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心愿【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
第4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第60页例4及练习十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如何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59页情境图。
说说图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哪些是将物体缩小。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4。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把图形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2.组织学生动手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只要把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 3.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一说: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有什么变化?(一个图形按2∶1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周长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内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即图形的形状不变) 4.组织学生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并观察思考:各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长分别是原来的、、。
5.总结规律: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但形状不变。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题。
五、拓展提升 1.把一个长4 cm、宽3 cm的长方形按2∶1放大后,画在图纸上,图纸上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4×2=8(cm)宽:
3×2=6(cm) 2.把一个长2 cm、宽1 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后,周长和面积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周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16倍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一第2题。
观察图片,思考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观察图形,明确题意后,动手画图。
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动手操作后,讨论得出结论。
共同讨论、总结。
先说思路,再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按2∶1放大:2∶1表示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从而激发疑问,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小组合作,经过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
不足之处:教学中只出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这几种简单而又特殊的图形,对于这样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学生都不难理解,但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种图形不仅仅是把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还要考虑到与它们的高、角度等存在的联系。
教学建议:可以设计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使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本质特点。
推荐访问: 课时 下册 人教版 缩小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