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MR心肌灌注成像技术应用体会

2022-04-29 16:15:02 |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 探讨3.0T MR心肌灌注成像(MR myoc 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RMPI)检查技术应用及方法。方法 对25例冠脉CTA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MR首过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成 像,经两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1例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21例受检者狭窄度≥50%的冠脉共34支 中,29支显示首过灌注减低,9支显示延迟增强,其中心肌透壁增强4例,非透壁增强5例。4 例图像质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 结论 在控制好受检者心率及呼吸,掌控好技术要点的情况下,MR心肌灌 注成像完全可以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有效评价心肌缺血情况及程度,为冠心病的临床 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心肌灌注;冠心病;心肌缺血

中图分类号:R445.2;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 1)04_0280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1.04.11

随着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3.0T MR的临床应用 及快速成像序列技术的成熟,MR心肌灌注成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非创伤性诊断冠心病的检 查方法。MR心肌 灌注成像能够早期准确地发现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及代谢的改变[1] 。本研究对25例MR心肌灌注成像的成败原因及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探讨MR心肌灌注成像的 技术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行MR心肌灌注成像的冠心病患者25例, 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6~82(63.46±2.3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有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度≥50%。

1.2 方法:使用Philips Achiva 3.0T超导型双梯度MR扫描仪,使用专用的SENSE心脏线 圈及心电门控技术、屏气技术。首过心肌灌注:使用SENSE反转恢复快速梯度回波(IR_TFE )序列,扫描参数:TR 2.5ms,TE 0.82ms,TI 200ms,SENSE因子1.8,翻转角18度 ,FOV 350×350mm,层厚8mm,无间距采集矩阵512×256。上肢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_DTP A)0.05mmol/kg,总量5~6ml,注射速率4~5ml/s,行垂直于室间隔的自心尖向心底的4 ~7层心脏短轴面成像,连续扫描40次,包括首过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后期。心肌灌 注扫描完成后,再以0.1mmol/kg总量10~15ml静脉注射Gd_DTPA,于首次注射后10~15min 后用IR_TFE序列行延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TR 10ms,TE 2.8ms,SENSE因子1.8,翻转 角15度,FOV 350×350mm,层厚8mm,采集矩阵512×256。主要扫描心脏短轴面,也可加扫 水平长轴位(四腔心位)和垂直长轴位(二腔心位)。延迟增强扫描前须扫lock_locker序列准 确测量出心肌的TI值,将测量出的TI值填入延迟增强扫描序列中的TI参数栏。

1.3 图像处理与分析:将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经两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 行评价,以意见一致为评判指标。MRMPI首过期心肌灌注包括正常及减低2种形式。延迟期增 强则分为下列形式:透壁增强(心内膜至心外膜全层心肌增强);非透壁增强(仅心内膜下心 肌或心内膜下及中层心肌增强);无增强(心内膜至心外膜心肌均无增强)。图像质量以满足 诊断要求为标准。

2 结果

25例受检者中有21例图像质量完全达到诊断要求。21例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共有狭窄度 ≥50%的冠状动脉34支,其中狭窄度50%~70%的冠状动脉19支[MRMPI表现首过灌注减低15 支(78.94%),延迟扫描心肌未见强化];狭窄度70%~90%的冠状动脉13支[MRMPI首过 灌注减低12支(92.30%),有7个区域显示心肌延迟强化];狭窄度>90%的冠状动脉2支( 均表现首过灌注减低 ,发生率高达100%,延迟扫描均显示心肌延迟强化)。9个心肌延迟强化区内,心肌透壁增强 4例(44.44%),非透壁增强5例(55.55%)。4例图像质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其中1例由于 心率过快,药物控制后心率仍大于85次/分,检查未能完成;1例因心率过快,检查虽然勉 强 完成,但最后图像质量未达到诊断要求;2例由于呼吸无法配合造成图像出现运动模糊,未 达到诊断要求。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水平、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着非常 重要意义。DSA冠状动脉造影和CT冠状动脉成像都能清晰显示冠脉病变及狭窄程度,但它们 都无法判断因缺血而引发的心肌损害程度及范围。而MRMPI是利用注射对比剂Gd_DTPA来缩短 心肌的T1弛豫时间[2],应用MR成像技术检测对比剂通过心肌时(灌注首过期和延迟 期)信号强度的变化并进行分析。MRMPI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可重复性强,不仅能反映 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而且能直接反映冠状动脉循环末端的心肌灌注情况和冠状动脉狭窄的 血液动力 学改变,能有效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可清晰显示心内膜至心外膜间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及 梗死区存活心肌的范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梗死的诊断,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判断治 疗效果和进行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25例MRMPI检查分析显示,要得到能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必须注意以下技术要点:(1) 脉 冲序列:心肌灌注成像要求较快的成像速度。因为首过期要在短时间内多个层面的多相位成 像,故一定要用成像速度快的脉冲序列[3]。我们使用的反转恢复快速梯度回波(I R_TFE)序列完全能达到要求,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2)心率要求:对于 受检者的心率要求控制在70次/分以下,否则不能得到满意的图像或可能完成不了检查。 (3)呼吸控制情况:心肌灌注成像由于重复40次扫描需要80s左右的时间,受检者一般不可能 完全保持屏气状态,故一般建议在开始注射20s后屏气,并事先交代受检者实在屏不住气时 采用小口喘气,以降低呼吸的幅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呼吸导致的运动模糊。(4)对比剂的 剂量及注 射时机:多数文献[4,5]报道心肌灌注首过期时用0.1mmol/kg总量10~15ml的Gd _DTPA,但我们应用中发现,首过期用剂量为0.1mmol/kg时,由于左心室对比剂的 浓度太高会掩盖心肌的灌注情况,不易很好地区分正常区与低灌注区。经我们多次试验得出 ,灌注首过期剂量用0.05mmol/kg,总量5~6ml是最合适的,当首过灌注成像扫描完成后 马 上再注射0.1mmol/kg,总量10~15ml的对比剂,并于首次注射后10~15min行延迟增强扫 描 。(5)延迟增强扫描的TI时间:延迟增强扫描序列主要成像参数控制是由TI时间决定的,所 有影响到心肌T1弛豫的因素如对比剂剂量、延迟时间、心率等均可干扰对病变心肌的观察, 故准确的TI时间是延迟增强扫描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TI选择230~350ms[6],但 要得到准确的TI时间,可以在延迟增强扫描前先扫lock_locker序列来测量出心肌的TI 值,将测量出的TI值填入延迟增强扫描序列中的TI参数栏。延迟增强扫描可重复几次,每向 后一次TI时间要增加20ms。主要扫描位置是心脏短轴面,也可加扫水平长轴位(四腔心位)和 垂直长轴位(二腔心位)。

总之,掌握好MRMPI的技术要点和受检者的适应症,成功完成MRMPI检查,从而为冠心病的临 床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Ranani K, Judd RM, Holly TA, et al.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disease and left vcntricular dysfunction[J]. Circulation,1998,98(24):2687-2 694.

[2]Wilke NM, Jerosch_HeroId M.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 ewith magnetic resonance first_pass imaging (review)[J]. Cardiol Clin,1998,16( 2):227-246.

[3]贾文霄,易华,王俭,等.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J].实用放 射学杂志,2009,25(1):97-100.

[4]Hill jM, Dick AJ, Raman VK, et al. Serial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 g of injected mesenchymal Stem cels[J]. Circulation,2003,108(8):1009-1014.

[5]Flacke SJ, Fischer SE, Lorenz CH. Measurement of the gadopentetate dimeglum ine partition coefficient in human myocardium in vivo:norma1 distribution and el evation in acute and chronic infaretion[J]. Radiology,2001,218(3):703-710.

[6]杨正汉,冯逢,王宵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6 0-564.

推荐访问: 灌注 心肌 成像 体会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