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北宋旧曲新声课外自读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北宋旧曲新声课外自读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供大家参考。
课外自读 一、字音 凤栖.梧(qī) 伫.倚(zhù) 憔悴..(qiáo)(cuì) 不谙.(ān) 彩笺.(jiān) 右擎.苍(qínɡ) 貂裘.(qiú) 縠.纹(hú) 红蕖.(qú) 杖藜.(lí) 瑶.草(yáo) 虹霓.(ní) 溽.暑(rù) 芙蓉浦.(pǔ) 二、通假字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 “欹”通“倚”,靠 三、一词多义 (1) 会 ①会.挽雕弓如满月 副词,必然,一定②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动词,聚集③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动词,见面④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副词,恰逢,正赶上 (2)顾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动词,回头看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副词,不过,只是 四、古今异义 ①殷勤..昨夜三更雨 古义:情意深厚。
今义:热情而周到。
②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古义:无奈。
今义: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③山围故国.绕清江 古义:都城。
今义:国家。
五、名句默写 ①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⑤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⑦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⑧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⑨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 10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⑪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⑫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 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这是一首把伤春与怀人融于一体的名作。上阕写登楼望远,借景抒情。作者凭楼远眺,和风细细,草色凄迷,残照当楼,而词人的黯然神伤之情却无人能领会。下阕转入怀人。相思之深,即使强颜欢笑饮酒放歌也终觉无味,为所思之人日渐消瘦亦不后悔。末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朴实无华,流露出感人至深的悲情,一个为情所苦、九死未悔的痴人形象跃然纸上。本词结构独特,围绕“春愁”,先是借景抒情,继而寄情怀人,最终直抒喷薄的相思之情,感人肺腑,引人入胜,从而赢得了王国维“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之盛赞。
2.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这首词写离别相思之情。时间由夜到晓。上阕写室外室内的景物:细雨过后,槛菊笼在雾霭中像是凝着愁,兰花上沾带的露水似是滴泪;傍晚的寒意浸透了帘幕,有燕子双双穿过;圆圆的明月全然不顾词人的思念之苦,斜穿入户,更加突显出女主人公的孤独。下阕写次日白天的景色:昨夜的秋风吹落了满树的碧叶,天宇之间显得更加空旷,可以看得更加遥远。这一想法引着词人登上高楼,引颈天边。然而除了凋零的枯树残叶,还有不知延伸到何处的道路之外,又能看到什么呢?天高地阔处,只有无限的离愁,满腹相思没有倾诉处。此词构境高远悲凉,造句精警而意韵深长,佳句迭出,是抒写离愁别绪的名篇。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这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它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词的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抒写对不变表象下所包含的变化的感喟。起句写对酒听歌的环境,“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语句轻快流利,今年对酒听歌的环境和去年一样,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但可以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抒写了消逝中的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重在伤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的凋落,春的 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被阻止,但其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一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有所慰藉的同时,又不觉感到一丝惆怅。末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是词人在惋惜、欣慰、怅惘之余独自的沉思:在小园落英缤纷的小路上,词人独徘徊着、沉思着,像是要对所见所感所思来一番深沉的反省与思索,对上述现象的底蕴求得一个答案。
4.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这首词写闺怨,词风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词的上片重写景,说的是景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而词中的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曾经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词的下片写女子的情深。“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留住春,可惜的是风雨无情,留春不住,只好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词中的女主人公正在思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只看见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不禁感伤落泪。“泪眼问花花不语”,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幻化成花,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的发问,而花儿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5.欧阳修《朝中措 平山堂》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说:“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嘉祐元年(1056),刘原甫(名敞)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饯行。此词借送别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刘敞的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平山栏槛倚晴空”,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山色有无中”写凭栏远眺的情景。“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现在它们是好是坏呢?在这寥寥的几字中,饱含词人的深婉情感。词的下片写所送之人刘原甫。“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对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概括,把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行乐直须年 少,尊前看取衰翁”,这两句先以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现身说法,拨动人们的心弦。全词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层层转折,一气呵成,确是一首成功之作。
6.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宋代苏轼于公元 1075 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冬季创作的一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的作品。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全词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随从的武士都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卷平岗”,千骑奔驰,腾空越野,一幅壮观的守猎图跃然而出。“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词人说: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弯弓射猛虎吧!词的上片写了“出猎”这一特殊场合,写出了词人的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酣时胸胆还能够开扩,鬓边添了几根白发,又有什么要紧?词人写这首词时,才三十九岁,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功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词人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文章的最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他以“揽辔澄清”之志,写慷慨豪雄之词,提高了词的品味,扩大了词的意境,把词从花间柳下、浅斟低唱的靡靡之音中解放出来,使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对后世影响极深。
7.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自己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十年的生死相隔,世事茫茫,过去的美好情景难以忘怀。词人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随后词人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词的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著不舍的深情。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衬托出 对亡妻的思念,加深了词的悲伤基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词人凭借梦境回到了与妻子共度难忘岁月的故乡。那小室的窗前,妻子正在梳妆打扮,她的情态容貌,亲切而又熟悉,如同当年。夫妻相见,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词人把现实的情感融入了梦中,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的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三句,是写词人从梦境回到现实,环境凄清。词人猜想着已长眠的妻子,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里,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词人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词的意味更加蕴蓄有味。
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情。
8.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这首小词是苏轼贬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的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啼声。这一派画意风光,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诱发词人爱悦自然,执著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风水相遭,兴会飙举。于是词人在下阕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滤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谁说青春不能回复呢?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流么!不要徒发衰老的慨叹。表达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的豁达胸襟。
9.苏轼《临江仙 夜归临皋》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九月,记叙深秋之夜,词人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接着写词人到达寓所、在家门口停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这几句塑造了一位风神萧散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展示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两句化用《庄子》里的句子,原本是说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予,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苏轼政治上大受挫折,忧惧苦恼,向道家思想寻求超脱之方。这两句颇富哲理的议论,饱含着词人切身的感受,带有深沉的感情。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 然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当全身远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情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词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脱离了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说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表达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10.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