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节水灌溉实施方案】节水灌溉有哪几种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 (修订版) 二○一二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建设内容 1 一、建设背景 1 二、建设内容 1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3 一、宏观市场环境 3 二、发展规划 9 三、**乡概况 12 四、国民经济发展 14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 第三章 技术设计方案 16 一、工程概况 16 二、灌溉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 16 三、工程设计 16 四、水源工程管理 19 五、输水管道的管理 19 六、设计依据 20 第四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21 一、工程概况 21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21 三、投资概算 22 四、资金筹措 23 第五章 综合效益分析 24 一、经济增产效益 24 二、社会效益 24 三、环境效益 24 四、综合评价 25 第六章 示范区建设组织与管理 26 一、示范区建设组织 26 二、示范区运营管理 30 第一章 建设内容 一、建设背景 ***乡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地点选址位于***,幅员面积227.8平方千米,人口10824人,耕地面积22710亩,人均耕地2.2亩。该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土层深厚,近些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是全县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所生产蔬菜具有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等特点,是 “十二五”重点规划的万亩高山蔬菜基地。
根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按照“倾斜基地、成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完善以水、电、路、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利建设要向主要产业基地倾斜。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建成万亩高山蔬菜基地水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需要。根据示范区水源、地形、作物分布及种植结构等情况,选用节水效益好、灌水质量高的灌溉技术类型,确定实施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
二、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内容汇总表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法人单位 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 项目拟施工单位 项目竣工后运行管理单位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区总计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渠道防渗 节水灌溉面积(亩) 5000 0 0 投资(万元) 505.64 0 0 亩投资(元/亩) 1011 0 0 工程主要因素 设计总流量(m3/h) 320 总配套动力(kw)0 管道总用量(km) 5431.36 总工程量(m3) 土方:0 石方:0 砼方:0 总工期(月) 3 材料设备投资(万元):416.3 其他建设费(万元) 89.34 工程效益 亩增产量 茄子:23%;
青椒:25%;
一季蔬菜:20% 总增产量 茄子:23%;
青椒:25%;
一季蔬菜:20% 总增收(万元/年) 312 总节水量(m3/年) 65×104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宏观市场环境 (一)区情概况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最低月平均气温6.6℃,最高月平均气温27.5℃,空气湿度78%。无霜期大于296天。全县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187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国科技扶贫示范县、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县和三峡库区淹没县。境内海拔最高2033米,最低160米。
(二)经济发展 1、综合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41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7328万元,增长6.7%;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6951万元,增长21.1% ;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9876万元,增长18.4%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6.0︰34.2︰49.9调整为14.8︰36.9︰4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2.3%、50.7%,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1.2、7.3、8.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全县从业人员24.83万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66万人,增长5.3%。一产业从业人员11.98万人,增长0.5%,二产业5.36万人,下降8.1%,三产业7.49万人,增长2.8%。
2、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
其中,农业商品产值77998万元,商品化率为45.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结构由2009年的53.2︰3.5︰41︰2︰0.3转变为56.7︰3.8︰37.3︰1.9︰0.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328万元,可比价增长6.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4.8%;
其中,种植业68167万元,增长8.5%,畜牧业31498万元,增长5.1%,林业4799万元,增长1.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086公顷,比上年增长1%,粮食平均亩产238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056公顷,增长14.8%;
烤烟播种面积4093公顷,比上年下降14.7%;
中药材种植面积2630公顷,增长33.9%;
蔬菜播种面积18676公顷,增长19.6%,再次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点建设的四个蔬菜基地县之一。
年末生猪存栏35.17万头,下降2.7%,牛存栏4.46万头,增长8.8%,羊存栏12.15万只,增长34.5%;
家禽出栏70.2万只、存栏79.1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2.3%。
表2-1 2010年全县主要农牧渔产品产量表 农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171691 2.1 油料 吨 6045 15.7 苎麻 吨 1803 -15.2 烤烟 吨 7132 -31.7 蔬菜 吨 340117 31.1 水果 吨 16396 20.0 生猪(出栏) 万头 42.73 1.6 牛 (出栏) 万头 2.13 5.5 羊 (出栏) 万只 9.81 15.7 肉类总产量 吨 36437 8.5 其中猪肉 吨 31358 8.8 禽蛋产量 吨 2682 3.8 水产品 吨 1974 2.3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21万亩,其中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万亩;
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4.81万亩。新建烟水池46口,累计达到3656口。农村饮水达标人口25.13万人,其中当年新增3.2万人。推广各类农业机械7700余台套,农业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28%,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91万千瓦,增长12.7%,机耕面积38000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7427吨,比上年下降0.2%。借助国家投资,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22000亩,新建沼气池2756口、大中型沼气工程4座,年末累计达到33220口。登记注册的各类农业合作社375家;
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户,其中市级9户。土地确权颁证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面积10.89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5.5%。
3、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4687万元,较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投资814295万元,增长47.4%;
跨区投资90392万元,下降61.6%。从计划管理渠道看,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735580万元,增长9.7%;
房地产投资133812万元,增长62%;
其它投资35295万元,增长1.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49899万元,集体控股投资119163万元,私人控股225207万元,港澳台商投资3500万元,外商投资351万元,其它投资106567万元。从产业看,一产业投资108223万元,增长59.3%;
二产业投资310934万元,增长34.3%,其中工业投资309744万元,增长33.8%;
三产业投资485530元,下降0.6%。
4、商贸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57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0.5%;
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331万元,增长3.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7%。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1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165万元,增长22.3%;
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33万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295万元,增长68.1%;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3263万元,增长7.7%;
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1935万元,增长47.5%;
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704万元,增长39.4%。
5、财政与金融 全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收入100967万元,比上年增长41.4%;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005万元,比上年增加22138万元,增长45.3%。一般预算收入46839元,增长48.5%,其中税收30992万元,增长39.3%;
基金收入23930万元,增长77.4%。地方财政支出227268万元,较上年增加63364万元,增长38.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005万元,增长36.6%;
文教卫生科技事业支出35522万元,增长3.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38万元,增长19.3%;
农林水事务支出37870万元,增长40.8%。
年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5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
各项贷款余额807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6、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县年末户籍总户数为136432户,总人口412727人,男女性别比为110.96︰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02769人,农业人口309958人。出生人口7491人,死亡人口37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3.89︰100。全县迁入人口4707人,迁出人口6583人,净迁出人口为1876人,人口机械变化率为 -4.56‰。
按居住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89.02%,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72.25%,比上年下降4.58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城镇新增就业2767人,完成就业再就业培训99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10657人,其中新增转移12785人;
完成农村劳动力各类政策培训9232人。
初步统计全县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9199人,比上年增长1.5%;
平均劳动报酬30104元,增长11.1%。其中,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7173人,下降2.2%;
平均工资31939元,增长12.8%。
据抽样调查结果: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6024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3元,增长11.7%。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713元,增长9.5%;
人均经营净收入2594元,增长14.3%;
人均财产性收入262元,增长31.3%;
人均转移性收入3455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406元,增长11.4%;
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182元,增长3.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86平方米,增长0.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4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87元,增长12%;
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534元,增长21.6%;
人均财产性纯收入61元,增长59.9%;
人均转移性纯收入522元,增长26.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88元,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39元,增长37.6%;
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705元,增长20.8%;
恩格尔系数为43.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37.59平方米,增长2.1%。
7、资源与环境 全县年末拥有耕地总资源64081公顷。拥有大中小型水库30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2座、小型27座,总容量62520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194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743.7平方公里,其中本年治理5.9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10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3%,活立木蓄积729.4万立方米。
全县全年用电量3428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291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6.6%;
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格)能耗0.5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8.9%;
工业企业取水总量493.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8%。
全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0天,优良比例90.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8分贝,县城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3分贝,达标路长比例为87%。功能区噪声平均值为55.6分贝,达标率为100%。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境内无劣五类水体。
二、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实施“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融入“一小时经济圈”目标相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有利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5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亿元台阶;
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5%;
建成全市特色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县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建成全市特色经济强县。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清洁能源三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工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一园多组团”的格局基本形成,机械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农副产品旅游商品加工、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显著提升,达到50%左右;
农业基础能力增强,建成知名高山蔬菜基地,形成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和30万吨冷链体系,实现经济全面加速发展。以人均衡量的GDP、地方财政收入进入全市21县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
——建成全国生态县。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县标准。清洁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左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地表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Ⅲ类标准。
——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业态、旅游环境、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管理均达到国际水准,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显著提升,旅客和旅游商品集散功能显著增强,“入境游”发展成效凸显,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社会民生显著改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逐步缩小,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就业持续增加,教育质量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趋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6年,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收入分配格局和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社会保障实现广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分别达到90%和93%;
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以及移民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表2-2 “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规划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速 指标属性 经 济 增 长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2.42 200 22.5 预期性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0.73 16.3 8.7 预期性 第二产业 亿元 26.7 100 30.2 预期性 第三产业 亿元 34.99 83.7 19.1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20973 57921 22.5 预期性 3 工业总产值 亿元 35.99 300 52.8 预期性 4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7.1 20 23.0 预期性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90.47 【600】 — 预期性 6 实际利用内资 亿元 29.51 80 22.1 预期性 7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32 500 30.5 预期性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2.42 85 30.5 预期性 9 接待游客 万人次 1018 2000 14.5 预期性 10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50 100 14.9 预期性 11 进出口总值 万美元 2401 5500 18.0 预期性 其中:进口 万美元 34 500 71.2 出口 万美元 2367 5000 16.1 结 构 质 量 12 城镇化率 预期性 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35.47 50 — 非农户籍人口比重 % 18.21 47 — 13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 84.6 91.3 — 预期性 1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0.53 1 — 预期性 1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人/亿元 22.8 11 — 约束性 社会民生 16 人口自然增长率 ‰ 3.04 <5.5 — 约束性 17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岁 74.2 77 — 预期性 18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4 — 预期性 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5553 28000 12.5 预期性 2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4604 10000 16.8 预期性 21 公租房面积 万平米 30 — 约束性 22 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 % 72 90 — 约束性 23 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 % 90 93 — 约束性 24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8.85 9.6 — 预期性 资 源 环 境 2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 % 【20】 【15】 — 约束性 2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17】 — 约束性 2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 【>8】 — 约束性 28 县城空气环境质量满足Ⅱ级天数 天 347 350 — 预期性 29 耕地保有量 公顷 67550.99 66300 — 约束性 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公顷 52533.48 51700 — 约束性 30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80 80 — 约束性 31 森林覆盖率 % 50 65 约束性 32 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 — 预期性 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97 98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8 99 33 乌江干流水质 类 Ⅲ类 Ⅱ—Ⅲ类 — 预期性 基础设施 34 铁路营运里程 公里 62.5 154 — 预期性 35 等级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2417 3580 — 预期性 36 行政村通畅率 % 75 100 — 预期性 37 电力装机容量 万千瓦 50 170 — 预期性 38 农村饮水安全入户率 % 67 90 — 预期性 备注:地区生产总值是现价,未考虑价格因素。【】表示五年累计数。
三、**乡概况 **乡位于 。境内平均海拔1330米,最低处是石坝董家湾为90米,最高处是石坝村磨槽湾为2033.3米,幅员面积为227.8平方公里。全乡辖新春、坨田、团兴、木根、石坝、荞子、铁炉、梅子8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和1个居民小组,有场镇木根、双河2个。全乡3097户,10824人。其中农业户2881户,农业人口10484人;
非农业户216户,非农业人口337人。全乡有耕地面积22710亩,人均耕地2.2亩,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立体变化明显。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年平均气温11.2℃,年降雨量为1200毫米,宜农宜林,宜牧宜渔。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好,森林覆盖率高,水源清洁,无工业废气、废水污染,以产玉米、烤烟、蔬菜为主,薯类次之,是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是建设绿色农业生态园区的最佳热土。乡境内植被丰富,主要杉木、松木、漆木、红椿、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
主要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野猪、香樟、锦鸡等;
盛产天麻、党参、黄柏、杜仲、银花、黄连、云木香等中药材。
境内交通便利,国家二级垫道通路贯通全镜,武丰公路、双涪公路畅通,地处武陵山森林公园和仙女山森林公园腹心;
全村街道公路村村通,80%以上的农业社实现了户户通公路。通讯设施设备齐全,全乡安装程控电话2000余门,建主移动、联通机站4个,覆盖面达95%。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快,全乡有一所中心校、一所党校、三所村校,学生1100余人,有教职工60余人,全日制幼儿园一所,学前班5班。学校配置微机50余台。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事业蓬勃发展。宽网闭路电视在政府所在地区开通,且逐步向农村延伸,收视率达95%;
医药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全乡有卫生院两所,有医疗点6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大,购买力增强,衣食住行显著改善,家用电器普及了普通农家。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不断开拓进取,以敢为人先和超常的胆略抓经济建设,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按党委、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狠抓烤烟、蔬菜、生猪、中药材、养殖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招商引资,努力发展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是会在收到更加瞩目的实效,和谐、富裕的新即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四、国民经济发展 2010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700万元,增长25%;
工农业增加值6479万元,增长23%;
实现本级财政收入374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62元,增长56%;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6万元,增长18%;
完成固定投资3653万元;
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42%;
转移农村劳动力1462人;
出栏生猪1.2万头;
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6189吨。蔬菜种植2.4万亩, 产量10万吨。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 所处的库区区位和市委、市政府对 蔬菜发展承担任务的定位及长期以来全县农民种植蔬菜的习惯,通过实施节水项目,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蔬菜品种内部结构调整,增加移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改善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 以山地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好长保持看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形式。通过节水农业项目建设,能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地处山区,增收渠道少,收入不高,生活贫困。通过设施节水农业的建设,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蔬菜等作物产量,促进农户增收致富,促进社会和谐。
3.有利于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蔬菜产业以高山蔬菜为主,受地势影响,全县蔬菜品种结构单一,市场抵御能力低,低山蔬菜上市时间固定不具优势。通过节水农业项目建设,能有效调节和控制蔬菜上市时间,促进蔬菜内部结构调整;
同时,有效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全县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4.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项目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与保持水土,较少地表径流,实现科学用水,以及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间接保护三峡库区水体,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
5.区域地质条件特色 项目所在地为高中山地区,气温低,雨量丰富,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1.2℃,年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无霜期210天,年降雨量超过1200毫米,为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3.42%,有效氮含量186PPM,速效磷5.1PPM,速效钾92PPM,PH值5.0。表层疏松多孔,土体棕色,表土到底层由酸性到中性,底土层有岩土碎屑,具有粗骨性。土层深厚、耕性好,保肥力强,但较缺磷,适宜蔬菜种植。当地生态环境良好,是开发纯天然无污染高品位绿色蔬菜系列产品的理想生态环境。交通方面,木根村位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距县城47公里,木(木根村)大(涪陵区大木乡)路等道路与外界相连,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第三章 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面积5000亩,由于地块比较分散、地形复杂,将此次节水灌溉建设面积分为四个片区,一片区水源为沟渠水,位于黄家大塘;
二片区水源为高山龙洞水,位于蔡家湾;
三、四片区的灌溉用水通过引水堰将水引入16、17、18号水池。设计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二片区为典型设计地块,水桩安装间距为20mx20m,其余非典型设计地块水桩安装间距为25mx25m。一片区的灌溉用水由水泵将水提升至15号水池后利用地形高差,采取重力流供水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灌溉。二、三、四片区的灌溉用水也均采用重力流供水方式。
二、灌溉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 1、设计土壤湿润比: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设计湿润比取60%。
2、设计灌水均匀度为85%以上。
3、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
三、工程设计 1、管材选择:管材选用PE管,分别为DN125(1.25Mpa)、DN110(1.25Mpa)、DN90(1.25Mpa)、DN75(1.25Mpa)、DN63(1.25Mpa)、DN40(1.25Mpa)、DN32(1.25Mpa)、DN20(1.0Mpa)等几种不同直径的压力管道,质量符合灌溉相关标准。
2、水泵选择:型号:IS100-65-250,电机功率3.7KW,杨程87m。数量:四台。由于水源2与16号水池的高差约为320m,综合考虑当地电压等各种因素最终确定选取水泵型号,采用四级供水方式到达15号高位水池。
3、管网放线:
将设计图纸的管路布置,在现场进行定线,用小木桩或白灰,依测定之线路、定线、放样,以便于管沟挖掘。
4、管沟挖掘:
管沟挖掘依照管道设计线路正直平整施工,开挖宽、深度、阀门井位置应按施工图纸要求尺寸开挖。开挖时应从管道末端开始至阀门井止,开挖坡降为3‰,方能满足施工要求。管道与其他埋设物交叉或接近时应保持20cm的间距。管沟挖出土方可堆置管沟两旁,以待回填。
5、管道装接施工:
(1)PE管放置:PE管下管之前,应将管沟清理完毕,如沟底有凹凸不平时,亦须先予修整,如沟底仍为砾石层、石层时,应先填沙10㎝厚,始可下管,下管前应检查管材、管件是否有损伤(如有损坏应立即切除),无损伤方可将管子放入管沟内。
(2)PE管安装施工,应依其接合施工法进行。如须切管,则切口应与管轴垂直,不得歪斜,切断后之雄管端,应在工地削切外角。连接方法根据管径大小采取承插连接或热熔连接,承插连接时应将连接件锁紧,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热熔时,管材推入管件不要用力太猛。以防管头弯曲堆积,使管道过水断面减小。
(4)PE管施工中的保护:在PE管装接期间,须防止石块或其他坚硬物体坠入管沟,以免PE管受到损伤以致留有后患。
(5)在管线安装高差相差较大时,呈“凸“形的高点处设排气阀,在“凹“形的低洼处设放空阀。
(6)工作暂停或休息时,一切管口须掩盖遮牢,以防不洁之物渗入管内。管道连接完妥尚未试压前,应将管身部分先行覆土,以求保护。
4、管线试水作业:
(1)管线装配完成后须作水压试验。
(2)管线灌水:本项项目灌溉用水管线为全新管线,利用地形高差向管内注水。
(3)较长的管线应分段试水,如有漏水或破裂应分段抢修,一般分段试水的管线长度约以500m最为适合,每500m设置一个闸阀。如试水管线太长,则试水较费时;
如有漏水时查找处理作业,将较为困难。
5、填土作业:
(1)所有管道必须进行试水作业,在确定管道无漏水现象后方能进行回填。
(2)管道安装后的回填:PE管安装完毕,管件接口处预留后,就可回填,如管沟的挖方为沙或沙土,即以原挖出的沙或沙土回填,如原管沟之挖方为土石方,则管底 必须填10㎝的细沙,管顶也要填沙10~30㎝厚,然后上方再覆土。管沟回填时管顶30㎝内,不得有石块杂物。如管沟有水时,回填前应先先排水。
(3)管沟回填,回填土高度,视埋设深度而定,最小埋设深度为灌顶以上60cm。
6、用水管理 (1)每年灌溉季节前,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及历年灌溉运行的经验,依据当年气象条件和水源供水情况等,编制用水计划表。
(2)每次灌水前,应根据用水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作业计划。编制计划时,灌溉管理人员应当与当地农户共同协商。
(3)每次灌水应当按用水计划进行,并作好记录。
四、水源工程管理 (1)水源工程必须按用水计划和作业计划规定的供水量及供水保证供水。
(2)水质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国家标准。
(3)水源部分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应由受益农户自己安排解决。
五、输水管道的管理 (1)每年灌溉季节应对管道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道畅通 b.控制闸阀及安全设备启闭自如,动作灵活。
c.阀门井中无积水,裸露地面的管道部分完整无损。
d.量测仪表清晰,指针灵敏。
(1)灌水时如果管道系统局部漏水严重,或控制闸门失灵,要及时停水检修。
(2)灌溉季节结束后,应该对管道进行维修、保养。冲净泥沙,排放余水;
保养安全保护设备和量测仪表;
阀门涂油防锈,阀门井加盖保护。
(3)寒冷季节到来之前,应对阀门井及干支管接头处采取防冻措施等。
六、设计依据 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2、《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3、《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第四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工程概况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面积5000亩,由于地块比较分散、地形复杂,将此次节水灌溉建设面积分为四个片区,一片区水源为沟渠水,位于黄家大塘;
二片区水源为高山龙洞水,位于蔡家湾;
三、四片区的灌溉用水通过引水堰将水引入16、17、18号水池。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1.定额及编规 (1)定额采用渝水基[2005]56号文发布的。
(2)施工机械台班费采用。
(3)费用标准及有关规定依据2011年。
2.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 本工程属于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据编规规定计算人工预算单价为工长5.27元/工时,高级工4.90元/工时,中级工4.16元/工时,初级工2.21元/工时。
(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 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原价+包装费+运杂费+采购及保管费+运输保险费,原价采用《造价信息》2012年第二期材料价格,并结合市场询价,计算结果详见后表。
(3)施工用风、水、电单价 ①施工用风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资料,本工程施工用风采用移动空压供风,综合单价为0.18元/m3。
②施工用风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资料,本工程施工用水综合单价为0.89元/m3。
③施工用水 施工用电为柴油发电机供电,电价为1.04元/kw·h。
3.设计预算费率 工程施工设计预算费率见表1-1。
表1-1 设 计 预 算 费 率 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土方工程 石方工程 砌石 工程 砼工程 钻孔灌浆工程 其他 工程 一 直接费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二 其它直接费(%)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三 间接费及 现场经费(%) 4.00 6.00 6.00 4.00 7.00 5.00 4.00 6.00 6.00 6.00 7.00 5.00 四 企业利润(%)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五 税金(%) 3.28 3.28 3.28 3.28 3.28 3.28 三、投资概算 工程总投资为505.6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282.83万元,金属结构设备购置费104.13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投资21.53万元,施工临时工程投资7.81万元,独立费用投资60.02万元,基本预备费23.82万元,水土保持费3.00万元,环境保护费2.50万元。
四、资金筹措 示范区共需资金505.64万元,主要为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其中中央补助投资400万元,占总投资的79.11%;
地方配套资金105.64万元,占总投资的20.89%。
第五章 综合效益分析 一、经济增产效益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规划建设5000亩蔬菜基地,粮食增产能力为416千克/亩,经济作物亩增产值624元/亩,节水能力130立方米/亩,人均增收288元/年。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在 县还属首例,它不但节约大量的水量,有明显的经济效果,还为后续加入到节水灌溉行业中的企业和农户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样板,为促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保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该项目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三、环境效益 我国灌区生态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有:过量引用流域的河川径流,造成河流断流及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过量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降低,地面沉降等;
还有涝渍、盐碱、水土流失等其它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本次示范区的规划强调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进行规模化节水灌溉,强调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并与水土保持规划相协调,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积极影响。本项目现状是种植蔬菜,将来仍然是种植蔬菜,不存在破坏植被,灌溉系统的干支管均埋设于地下,没有占用农田,采用滴灌后土地板结的程度减小,农药化肥用量和流失量减少,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四、综合评价 项目实施后,将成为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之一。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提高示范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示范区内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促进示范区的科学管理,改善示范区生产、生活环境等。
第六章 示范区建设组织与管理 一、示范区建设组织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部门和相关单位,必须在市级各部门的指导下,由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完成项目的实施任务。
(一)组织保障 为保证工作有序、顺利地实施,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委主任、县水务局主任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农委和项目乡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全力配合、各司其责,领导小组下设“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办公室,分工负责管理权属调整、工程实施、计划财务等工作。另外成立工程、技术人员咨询组。对项目区进行专门研究,对具体项目工程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二)制度保障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管理严格实行“九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示制、县级报账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监督检查制以及县级验收制。同时还要吸收相关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共同协调、处理规划实施中的有关社会问题,并形成管理工作制度。
(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法人为农业委员会,负责牵头项目的规划、组织、监督、检查工作。
(2)实行工程招投标制。项目施工及重要设备采购全部采取公开招标和委托招标的组织形式,招标公告在市政府指定媒介发布。
(3)实行工程监理制。施工过程中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监理规章、制度。施工单位建立自检队伍,共同把好质量关。
(4)实行项目合同制。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行合同制,批准的建设项目,与招投标确定的承包单位,签订合同,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目标,工程价款的结算及奖惩措施,拨款的方式、纠纷的处理都要依据合同来执行。项目实施管理单位和承包单位签订合同时可按照国家规范标准的合同文本格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条款,由项目法人与规划设计单位签订规划设计合同;
与监理单位签订负责项目的建设监理合同;
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5)实行项目公示制。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行公示制,并设立公告栏,告知群众本项目的有关情况,如: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目的、项目规划任务、项目建设期限、工程总体布局、规划方案的效益分析、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权属调整方案等等,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参加到工程建、管监督中来。
(6)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资金统一由县财政局专户存储、专人管理和封闭式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项目资金拨付,根据工程合同建设内容和施工进度,由项目业主单位提出申请,县发改委和县财政局审定同意后才拨付项目资金。资金拨付与工程进度挂钩,避免专款不专用和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现象的发生。
(7)实行工作责任制。包括汇报制度、检查制度、勤政廉洁制度等内容。在工作开展后,各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向本部门正、副职负责人请示汇报。凡处理涉及到重大政策、原则问题的公务,经办人员必须请示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决不允许感情用事,私自办理。
(8)实行监督检查制。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正公开的原则,定期对项目工程进行日常监督、实地检查和书面检查。监督检查档案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工作组的集体决议,做到令行禁止,不各行其是。工作组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掌好权,用好权。坚持办事公开制度,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办事公开化,做到:原则、程序、方案、结果以行文、墙报、简报、通报的形式进行公开。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负责制。履行办事程序,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经办人员要把住政策尺度,坚持原则,秉公办理。不允许以权谋私和私自曲解变通政策,凡超越政策范围或较大的事务必须请示主管领导审定认可经工作组集体研究、讨论并形成决议或决定,方能付诸实施。
(9)项目实行县级验收制。项目竣工后,先由项目业主组织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及使用等有关单位进行初步验收,再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组织验收工作小组进行竣工验收。
(三)建设进度计划 该示范项目建设期计划为11个月,即从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底。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高山区冬天施工困难等因素,本项目共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11年8月-2011年11月为项目实施前期手续办理及施工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为项目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2年6月为试运行及竣工资料整编、验收阶段。
(四)招投标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国家发改委第3号令以及有关工程招标文件的规定,项目建设拟进行招投标。初步方案如下:
1、招标形式 由承办单位按国家招标法及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形式确定施工单位。
2、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要求 设计单位资质:丙级及以上 施工单位资质:三级及以上 监理单位资质:乙级及以上 3.招标信息发布 公开招标公告及其他需公告的信息将在政府指定的媒体上公开发布。
4.招投标程序 委托方 → 落实招标 → 签订委托协议 → 编制招标文件 → 发布招标公告 ↑ ↓ 跟踪服务 投标资格预审 ↑ ↓ 组织中标人与委托方签订合同←发出招标结果通知书←评 标←开 标←招标文件咨询←发售招标文件 图6-1 本项目招投标程序 5.招投标工作组织 由承办单位委托具有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组织实施项目的招标工作,要求按相关规定组织完成编标、公告、资审、评标等工作。施工阶段招标参加投标的施工单位不少于3家。
根据以上得出本项目招标事项表如下表6-1所示。
表6-1 项目招标事项表 招标范围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方式 不采用招标方式 全部 招标 部分 招标 自行 招标 委托 招标 公开 招标 邀请 招标 设计 √ 施工 √ √ √ 安装工程 √ √ √ 监理 √ 主要材料 √ √ √ 其他 二、示范区运营管理 1、产权管理制度 根据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带有很强的公益性的特点,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进行确权划界,明确示范区资产的产权,把示范区资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使用权分离,由示范区管理单位行使经营管理权,使得示范区管理单位成为经营者。国家加强对示范区资产保值增值的宏观监控,减少政府的直接经营行为。要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使其与管理单位成为利益共同体。因此,项目归 灌溉管理站所有,由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后期管理,负责工程运行、维护及管护。
2、管理体制 目前示范区工程形成的水利固定资产中,既有国家成分,又有广大农民的股份。因此,示范区要健全民主管理体制,选择适应于示范区发展的股份制、专管与群管结合及用水户参与管理等管理体制模式,加大用水户民主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逐步确立管理单位的法人地位和经营自主权,明确示范区管理单位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责、权、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收自支,真正把示范区管理单位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其经营自主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3、运行机制管理 在明确示范区的经营自主权后,要使示范区尽快由工程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取消用水户通过政府向供水单位要水的传统做法,推行供需双方直接见面。供水合同由示范区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者或农民用水户协会签定,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条件下,发展城市和工业供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制。
4、投入机制管理 对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在资金投入上要按照《水利产业政策》,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集体、群众集资投劳的筹资形式。鼓励发展民营工程和股份制工程;
同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团体或个人,在示范内投资兴建和开发经营性水利设施。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和民办水利及社会办水利的格局。
5、水价与水费制度 对于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区水价与水费制度设想的依据是《水法》及《水利产业政策》的规定。水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价应以供水成本为依据,按照其价值合理确定其收费标准。按照经济规律和供水工程体系,建立完整的供需服务网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供水成本,提高供水效率。
6、示范区管理机构及人事制度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区管理单位要按照企业运作方式,精简机构和人员,合理确定机构职责和人员编制。推行和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管理人员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按劳分配,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示范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有经济头脑的领导干部和财务管理人员,提高示范区管理现代化水平。
简言之,示范区建成后,为了促使工程良性运行,确保工程效益充分发挥,由县灌溉管理站负责,项目由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后期管理,负责工程运行、维护及管护,按照“企业管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思路,固定专职管理人员,定期对工程进行维修、养护,并详细记录每次灌溉水量及设备运行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程运行效益。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节约、计划的科学用水体系,按照酌情测报,适时适量科学灌溉,严格按照不同作物灌水定额灌溉,每次灌水前应根据气候和年用水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灌水、作业计划。实行按量足额征收水费,工程折旧费在水费中提取,专户储存。建立良性管理运行机制,从而确保该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 实施方案 规模化 节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