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症疾患,早期确诊、及时溶栓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前提。生化标志物凭其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危险分层及评估预后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2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05-01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影响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最高。研究证实[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机制,而随之而来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等多种并发症更是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目前临床上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标志物种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NI)的诊断价值最高[2],现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采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102例,女84例,年龄46岁-84岁,平均58.9岁。
1.2 方法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1-4h、4-8h、12-24h时抽取3ml静脉血,抽完后立即混匀并进行血浆分离,进行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 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仪器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的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肌钙蛋白采用胶乳颗粒增强免疫比浊分析方法,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CK-MB检测试剂盒。
2 结 果
2.1 检测结果1-4h 肌红蛋白168.42±176.25(ng/L),肌钙蛋白3.52±2.45(ng/L),肌酸激酶同工酶15.31±9.87(u/L);4-8h:肌紅蛋白293.75±232.46(ng/L),肌钙蛋白16.58±18.16(ng/L),肌酸激酶同工酶21.56±19.65(u/L);12-24h:肌红蛋白184.36±122.47(ng/L),肌钙蛋白18.55±15.89(ng/L),肌酸激酶同工酶99.21±70.21(u/L);结果显示4-8h时肌钙蛋白变化显著,12-24h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显著。
2.2 诊断标准[3] 根据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对急性心肌梗死定义:检测到心肌坏死的生化标志物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99百分位值并有动态变化,同时伴有以下一项心肌缺血的证据:缺血性ST段改变或新的左分支束阻断(病理性Q波形成);新发生的存活心肌丢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脏超声及部分患者采用经皮冠脉造影检查与治疗。
3 讨 论
A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闭塞,以致血流中断,从而导致心肌需求与血流不平衡引起的心肌损害,其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为典型的胸痛症状、心肌酶改变以及心电图。但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改变不明显,从而影响准确的做出临床诊断,延误治疗。近年来通过检测心肌标记物快速、准确的做出诊断,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心肌标志物是1954年,Ladue等首先发现,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从早先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发展为以蛋白质质量浓度为主的检测,尤其是心肌肌钙蛋白是目前临床上诊断AMI的首选标志物,已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4]。肌酸激酶(CK)是由脑型亚单位(B)和肌型亚单位(M)构成的二聚体,其包括3种形式的同工酶,在心肌中存在的主要为CK-MB,多分布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CK-MB在发病后4h内开始升高,16-24h到达峰值,3-4d内恢复正常。CK-MB优点:快速、经济、有效,是当今应用最广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其浓度与梗死面积有一定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能测定心肌再梗死。CK-MB缺点:特异性差,难与骨骼肌损伤相区别;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诊断时间窗较短;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心肌肌钙蛋白(c Tn)属于心肌结构蛋白,其复合体包括3个亚基,其中c Tn-I仅存在于心肌,且在各年龄中含量相同,正常人群中几乎检测不到c Tn-I的存在。C Tn-I的优点:特异性高,c Tn-I惟一存在心肌细胞中,灵敏度高,在发病12-72h内,c Tn-I敏感度达100%,窗口期长,AMI发生后的1-2周内在血液中都能检测出。C Tn-I的缺点: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的几种测定c Tn-I的方法没有标准化,在心肌梗死早期(0-6h),其敏感度仅25%,c Tn-I半衰期长,不适合用于诊断再梗死。肌红蛋白(Mb)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AMI时心肌细胞损伤,Mb被释放进入血液中,在1.0-1.5h开始上升,约10h左右达到最高值。由于Mb能够快速释放入血,故对于超急性期的AMI患者诊断以及溶栓后再灌注的疗效监测是一项重要指标[5]。肌红蛋白的优点:出现最早的AMI标志物,12h内诊断敏感性很高。肌红蛋白的缺点:特异性较差;窗口期太短,AMI发作后16h测定易见假阴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心电图以及临床表现可以明确诊断AMI,对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沈健.急性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1):106-110.
[2] 来艳君,胡平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05-1606.
[3] 陈宜.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34-1635.
[4] 胡益飞,章武战.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应用分析及新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32-1834.
[5] 岳玉武.急性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4):460-462.
推荐访问: 心肌梗死 心肌 诊断 体会 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