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大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①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②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①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②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3)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交接仪式。在交接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5)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①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②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③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7)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
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②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日益密切的交往 (1)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3)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钢铁长城 1.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 ①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3)空军 ①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300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
③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导弹部队的发展 (1)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等任务。
(2)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3)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3.新时代强军之路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3)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4)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6)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3)中国还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等,加强国际合作。学%科网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考向一 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比较 【典例引领】我国在少数民族地聚居地区建立的民族自治区与在香港、澳门设立的特别行政区相比,二者的主要共同之处在于 A.实行特殊经济的政策和相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答案】B 考向二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 【典例引领】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D.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签订《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C项说法不正确;
A、B、D说法是正确的。答案选C。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2.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举措是指 A.东部大开发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3.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其得以实现的原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③既尊重了历史,又尊重了现实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李红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5.与下面图案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香港回归 B.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C.澳门回归 D.2008年奥运会开幕 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请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7.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A.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C.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8.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担负防御敌人从海上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重任,它诞生的标志是 A.北洋水师的筹建 B.南海舰队的组建 C.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D.装备了我国自制的核潜艇 9.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铸就了“钢铁长城”。下列有关人民军队发展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A.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红军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书写了一段奇迹 D.改革开放后,在不断扩大部队总人数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军之路 10.毛主席曾说:“应当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1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发展,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2.1971年10月,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这一重大胜利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举世瞩目。下列哪幅图片反映了21世纪第一年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A B C D 14.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某班同学以“祖国统一”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图文识读,史实回顾】 材料一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图片中仪式与什么重大事件有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热点关注,历史探究】 材料二 台湾海基会今天举办25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致辞时表示,呼吁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要让前人心血付诸东流。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3月10日)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当前哪一因素成为两岸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材料三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发生什么变化?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意义?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4)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1.(2018年广西贵港)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改革开放政策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2.(2018年四川乐山)下图表明的信息是 A.我国在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援助 B.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 D.图中标注地区成为独立王国 3.(2018年湖南永州)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4.(2018年山东泰安)“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悔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歌曲《东方之珠》中包含了 ①香港的历史悠久和百年沧桑 ②香港人的精神归属及家园情结 ③基督教的忧患意识和天命思想 ④华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情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6.(2018年江苏连云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7.(2018年海南)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海大阅兵时指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成立于 A.19世纪80年代 B.新中国成立前夕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8.(2018年山东德州)下图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时导弹部队在接受检阅。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9.(2018年湖北黄石)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中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原则 C.“一边倒”原则 D.不结盟原则 10.(2018年吉林)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11.(2018年山东济宁)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下列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A.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B.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领导了南昌起义 D.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2018年江苏扬州)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谦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香港回归祖国 13.(2018年河北)下图反映的史实 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14.(2018年安徽)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两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中国正式加入亚大经合组织 15.(2018年湖北天门)下表反映了中国外交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 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A.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B.确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D.加强我国与主要大国的联合 考点冲关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点。依据题文提示信息“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故选D。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既尊重了历史,又尊重了现实,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指明了正确道路。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A。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A、B、C与题意不符,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祖国统一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3年,汪辜会谈举行。故正确顺序是⑤④①②③,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是海峡两岸发展的相关史实。题干反映了两岸的合作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加快了两岸的交流与合作,由此可总结出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C正确。A、D本身说法绝对,排除;
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C。
8.【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C项符合题意。北洋水师筹建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到20世纪70年代,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排除B、D。故选C。
9.【答案】D 10.【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A项符合题意;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都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A、B、C不符合题意。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发生在1955年,故选D。
1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B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时间是1972年,排除C;
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时间是2001年,排除D。故此题选B。
13.【答案】D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21世纪第一年”,依据所学可知,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21世纪第一年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D符合题意。A图片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B图片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图片反映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A、B、C均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答案】(1)香港回归祖国。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大陆和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等。(答出两点即可)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两岸经贸、人员往来持续增长,更加频繁。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原因;
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将证明“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任意两点) 【解析】(1)依据图片中的中国国旗和英国国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之所以能够顺利回归,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
大陆和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等是分不开的。
(3)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可知,近十多年以来,两岸经贸、人员往来持续增长,更加频繁。这些都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交流越频繁,人员交流越密切,和平统一的阻力就越小。
(4)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比如: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原因;
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将证明“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直通中考 1.【答案】A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A项符合题意;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B项不合题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C项不合题意;
为了解决国家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答案】B 3.【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借鉴,因此方框中的内容应是一国两制,A项符合题意。历史上国共两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基本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没有实现香港、澳门回归,BD两项不合题意;
和平共处是各国之间相处的原则,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4.【答案】C 【解析】依据歌名《东方之珠》可知,指的是香港。歌词“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表述了香港的历史悠久和百年沧桑;
“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悔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表达了香港人渴望回归祖国的怀抱和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情怀。①②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基督教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与香港无关。③错误,AB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
而他们“离家”是由于1949年在国共内战中,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后,美国第七舰队阻挠解放台湾,从而形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局面,因此此时(1988年)他们“离家”(1949年)长达39年了。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台湾问题是继港澳回归后,祖国面临的统一问题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改革开放后,党和中央作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后来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项符合题意;
AB项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不属于对台方针,不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是对台方针,C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和题意不符。故选B。
8.【答案】B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中印两国的认可。B项是1955年周恩来在出席万隆会议是提出的方针;
C项是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
D项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0.【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D项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境内各民族关系的政策。A项不合题意;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外交政策、原则,BC两项不合题意。由此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还有很深远的影响。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督国的团结与合作。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A项正确,不合题意;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B项正确,不合题意;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C项正确,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知了第26届联大,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的决议,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仰天大笑。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而选项B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
选项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
选项D香港回归祖国是1997年,故BCD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C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是在1970—1980年间,共有76个国家建交;
因为在这期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中日两国建交;
1979年中美建交;
而选项D中国正式加入亚大经合组织是在1989年,不属于这一阶段,因此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选项D,故选D。
15.【答案】A 【解析】依据图表中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这些外交史实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A项符合题意;
CD两项不合题意;
表中的外交史实主要经济方面,没有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推荐访问: 国防建设 考点 民族团结 备战 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