,4:顶铁,5:混凝土顶管 l 工作井深度:根据设计顶管深度为7.4m。
根据设计要求,基坑工作井(检查井)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
4.4工作井、接收井施工 1、 井坑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地质报告所揭示的地质情况,工作井开挖深度按照设计标高开挖。整平场地后,根据工作井的中心座标定出工作井中心桩、纵横轴线控制桩及基坑开挖边线。施工放样结束后,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工。
2、井坑开挖及支护 工作井开挖视地质情况和工作坑深度确定,一般在四米范围之内采用机械开挖,四米以下人工开挖,如在工作坑范围有地下管线或场地狭窄等不适于机械 开挖时,须全部采用人工开挖;
机械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坑壁支护,人工开挖深度超过2米也必须及时进行坑壁支护。
坑壁支护方式主要取决于施工工艺、坑壁土质、工作坑深度和地下水情况。坑壁支护方式有多种,如:板撑支护、钢筋混凝土逆作法支护、钢板桩支护、沉井支护等。目前****地区手掘式顶管施工普遍采用的支护方式是板撑支护和钢筋混凝土逆作法支护,板撑支护主要用于土质稳定、无地下水、管道埋深较浅的工作坑,混凝土逆作法支护主要用于土质不稳定、管道埋置较深、地下水位高的工作坑。
经业主与设计单位沟通,检查井作为顶进工作井,参照设计图纸施工,本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逆作法支护。
3、井坑周围排水 距离工作井周边1m处挖截水沟(30×30×50cm)、集水坑(Φ0.5m,深0.8m),避免井口雨水流入坑内;
工作井内设置集水坑(0.5m×0.5m×0.5m),排水采用水泵抽出至集水池(5m×5m×2m),集水池四周做好安全防护(采用钢管架和密度网防护,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沉淀后用运水车运出。 4、 井坑施工 (1)钢筋混凝土逆作法支护形式:
本工程顶管施工基坑采用混凝土逆作法防护形式,基坑深度为7.8m,分四次开挖及支护,每节开挖深度为2m,具体视地层的稳定情况作调整。为方便浇筑混凝土可设置跳角,跳角不得设在层高中间1米范围内。支护结构如下图所示:
4.4-1基坑断面图 4.4-2基坑平面图` 4.4-3 跳脚示意图 (2)受力验算 a 参数分析 钢筋混凝土整体基坑结构为:5.8×5×7.4(长×宽×高);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钢筋采用HRB400(φ)热轧普通钢筋;
钢筋保护层厚度:底板35mm,壁板25mm,顶板25mm;
回填土重度:18KN/m³;
考虑地上为行车道,故选用汽-20荷载等级(20N/㎡);
地基承载力fa=150KPa,内摩擦角=φ20。
b 壁板计算 井壁厚度计算如下,支护混凝土等级选定为C30。
土压力计算:
查公路《施工手册-桥涵》,土压力按库仑公式计算, Ea=rhtg2(450-ψ/2) 式中:Ea=主动土压力(kPa) r=18(KN/m3)土天然重度 ψ=坑壁土平均内摩擦角(200) h=基坑深度(m),取值8m Ea=18*8*tg2(450-20/2)=101.389kPa c 护壁厚度计算:
d= kEaD/2fc 式中:k=1.65安全系数(查建筑工地施工计算手册) D=基坑井壁直径(m) Ea=主动土压力(kPa) fc=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kPa),查施工手册第四版得弹性模量E(3*104N/mm2) d=1.65*101.389*10780/2*3*104 =289mm 结论:经计算工作井、接收井护壁厚度取值300mm即可满足安全要求,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检查井壁厚为400mm,本工程用检查井替代工作井,故井壁厚度为400mm。
d 配筋计算 设计要求: 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钢筋等级: HRB400 弯矩设计值 M=50.000000(kN-m) 轴心力设计值 N=224.000(kN) 矩形截面宽度 b=5500.0(mm) 矩形截面高度 h=1000.0(mm) 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a'=a=35.0(mm) 计算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查规范得: ◇重要性系数 γ0=1.0 ◇混凝土C30的参数为: 系数 α1=1.00 系数 β1=0.80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14.3(N/mm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t=1.43(N/mm2) 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a'=a=35.0(mm) 计算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查规范得: ◇重要性系数 γ0=1.0 ◇混凝土C30的参数为: 系数 α1=1.00 系数 β1=0.80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14.3(N/mm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t=1.43(N/mm2) 正截面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εcu=0.00330 ◇钢筋HRB400的参数为: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300(N/mm2) 钢筋弹性模量 Es=2.0(×100000N/mm2) 计算过程: ◇截面有效高度: h0=h-a=965.0(mm) ◇偏心距: e0=M/N=223.2(mm) ◇判别结构破坏类型: h/2-a=965.0(mm) 因为e0>h/2,属于大偏心受拉 ◇钢筋面积计算: e'=e0+h/2-a'=688.2(mm) As'=As=γ0×N×e'/fy/(h0-a')=1299.0(mm2) ◇配筋率验算: 规范要求最小配筋率ρmin=取大者(0.2%,45×ft/fy%)=0.21(%) ρmin×b×h=11550(mm2) As'≥ρmin×b×h=11550(mm2) As≥ρmin×b×h=11550(mm2) 选用钢筋计算 已知:钢筋面积As=11550(mm2) 选用钢筋:根数=32(根),直径φ=16.(mm),单根钢筋理论重量=1.587(kg/m)。
已知井宽5000,钢筋32根,计算钢筋间距为:5000/36=156.25mm 取150mm。
(3)开挖支护施工 a 首层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施工,辅以人工进行基坑修整,开挖深度为 2.0m,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钢筋绑扎及砼浇筑,混凝土浇筑厚度为40cm。
b 第一层支撑完成后人工开挖第二层基坑,开挖深度2.0m。支护步骤与(1)相同。
c 第二层开挖完成后,进行第三层开挖支护,开挖深度2.0m。
d 第三层开挖完成后,进行第四层开挖支护,开挖深度1.8m。
(4)坑壁施工方法 a 土方开挖 工作井土方开挖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开挖和支撑。土方开挖根据土质情况,及时进行钢筋混凝土护壁的支护,从坑壁开挖至浇筑完混凝土所用时间不超过4天。4米以下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出土,下层挖土时严禁出现大的扰动现象,以避免上层钢筋混凝土护壁后发生塌孔现象。必要时采用单侧开挖支护,即先开挖一侧,然后进行支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再进行另一侧的开挖、支护。
b 模板工程 模板选用优质竹胶板制作,模板尺寸为2.4×1.2m。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根据本工程工作井结构和空间特点立杆平面布置为700mm×700mm,水平杆步距为1000mm,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不大于300mm,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顶端和底部设置水平剪刀撑。
c 钢筋工程 主筋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鳞锈等清理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均应调直;
预制构件中的主钢筋均采用对焊、焊接并按照有关规定抽样送检;
钢筋接头应互相错开,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场钢筋绑扎时,其交叉点应用扎丝绑扎结实,必要时用电焊焊牢。钢筋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规定,绑扎钢筋时应采用撑件将二层钢筋位置固定,保证钢筋设计间距。为了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同强度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钢筋绑扎完成后,应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立内模。
绑扎钢筋时严格按照管道位置的要求,设置各种预留孔,预留孔的位置必须准确,预留孔周围设置加强箍筋进行补强。
d 混凝土工程 模板和支架工序完成后,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为缩短施工周期和保证工程质量,采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浇捣前应严格检查各种预留孔、预留管和预埋件的位置和几何尺寸,严禁漏放和错放。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时应离开钢筋,但应防止混凝土振捣不匀和振捣过密而产生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混凝土在捣振时应注意和随时检查模板受力和钢筋受力的情况,防止模板因混凝土振捣的原因而跑模。
采用分段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施工缝。施工缝做成凸缝,并在后浇时将连接处的混凝土凿毛,并用水清洗干净,浇筑时先用水泥砂浆坐浆,然后轻倒第一层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以免形成蜂窝,影响内衬墙的质量。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还应做好混凝土的试块工作,保证质保资料的完善。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方法可采用自然养护和塑料膜覆盖法。在养护过程中,对混凝土表面需浇水湿润,严禁用水泵喷射而破坏混凝土。养护时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发白,至少养护七天以上。养护期内,不得在混凝土表面加压、冲击及污染。
在拆模时,应注意时间和顺序。拆模时间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4天内进行,过早或过晚的拆模对混凝土的养护都是不利的;
拆模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小心谨慎,以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坏。对于分段浇捣混凝土部位,应保留最后一排模板,利于向上接模。
5、 工作井底板施工 本项目工作井底板施工参照设计图纸检查井底板进行施工,采用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厚度为40cm。
(1)基底处理 基坑底部承载力需满足150kPa要求,基底进行3:7灰土处理,深度为30cm。
(2)浇筑C15砼垫层 灰土层施工完毕,在灰土层上部施工 10cm厚C15砼垫层。垫层施工完毕后,需保证无地下水上冒现象。
(3)绑扎底板钢筋 底板钢筋参照设计图纸进行绑扎施工,钢筋绑扎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底板砼浇筑 钢筋绑扎完毕,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井底砼浇筑,底板混凝土 厚度为40cm。
6、井口防护 工作坑周围必须安装护栏,护栏应用钢管制作(钢管Φ40mm),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50~70crn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rn。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在板桩外侧进行焊接。工作坑四周采用1.0米×1.2米封闭围挡。工作坑上下应配有梯子,梯子必须有扶手,其跨度尺寸不大于30cm,工作坑在二步框架处应设置二次平台,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从非通道进行攀登。
4.5导轨安装 1、工作井导轨宜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并应有足够的刚度,一般采用重型钢轨,长度以管材长度1.5-2倍为宜;
两导轨距离控制在管径的0.45-0.6倍之间,安装导轨时,应首先利用垂球和直尺确定导轨间距和平面位置,然后根据放样高程调整导轨高程,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相一致;
安装后的导轨应当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现场检查校核。
2、两导轨间距可按照下式计算:
A=2 式中:D-管外径(mm) h-导轨高度(mm) e-管外底距基础的距离 (一般为10-25mm) 施工中导轨使用高度为152mm的钢轨,安装道轨用木枕,经计算D=1800mm(外径为2200mm)砼管导轨宽度为1044mm(见计算式),导轨高程用顶管坑内的水准点测设。在混凝土基础内预埋Φ16钢筋锚固钢制导轨,预埋长度20cm,外露长度5cm,间距50cm,两侧用方木与槽壁撑紧固定。导轨宽度计算及安装图如下:
A=2×=1044mm 图4.5-1 顶管基础及导轨 3、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为:
轴线位移:左3mm,右3mm;
顶面高程:0~+3mm;
两轨内距:±2mm 4.6顶推力计算及千斤顶安装 1、顶进力计算 (1)经验公式1 阻力计算的经验公式为:
P = n×G×L 式中:
P:计算的总顶力(KN); G:管子单位长度管体自重(KN/m),31.2;
L:顶进管总长度( m),取72;
n:
土质系数(粘土)可取1.5—2,取1.75。
计算得出:D=1800mm时,总顶力P =1.75×31.2×72=3931.2KN。
(2)经验公式2 F=F0+RSL 式中:F-----总推力(KN) F0-----初始推力(KN) R-----综合摩擦阻力(kPa) S-----管外周长(m) L-----推进长度(m) F=F0+RSL=170+8*2.2*π*72=3981.026KN 根据两种方法确定D=1800mm,顶推力P=3981.026KN。
2、设备选型及安装 主顶千斤顶:它是顶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由主顶油缸、主顶油泵、操纵台及油管等四部分组成。根据顶力计算,拟配备2台YDT3000型油压千斤顶,每台油缸顶力控制在250t以下,按左右对称布置。主油缸的油压由电动油泵供给,千斤顶行程1200mm。
液压系统:其作用是对主顶千斤顶和机头纠偏千斤顶组提供压力油。包括高压油泵、控制阀、溢流阀和油管油箱等。本工程配置1套液压系统,高压油泵为31.5Mpa。油泵流量18L / min。
主顶油缸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
主顶油缸的油路应并联,每台主顶油缸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油泵宜安装在主顶油缸附近,油管顺直、转角少;
与主顶油缸相匹配,并应备有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
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顶进;
主顶油缸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3、后背墙 后靠背是把主顶油缸推力的反力传递到工作坑后部土体中去的墙体。
本工程利用工作井混凝土墙作后靠背,厚度为40cmC30钢筋混凝土。由于主顶油缸较细,对于后靠背的混凝土墙来说只相当于几个点,如果把主顶油缸直接抵在座墙上,则后座墙极易损坏,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在后座墙与主顶油缸之间,再垫上一块1.5m×1.5m的2cm厚钢板,称之为后靠板,以防止混凝土墙体破损。
(1)后背土承载力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规定:
P被=0.5×γh2×Kp+2chKp0.5 P被=每米宽度上的被动土压力(KN/m) R总=总的被动土压力KN. γ:土的容重(KN/m3)取19 KN/m3 h: 后背墙的高度取2.5m B:后背墙的宽度取5m Kp:被动土压力系数Kp=tg2(45o+φ/2)= tg2(45o+21 o /2)=2.12 :土的内摩擦角由地勘报告知为21o c: 土的内聚力由地勘报告知c=26KN/m2 P被=0.5×19×2.5×2.5×2.12+2×26×2.5×1.455 =315.025KN/m R总:总的被动土压力 P:最大顶推力;
3981.026KN R总=P被×B×H =315.025×5×3 =4725.375KN 因为4725.375>3981.026 所以R总>P;
故满足要求 (2)水泥混凝土墙身强度验算:
顶管施工使用两个3000KN千斤顶,最大顶推力为P=3981.026KN,每个千斤顶的顶推力为P1=1990.513KN;
计划在千斤顶着力位置设置1.5m×1.5m的2cm厚钢板,钢板预埋在混凝土后背墙中。
40cm厚C30混凝土极限承载力为:
Fcd=0.7×βh×Ftd×Um×H Fcd——混凝土最大集中返力;
βh——取1;
Ftd——轴心抗拉应力(C30取1.39mpa);
Um——高度换算比=2·(a+b)+4H,a=150cm,b=150cm(a,b分别为钢板 的长和宽); H ——厚度。
Fcd=0.7×1×1.39×760×0.3 =221.844t =2218.44KN 因为 2218.44>1990.513 所以Fcd>P1 故满足要求 4、 顶铁 顶铁是顶管过程中传递力的工具,它可延长主顶油缸的行程,并且扩大管节端部的承压面积,顶铁根据安放位置和使用作用不同可分为直顶铁、环形顶铁、弧形顶铁和马蹄形顶铁四种;
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的允许联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现象。
顶管采用承插式橡胶圈柔性接口。承口为钢套管与钢管节一端连成一体,形成承口;
管节的一端制成插头,插头上有密封圈凹槽,相邻管段连接时,先在插头上安装好密封圈,然后将插头插入插口即可。管道顶进时,承口始终朝后,液压千斤顶前方顶铁做成插头式,以便与管道承口均匀牢固接触。接头垫片的作用是传递顶力,使顶力传递均匀,垫片的宽度要比管壁小,以防止管道的边缘开裂。
5、操作平台 在主顶油缸架的上方搭上一个平台,安放主顶油泵、电源箱等,再接下来把油管及油泵电源接上。
4.7管道顶进施工 1、管道吊装 本工程采用25T的吊车吊装下管。
下管前先对管子外观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管子是否有破损、纵向裂缝,管径符合规范要求,管口无破损,若修补合格处宜在正上方。检查合格的管子方可用起重设备吊至工作坑的导轨上就位。
起重设备应预先进行鉴定;
现场经检查、试吊、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下管。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所下管子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方可进行工作。管子就位,第一节管子下到导轨上,测量管体中心及前后端的管底高程,确认高程合格后方可顶进。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顶进方向与高程的准确,是保证整段顶管质量的关键。
(1) 吊车站位 吊车工作半径H=1/2管径+工作面+工作井宽度+1.5+1/2支腿横距,其中支 腿横距根据徐工汽车吊支腿最大横距7.6米计算。
表4.7-1 序号 管径(mm) 最大挖深(m) 工作井宽度(m) 支腿与坡顶距离(m) 工作面宽度(m) 支腿横距(m) 吊装最大半径(m) 1 D1800 7.4 5.5 1.5 1.2 7.6 12.9 本段25T吊车下管时采用分节式下管,即将管一根一根分别吊起后下入工作井内顶进。
4.7-2吊车站位示意图 吊车沿工作井内缘顺向停放,吊车支腿距工作井边至少1.5m以外。吊车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作业,在架空线路附近作业时,其安全距离应符合****市电业管理部门的规定。
(2)吊装方法及钢丝绳的选用 根据管道重量的计算,捆绑管子时选用绳索兜底平吊法,采用绳索兜底平吊法时,吊绳夹角按30°控制。
(3)吊装试吊 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吊装带的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先将工件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装。
起重机进行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起吊时,禁止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操作动作。起重臂的左右旋转角度都不能超过45度,严禁斜吊、拉吊和快速起落。起重臂仰角不得小于30度,尽量避免起落起重臂,严禁落稳前变换操纵杆。
(4) 吊车主要技术参数及安全操作规程 a 25T吊车作业状态主要技术参数表 4.7-3 类别 项目 参数 主要性能参数 最大额定总起重量t 25 最小额定工作幅度m 3 转台尾部回转半径 m ≤3.56 支腿距离 纵向4.8m 横向6m 工作速度 起重臂起臂时间s ≤60 起重臂全伸时间s ≤135 最大回转速度r/min 3 噪声限值 机外辐射dB(A) ≤120 司机位置处dB(A) ≤90 b 吊车安全操作规程 顶管吊装时,现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作业前施工技术人员应了解现场环境、电力和通信等架空线路、附近建(构)筑物等状况,并确定对吊装影响范围的架空线、建(构)筑物采取的挪移或保护措施。
②现场及其附近有电力架空线路时应设专人监护,确认吊装作业符合其操作相关规定。
③吊装作业必须设信号工指挥。指挥人员必须检查吊索具、环境等状况,确认安全。
④吊装作业前应划定作业区,设护栏和安全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⑤吊装时,吊臂、吊钩运行范围,严禁人员入内。
⑥吊装中严禁超载。
⑦吊装时应先试吊,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装。
⑧吊装中遇地基沉陷、机体倾斜、吊具损坏或吊装困难等,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并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⑨构件吊装就位,必须待构件稳固后,作业人员方可离开现场。
使用金属吊索、具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吊索、具应由具有资质的企业生产,有合格证。作业前应经试吊,确认合格。
②吊钩表面应光洁、无剥裂、锐角、毛刺、裂纹等。
③严禁在吊钩上焊补、打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 、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
B、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C、扭转变形超过100。
D、危险断面或钩颈产生塑形变形。
E、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其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
④钢丝绳切断使用时,应在切断的两端进行防止松散的处理。
⑤钢丝绳的检验和报验应符合GB 5972《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的要求。
⑥钢丝绳使用完毕应及时清理干净、加油润滑、理顺盘好,放至库房妥善保管。
2、管前挖土与顶进 管前挖土是控制管节顶进方向和高程、减少偏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保证顶管质量及管上构筑物安全的关键。因此对管前挖土顶进的规定是:
在一般顶管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但在下弧面135°范围内不得超挖,一定保持管壁与土基表面吻合;
在不允许基土下沉的顶管地段(如上面有重要构筑物或其他管道),管子周围一律不得超挖;
在土层松散或有流沙地段顶管时,为防止土方坍落,保证安全便于操作,在首节管前端可安装管帽(帽檐伸出长度取决于土质)将帽檐顶入土中后,方可在帽檐下挖土。
顶进时要坚持“先顶后挖,随顶随挖”的原则。事先应检查顶铁安装是否平直,以防顶进时产生偏心荷载。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
顶进中若发现油路压力突然增高,应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回油时,油路压力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挖出的土方要及时外运,及时顶进,使顶力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为保证顶管施工作业人员在比较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挖土、纠偏、顶进等作业而置于所顶管子最前端,施工时采用手掘式工具管。本工程采用设在刃口与取土口之间的网格形式施工,即管前设置钢格栅。钢格栅就是在直径比较大的工具管刃口内,安装上一块或者多块水平的隔板。施工时挖掘面就会变得十分稳定。钢格栅需与工具管焊成一个整体,也可以做成可拆装的形式。
4.7-4工具管刃口形式 4.7-5钢格栅坡口形式 3、触变泥浆减阻 在顶进作业较为困难时,可采用触变泥浆减阻,管道顶进过程中在管壁与土壁的缝隙间注入触变泥浆,形成泥浆套,减少管壁与土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为确保浆液不外流,在坑壁顶进入口处做后封闭。注浆后使土体与管节间形成20~30mm厚的泥浆环。触变泥浆待第一节管全部顶进后在管头的注浆孔安臵注浆管开始注入,以后随顶进随注浆;
待第二节管全部顶进后在管头的注浆孔安臵注浆管开始注入,以后每一节管顶进后宜应均加设注浆管。 触变泥浆是由澎润土,掺入碱和水配制而成,其配合比如下表:
澎润土的胶质价 澎润土 水 碱(Na2CO2) 60~70 100 524 2~3 70~80 100 524 1.5~2 80~90 100 614 2~3 90~100 100 614 1.5~2 触变泥浆的拌和程序为:将定量的水加入搅拌罐内,并取其中一部分水溶化碱,在拌和过程中,将定量的澎润土徐徐加入搅拌罐内,搅拌均匀,将溶化的碱水倒入罐内,再搅拌均匀,放臵12h后即可使用。 在触变泥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注浆孔的布臵每断面设臵3~4个,并具备排气功能;
搅拌均匀的泥浆应静臵一定时间后方可灌注;
灌浆前,应通过注水检查灌浆设备,确任设备正常后方可灌注;
灌浆压力可按不大于0.1MPa开始加压,在灌浆过程中再按照实际情况调整;
灌浆中,按灌浆孔断面位臵的前后顺序依次进行,并应在管道顶进同步。
4、中继间设置 本项目顶管长度为72米,顶管施工跨越南三环现有道路。为确保施工顶进顺利,在必要时需采取中继间施工。
中继间是指安装在一次顶进管子的某个部位,把这段一次顶进的管道分成若干个推进区间。在顶进过程中,先由若干个中继间按先后程序把管子推进一小段距离以后,再由主顶油缸推进最后一个区间的管子,这样不断地重复一直到把管子从工作坑顶到接受坑的一种顶管施工手段。管子顶通以后,中继间需按先后程序在拆除其内部油缸以后再合拢。中继间的结构主要由壳体、油缸、密封件等主要部件组成。
中继间在安放时,第一只中继间应放在比较前面一些。因为在推进过程中推力的变化会因地质条件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当总推力达到中继间总推力40%--60%时,就应安放第一只中继间,以后,每当达到中继间总推力的70%--80%时,安放一只中继间。而当主油缸达到中继间总推力的90%时,就必须启用中继间。
4.8 顶管测量、纠偏技术 1、测量仪器配备与检验 顶管施工需进行三维动态测量,其精度要求特别高,必须采用精度高,性能优良的测量仪器。为此,特配备了(TOPCON)GTS-101型全站仪(侧角精度+1”量距2mm)苏一光DS05型水准仪等一系列精密高档仪器。顶管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附件须及时送质检单位检验,做全面鉴定,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检查。
2、顶管测量 测量必须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和工作井位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的地点,并加以保护,在施工期间 应进行定期校核。
在顶管工作井内的后部设置测量平台,其临时水准点由地面水准点引入,在交接班时进行仪器高程的校对和调整。顶进轴线由设计管道轴线通过全站仪引入工作井内,然后对中观测。
管道是否沿着设计管轴线顶进,靠测量进行检查。管道轴线偏差采用全站仪用支导线法测量与控制,高程偏差采用水准仪测量。
测量频率:一般每顶进300mm 测量一次,特殊情况次数应增加。
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轴线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程。
3、测量记录 (1)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处于动态,加强顶进施工中的动态管理,是提高顶进质量的首要保证。顶进施工记录则是反映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动态情况的依据,因此,应认真填写顶进施工记录,做好交接班,掌握顶进的动态,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有对策、处理及时。
(2)顶进中每班必须如实填写记录,记录中应包括顶进长度、土质情况、顶力数值、每次的测量记录、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及其它注意事项。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当班的负责人必须向接班负责人交清记录,并说明在顶进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4)整个施工段的顶进分阶段的进行自检,不可等到全段顶完再全面检验。日常的顶进原始记录(交接班记录),只反映了当班的情况,但顶进的管道在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则应掌握,所以每顶进20m时即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在继续顶进中得到解决。
(5)顶管记录由质量检查人员每日收集一次,并将顶进质量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4、顶管纠偏 当管道穿越地层不同、顶力不匀、千斤顶顶速不一致、管道连接弯曲、管外摩阻力不均等发生时,均会导致管道受力的变化,从而造成顶管轴线偏离基准线。纠偏时应做到在顶进中纠偏,采用小角度分次逐步纠偏,勤调微纠。使管子逐渐复位,不能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超挖纠偏法:
偏差量1-2cm时,可采用此法,即在管子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而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使管子在顶进中向阻力小的超挖侧偏向,逐渐回到设计位置。
(2)顶木纠偏法:
偏差大于2cm,在超挖纠偏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可用圆木或方木的一端顶在管子偏向的另一侧内管壁上,另一端斜撑在垫有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顶牢固后,即可顶进,在顶进中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利用顶进时斜支撑分力产生的阻力,使顶管向阻力小的一侧校正。
1:管子;
2:木楔;
3:內涨圈;
4:楔子;
5:支柱;
6:校正千斤顶;
7:垫板 (3)千斤顶纠偏法 方法基本同顶木纠偏法,只是要顶木上用小千斤顶强行将管慢慢移位校正。
4.9 砼管安接 首先在工具管或已顶进砼管之后挪出放预顶砼管的位置,将预顶进的砼管从地面缓慢下放至导轨上,同时在预顶砼管节后端安放分压环,缓慢推进伸展千斤顶油缸,防止在回缩千斤顶或吊挪顶铁时分压环倾倒砸伤井下施工人员。
管道内的管节接口间隙应按设计要求处理进行接口橡胶圈采用滑动橡胶圈,嵌缝处理处理用聚硫或聚氨酯密封膏进行封闭。
4.10 人工出土 采用人工挖土,挖土时使用短把小平镐、短把小铁锹等小型工具。孔内挖出的土,通过管道用小车人工推出至工作坑内后采用卷扬机提升到地面及时外运。
4.11 通风照明措施 照明及用电施工用电主干线采用380V三相五线制,接通地面、工作井、管道内、工具头、管道照明采用12-24V低压电源供电。
在顶管中,通风是一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在顶进过程中的时间比较长,人员在管子内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时间长了,管内就会出现缺氧,不仅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而且影响测量。因此需解决好通风问题。本工程施工管道采用鼓风式通风,选用小型风扇。在施工人员下井前必须先通风,并利用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对井内气体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下井操作。
4.12 工后施工措施 钢筋混凝土管顶进结束后,管道内的管节接口间隙应按设计要求处理进行接口橡胶圈采用滑动橡胶圈,嵌缝处理处理用聚硫或聚氨酯密封膏进行封闭。
顶管结束后进行触变泥浆置换时,采取下列措施;
1、 采用水泥砂浆、粉煤灰水泥砂浆等易于固结或稳定性较好的浆液置换泥浆填充管外侧超挖、坍落等原因造成的空隙。
2、 拆除注浆管路后,将管道上的注浆孔封闭严密。
3、 将全部注浆设备清洗干净。
工作井中露出的混凝土管道端部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
管道两端露在工作井中的长度不小于0.5m,且不得有接口。
第六章 地面沉降监测 6.1 测点布设 1、地面沉降测点布设 根据监测内容和目的在道路两侧设置基准点和监测点。
2、基准点的设置 水准基准点(又称监控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要求精度较高,拟布设深埋砼结构水准基准点4个,其为埋设的永久性标志,形成监控网。基准点设置在距所观测施工部位50m。
6.2 基准点的保护 1、监测点是一切测试工作的基础,因此特别加强对各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完善检查、验收措施;
2、在每个监测点埋设完成后,立即检查埋设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确认埋好后,埋设人员及时填写埋设记录,并准确测量,作为开挖时监测的参考;
3、项目负责人应进行实地验收,并在埋设记录上签字确认;
4、对于所有预埋监测点的实地位置应做精确记录,露出地坪的做出醒目标志,并设保护装置;
5、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作好双方的配合工作;
6、详细了解施工动态,预先作好预埋件的保护。
第七章 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7.1 导轨偏移 1、现象:基坑导轨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产生左右或高低偏移。
2、原因:
(1)导轨自身的强度不够,受到管子自重的压力而变形。
(2)导轨固定不牢靠,受到外力及震动后发生偏移。
(3)导轨底部所垫木板太软而产生较大变形。
3、防治措施 (1)对导轨进行加固或更换。
(2)把偏移的导轨校正过来,并用牢固的支撑把它固定。
(3)垫木应用硬木或用型钢、钢板,必要时可焊牢。
(4)对工作底板进行加固。
7.2 后靠背严重变形、位移或损坏 1、现象:
(1)后靠背被主顶油缸顶得严重变形或损坏,已无法承受主顶油缸的推力。
(2)后靠背被顶得与后座墙一起产生位移。
(3)钢板桩工作坑,由于复土太浅或被动土抗太小而使钢板桩产生位移影响 到后靠背的稳定。
2、防治措施:
(1)应该用刚度好的钢结构件取代单块钢板做后靠背。
(2)后靠背后面的洞口要采取措施,可用刚度好的板桩或工字钢叠成“墙”垫住洞口或管口。
(3)后座墙后的土体采用注浆等措施加固,或者在其地面上压上钢锭,增加地面荷载。
(4)用钢筋砼浇筑整体性好的后座墙,并且尽量使墙脚插入到工作坑底板以下深一些。
7.3 测量仪器移动 1、现象:用测量仪器观察标尺,偏差一下子大很多或无法找到标尺。在大多数情况下水准气泡也不准。
2、原因:仪器被人碰到而移动或者是固定仪器的架子有移动。
3、防治措施 (1)仪器架一定要固定在基坑底板上,而且底板要牢固,不要把仪器架固定在会移动的支撑等上面。
(2)仪器附近应设栏杆,防止被碰,失准。
(3)发现仪器移动必须重新安装好,必须对原始数据做核对,确保重新安装后的仪器数据正确。同时,还应有人复核,并做好记录。
7.4 管端破损 1、现象:
(1)在顶进过程中管端内壁产生剥落。
(2)顶进过程中发现管端出现环形裂缝,同时有一部分内壁剥落。
2、原因:
(1)两管的张角过大,使其受压面积下降,压应力增加,超过管子所允许的压力。
(2)主顶油缸的总推力超过了管子所能承受的推力,往往发生在靠近工作坑处的几节管子中。当然后一种情况也有可能与前一种情况同时发生在一处。
(3)木垫环太薄或太硬。
3、防治措施:
(1)在顶进过程中认真控制好方向,纠偏不要产生大起大落。
(2)适当增加垫板的厚度,尽量扩大在张角大时的受压面积。
(3)在损坏的接口处用环氧树脂修补后再安装上内套环。
7.5 管接口渗漏 1、现象:
管接口处有地下水渗入或者产生漏水漏泥现象。
2、原因 (1)管接口损坏。
(2)张角过大使密封失效。
(3)橡胶止水圈没有安装正确或已损坏。
3、防治措施 (1)同7.4防治措施 (2)安装前应查前橡胶止水圈的规格、型号与外观质量,正确套入砼管的插口槽入。在止水圈进入套环之前要涂抹些浓肥皂水。止水圈不能有翻转有挤出现象。
7.6 管壁裂缝与管壁渗漏 1、现象 管内壁有渗水,并有环向、纵向或不规则的裂缝。
2、原因 (1)管口附近出现环向裂缝,大多是纠偏过量。此种裂缝在企口管中最为常见。
(2)管内产生纵向裂缝则有可能:管顶载荷太大,管子未达到应有的养护期,成品管子质量有问题,管子的砼不符合标准等。
(3)管子承受的推力过大。
3、防治措施 (1)防止纠偏过度,企口管管口张角每增加0.5度,其承受的推力则下降50%左右。
(2)可在企口管承受推力的端面上垫上一定厚度的木垫环,以增加管口承受 推力的接触面积。
(3)加强管子使用前的检验工作。
7.7 严重偏高 1、现象:管子前面出现塌方,工具管及管子均严重偏高。
2、原因:管子严重偏高是手掘式顶管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其产生的原因都是土质较差的前提下,辅助施工措施(如降水等)又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时,工具管前方发生塌方。这时,操作者为了罅塌方而错误地采用了所谓的“闷顶”,即不出土的情况下一味地往前顶而造成的。
因为在工具管前方发生塌方时,塌方的土就按土的自然休止角涌入工具管内,工具管前上方的土受到了扰动。这时,工具管往前顶时就会沿着土的自然休止角往上爬。当清理完管内的土再进行测量时,工具管已爬得很高了。情况严重的工具管可爬到地面附近,在数十米长度内可一下子爬高2~3米。所以“闷顶”是万万不可采用的。
3、防治措施 当工具管前方出现塌方以后应采取必要的辅助施工方法来稳定挖掘面。如采用井点降水或采用注浆等措施,也可在工具管内充以适当的气压来使挖掘面稳定。
7.8 严重偏低 1、现象:工具管越顶越低,工具管内下部的土比较湿,比较软。
2、原因:
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由于工具管上部土较硬,下部土软软。土软硬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土质本身存在着上层较硬,下层较软,我们是在两层土之间顶进。另一种是由于辅助施工措施使用不当或该措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
3、防治措施:
尽量多挖上部较硬的土,而少挖下部较软的土。
第八章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8.1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本工程顶管施工,顶管规格及顶管深度较大,对顶管质量及安全控制要求高。施工时,要做好各方面质量及安全控制工作,以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是顶管轴线定位导向控制技术,顶管轴线定位导向包括顶管轴线(中线)定向,顶管标高控制技术等。施工时,工作井定位、工作井制作、及顶管控制等均需围绕核心进行严密组织、精心施工,以达到工程的设计功能目标。
8.2管材与接口质量控制 1、管材: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柔性企口钢筋砼管,接口采用橡胶密封圈。
2、管材与接口验收:选用优良管材并处理好管子接口对顶管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成套管材,要按有关规范对管材作现场检查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品坚决予以退回。
3、管材运送、起吊均应有专用夹具,搁置时应用方木垫高,防止F型管接口的套环受压变形。
4、接管前再次检查管子接头的承插口尺寸,橡胶圈和衬垫板的外观和质地。确认合格后可在接口处均匀涂抹薄层硅油等对橡胶无侵蚀性的润滑材料以减少摩阻力。承插接管时要保证与上节管的钢套环同轴度,并且加力要均匀,应保证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顶管结束后要按设计要求在管内间隙处填充弹性密封膏,并与管口抹成一个光滑的渐变面。密封圈的胶结应在使用前两天完成并检查其牢固性。
5、施工期间的复验:施工前再次检查接口尺寸,橡胶圈和衬垫板的外观和质地,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接管前要将橡胶圈和垫衬板用硅胶牢牢粘在管材上,保证接管时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
6、顶进管道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严格执行《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3-2004。
(1)管内清洁,管节无破损。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中线 D<1500 ≦30 每 节 管 1 测量并检查记录 2 位移 D<1500 ≦50 3 管内 底标 高 D<1500 +10 -20 每 节 管 1 水准仪测量 4 D≧1500 +20 -40 5 相邻 管间 错口 D<1500 ≦10 每个 接口 1 用尺量 6 D≥1500 ≦20 7 对顶时管节错口 ≦30 对顶 借口 1 用尺量 (2)允许偏差见下表:
8.3 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设安全质量部,配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作业队设专职质量检查员,形成检查网络,质检人员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
2、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确保质量的宗旨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流程和工序管理程序进行施工,切实做到“检查上工序,干好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3、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定期召开质量会议,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4、统一组织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质量目标为中心,严格标准,强化培训,考核结业,持证上岗。对新的施工工艺组织人员认真研讨,尽快将新工艺运用到本工程中。
第九章 雨季的施工措施 9.1 主要管理措施 1、雨季来临之前,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备足抗洪抢险的工具和物资,收听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天气情况。
2、在施工准备时,对于机电设备及电闸箱,采取防雨、防潮、防淹等措施,并安装接地安全装置,流动电闸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3、雨季来临之前,对现场临时建筑,如宿舍、办公室等进行全面检查,防止漏雨对危险建筑物进行加固、翻修或拆除, 4、加工间、材料库等临建做好防雨措施,防止材料淋雨,暂时不用的钢模板、架管等钢结构设备,刷好防腐油漆,架空堆放,防止锈蚀, 5、材料尽量放入室外内,并做好通风。对露天堆放的钢筋、铸铁管、钢管等容易锈蚀的材料,存放时底部垫枕木,上面加盖蓬布或塑料布,以防淋雨锈蚀。晴天时,将蓬布或塑料布揭开,以防止地面水蒸气锈蚀钢材。
9.2 主要技术措施 1、雨季期间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坑槽周围做好挡土埂,以防地面站水流入。并在坑槽底部高排水沟、集水坑、用污水将坑内的积水排至排水沟。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基础,避免基底长时间裸露,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按要求回填。回填土要连续进行,雨前及时压实,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2、雨季施工沟槽时,应每隔100~200m留一个土堤,以防止雨水流入槽后漫流全沟,沟槽开挖后若不立即铺管,应留沟底设计标高以上20cm的原土不挖,待到下管时,再挖至标高。采取分段开挖、铺设、试验、回填的施工方法,以减小雨季的影响。
3、在运管和下管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封闭管口,防止泥沙进入管内;
接口做好后,应用编织带抹住承插口之间的缝隙,再适当堆些泥土,防止雨水冲刷接口。
第十章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0.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项目部设专职安全经理,成立以安全经理挂帅和总工程师、安质部负责人和各部室负责人员组成的经理部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实施本项目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目标实现。经理部安质部是经理部常设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以专检和监督方式为主,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经理部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安质部负责人和各部室负责人组成,是该管段范围内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班组安全小组、安全专检小组、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机构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施工专职安全员 项目经理:XXX 项目副经理:XXX 安全管理小组 项目部安全工程师:XXX 项目部安保部 图10.1-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10.2 安全教育及检查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多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包括:新进工地人员三级安全教育;
变换工种人员的安全教育;
根据季节、施工项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对各种安全事故处理坚持三不放过。同时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每旬大检查一次;
项目部安保部每周检查一次。
上述检查活动必须有书面记录。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整改做到定人、定措施、定时间如期整改完毕并完成书面反馈。
10.3 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及技术措施 1、为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2、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做到“专管成线,群管成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杜绝施工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
3、精心组织安排施工,做好安全工作,各种作业施工队必须按施工规程作业,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4、按照《施工现场防火规定》的通知,做好防火安全工作。
5、根据工程特点,消除安全隐患,设立安全管理点,并制订相应安全防范措施。
6、各类电器、电线、机械设备要有专人负责,严守操作规程,电缆过路须埋管敷设,绝缘性良好,各种电器须安装漏电开关,坚持做好用电值班制度的交接班手续。
7、施工现场须设置安全警示牌,支架上施工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布置安全网,施工走道两旁必须布置扶手围栏。
8、在工地现场成立安全检查工作组,具体负责安全施工和消防保卫工作。在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中,另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这些必须成为向施工班组交底的重点内容,并根据这些措施落实材料、品具和检查人员检查方法。
9、安全交底和每周的安全活动要做为制度,成为安全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
10、配备足够的安全用品,购置足够的消防器材,组织义务消防抢险队,制定工地用火制度,对各用火单位指定专门的看火负责人,宣传消防。
11、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以经济手段进行安全管理,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
12、加强上下联系,组成一个统一南安全消防保卫系统,经理部到各系统、各班组应有专人负责。做到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形成上下同心的保安全力量。
1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主要是安全第一的教育,本职工作安全基本知识技能教育,操作规程,排除险情和应急措施的教育,遵守规章制度和岗位作业标准教育,行车安全教育。
14、工作井上部设安全平台,周围设护栏杆,井口高出地面30厘米,防止井周围物体滑落进入井内,井内上下层立体交叉作业,设安全网,安全挡板,井下作业戴安全帽。起重设备由专人操作和专人指挥,统一信号,预防发生碰撞。车靠近工作井边坡行驶时,加强对地基稳定性检查,防止发生倾翻事故。
15、加强机械设备维护、检查、保养。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认真遵守电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超负荷作业。临时用电要求一律用“三相五线制”配线,两极漏电保护。所有用电设备要做好接零接地保护,传动部分要设安全罩,地下照明采用1 2~24V低压照明。
16、作好防洪、防雨、防雷措施、机电、起重设备做好接地。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评比工作,查违章,查隐患,查措施,抓落实,表扬先进,树典型,使安全工作常备不懈。
10.4 安全职责 1、各级领导安全职责 (1)项目经理 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负领导和管理责任。贯彻国家、交通部和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组织制定本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监督各级、各职能部门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
主持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2)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安全职责 对项目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在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同时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认真解决施工生产中安全技术问题,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参加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
(3)生产副经理安全职责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在组织施工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上级的有关规定;
不违章指挥,不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作业现象坚决制止;
在施工中认真实施安全生产制度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经常检查施工现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安全纪律教育;
发生重大事故要及时上报,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加以 落实。
(4)安质部部长安全职责 对所管工程的安全生产负直接管理责任。在组织施工生产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向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在施工中不违章指挥,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发现隐患立即处理;
发生工伤事故立即上报,并保护好现场,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5)专职安全员职责 负责顶管吊装和安装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具体措施的实施、参与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定期检查、参与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调查和处理,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纠正一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教育并带领施工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学习安全操作规程,按章作业;
每天上班前开好安全生产会,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
对本班组成员思想或身体状态反常,采取相应对策或调离危险作业部位;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做好日检台帐记录;
如发生工伤或重大未遂事故立即上报安质部长。
2、 职能部门安全职责 (1)施工生产部门安全职责 在组织施工生产时认真贯彻实施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良好秩序。
(2)技术部门安全职责 严格遵照安全生产的要求在编制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方案时编制好安全技术措施及操作规程,并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3)材料部门安全职责 保证安全生产所用材料、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品的及时供应,并能符合安全生产的质量要求。
(4)机电部门安全职责 制定施工机械化配套方案,以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早检查、早预防、严禁带病机械作业,严禁汽车“三超”;
保证安全装置完备、灵敏、可靠,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转。
(6)劳资部门安全职责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新工人、特殊工种工人、调换工种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督促基层做好劳逸结合,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以人为本,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7)综合办公室部门安全职责 加强劳动保护,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提出改善现场劳动卫生条件的计划。建立健全医疗保障措施,制定饮食卫生及营养方案。
10.5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进行落实。制订各种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日常的安全检查,施工现场布设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及安全警示标志,对发现有事故隐患的要严惩不怠。
1、保证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措施 (1)认真执行ISO28001标准,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认真执行公司制订的“安全控制程序”,使安全管理程序化、制度化,确保安全控制程序有效运行。在施工过程中以开展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为载体,强化施工过程控制,施工现场作到布局合理、施工规范。工地做到管线整齐、标志醒目、防护设施齐全。
(2)安全技术方面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在开工前编制,并经过审批。经过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具有技术法规的作用,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工地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违反安全技术措施的行为、问题。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3)落实安全负责制和严格事故报告制度 实行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做到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作用。项目经理和施工队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严格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4)切实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对安全管理人员、特种机械人员及所有现场工人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定期排查,及时落实业主和监理对施工现场提出的要求加以改正。
2、 安全生产措施 (1)开挖工作坑土方作业前必须检查工作坑周围场地,场地应符合排管、运管、吊运、出土、排水、防汛的安全要求。
(2)在挖土、支撑等作业中,不得碰撞已安装好的支撑件,发现松动、变形情况,必须及时加固处理。
(3)施工人员须佩戴安全帽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4)安装平台主梁不得直接放置在坑壁土体上,支承结构应符合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平台方木应满铺,梁、方木必须固定,平台防护栏不得低于1米,作业人员出入口应设不低于1.2米的护身栏。顶管工作坑工作棚覆盖至工作坑防汛埂以外。
(5)管道施工下管作业必须统一指挥,下管前检查设备安全情况,下管前在平台上试吊,确认安全后方可下管。下管时严禁管子下方有人。管至坑底30-50厘米时,作业人员方可靠近管子进行稳管作业,作业过程中,严禁手扶钢丝绳。管子就位支稳后方可摘钩,作业人员避开吊索具后方可提升吊具,关闭活动平台后,坑下人员方可作业。
(6)顶进作业必须在顶管坑内进行掏挖作业,严禁超挖。人工采用台阶掏挖法。作业人员遇呼吸异常,有异味或发生流砂、渗水、塌方等,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管外,立即报告上级。
(7)用卷扬机水平牵引运输土时,卷扬机操作人员必须服从挖土人员的指挥。垂直运输时,作业人员应检查土车的四个吊点,并将四个吊钩挂好,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坑底人员撤至安全地带后方可起吊土车,并用长绳控制,土车在平台落稳后方可摘钩。必须经常检查吊索具、地锚、制动装置,确认安全。卷扬机牵引小车运行时,管内严禁人员进出,严禁人员乘小车进出或上下。
(8)顶进操作前检查液压系统、顶铁、后背、导轨、支撑等,确认安全后方可顶进。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安装顶铁,顶铁必须保持中心受压,受力均匀,顶铁之间、顶铁与后背之间必须垫实。
(9)顶进作业中,顶镐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挖土人员的指挥。顶进操作中,顶铁上及顶铁两侧不得有人。顶进中发现塌方、后背变形、顶铁扭翘、顶力突变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采取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10)顶进施工中,由于跨越南三环车流量相对较大,管顶覆土高度为5米。为保证施工安全,顶管施工顶进到三环主辅车道时,在三环路面铺设10mm厚钢板,尺寸与路面宽度一致。从而使之受力均匀,减小相对荷载压力,避免顶管位置出现沉陷、塌方现象发生。
(11)顶管施工完成后,对跨越南三环段设置观测点,对工后可能出现路基沉降现象进行观测,若出现此类现象,对此段路基进行注浆处理。
3、保证安全的技术性措施 (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各类脚手架、井架的搭设要有图纸和计算,搭设完成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定人定期检查,定人负责维修并作好记录。
(2)抓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场地设施管理,做到图物相符,井然有序,此外还应做好环保、消防、材料、卫生、设备等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3)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安全网、围护、护栏等,各种安全设施齐全、有效,不得擅自移动。
4、施工用电安全、通风、防火保护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2)施工现场的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电工禁止私自乱动电器设备,电器设备出现故障由电工处理;
所有的电器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经****市质监站认可的检测合格证书。
(3)施工现场的电线采取加套管埋地或架空、挂设方式铺设,并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确保绝缘良好。
(4)在雨季施工过程中,安装电气设备前摇测绝缘阻值,并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运行情况。施工现场电器设备均设防雨棚防雨。
(5)电焊机的一次线长度不大于5m,二次线必须使用专用线缆,多台电焊机同时工作时,禁止使用公用回路。
(6)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完好,电源线不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接线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设专人负责。
(7)施工现场所用的 220V 电源照明,按规定布线和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灯体与手柄坚固绝缘良好,电源线使用橡套电缆线,不准使用塑胶线。工作坑坑内照明用电采用12V 低压电源。
(8)在顶管中,通风是一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在顶进过程中的时间比较长,人员在管子内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时间长了,管内就会出现缺氧,不仅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而且影响测量。因此需解决好通风问题。本工程施工管道采用鼓风式通风,选用小型风扇。在施工人员下井前必须先通风,并利用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对井内气体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下井操作。
(9)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防火检查制度,对于临设的建筑物,及设备、易燃材料的堆放场均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指定专人维护与管理。
(10)做好员工的安全防火观念的教育,让安全防火思想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做到:
a、采用保温或加热措施前,应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b、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巡逻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c、必须执行施工现场的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5、施工机械安全保护措施 (1)施工现场应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及安装验收制度,机械安装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所有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使用期间定机定人,保证设备完好率。
(2)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均须经培训,并持证上岗,机械设备专人操作、专人负责。
(4)大型电动机械设备,经过安全部门检查合格后,并取得合格证的方能投入使用,否则不准送电运转。
(5)吊装较大重量物体时,预先制定吊装方案,并按方案严格实施。
(6)各种专用机械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由使用者专门负责。
(7)大中型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机械规程作好日常维护及保养,并作详实记录。
(8)外租机械设备,与租赁方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规定租赁双方安全责任。
6、季节性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风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在沙尘暴大风天气,对施工支架、作业面台、临时房屋、各种标识牌、安全网、安全护栏加固稳定,防止高处物体坠落,造成安全事故。
风季施工,做好运输车辆的安全。做好场地清扫、洒水工作,防止因风扬尘。
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冬季施工时,走道、坡道采用防滑施工。施工中接触汽源、热水时要防止烫伤。现场火源加强管理,使用时注意通风换气,防止中毒。电源开头、控制箱等设施要加锁,并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
7、顶管施工基坑进出及预留洞口安全施工措施 (1)深基坑作业时,必须合理设置上下行人扶梯,扶梯结构牢固,确保人员上下方便。
(2)为了确保进、出洞的安全,在顶进工作井、接收工作井洞口范围可预埋注浆管,管道进入土体之前可预先注浆。
(3)工作井洞口封门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拆除封门时,顶管机外壁与工作井洞圈之间应设置洞口止水装置,防止顶进施工时泥水渗入工作井。
②在不稳定土层中顶管时,封门拆除后应将顶管机立即顶入土层。
③拆除封门后,顶管机应连续顶进,直至洞口及止水装置发挥作用为止。
8、突发事件预防及处理措施 (1)停电事故处理 为保证施工现场在出现突发停电事故能正常作业,减少因停电造成的各种意外,保证施工现场正常供电,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施工现场全过程配备备用发电机,一旦出现突发停电事故,立即启动发电机提供临时电力。
设专人负责发电机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
加强施工用电线路的检查和维护,对老化线路必须及时更换,确保线路正常、安全输电。
施工现场的配电房、配电箱均加设防雨、防风遮加固设施防止意外造成断电。
(2)突发火灾的处理 每个施工队成立一个消防小分队,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和消防工具。施工现场、生活区及各类库房、加工厂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安全器材,施工期间消防器材不得挪做它用。当出现火警时,立即组织人力扑灭火险,并及时报警。
9、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1)采用问询及用仪器探测与实际开挖探测相结合摸清管线明确位置,绘制管线分布图,并挂牌标识,由安全员负责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2)由专人负责检查标识情况,监督在管线附近的开挖作业。
(3)所有施工作业均必须在人工探测管线情况明确之后,才能进行。
第十一章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11.1 原则 1. 本预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本着救援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自救、互救,以自我保护、自我生存为基点,在非常情况下实施有效的救援。
2.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办公室、公司属各单位共同组成。
3.本预案应急救援中的成员均享有紧急情况下请求救援的权利,同时也有就近救援的义务。
4.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分为三级救援,第一级,自救。发生重大事故后,首先自行实施抢救,同时将事故基本情况逐级报告。发生交通事故,在抢救的同时要保护现场,由交警部门处理勘查。第二级,实施就近救援。发生重大事故后,向附近公司属单位发出请求救援信号,附近单位接到救援通知后,立即组织抢救。第三级,公司实施救援。发生重大事故后,实施自我救援困难、附近又无求援单位,由项目部派专人前往事故地点进行救援。
11.2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顶管工及深基坑行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 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顶管及深基坑工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工程施工项目的结构、类型、规模、深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
1土方坍塌 (土方开挖)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机械操作) 4中毒 (管道内一氧化碳中毒) 5坠落 (掉入坑洞) 6触电伤害 (室外临时用电、机械用电) 7. 火灾、爆炸(焊接作业、氧气瓶 乙炔爆炸) 11.3 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工作井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进行的顶管及深基坑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梁板顶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触电——工程施工区域距离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7、火灾、爆炸——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11.4 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及职责 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
XXX 副组长:XXX、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项目质安部,安质部长卞可昕兼办公室主任。其日常工作由办公室完成。
3.应急救援办公室:办公室人员由质安部工作人员组成。
4.应急救援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重大事故的逐级上报以及上传下达,并负责事故救援预案的实施。
(2)办公室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组长不在接向副组长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及自救情况。同时将事故的基本情况向领导小组其他成员报告。
(3)听从领导小组的随时调遣,随时投入救援工作,实施救援方案。
(4)按照领导小组的指示,及时赶往事发现场或及时与事发单位联系,并指导事故单位做好事故抢救工作。
11.5 事故的分类及救援程序 1. 事故的分类是指公司各单位道路施工、交通事故、火灾等事故、煤烟中毒等事故。
2.救援措施 (1)凡一次事故中发生死亡3 人以上重大事故,在2 小时之内报告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
(2)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其他成员,同时按规定上报交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立即进入各自工作岗位。
(3)通讯联络保证全天候服务,及时与公司、事故单位、事故现场保持联络,及时将抢救情况反馈到公司救援领导小组。
(4)实施现场救援工作,首先实行自救,并及时向附近项目部发出求救信号。应急救援系统中任何一个项目部接到报险信号后,应根据就近救援的原则,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前往事发地点。
(5)一次事故中发生死亡3 人以上(含3 人)的重大事故,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要亲自到现场进行指挥抢险工作。
(6)一次事故中发生3 人以上的交通事故,全部责任由我方承担的,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委托小组成员到现场协助事故单位及当地交警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责任在50%以下的事故,事故项目部第一责任人,亲自到现场抢救并协助当地交警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
11.6 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1.作业人员进入工地前,项目负责人必须召开全体人员安全生产会议,分析不安全因素,讲明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各作业班组分散作业前,必须进行班前教育,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必须严格遵守《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3.所有危险品的使用、储存部门,不管其生产经营规模大小,均应配备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4.专职和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当进行专门的应急救援培训,具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知识,适应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熟练掌握应急救援器材和社备的使用。
5.对于配备的所有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要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和保养,按要求及时废弃和更新,保证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正 常运转。
12.7 应急救援通讯联系 1.应急救援报警电话拨打:110 2.中交一公局田马路跨南三环立交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姓 名 职务 联系电话 XXX 组长 1XXXXX79 XXX 副组长 18XXXXXX678 XXX 副组长 13XXXXXX6000 XXX 成 员 18XXXXXX641 XXX 成 员 1325XXXXXX305 XXX 成 员 153XXXXX2X88 XXX 成员 177XXXXXXXX 3.周边可利用资源 序号 周边资源 联系方式 用途 备注 1 火警 119 火灾报警救援 2 匪警 110 治安事件报警救援 3 气象 12121 气象信息 4 查号台 114 电话号码查询 5 急救中心 120 人员伤亡急救 6 唐都医院 029-84777114 人员伤亡救治 7 道路事故报警 122 道路事故报警 12.8 发生事故时医院急救路线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就近医院有唐都医院。
根据实际交通流量,确定以下路线:
路线:工地—月登阁大桥—东三环—半坡—长乐东路—新医路—唐都医院(029-84777114) 第十二章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2.1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应严格隔离,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安全警戒标志,非施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施工区域。
2、保证施工区排水沟的畅通,施工区域无积水,保证施工区道路畅通。
3、安排专职清洁工,建立“卫生包干”制度,保证施工区、生活区的清洁工作。
4、安排专职门岗值班人员,建立“岗位值班”制度,保证施工区、生活区的 保卫工作。
5、平时施工要做好落手清工作。材料、机具设备堆放整齐有序,施工材料与施工废料分开堆放,做到标牌明确,负责到人,做好文明施工。
6、安排交通指挥人员,建立“交通文明岗”制度,积极与有关管理部门、交通部门配合,保证施工车辆进出畅通和安全。各进出口设置警灯、警牌等指示标志。
7、接受相关部门的管理、指导工作,遵守市容、交通等行业规范、要求施工。
8、每月按有关要求对文明、安全施工进行检查、考核,并按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9、各种设备、材料应尽量远离操作区域,并不准堆放过高,防止倒塌下落伤人。
10、进场材料必须严格按堆场布图指定位置进行规范堆放。
11、现场材料员必须认真做好材料进场的验收工作(包括数量、质量、质保书)并且做好记录(包括车号、车次、运输单位)。
12、材料堆放必须有管理规定和制度,材料堆放必须整齐,过目成数,挂牌管理,材料发放必须凭限额领料单限额发放,仓库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材料收、发、存流水明细帐。
13、材料堆放必须按场布图严格堆放,严禁乱堆、乱放、混放,特别是严禁把材料堆靠在围墙、广告牌后,以防受力造成倒塌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12.2 周边建筑物保护与监测 1、了解周边建筑物的保护要求 在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前,了解施工区域临近道路、建筑分布情况资料,仔细阅读理解并主动征求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及所属部门的意见,做好前期总体布置。
2、对周边道路保护 保证进出场道路的完好与畅通,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负责做好养护维修工作,在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沿线清扫。
推荐访问: 基坑 支护 开挖 专项 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