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下册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创新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 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 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运用事例, 证明观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 科学真理的发现,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 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二件写的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于海洋的形成。
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 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最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 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却都发现了真理. 因此, 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 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 也不遥远, 关键在于“知微见著”, 不断探索, 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运用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作者写作时的行文思路,深刻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观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欣赏水平。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与感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运用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作者写作时的行文思路,深刻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观点。
教学用具:本课的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导学习。
1.、直接解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通过三个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请回想一下是哪三个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3.那么。请大家在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比较比较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的相同点。
4.同桌间互相说说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呢? 5.全班交流: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的有哪些相同点呢? (预设: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事例都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偶然发现问题、不断追问,在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知写作方法。
二、理清层次,点明写法。
1.如果说三个事例作者是按先发现问题,再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层次,清清楚楚地给我们写出来,那么从全文来看,作者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认真默读,仔细思考,给全文分段。
2.全班交流:作者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课文课分为三部分: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
再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这是议论文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用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既清楚又明了,很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在浏览课文,想想你还能用哪些事例说明课文中的观点呢? 4.这种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设计意图:当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时,进一步明白了三个事例的作用后,及时引导他们理出全文的层次,点出全文的写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交给了他们写作方法。
三、品味运用,学习写法。
1.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吗?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学生自己动手,按所学方法写作。
3.全班交流所写内容,互相评价,强化写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阅读。
1.你还读过哪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呢?请讲给同学听听。
2.阅读课外读物,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设计意图:扩大阅读量,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弘扬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见微知著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极性被调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圈画、思考、交流、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心弦被拨动 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读读议议,拨动学生心弦。
三、心灵被触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 “敏感地意识到”“注意到”“感到很奇怪”以及“认真地研究”“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的第2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有所动,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高年级学生字词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开课的字词学习的安排确实必要性不大;
另外,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人教版 问号 一百个 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