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出塞,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

2021-11-07 22:06:28 | 浏览次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 古诗词三首·出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2.反复诵读古诗,借助资料,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尝试默写。

[教学准备] 学生尝试读古诗,了解意思。教师搜集描写古代边关战士征战的相关古诗句,制作唐汉对外战争背景的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了解边塞诗,理解诗题 1.出示诗题,理解“塞”的意思。

2.介绍边塞诗。

[理解诗题,了解边塞的位置,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了解边塞诗,也是为下文的引入边塞诗做好准备]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读准读音(多音字:将、教)。

2.读出节奏。

[初读古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教给学生“据义定音”的方法。通过读出节奏,让学生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中。] 三、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1. 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 同桌合作,了解诗句的意思。

3. 反馈交流,感悟诗情 预设: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指名交流,引导质疑:秦朝的明月怎么会照在汉朝的边关上呢? (2)借助图片,理解诗句本意。

(3)借助视频,感悟战争残酷。

(4)练习说话,感悟亲人之痛。

(5)拓展诗句,加深感悟。

[问题源自学生,引发思考,通过图片初步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利用视频,回到古代战场,感受战争导致“人未还”,通过想象亲人们对征人的思念、牵挂,进一步扩大战争 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让学生能够读懂同类的题材的边塞诗。] 预设:第二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指名交流意思,产生疑问:唐朝的诗人为什么要盼望汉朝的李将军? (2)小组合作,借助资料解疑 ①观看微课视频、读资料 ②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2)交流反馈,理解诗人之盼 (3)启发思考:这只是诗人的企盼吗? (4)启发进一步思考:诗人和大唐百姓仅仅是企盼良将吗? (5)齐读。

[学生先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然后小组合作凭借资料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四、背诵古诗 1.结合时代,读古诗。

2.尝试背诵古诗。

[在背诵的过程中,加入历史情节,使背诗不显枯燥,同时进一步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默写古诗 1.展示书写格式,明确书写要求。

2.练写“秦”。

3.默写古诗。

[默写中加入书写格式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书写的习惯。] [附:作业设计] 1.探究:唐代的诗人为什么会企盼汉朝的李广将军? 讨论探究:我们小组从_______________找到了原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诗人企盼有像李广一样英勇善战的将领。

2.课堂作业本76页第3题:背一背,默一默。

推荐访问: 出塞 古诗词 上册 四年级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