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保障粮食安全理论文章汇编(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保障粮食安全理论文章汇编(1,),供大家参考。
保障粮食安全的理论文章汇编
1.学习日报: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 3 - 2.学习日报:
牢记“国之大者” 有效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 - 9 - 3.林伟:
守住大国粮仓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 ........................ - 13 - 4.人民日报: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 - 15 - 5.市委书记高建军: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 22 - 6.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 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 - 25 - 7.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
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 31 - 8.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楼阳生: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 - 34 - 9.经济日报:
为粮食安全筑牢协同保障的基石 .............................. - 40 - 10.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
心系“国之大者”服务粮食安全 .............................. - 45 - 11.赵会生厅长:
用法治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 - 48 - 12.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宇雄局长:
织牢粮食安全保障网 ........................................ - 52 - 13.人民时评: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 - 56 -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学习日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粮食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再次对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要阐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科学把握好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粮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新粮食安全观,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端牢“中国饭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展现了深邃的战略思维、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民情怀、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揭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战略重点、实现路径和重大政策,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粮食安全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 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 1/5 的人口,从当年 4 亿人吃不饱到今天 14 亿多
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 7 年稳定在 6500 亿公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 483 公斤,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自觉对标看齐,心怀“国之大者”,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折不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要用心领会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底线思维,树立系统观念,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安全的全局意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坚持从全局看粮食问题,从战略上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
现阶段,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我国已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经过多年丰收之后,我国粮食供求出现一些阶段性变化,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坚持底线思维,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是出于战略考量,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二是我国进口粮食具有“大国效应”,一旦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容易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
三是我国农业就业人口仍有接近 1.8 亿人,过多进口粮食会冲击国内农业生产和农民就业。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要切实把着力点放在国内生产能力、必要的储备能力以及国际资源掌控能力上来。
一是藏粮于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 18 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只有两个年度小幅减产,打破了以往“两增一减一平”的怪圈,主要得益于耕地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
二是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产量却翻了一番多,主要靠提高单产。提高单产,主要靠良种、靠科技进步。
三是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国家逐步建立起粮食储备体系,管好用好“天下粮仓”,对于调节丰歉、平抑物价、保证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不断深化粮农领域国际合作。在毫不放松国内生产的同时,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全球范围内粮食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
资源。我国每年消费 2 亿多吨畜禽水产品、7 亿多吨蔬菜,与 6 亿多吨粮食一样,都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积极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业,探索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约束。
。
坚持完善政策体系,保护和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
一是保护农民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是调动。
科技人员积极性。聚焦良种良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农业科研人员创新举措,允许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持股兼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三是压实地方责任。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国即建立粮食省长负责制,目前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调动主产区积极性。
全力以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当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与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突出,粮食品种、区域等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刚性上升与增加种粮收益的矛盾突出,个别品种外采率高与国际贸易风险的矛盾突出。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紧扣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加大粮食产量、播种面积、
耕地保护和保供稳价等考核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扎实开展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压实各方责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从严惩治涉粮腐败,深化粮食储备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进一步优化依法治理的制度环境。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坚决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好永久基本农田并确保主要用于种粮。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提高稳产增产能力。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挖掘潜力新增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支持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把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紧抓实,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集成示范。始终立足抗灾夺丰收,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优化农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口粮等必保品种,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着力提高单产。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充分挖掘大豆增产空间和潜力,开展盐碱地大豆种植示范。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用地与养地相
结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贯彻大食物观,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
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认真组织粮食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多措并举组织好市场化收购,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强化储备调节。优化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储备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合理把握政策性粮食销售节奏和力度,增加市场有效供应。加强市场预期引导,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粮食来源市场。推进全产业链节约减损。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推进饲料减量替代,倡导节约消费。
牢记“国之大者” 有效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学习时报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基础,“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全球粮食安全拉响警报 联合国粮农组织分别于 1974 年、1983 年、1996 年三次对“粮食安全”作过详细定义。1974 年,强调粮食安全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 年,提出粮食安全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1996 年,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
2021 年 7 月 12 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发基金等多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了《2021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全球粮食安全进行全面评估的首份报告。报告指出,2020 年全世界有 7.2 亿至 8.11 亿人口面临饥饿,与 2019 年相比增加了 1.61亿人。2020 年还有近 23.7 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在短短一年内就增加了 3.2 亿人。
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全球经济以及粮食安全“雪上加霜”。2020 年 6 月16 日,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使公共卫生系统难以招架,对世界各地的经济造成强烈
冲击,有可能引发一场全球饥饿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农业劳动力短缺,不少国家受疫情影响耽误了耕种。在欧洲和北美,粮食生产主要靠移民。疫情之下,各国关闭边界,造成劳工流动受限,种植和收获粮食作物所需的劳动力面临严重短...
推荐访问: ) 标签 汇编 粮食安全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