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章节练习
第一章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 B.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C.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D.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2.下列关于会计基础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B.权责发生制是指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C.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D.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采用收付实现制 3.企业于7月初用银行存款3000元支付第三季度房租,7月末仅将其中的1000元计入本月费用,这符合( )。
A.配比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收付实现制原则 D.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是( )。
A.商誉 B.预付的货款 C.经营租入的设备 D.融资租入的设备 5.下列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来源的是( )。
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B.留存收益 C.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D.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 6.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
A.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C.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益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 7.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是( )。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加权平均法 B.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 C.固定资产折旧 D.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8.下列不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 )。
A.资本公积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资产减值损失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会计分期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分期就是企业生产周期 B.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C.会计分期假设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D.折旧和摊销的会计处理体现了会计分期假设 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
A.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 B.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可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C.因为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折旧 D.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下列会计处理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实质重于形式的有( )。
A.企业对售后按照固定价格回购的业务在会计核算上一般不确认收入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C.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D.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4.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
A.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B.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C.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D.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5.下列各项中,能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变动的有( )。
A.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减值转回 B.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C.将债务转为资本 D.接受投资者投入设备 6.下列关于收入和利得的区别与联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利得是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 B.收入是经济利益净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总流入 C.收入和利得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D.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7.下列各项中,能使负债增加的有( )。
A.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 B.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 C.收回应收账款 D.计提生产工人职工薪酬 8.下列各项中,满足企业收入确认条件的有( )。
A.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B.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 C.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D.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三、判断题 1.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向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的决策。( ) 2.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要求企业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在全部获得以后进行会计处理。( ) 3.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它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 ) 4.利得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 5.利润包括两个来源: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以及企业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 6.可变现净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 7.一般来说,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 8.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选项A表述不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
会计主体:规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假设。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是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基础。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 【答案】D 【解析】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3. 【答案】B 【解析】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基础”。
虽然支付的是第三季度3000元的房租,但是当期发生的费用仅是7月份的费用1000元,所以确认1000元的费用遵循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
4. 【答案】C 【解析】资产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选项C,经营租入的设备不满足资产的特征。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要素”。
判断是不是企业的资产首先就是需要判断资产是不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经营租入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属于出租方,所以不属于承租人的资产。
融资租赁,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往往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
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
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应作为承租人的资产核算。
5. 【答案】D 【解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借入长期借款导致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与所有者权益无关。
【解题思路】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留存收益。
6. 【答案】C 【解析】选项C,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益不属于收入。
【解题思路】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出售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净收益属于企业的利得,不属于企业的收入。
7. 【答案】B 【解析】选项B,属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解题思路】资产的计量属性的总结:
资产项目 期末计量原则 计量属性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持有至到期投资 摊余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存货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期末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8. 【答案】A 【解析】选项A,资本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解题思路】损益类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BCD 【解析】会计分期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与企业的生产周期往往不相同,选项A错误。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中的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是半年,不一定是企业的一个生产周期的。
2. 【答案】ACD 【解析】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
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可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选项B错误。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有(1)财务报告目标:财务会计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所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决定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
(2)财务报告目标的观点: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的强调可靠性,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的强调相关性,因为信息越相关,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越有用;
(3)会计基本假设: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规范了企业核算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孕育出了资产折旧和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
3. 【答案】AB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选项A和B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选项C和D体现的是谨慎性原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交易或事项主要包括:
(1)持有不足50%的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但按照成本法对股权进行核算 (2)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并计提折旧 (3)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贴现时不终止确认用于贴现的应收债权 (4)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业务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5)售后按照固定价格回购,出售时不确认收入 (6)对具有融资性质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各期付款额现值为基础确认入账成本 4. 【答案】AB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选项A和B正确。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资本化体现的不是谨慎性要求,选项C不正确;
谨慎性要求企业不得设置秘密准备,选项D不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在判断的时候是看企业的会计处理是不是合理的对资产减少予以确认,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及时增加负债的处理,但是这些处理是需要合理的,选项D的处理是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的,所以是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选项C是正常的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没有涉及谨慎性原则,符合的是可靠性原则。
5. 【答案】AD 【解析】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转换,不会引起资产变动,选项B不正确;
将债务转为资本,会使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减少,资产不会变动,选项C不正确。
【解题思路】需要结合分录的借贷方是资产、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等科目考虑,借方和贷方同时涉及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期末会结转至本年利润核算是会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即符合题意。
参考分录:
A.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资产类科目) 贷:其他综合收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B.借: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的内部变动。
C.借:应付账款等 贷:实收资本等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同时变动。
D.借: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股本 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6. 【答案】AC 【解析】选项A,收入与日常活动有关,利得与非日常活动有关;
选项B,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选项C,收入和利得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选项D,利得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不一定影响利润。
【解题思路】收入与利得的异同点:
(1)相同点:
二者最终均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并且都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2)不同点:
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②收入都是计入损益的,而利得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③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7. 【答案】AD 【解析】 参考会计分录:
选项A,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和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的处理是不同的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 借:预计负债 贷:银行存款 选项B,使负债减少借:预计负债 贷:银行存款 选项C,资产内部发生变化,不影响负债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8. 【答案】CD 【解析】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三、判断题 1. 【答案】× 【解析】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向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 【答案】× 【解析】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这样才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及时性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及时性和可靠性是互相影响的,如果获取全部信息才进行会计处理的话,虽然满足了可靠性要求,但是信息报出已经不及时了,对信息使用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为了满足及时性的要求,企业应该在获得全部信息之前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
3. 【答案】√ 4. 【答案】× 【解析】利得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利得的定义”。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5. 【答案】× 【解析】利润包括两个来源: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利润的来源”。
利得和损失有两类,一类是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一类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不会影响企业利润的,所以题目中说企业确认的利得和损失是利润的来源是不正确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不是企业利润的来源。
6. 【答案】× 【解析】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的含义”。
计量属性 含义 历史成本 在资产或者是负债初始确认金额的基础上进行计量 重置成本 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 当前把资产出售可以获得的现金净额(减除成本费用之后的金额) 现值 一般是折现之后的金额 7. 【答案】× 【解析】一般来说,一个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解题思路】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子公司是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所以集团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但集团并不是法律主体。
8. 【答案】√
推荐访问: 总论 会计实务 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