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常宁市幼儿园 刘娟 摘要:游戏是智慧的体现,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不断的与环境相互作用,学习与人交往,动手操作来获得学习经验,真正地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观察者和创设者,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游戏环境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教育 重要性 原则 应用 3-6岁幼儿处于智力萌发时期,对周围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美好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幼儿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都是在游戏着,即使吃饭、睡觉,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着,可见,游戏是幼儿自主而快乐的活动。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能解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假想装扮各种角色,进行各种活动来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并从中获取经验,健康成长。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甚至对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运用到教育活动之中,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特别是体育游戏和户外的体能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等各系统的发育,也通过体育游戏的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比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奔跑,跳跃,攀爬、钻等让大肌肉动作和多种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其协调性,灵敏度和平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在摆弄、操作各种物品材料的游戏中,小肌肉动作和技能的获得了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其他各方面甚至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幼儿期是奠定其智力发展基础的最佳时期,而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操作物品材料,感受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进而意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能对物体进行分类,形成概念。游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激发他们思考,从而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独特的方式重新加以组合,寻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源泉。通过玩练习各种本领,比如折纸、穿珠子、骑车、拼图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游戏中交流的需要,幼儿有许多运用语言的机会,从中可以学习,理解他人语言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幼儿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价值。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放松的实现自己的愿望,自然的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物体操作材料,大胆创造,创造的欲望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愉快。
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情感,适当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从来学习对冲突或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行为,学会放松的技巧,解决情感上的冲突和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如害怕打针的幼儿可以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护士给娃娃打针来克服由真正的经历所带来的害怕感;
当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用游戏化的场景引导他,孩子改进的效果要好很多。
(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成员必须自觉遵守集体的规则,学会一些社会行为。如轮流、合作、分享和互相帮助,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习并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孩子在合作游戏中,学会了与同伴进行协商,自己解决各种问题和冲突。在考虑和接纳他人的观点中学会互相尊重和照顾,从而产生积极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过渡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幼儿正是通过游戏学习社会文化,习得社会行为,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获得自信和满足。它是幼儿的一种独特的,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一种积极行为。正是由于游戏这种幼儿个体内在动机激发的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使他们认识世界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应注意的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在游戏中孩子们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自愿参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航人,我们一定要把握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发挥出游戏对幼儿成长所具有的价值。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创设者、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教师作为幼儿游戏伙伴参与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其中,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孩子们也更愿意与教师亲近,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想法、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告诉教师,有利于教师结合幼儿的个体性格以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他们的游戏内容,使得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但在游戏参与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各方面先进入角色之中,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小朋友吸引过来。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在游戏能力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尊重并且认可他们的发现,多鼓励、肯定幼儿的表现,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适时地以角色的身份将其引入游戏之中,以角色的身份、启发性的语言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玩耍、学习。
(二)适宜性原则。
创设良好的能引发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环境,投放适宜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选取游戏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结合教学活动,针对性地创设投放游戏材料。在游戏的选取与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心思考,反复斟酌,选取难易适中,幼儿能够接受的游戏,同时根据幼儿接受情况适时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小班幼儿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用一些废弃的塑料瓶制作成瓶娃娃,然后再指导孩子们拿小黄豆当米饭来喂给娃娃吃;
用玩具娃娃,指导幼儿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等,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也能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模仿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生活知识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丰富活动的趣味性。
三、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景 1.激发学习兴趣时的应用。
传统的小学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口述,幼儿被动听讲,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显然并不适合幼儿教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是幼儿阶段的显著特点。游戏教学在空间环境的布置上,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道具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交流方式上,游戏中的交流是平等的,幼儿没有心理压力,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辨识水果游戏过程中,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味道不同的水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学活动趣味性时的应用。
幼儿年龄小,对生活处处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差。在教育教学中,很多知识光靠讲述幼儿并不能理解而且会觉得枯燥。但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在活动中构建各种情境,通过情境游戏能增加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解答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雪为什么会融化?针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情境游戏的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时的应用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时期是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这一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以幼儿教学中常见的积木游戏为例,指导孩子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样子摆放无形中遏制了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引导为主,允许不同事物的存在,为孩子将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打下基础。
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幼儿在常识认知方面大有裨益,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身心发展、性格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的选取和设计都应科学、合理,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多种游戏的需要,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做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幸.幼儿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周璐.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 2015,32(12):99-100. [3]薛芳.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4]曾丽华.浅析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15(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