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6篇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6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篇1
摘 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我国;水资源;短缺
目 录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 4(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4
1、水资源定义 „„„„„„„„„„„„„„„„„„„„„„„„„ 4
2、水资源特点 „„„„„„„„„„„„„„„„„„„„„„„„„„4(二)水资源的重要性„„„„„„„„„„„„„„„„„„„„5
1、调节气候 „„„„„„„„„„„„„„„„„„„„„„„„„„„5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5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6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6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6
(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6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6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8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9
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9
(一)社会、自然原因 „„„„„„„„„„„„„„„„„„„9
1、人均水资源少 „„„„„„„„„„„„„„„„„„„„„„„„„9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9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9
(二)经济、人为原因„„„„„„„„„„„„„„„„„„„10
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10
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10
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10
(一)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10
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10
2、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11
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11
(二)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12
1、建造水库„„„„„„„„„„„„„„„„„„„„„„„„„„„12
2、跨流域调水„„„„„„„„„„„„„„„„„„„„„„„„„„12
3、地下蓄水„„„„„„„„„„„„„„„„„„„„„„„„„„„12
4、海水淡化„„„„„„„„„„„„„„„„„„„„„„„„„„„12
5、拖移冰山„„„„„„„„„„„„„„„„„„„„„„„„„„„12
6、恢复河、湖水质„„„„„„„„„„„„„„„„„„„„„„„„13
7、合理利用地下水„„„„„„„„„„„„„„„„„„„„„„„„13
结论
参考文献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1、水资源定义
水资源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动态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水量为7279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1995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按国际上现行标准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在1000~2000立方米时,会出现缺水现 4 象;少于1000立方米时,会出现严重缺水的局面。我国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350~750立方米之间,松辽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700 立方米,这些地区的用水紧张情况将长期存在。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例如黄河曾出现过连续11年(1922~1932年)的枯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少24%;也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年)的丰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19%。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我国降雨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长江以南地区河流汛期(4-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左右,华北地区的部分河流汛期(6-9月)可达80%以上。但由于我国的雨热同期优势,农作物可以尽量利用天然降水,为提高农业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他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根据1993年资料统计,北方五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和内陆河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5.3%,GDP占全国的45.2%,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南方四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片)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全国的34.7%,GDP占全国的54.8%,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81%。北方五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四片人均占有量的1/3。
(二)水资源的重要性
1、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 5 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中国2009年10月20日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 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1)全面缺水
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2)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在这期间,全国的用 7 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与2001年比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苏和广东,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3)水质不容乐观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Ⅲ类水质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究竟还有多少水是我们能饮用的。(4)排污冲破最后防线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1)北方干旱持续,缺水形势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黄河冲沙水被挤占,断流加剧。水污染发展,生态环境恶化;(2)南方洪涝灾害频繁出现,水污染得不到控制,造成了污染型缺水;
8(3)西北内陆地区水土资源过量开发,荒漠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生态型缺水;
(4)2001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26亿吨,全国评价河长中,Ⅳ类以上污染河长占38.6%,大部份地区供水安全得不到保证。
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水平的时候,必须进一步从人口、资源、环境的宏观视野,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制定新的水资源战略。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水利事业取得了跨越性进展。
(1)有效地减轻了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北方地区连续干旱。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洪涝灾害损失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均水平有所降低,干旱问题得到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基本上得到保障。
(2)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大局的水利基础设施,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3)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黄河、黑河等流域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17个省实施了用水定额管理,10多个省实施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国用水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万元工业增加值年均用水量是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得到加强。综合防治水土流失54万平方公里,比“九五”多31万平方公里。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域进行了水功能区划。依法加强取水许可、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自然原因
1、人均水资源少:据对我国30个省当地水资源分析,接近联合国公布的2000立方米警戒线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10个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1000立方米。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全国水资源 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年际变化很大,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开发利用困难等问题。
(二)经济、人为原因
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长,但供水总量增长缓慢。
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我国灌区大多是三、四十年前,有的甚至是几百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老化失修,配套不全,一直沿用传统的“上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古老方式,水的浪费十分严重。灌溉用水中有近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掉了,进入田间的另一半水,由于采用大水漫灌又有近一半渗漏、蒸发了。也就是说,现在全国用水的大头是白白损失了。国外先进的国家早在四五十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我国灌区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30-50年。
上述不利特点,使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比其他国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更为艰巨。
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
水是动植物体内和人的身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另外,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工农业生产中也不能离开水,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消耗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的水进行生产。另外,水在内河与海洋运输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淡水量不到水总量的1%。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联合国已经把我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人类现在用水量越来越大,且污染 也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一)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如炼钢厂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现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作为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主要手段。有的国家还辅设了专门供工业循环用水的管道,效果很好。我国近几年来,对水的重复利用也逐步开展起来。在一些水源特别紧张的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如大连市为79.5%,青岛为77.3%,太原为83.8%,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如果把全国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
2、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63%都被浪费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
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其它各片为0.5。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多亿m3。因此,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60年代在以色列发展起来的滴灌系统,可将水直接送到紧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发和渗漏水量减到最小。当前,国外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向是采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统,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输水快,配水均匀、水量损失小,不影响机耕等优点。此外,一些国家还研究了新的灌溉技术,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采用自动升降竖管等。内布拉斯加农业和自然资源研究所设计了一种灌溉计算机程序,利用各小型气象站收集来的数据计算各地区生长的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率,指导农民调整灌溉日期。自动灌溉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流量、监测渗漏、调节不同风速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用水量,并使肥料用量最佳化。我国最新的研究表明,覆盖滴灌对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灌溉技术。
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回收和重新使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在东京,城市水回收中心通过三级水处理厂慢沙过滤回收废水,氯化消毒后用于冲洗高层建筑的厕所。北京也曾修建过类似的“中水道”系统。
(二)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建造水库: 建造水库调节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不仅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务。目前,各国在江河上建造的库容超过1亿m3的水库共有1350个,总蓄水量达到4100km3。
然而,在很多工业发达国家,随着建库地址的选择日益困难,增加新蓄水设施的成本迅速提高,水库发展的速度明显减慢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库建造仍处于全盛时期。在建库时,还必须研究对流域和水库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2、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是一项耗资昂贵的增加供水工程,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调节。由于其耗资大、对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国家已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流域间调水。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和澳大利亚的雪山河调水工程以及我国近年来相继完成的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等工程都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供水的大工程,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已开始动工。
3、地下蓄水: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积极筹划人工补充地下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地方水利机构每年将25亿m3左右的水贮存地下。到1980年,该州已有3450万m3的水贮存在两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示范区内;其单位成本平均至少比新建地表水水库低35~40%。美国国会于1984年秋通过立法,批准西部17 个州兴建蓄水层回灌示范工程。在荷兰,实现人工补给地下水后,解决了枯水季节的供水问题,每年增加含水层储量200~300万m3。
4、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可解决海滨城市的淡水紧缺问题。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总能力为2.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1‟。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海水淡化设备能力占世界的60%,在沙特阿拉伯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管道引水工程。
5、拖移冰山: 此工程在近期内还不可能实现,仍处于计划阶段。据估计,南极的一小块浮冰就可获得10亿m3的淡水,可供400万人一年的用量。
6、恢复河、湖水质: 采用综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复河湖水质。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水体自净、污水处理规模、污水处理效率与水质目标及其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水质模拟预测及评价技术,寻求优化治理方案,制订水污染控制规划。采用这种方法治理的河流,如美国的特拉华河、英国的泰晤士河、加拿大的圣约翰河等水质都得到恢复,增加了淡水供应。
7、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A、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B、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垄断,健全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水督察体系。进一步改革水价,实行季节性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有益,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论: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新世纪我国水资源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低水平的人均供水量潜在危害,可能波及下个世纪。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继续深化取水许可制度,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推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制度。加强对地下水管理,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干旱期水资源应急管理预案,提出干旱期水资源分配的意见,并结合取水许可的计划用水监督实施。依靠科技进步,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结合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积极研究、开发、推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设备和技术,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参考文献]:
[1]李世祥,成金华,吴巧生。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2]陈梦筱。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J]。经济论坛。2006(09)[3]陆杰斌。中国水资源危机成因的经济分析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农学通报。2005(05)[4]冯宝平,张展羽。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04)[5]方红远著。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水量调控理论[M]。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4 [6]周少华。中国水资源安全现状及发展态势[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7]周泽民,乔建宁。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9)[8]程乖梅,何士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01)[9] Atsuhiko of ADCP data detided with a numerical model on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J]。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06,63(1)[10] Hong-dao Wang.The water resources of lakes in China.[J]。GeoJournal,2004,10(2)15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篇2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1我国水资源现状和水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存在以下特点,那就是总量多,但是人均量很少,同时地区差异较大。我国的总量在世界排名中居第四,但是人均指数连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都不是很够,是日本人均的一半,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是俄罗斯的十二分之一。总量2.8万亿。目前我国有16个省份的人均量已经严重的偏低,其中六个地区的人均量不超过500立方。有宁夏、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区。在北方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因为水源不足导致工厂不能有效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南方的水荒现象也较为严重。水资源非常可贵,我们人类却不能有效利用。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 5.5 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 14%以上。我国的主要江、河、湖等水域,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沱江等已检测出数百种有机物或被报道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物污染,在被检测出的有机物中一些有毒污染物含量超过了地面水质标准,其中不乏致癌物质。最近时间国家水利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治理宝华,但是受很多条件影响,水污染仍然很严重,绝大部分的城市污染很厉害,大约有一半的地区水质不达标。我国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其中农业多表现为大水漫灌,仅仅利用了一半都不到水源。同时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等不经过处理就排放,污染很多的河流等,似的水资源更加紧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是节约用水,综合治污。2 污染原因
很多原因都会带来污染,比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垃圾排放等。但是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自然性质的。另一个是人为性质的。具体讲讲人为性质,它按照污染源头又可以分为农业污染,工业废水,城市污水,以及固体污染四大方面。2.1 工业废水污染工业生产中主要用水来进行洗涤以及冷却等用途。好像没有哪种工业可以离开水单独存在;工业用水量还很大,在总用量中占绝大多数,通过数据显示,每一段钢材的产生就要耗费掉30 多吨的水源。一吨石油化工产品、一吨纸或一千度电需水200 至 500 多吨、而制造一吨人造纤维则需水 1000 吨以上。上述我们发现工业用水很多,同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量是整个废水量的大约三分之二。
2.2 城市污水污染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以及
工业密集于较小的地区,日常生活中我们产生的污水每人每天约有数百升左右,污浊负荷量为几十克BOD。这些污水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外,还有大量的细菌以及病毒。这种形式的污水会使得水质受污染,变臭。
2.3 农业回流水污染农业用水一般是用来灌溉农田,大部分的水都被蒸发掉了,剩下的沿着地表流失或者渗入土壤。因为我们耕种时会使用化肥等,此时的灌溉就会使得水体受有毒物质影响。这些物质化学稳定性极高,在自然界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全分解为无害物质,成为环境是长期存在的污染物质,又易溶解于脂肪能在动物和人体脂肪组织中积累起来千万危害,同时它难溶于水,借助水的流动而迁移到其它地方,使得许多没有使用过农药的地区,也受到了农药的危害。
2.4 固体废物污染及其它污染具体的固体物指的是农业的废物以及工业生产和生活的垃圾等,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很多,假如这些污染物流到水里就会污染水源。这种情况很复杂。有机物质经水中微生物分解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各种有毒物质使水体具有毒性,工业生产带来的像是二氧化硫之类的废气,如果经由雨水化到水里,就会形成亚硫酸,它又同水中的氧作用,从而产生具有更大危险性的物质。垃圾站里的垃圾被雨水冲洗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就会渗到水里,污染水源。3针对原因采取的对策
通过描述我们发现了很多的原因都会导致污染,因此我们研制了一套治理策略。3.1降低使用量我国的水资源使用情况是,资源紧张,但是浪费严重。同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耗水量比较严重;这不仅仅会造成浪费,更多的是导致污染。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可以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提高利用率等方法来有效的控制。3.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要想做好控制工作,工业是重点。必须对有毒物质进行分类处理。随着各项设施的完善,我们能够有效的开展集中处理,将污水处理和工业治理有机的结合。3.3 产业结构调整:水源本身没有很好的自净能力,认真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污染,发展经济。对于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停业整顿等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对农业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尤其是干旱地区。3.4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做好综合防治以及生态示范等才能有效地控制这种污染。
3.5 开发新水源:我们必须要做好节约工作,不断的进行宣传。已经实行的南水北调对北方地区的旱情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修建水库以及净化海水等等的方式来缓解紧张的局面,但是具体施工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6 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4 结论
由于淡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工农业以及生活等用水量却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导致了水资源严重的短缺。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目前各国水利工作的重点都放到控制水污染方面。只有做好了开发利用工作,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加以有效节约,才能综合的实现管理。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相当幅度地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我们要大力宣传节水知识,以此来提供人们的节水思想,真正的实现节水型的社会发展模式。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1]沈国航,王礼先。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钱易,刘昌明,邵益生。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正朝着平稳快速的方向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比如工业就是很典型的,虽然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其中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最常见的水污染现象。笔者接下来就针对目前存在的水污染状况认真地分析解决的方法,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建设,更好的维护生态平衡。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水污染;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江河湖泊整体性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包括长江、黄河、海河以及淮河在内的四大流域污染问题普遍且严重,重度污染河流数量呈现出显著的蔓延趋势,近90%的湖泊均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其次,我国城乡地区饮用水水质问题严峻:我国现阶段有过半比例的城镇水源已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近40%比例的水源已完全无法引用,由此导致社会大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我国局部海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各类放射性物质与化学物质直接倾倒海域导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问题日益堪忧。与此同时,河流携带进入海域的污染物总量不断增长,导致海域水资源平衡破坏严重。2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分析(1)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就我国而言,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不具备节能降耗的意识与动力。在价值最大化经营管理目的的驱使之下,企业所开展的技术改造工程往往是以再生产的扩大为直接目的的,由此导致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指标在工业生产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之下呈现出了显著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江海湖泊,污水处理厂与污水处理管道流于形式,导致水体污染严重。(2)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为提高农作物的产出效率,农民往往超标使用具有高毒性与高扩散性的化肥及农药。这部分农药在附着于农作物表面的过程当中会直接被农作物植株所吸收,一部分挥发,而另一部分则被吸收与土壤与水分当中,由此经地表径流与雨水冲刷直接排放进自然水体当中。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氮肥的施作在无形中加重了温室效益的蔓延,从而形成了一种由自然水体污染到空气污染的蔓延式污染,危害极大。
(3)国家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性问题。我国政府在核算国民经济经济增长速度的过程当中主要依赖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产品产量等直接性指标,对于资源消耗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相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关注不多。政策导向存在的偏差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增无减。一方面,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使得部分高污染企业直接设厂在水体流域上流位置,加重流域覆盖区域内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使得与日俱增的废水排放量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的处理,从而加重水资源污染。(4)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存在一定问题。受到宣传力度不到位与国家政策导向偏差性问题的影响,社会大众对于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力度不够。生活垃圾随意的倾倒使得城市水体在雨水冲刷下更为严重,进而导致城市水资源污染源多样,最终使得水资源污染防治难度加大。3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对策分析(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问题。企业,特别是高污染企业应当以工业废水处理及再利用循环系统的技术改造为途径合理控制废水排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将地方财政资金按一定比例投入到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管线以及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项目当中。整个地方污水一定要做到集中排放,集中处理。
(2)加大生态产业推进力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发展结构应当有所调整,明确节水型、清洁型产业的中心地位。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工业的扶持力度,尽可能的清除存在于工业污水中的二氧化碳以及生化需氧量,以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应当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在不影响农作物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毒性低且残留期短的化肥与农药,制造业产业应当推行生态化的营销方式,控制商品包装过度,并加大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力度。
(3)重视绿色GDP核算纳入政绩考核的
工作力度。就我国而言,现阶段所推行的GDP核算方式并没有针对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加以考量,七所反映的社会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水平并不全面与真实。要想防治水资源污染问题,就应当推行绿色的GDP核算方式,将水质污染因素、环境恶化因素以及财富报废损失项目从原GDP核算结果当中予以剔除,以此获取政府相关部门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重视力度。与之相对应的是:政绩考核中绿色GDP核算的中心地位。政府应当构建相应的负责制度与问责制度,从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入手,极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力度。(4)增强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媒体在宣传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大众作为水资源保护的直接践行者与受益人,应当具备水资源保护的行为意识。地方政府可授权媒体以日报、周报、月报以及年报的方式将地区水质变化状态公布在各种信息媒介之上,并倡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当中,实现水资源保护的全民动员。该湖泊底泥生态疏浚属于水生态治理措施,目的在于清除沉积物表层的氮磷,有机质的富集层。其实质是切断湖体内营养盐物质 循环锁链的技术措施,将富含营养盐的物质出湖体,属生态工程范畴。环境生态疏浚的技术路线中,必须注意到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概念,达到费省效宏,投入和产出行动的平衡。实施的技术路线、方法、设备、作业方式、清除最佳作业期等都有特殊要求,疏浚淤泥处理应注意二次污染。它有别于工程清淤概念,工程疏浚为物理工程,按工程目的要求,计算疏浚的深度和底部标高,以设计高程、土方量、疏浚后几何形状尺寸作为控制依据(图1)。2.2 生态疏浚方式
鉴于生态疏浚目的和表层淤积物特点,宜采用分区机械化作业和封闭吸疏式作业,可避免产生大的扰动和发生清泥沙而未清营养盐的问题。疏浚目的是清除污染物、营养盐,泥沙仅仅是营养盐的载体,作业方式千万不能错。疏浚时应采用特殊技术和装置,关键是密闭和抽吸,否则会大大降低疏浚效果。2.3 生态疏浚厚度
生态疏浚为两层物质的清除:(1)淤泥表层沉积物的清除。有机营养盐富集层主要在0~25cm左右,考虑到沉积区微地形不均匀影响,淤泥疏浚深度以40~50cm为宜。
(2)在底泥沉积层界面—水土界面,有2~7cm左右半悬浮的类胶体状有机物质,这部分物质除一部分藻类活体、浮游动植物外,还有死亡的藻类和动植物残骸。更重要的是在水土界面特定的生化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半悬浮状的类胶体物质,这部分物质营养盐含量很高,务必予以清除。2.4 施工区域和重点
该湖泊面积大,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实施全面疏浚。施工重点应在污染淤积严重、重要城市的供水水源地取水口和重点风景旅游区,清淤范围考虑200~300m的安全范围,按实际需要和财政能力分有计划实施。底泥疏浚工程投资很大,必须充分论证,疏浚目的是治理水污染,而不是湖体库容疏浚。2.5 施工时期
生态疏浚作业最佳施工期为冬初至春末。这一时期该湖泊正处于低水位期,湖面风浪较小,湖泊水体交换缓慢,沉积物基本处于相对静态。死亡的藻类和浮游生物残骸沉积于底泥表面;活体藻类因水温低、日照强度小,大部分积聚在水土界面上,呈休眠状态,此时开展生态疏浚可做到费省效宏,最大限度地去除营养物质。此外,低水位也有利于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2.6 技术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经济性底泥疏浚过程可能导致底泥重新悬浮,水体透明度下降。底泥及间隙水中高浓度的有机物、CH4、H2S、NH 3也随之扩散至水体中,促进藻类生长,同时消耗大量溶解氧。疏浚破坏了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使其失去竞争优势,可能导致藻类大量增殖。疏挖表层底泥还破坏了底栖生物群落,可能需要2~3年才能恢复。底泥疏浚期间,湖泊供水、航运、娱乐和人工养殖等用途将受到影响,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疏浚还会产生大气和噪声污染,影响周围居民,这些属于短期影响。相比之下,污染堆场的影响属于长期的,污泥在自然降雨及地表冲刷情况下,可能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7 清淤物的堆放
应加强施工期的采样监测和事先监测,以免造成二次污染或污染物迁移。一般肥力高又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可用于农田、菜地和果园肥田;肥力低且含有毒物质的应慎重移出影响区外填埋。也可把生态疏浚和资源利用结合起来,开辟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生态疏浚出来的是泥水混合物,在设定的堆泥场要采用封闭围隔处理,防止高浓度营养盐澄清水返流入河流、湖泊中,拟建立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氧化塘,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有的湖泊疏浚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就是疏漏了堆泥场澄清水的处理。对重点危害区进行生态疏浚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决策时必须谨慎,应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确保万无一失。3 建议
适当的疏浚可在短期内改善水质,但从月和季以上长时段看,疏浚底泥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充要条件,而减少外污染源、改善生态结构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途径。同时,应注意疏浚作为环境工程的投入产出比及其可能对生态修复的负面影响。作为一种环境保护技术,底泥疏浚必须与后续的底泥处理、处置、管理以及间隙水处理配套实施,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污染底泥疏浚,一定深度表层底泥疏浚后,可显著降低内源营养负荷的重污染湖区(实施范围和条件),通常可短期内明显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氮、磷和COD等含量(预期治理效果)。虽然湖泊内部治理有其重要性,但外源的污染控制是最根本的,没有外源控制作为长期保证的湖内治理,不可能取得稳定持久的成功。欲使该湖泊水体特别是水源区水质在较短时期内得到改善,单纯依赖和等待外污染源控制也不切实际的,其中存在水体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时间问题。因此,在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控制下,在湖内进行一些见效快、局部性的治理技术,消减局部污染负荷和取出营养物,扩大水环境容量,有望在较短时间内使局部水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以缓解该湖泊亟待解决的可利用水源的供需矛盾,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杨惠青。湖泊污染内源治理中的环保疏浚[J]。水运工程,2000(11)。[2] 濮培民,王国祥,胡春华,等。底泥疏浚能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吗[J]。湖泊科学,2000,12(3)。4 结语
总而言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复杂且长期的
系统性工程。社会各方各界的力量需要在引导下充分调动,结合包括行政、法律、经济以及工程技术等多方措施手段,找准切入点,针对我国水资源污染特点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才有望构建一个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和谐共存的社会环境。以上是本文针对水资源污染问题作出的几点分析与研究,侧重于对现阶段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参考文献
[1] 吴小刚,尹定轩,宋洁人,等。我国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若干问题评述[J]。水资源保护,2006,22(2),76-79.[2] 张静,温涛。重庆市供水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14-17.[3] 王豪,任元军。水资源污染与水资源的减少[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9-54.[4] 王群,林世崇,魏小伟,等。日照市水资源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措施[J]。山东水利,2006(8):4-5.[5] 程思良。论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J]。学术论坛,2009,32(2):31-35.(上接 146 页)
一、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河流有机物污染严重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并呈不断扩大的态势。水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恶化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大型淡水湖中,太湖、滇池、巢湖、洞庭湖,洪泽湖都不同程度地处于被污染状态,我省的白洋淀污染也比较严重。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些年,全国惊现了许多癌症村、死亡村,在这样的村庄,因水污染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对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
二、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1.工业废水、废物排放是水资源污染的罪魁祸首
我国水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改革开放近 30 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污水和废渣的排放量也迅猛增加。虽然我国对工业“三废”的排放已加大了处理力度,关闭了许多对水资源有严重污染的企业,但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放纵下,污水的排放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地方企业的排放量尤为严重。由于地方企业废水大量的排放,导致了农村的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例如,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在10 多年前,这里的宣惠河河水还是清水潺潺,有鱼有虾。而自从这里建立了一些化工厂以后,如今确是污水横流,渗入地底,现在有些井水都是黄的。工厂污水排放的下游是人口密集的数十个村落。百姓深受污染之害,贫病交加,怨声载道。村民患癌症的逐年增多,新出生的畸形婴儿也明显增多。村庄数十人疑因饮用被污染井水患癌症去世。同时,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形成污染也很严重,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不但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还对空气,地下水,河流等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害,而且使江湖面积缩小,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会渗入地下,造成农、渔类产品污染。
2.农业化肥和农药广泛、大量使用也是构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面临的污染亦非常严重,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在农业生产用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对土壤和地下水,以及河流、湖泊都带有污染危害,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中的养分容易流失,最后污染了地下水。农药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对粮食、蔬菜、水果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3.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日渐严重 我国人口多,居民的生活垃圾量大,据统计,4亿多城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 1kg 左右的垃圾;10亿多农村人,每人每天产0.6kg左右的垃圾,一天就能产生90万吨生活垃圾,每年则产生 3.2 亿吨垃圾。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由于我国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速度慢,再利用效率很低,许多垃圾要滞留在城区堆放在城里地表上或运输到郊区堆放不仅占据了大面积的土地,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卫生环境,污染城市,还会产生各种病菌,这些病菌会污染空气和地下水,导致环境污染,威胁饮水和农产品安全。综上所述,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治理的速度跟不上污染的速度。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具有直接性、持续性、潜伏性。一些损害甚至是永久性地危及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利益。为此,完善水污染治理立法,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启动更强制的防控措施,已迫在眉睫。否则,中国人民及其子孙后代将会付出远比几万亿 GDP 的经济发展成果高出许多的更为沉重和沉痛的代价。
三、治理与防控中国水污染的对策
中国水污染的治理任务是艰巨的,也是要在当前和近期付出很大经济代价的,不下狠心治理就难以奏效,这是不争的事实和必须明确的观点。为了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留下一个正常的生存环境,我们不能再靠零打碎敲的方式、隔靴搔痒的方式来治理环境污染特别是水资源的污染了。笔者认为,尽管这 20 多年来,国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不少的明文法规,但还是没有把水资源的好坏作为一个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的重要条件与尺度,对水污染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还缺乏综合的考虑,在抓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上,有点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问题,这也加剧了我国资源环境的矛盾,阻碍了国家正在全力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秉承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于经济利益的正常理念,从战略角度出发来对待水资源水环境的污染问题,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悬崖勒马,放弃把 GDP 指标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的错误导向,加大治理水污染隐患,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健、健康与和谐地向前发展,以造福人民和人民的子孙后代。根据目前的水污染国情的严重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地方经济保护势力作怪这几点来看,笔者建议中央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根除水污染危害的发生和水污染的潜在威胁。1.首先要在工业方面的水污染开展普查和治理
(1)开展水污染工业企业的快速普查,掌握水污染企业的名单和水污染状况。国务院要成立水污染快速普查机构,即“国务院水污染普查办”。国务院水污染普查办要研究和制定普查令,普查表,并把普查令和普查表格下达各级政府,明确责任和查处办法,各级政府要把普查表格直接发给管辖范围的每一个大中小工业企业,要求必须实事求是地填报,并限期完成填报,各工业企业要把填报的普查表直接上传到国家普查办。
(2)国务院水污染普查办及时整理普查资料,对确认的水污染企业和当地政府要发出限期水污染治理的整改通知。各级政府对企业的水污染的治理和整改工作开展协助和督察,促使积极完成整改。在整治的过程中,可采取一些经济手段,调动企业处理污水的积极性,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将污水处理的行为转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3)水污染治理和整改期限到期后,各级政府要检查所辖企业的水污染治理和整改结果,并及时把治理和整改完成情况写成汇报直接上报给国务院普查办。国务院普查办对未完成水污染治理和整改的企业,列出需要关闭停产的企业名单,由国务院办公厅向这些企业下达停产和不得继续污染水资源的通令。
(4)对因水污染而停产关门的企业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继续进行水污染企业要追究企业和当地政府的责任,对在水污染普查中出现的弄虚作假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权。要把水污染的治理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必要条件,并明确法律责任,从而有效地制约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提高地方官员的水资源法律意识及法规执行的有效性。
(5)普查结束后,国务院要做出有关水污染企业的零上报制度和检抽查活动,并出台工业企业水污染常规治理和监控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治理好工业的“三废”排放和污染治理,形成工业污染的严密监督机制和长期的政府管理行为。2.加强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农业生产上给水源造成最大、最典型的危害原因是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无节制的广泛大量地使用。要注意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水污染的监督和预防。要从政策上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控制农药、化肥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防患于未然。对污染性和危害较大的农药、化肥要限制生产与销售。引导和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耕细作,机械铲耥,人工除草,少用对土壤有害的化肥和一些化学除草剂,多使用农家肥或复合肥,促进地力恢复。农业生产科研部门和管理部门要在无公害农业生产上担当起科研、技术指导和服务的责任。科学的评估,检测农产品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土地污染积状况,建立农业生产和有害农产品预警指标体系,监督水污染的发生,科学开展治理活动,加强农业的无公害生产。
3.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和城市垃圾的处理厂,消除城市垃圾隐患要大力开发或借鉴日本等国的先进的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加强城市环保建设,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干净的生活空间和清洁的饮用水条件。实现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水向江河湖海的排放。在缺水城市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做好配套利用。例如,可用处理过后的废水供应一些城市建设活动,服务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样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也可以减少城市污水向大河大湖的排放与污染。
四、结束语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它是一切生命之源,健康之本。处在经济强劲发展中的中国,目前水污染十分严重,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国家管理不利。2009 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还没有完全起到对水资源的保护作用。水资源的污染对国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已暴露出很大的威胁和产生了一些严重的实际危害。我们首要的问题是要重新解决认识问题。立刻清醒起来和行动起来,坚决治理和控制水污染的源头,实现用水安全。我们已经付出了水污染给许多人带来的多少人的牺牲生命和健康的沉痛代价,要治理水资源隐患还要付出更高的另一种代价。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决不应该成为水资源污染的借口和理由,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才是中国百姓的所急所盼。“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宁肯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少生产点 GDP,保护好水源等安全的生活条件总比以牺牲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的代价换来的财富更好和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只有大力控制和治理各种水源的污染,才能给人民带来用水安全感和社会的扎实进步。参考文献
[1] 袁巍。盐城水污染案件及其它[J]。世界环境,2010,(2)。[2] 张昕。关于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1,(1)。[3] 刘鸿志。新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分析和建议[J]。环境保护 200,(1)。[4] 国土资源部,图文:触目惊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J]。人民网,2007,(5)。[5]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M]。中国政府网,2009,(8)。[6] 人民网,全国多地现“癌症村”[J]。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10,14.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篇3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1我国水资源现状和水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存在以下特点,那就是总量多,但是人均量很少,同时地区差异较大。我国的总量在世界排名中居第四,但是人均指数连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都不是很够,是日本人均的一半,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是俄罗斯的十二分之一。总量2.8万亿。目前我国有16个省份的人均量已经严重的偏低,其中六个地区的人均量不超过500立方。有宁夏、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区。在北方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因为水源不足导致工厂不能有效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南方的水荒现象也较为严重。水资源非常可贵,我们人类却不能有效利用。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 5.5 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 14%以上。我国的主要江、河、湖等水域,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沱江等已检测出数百种有机物或被报道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物污染,在被检测出的有机物中一些有毒污染物含量超过了地面水质标准,其中不乏致癌物质。最近时间国家水利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治理宝华,但是受很多条件影响,水污染仍然很严重,绝大部分的城市污染很厉害,大约有一半的地区水质不达标。我国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其中农业多表现为大水漫灌,仅仅利用了一半都不到水源。同时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等不经过处理就排放,污染很多的河流等,似的水资源更加紧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是节约用水,综合治污。2 污染原因
很多原因都会带来污染,比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垃圾排放等。但是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自然性质的。另一个是人为性质的。具体讲讲人为性质,它按照污染源头又可以分为农业污染,工业废水,城市污水,以及固体污染四大方面。2.1 工业废水污染工业生产中主要用水来进行洗涤以及冷却等用途。好像没有哪种工业可以离开水单独存在;工业用水量还很大,在总用量中占绝大多数,通过数据显示,每一段钢材的产生就要耗费掉30 多吨的水源。一吨石油化工产品、一吨纸或一千度电需水200 至 500 多吨、而制造一吨人造纤维则需水 1000 吨以上。上述我们发现工业用水很多,同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量是整个废水量的大约三分之二。
2.2 城市污水污染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以及
工业密集于较小的地区,日常生活中我们产生的污水每人每天约有数百升左右,污浊负荷量为几十克BOD。这些污水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外,还有大量的细菌以及病毒。这种形式的污水会使得水质受污染,变臭。
2.3 农业回流水污染农业用水一般是用来灌溉农田,大部分的水都被蒸发掉了,剩下的沿着地表流失或者渗入土壤。因为我们耕种时会使用化肥等,此时的灌溉就会使得水体受有毒物质影响。这些物质化学稳定性极高,在自然界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全分解为无害物质,成为环境是长期存在的污染物质,又易溶解于脂肪能在动物和人体脂肪组织中积累起来千万危害,同时它难溶于水,借助水的流动而迁移到其它地方,使得许多没有使用过农药的地区,也受到了农药的危害。
2.4 固体废物污染及其它污染具体的固体物指的是农业的废物以及工业生产和生活的垃圾等,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很多,假如这些污染物流到水里就会污染水源。这种情况很复杂。有机物质经水中微生物分解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各种有毒物质使水体具有毒性,工业生产带来的像是二氧化硫之类的废气,如果经由雨水化到水里,就会形成亚硫酸,它又同水中的氧作用,从而产生具有更大危险性的物质。垃圾站里的垃圾被雨水冲洗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就会渗到水里,污染水源。3针对原因采取的对策
通过描述我们发现了很多的原因都会导致污染,因此我们研制了一套治理策略。3.1降低使用量我国的水资源使用情况是,资源紧张,但是浪费严重。同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耗水量比较严重;这不仅仅会造成浪费,更多的是导致污染。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可以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提高利用率等方法来有效的控制。3.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要想做好控制工作,工业是重点。必须对有毒物质进行分类处理。随着各项设施的完善,我们能够有效的开展集中处理,将污水处理和工业治理有机的结合。3.3 产业结构调整:水源本身没有很好的自净能力,认真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污染,发展经济。对于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停业整顿等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对农业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尤其是干旱地区。3.4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做好综合防治以及生态示范等才能有效地控制这种污染。
3.5 开发新水源:我们必须要做好节约工作,不断的进行宣传。已经实行的南水北调对北方地区的旱情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修建水库以及净化海水等等的方式来缓解紧张的局面,但是具体施工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6 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4 结论
由于淡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工农业以及生活等用水量却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导致了水资源严重的短缺。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目前各国水利工作的重点都放到控制水污染方面。只有做好了开发利用工作,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加以有效节约,才能综合的实现管理。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相当幅度地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我们要大力宣传节水知识,以此来提供人们的节水思想,真正的实现节水型的社会发展模式。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1]沈国航,王礼先。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钱易,刘昌明,邵益生。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正朝着平稳快速的方向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比如工业就是很典型的,虽然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其中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最常见的水污染现象。笔者接下来就针对目前存在的水污染状况认真地分析解决的方法,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建设,更好的维护生态平衡。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水污染;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江河湖泊整体性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包括长江、黄河、海河以及淮河在内的四大流域污染问题普遍且严重,重度污染河流数量呈现出显著的蔓延趋势,近90%的湖泊均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其次,我国城乡地区饮用水水质问题严峻:我国现阶段有过半比例的城镇水源已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近40%比例的水源已完全无法引用,由此导致社会大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我国局部海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各类放射性物质与化学物质直接倾倒海域导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问题日益堪忧。与此同时,河流携带进入海域的污染物总量不断增长,导致海域水资源平衡破坏严重。2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分析(1)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就我国而言,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不具备节能降耗的意识与动力。在价值最大化经营管理目的的驱使之下,企业所开展的技术改造工程往往是以再生产的扩大为直接目的的,由此导致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指标在工业生产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之下呈现出了显著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江海湖泊,污水处理厂与污水处理管道流于形式,导致水体污染严重。(2)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为提高农作物的产出效率,农民往往超标使用具有高毒性与高扩散性的化肥及农药。这部分农药在附着于农作物表面的过程当中会直接被农作物植株所吸收,一部分挥发,而另一部分则被吸收与土壤与水分当中,由此经地表径流与雨水冲刷直接排放进自然水体当中。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氮肥的施作在无形中加重了温室效益的蔓延,从而形成了一种由自然水体污染到空气污染的蔓延式污染,危害极大。
(3)国家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性问题。我国政府在核算国民经济经济增长速度的过程当中主要依赖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产品产量等直接性指标,对于资源消耗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相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关注不多。政策导向存在的偏差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增无减。一方面,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使得部分高污染企业直接设厂在水体流域上流位置,加重流域覆盖区域内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使得与日俱增的废水排放量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的处理,从而加重水资源污染。(4)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存在一定问题。受到宣传力度不到位与国家政策导向偏差性问题的影响,社会大众对于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力度不够。生活垃圾随意的倾倒使得城市水体在雨水冲刷下更为严重,进而导致城市水资源污染源多样,最终使得水资源污染防治难度加大。3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对策分析(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问题。企业,特别是高污染企业应当以工业废水处理及再利用循环系统的技术改造为途径合理控制废水排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将地方财政资金按一定比例投入到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管线以及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项目当中。整个地方污水一定要做到集中排放,集中处理。
(2)加大生态产业推进力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发展结构应当有所调整,明确节水型、清洁型产业的中心地位。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工业的扶持力度,尽可能的清除存在于工业污水中的二氧化碳以及生化需氧量,以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应当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在不影响农作物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毒性低且残留期短的化肥与农药,制造业产业应当推行生态化的营销方式,控制商品包装过度,并加大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力度。
(3)重视绿色GDP核算纳入政绩考核的
工作力度。就我国而言,现阶段所推行的GDP核算方式并没有针对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加以考量,七所反映的社会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水平并不全面与真实。要想防治水资源污染问题,就应当推行绿色的GDP核算方式,将水质污染因素、环境恶化因素以及财富报废损失项目从原GDP核算结果当中予以剔除,以此获取政府相关部门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重视力度。与之相对应的是:政绩考核中绿色GDP核算的中心地位。政府应当构建相应的负责制度与问责制度,从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入手,极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力度。(4)增强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媒体在宣传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大众作为水资源保护的直接践行者与受益人,应当具备水资源保护的行为意识。地方政府可授权媒体以日报、周报、月报以及年报的方式将地区水质变化状态公布在各种信息媒介之上,并倡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当中,实现水资源保护的全民动员。该湖泊底泥生态疏浚属于水生态治理措施,目的在于清除沉积物表层的氮磷,有机质的富集层。其实质是切断湖体内营养盐物质 循环锁链的技术措施,将富含营养盐的物质出湖体,属生态工程范畴。环境生态疏浚的技术路线中,必须注意到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概念,达到费省效宏,投入和产出行动的平衡。实施的技术路线、方法、设备、作业方式、清除最佳作业期等都有特殊要求,疏浚淤泥处理应注意二次污染。它有别于工程清淤概念,工程疏浚为物理工程,按工程目的要求,计算疏浚的深度和底部标高,以设计高程、土方量、疏浚后几何形状尺寸作为控制依据(图1)。2.2 生态疏浚方式
鉴于生态疏浚目的和表层淤积物特点,宜采用分区机械化作业和封闭吸疏式作业,可避免产生大的扰动和发生清泥沙而未清营养盐的问题。疏浚目的是清除污染物、营养盐,泥沙仅仅是营养盐的载体,作业方式千万不能错。疏浚时应采用特殊技术和装置,关键是密闭和抽吸,否则会大大降低疏浚效果。2.3 生态疏浚厚度
生态疏浚为两层物质的清除:(1)淤泥表层沉积物的清除。有机营养盐富集层主要在0~25cm左右,考虑到沉积区微地形不均匀影响,淤泥疏浚深度以40~50cm为宜。
(2)在底泥沉积层界面—水土界面,有2~7cm左右半悬浮的类胶体状有机物质,这部分物质除一部分藻类活体、浮游动植物外,还有死亡的藻类和动植物残骸。更重要的是在水土界面特定的生化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半悬浮状的类胶体物质,这部分物质营养盐含量很高,务必予以清除。2.4 施工区域和重点
该湖泊面积大,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实施全面疏浚。施工重点应在污染淤积严重、重要城市的供水水源地取水口和重点风景旅游区,清淤范围考虑200~300m的安全范围,按实际需要和财政能力分有计划实施。底泥疏浚工程投资很大,必须充分论证,疏浚目的是治理水污染,而不是湖体库容疏浚。2.5 施工时期
生态疏浚作业最佳施工期为冬初至春末。这一时期该湖泊正处于低水位期,湖面风浪较小,湖泊水体交换缓慢,沉积物基本处于相对静态。死亡的藻类和浮游生物残骸沉积于底泥表面;活体藻类因水温低、日照强度小,大部分积聚在水土界面上,呈休眠状态,此时开展生态疏浚可做到费省效宏,最大限度地去除营养物质。此外,低水位也有利于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2.6 技术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经济性底泥疏浚过程可能导致底泥重新悬浮,水体透明度下降。底泥及间隙水中高浓度的有机物、CH4、H2S、NH 3也随之扩散至水体中,促进藻类生长,同时消耗大量溶解氧。疏浚破坏了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使其失去竞争优势,可能导致藻类大量增殖。疏挖表层底泥还破坏了底栖生物群落,可能需要2~3年才能恢复。底泥疏浚期间,湖泊供水、航运、娱乐和人工养殖等用途将受到影响,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疏浚还会产生大气和噪声污染,影响周围居民,这些属于短期影响。相比之下,污染堆场的影响属于长期的,污泥在自然降雨及地表冲刷情况下,可能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7 清淤物的堆放
应加强施工期的采样监测和事先监测,以免造成二次污染或污染物迁移。一般肥力高又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可用于农田、菜地和果园肥田;肥力低且含有毒物质的应慎重移出影响区外填埋。也可把生态疏浚和资源利用结合起来,开辟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生态疏浚出来的是泥水混合物,在设定的堆泥场要采用封闭围隔处理,防止高浓度营养盐澄清水返流入河流、湖泊中,拟建立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氧化塘,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有的湖泊疏浚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就是疏漏了堆泥场澄清水的处理。对重点危害区进行生态疏浚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决策时必须谨慎,应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确保万无一失。3 建议
适当的疏浚可在短期内改善水质,但从月和季以上长时段看,疏浚底泥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充要条件,而减少外污染源、改善生态结构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途径。同时,应注意疏浚作为环境工程的投入产出比及其可能对生态修复的负面影响。作为一种环境保护技术,底泥疏浚必须与后续的底泥处理、处置、管理以及间隙水处理配套实施,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污染底泥疏浚,一定深度表层底泥疏浚后,可显著降低内源营养负荷的重污染湖区(实施范围和条件),通常可短期内明显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氮、磷和COD等含量(预期治理效果)。虽然湖泊内部治理有其重要性,但外源的污染控制是最根本的,没有外源控制作为长期保证的湖内治理,不可能取得稳定持久的成功。欲使该湖泊水体特别是水源区水质在较短时期内得到改善,单纯依赖和等待外污染源控制也不切实际的,其中存在水体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时间问题。因此,在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控制下,在湖内进行一些见效快、局部性的治理技术,消减局部污染负荷和取出营养物,扩大水环境容量,有望在较短时间内使局部水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以缓解该湖泊亟待解决的可利用水源的供需矛盾,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杨惠青。湖泊污染内源治理中的环保疏浚[J]。水运工程,2000(11)。[2] 濮培民,王国祥,胡春华,等。底泥疏浚能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吗[J]。湖泊科学,2000,12(3)。4 结语
总而言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复杂且长期的
系统性工程。社会各方各界的力量需要在引导下充分调动,结合包括行政、法律、经济以及工程技术等多方措施手段,找准切入点,针对我国水资源污染特点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才有望构建一个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和谐共存的社会环境。以上是本文针对水资源污染问题作出的几点分析与研究,侧重于对现阶段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参考文献
[1] 吴小刚,尹定轩,宋洁人,等。我国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若干问题评述[J]。水资源保护,2006,22(2),76-79.[2] 张静,温涛。重庆市供水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14-17.[3] 王豪,任元军。水资源污染与水资源的减少[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9-54.[4] 王群,林世崇,魏小伟,等。日照市水资源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措施[J]。山东水利,2006(8):4-5.[5] 程思良。论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J]。学术论坛,2009,32(2):31-35.(上接 146 页)
一、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河流有机物污染严重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并呈不断扩大的态势。水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恶化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大型淡水湖中,太湖、滇池、巢湖、洞庭湖,洪泽湖都不同程度地处于被污染状态,我省的白洋淀污染也比较严重。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些年,全国惊现了许多癌症村、死亡村,在这样的村庄,因水污染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对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
二、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1.工业废水、废物排放是水资源污染的罪魁祸首
我国水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改革开放近 30 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污水和废渣的排放量也迅猛增加。虽然我国对工业“三废”的排放已加大了处理力度,关闭了许多对水资源有严重污染的企业,但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放纵下,污水的排放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地方企业的排放量尤为严重。由于地方企业废水大量的排放,导致了农村的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例如,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在10 多年前,这里的宣惠河河水还是清水潺潺,有鱼有虾。而自从这里建立了一些化工厂以后,如今确是污水横流,渗入地底,现在有些井水都是黄的。工厂污水排放的下游是人口密集的数十个村落。百姓深受污染之害,贫病交加,怨声载道。村民患癌症的逐年增多,新出生的畸形婴儿也明显增多。村庄数十人疑因饮用被污染井水患癌症去世。同时,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形成污染也很严重,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不但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还对空气,地下水,河流等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害,而且使江湖面积缩小,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会渗入地下,造成农、渔类产品污染。
2.农业化肥和农药广泛、大量使用也是构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面临的污染亦非常严重,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在农业生产用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对土壤和地下水,以及河流、湖泊都带有污染危害,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中的养分容易流失,最后污染了地下水。农药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对粮食、蔬菜、水果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3.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日渐严重 我国人口多,居民的生活垃圾量大,据统计,4亿多城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 1kg 左右的垃圾;10亿多农村人,每人每天产0.6kg左右的垃圾,一天就能产生90万吨生活垃圾,每年则产生 3.2 亿吨垃圾。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由于我国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速度慢,再利用效率很低,许多垃圾要滞留在城区堆放在城里地表上或运输到郊区堆放不仅占据了大面积的土地,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卫生环境,污染城市,还会产生各种病菌,这些病菌会污染空气和地下水,导致环境污染,威胁饮水和农产品安全。综上所述,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治理的速度跟不上污染的速度。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具有直接性、持续性、潜伏性。一些损害甚至是永久性地危及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利益。为此,完善水污染治理立法,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启动更强制的防控措施,已迫在眉睫。否则,中国人民及其子孙后代将会付出远比几万亿 GDP 的经济发展成果高出许多的更为沉重和沉痛的代价。
三、治理与防控中国水污染的对策
中国水污染的治理任务是艰巨的,也是要在当前和近期付出很大经济代价的,不下狠心治理就难以奏效,这是不争的事实和必须明确的观点。为了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留下一个正常的生存环境,我们不能再靠零打碎敲的方式、隔靴搔痒的方式来治理环境污染特别是水资源的污染了。笔者认为,尽管这 20 多年来,国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不少的明文法规,但还是没有把水资源的好坏作为一个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的重要条件与尺度,对水污染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还缺乏综合的考虑,在抓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上,有点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问题,这也加剧了我国资源环境的矛盾,阻碍了国家正在全力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秉承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于经济利益的正常理念,从战略角度出发来对待水资源水环境的污染问题,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悬崖勒马,放弃把 GDP 指标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的错误导向,加大治理水污染隐患,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健、健康与和谐地向前发展,以造福人民和人民的子孙后代。根据目前的水污染国情的严重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地方经济保护势力作怪这几点来看,笔者建议中央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根除水污染危害的发生和水污染的潜在威胁。1.首先要在工业方面的水污染开展普查和治理
(1)开展水污染工业企业的快速普查,掌握水污染企业的名单和水污染状况。国务院要成立水污染快速普查机构,即“国务院水污染普查办”。国务院水污染普查办要研究和制定普查令,普查表,并把普查令和普查表格下达各级政府,明确责任和查处办法,各级政府要把普查表格直接发给管辖范围的每一个大中小工业企业,要求必须实事求是地填报,并限期完成填报,各工业企业要把填报的普查表直接上传到国家普查办。
(2)国务院水污染普查办及时整理普查资料,对确认的水污染企业和当地政府要发出限期水污染治理的整改通知。各级政府对企业的水污染的治理和整改工作开展协助和督察,促使积极完成整改。在整治的过程中,可采取一些经济手段,调动企业处理污水的积极性,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将污水处理的行为转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3)水污染治理和整改期限到期后,各级政府要检查所辖企业的水污染治理和整改结果,并及时把治理和整改完成情况写成汇报直接上报给国务院普查办。国务院普查办对未完成水污染治理和整改的企业,列出需要关闭停产的企业名单,由国务院办公厅向这些企业下达停产和不得继续污染水资源的通令。
(4)对因水污染而停产关门的企业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继续进行水污染企业要追究企业和当地政府的责任,对在水污染普查中出现的弄虚作假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权。要把水污染的治理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必要条件,并明确法律责任,从而有效地制约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提高地方官员的水资源法律意识及法规执行的有效性。
(5)普查结束后,国务院要做出有关水污染企业的零上报制度和检抽查活动,并出台工业企业水污染常规治理和监控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治理好工业的“三废”排放和污染治理,形成工业污染的严密监督机制和长期的政府管理行为。2.加强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农业生产上给水源造成最大、最典型的危害原因是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无节制的广泛大量地使用。要注意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水污染的监督和预防。要从政策上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控制农药、化肥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防患于未然。对污染性和危害较大的农药、化肥要限制生产与销售。引导和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耕细作,机械铲耥,人工除草,少用对土壤有害的化肥和一些化学除草剂,多使用农家肥或复合肥,促进地力恢复。农业生产科研部门和管理部门要在无公害农业生产上担当起科研、技术指导和服务的责任。科学的评估,检测农产品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土地污染积状况,建立农业生产和有害农产品预警指标体系,监督水污染的发生,科学开展治理活动,加强农业的无公害生产。
3.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和城市垃圾的处理厂,消除城市垃圾隐患要大力开发或借鉴日本等国的先进的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加强城市环保建设,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干净的生活空间和清洁的饮用水条件。实现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水向江河湖海的排放。在缺水城市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做好配套利用。例如,可用处理过后的废水供应一些城市建设活动,服务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样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也可以减少城市污水向大河大湖的排放与污染。
四、结束语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它是一切生命之源,健康之本。处在经济强劲发展中的中国,目前水污染十分严重,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国家管理不利。2009 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还没有完全起到对水资源的保护作用。水资源的污染对国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已暴露出很大的威胁和产生了一些严重的实际危害。我们首要的问题是要重新解决认识问题。立刻清醒起来和行动起来,坚决治理和控制水污染的源头,实现用水安全。我们已经付出了水污染给许多人带来的多少人的牺牲生命和健康的沉痛代价,要治理水资源隐患还要付出更高的另一种代价。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决不应该成为水资源污染的借口和理由,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才是中国百姓的所急所盼。“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宁肯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少生产点 GDP,保护好水源等安全的生活条件总比以牺牲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的代价换来的财富更好和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只有大力控制和治理各种水源的污染,才能给人民带来用水安全感和社会的扎实进步。参考文献
[1] 袁巍。盐城水污染案件及其它[J]。世界环境,2010,(2)。[2] 张昕。关于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1,(1)。[3] 刘鸿志。新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分析和建议[J]。环境保护 200,(1)。[4] 国土资源部,图文:触目惊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J]。人民网,2007,(5)。[5]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M]。中国政府网,2009,(8)。[6] 人民网,全国多地现“癌症村”[J]。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10,14.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篇4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赵继芳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根本。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就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特别是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制约作用,甚至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改变水资源污染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进行探讨,分别是水资源污染现状、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现状;原因
在众多资源中,水资源是最具活力的资源,也是一种被我们广泛利用的一种资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我国当前已经探明的水资源储量已经达到了二点八亿万立方米,整个国家的年总用水量在五千五百亿立方米,居民的生活用水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是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越来越低,我国水资源丰富也无法改变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当前水资源污染情况,特别是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均匀的水资源和水污染问题更加严峻,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当前我国水污染情况并找到水污染的原因,进而能够探明我国水污染的解决措施,这已经成为了当前相关部门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国家也应该重视对水资源污染问题,提出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地从源头上杜绝水资源污染情况。下面我们就对水资源污染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拥有很多的江河湖海,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们整体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而且重度污染地区范围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饮水安全,大约百分之九十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严重影响到生态平衡;其次,随着水污染情况的日趋严重,我国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受到威胁,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城镇饮用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接近百分之四十的水源已经无法使用,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最后,我国东部海域污染也十分严重,各种工业废物和放射性物质都直接被倒入海中,造成了严重的近海污染,造成海洋资源的日益减少。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能够发展经济使我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已经相当长时期内实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不重视节能降耗。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降低对设备的投入成本,不重视对生产废弃物的过滤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江河湖海中,给水资源的带来污染,严重威胁到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污水的科学处理,过滤达标之后在进行排放。
2.2 农业面临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面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前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出量,就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不能被作物吸收的农药就附着在作物的表面,有一部分会随着被吸收土壤当中,并通过地表径流而进入到自然水体当中,特别是农业生产当中使用的氮肥,一旦进入水体不仅造成水污染还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重,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大。
2.3 国家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性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核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过程中主要是看城镇居民收入程度,对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问题并不是很重视,而且政府导向性在这方面存在着偏差,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偏差逐渐增大。一方面,当前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导致高污染的企业在水源上游设厂,不断加重附近水源的水污染情况;另一方面,城市基础建设的薄弱,导致废水得不到相应的过滤和处理,进而加重了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我们必须对此问题重视。
2.4 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存在一定问题
受到宣传力度不到位与国家政策导向偏差性问题的影响,社会大众对于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力度不够。生活垃圾随意的倾倒使得城市水体在雨水冲刷下更为严重,进而导致城市水资源污染源多样,最终使得水资源污染防治难度加大。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对策分析
3.1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问题
企业,特别是高污染企业应当以工业废水处理及再利用循环系统的技术改造为途径合理控制废水排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将地方财政资金按一定比例投入到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管线以及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项目当中。整个地方污水一定要做到集中排放,集中处理。
3.2 加大生态产业推进力度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发展结构应当有所调整,明确节水型、清洁型产业的中心地位。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工业的扶持力度,尽可能的清除存在于工业污水中的二氧化碳以及生化需氧量,以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应当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在不影响农作物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毒性低且残留期短的化肥与农药,制造业产业应当推行生态化的营销方式,控制商品包装过度,并加大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力度。
3.3 重视绿色GDP核算纳入政绩考核的工作力度
就我国而言,现阶段所推行的GDP核算方式并没有针对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加以考量,七所反映的社会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水平并不全面与真实。要想防治水资源污染问题,就应当推行绿色的GDP核算方式,将水质污染因素、环境恶化因素以及财富报废损失项目从原GDP核算结果当中予以剔除,以此获取政府相关部门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重视力度。与之相对应的是:政绩考核中绿色GDP核算的中心地位。政府应当构建相应的负责制度与问责制度,从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入手,极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力度。
3.4 增强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媒体在宣传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大众作为水资源保护的直接践行者与受益人,应当具备水资源保护的行为意识。地方政府可授权媒体以日报、周报、月报以及年报的方式将地区水质变化状态公布在各种信息媒介之上,并倡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当中,实现水资源保护的全民动员。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面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是十分严峻的,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进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污染程度的不同选择最佳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治理作用,构建节约型社会、资源型社会。文章主要通过对我国当前水资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造成污染原因,接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总之,我们只要齐心协力才能够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小刚,尹定轩,宋洁人,等。我国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若干问题评述
[J]。水资源保护,2006,22(2),76-79.[2]张静,温涛。重庆市供水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14-17.[3]王豪,任元军。水资源污染与水资源的减少[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9-54.[4]王群,林世崇,魏小伟,等。日照市水资源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措施[J]。山东水利,2006(8):4-5.[5]程思良。论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J]。学术论坛,2009,32(2):31-35.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篇5
摘 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我国;水资源;短缺
目 录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 4(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4
1、水资源定义 „„„„„„„„„„„„„„„„„„„„„„„„„ 4
2、水资源特点 „„„„„„„„„„„„„„„„„„„„„„„„„„4(二)水资源的重要性„„„„„„„„„„„„„„„„„„„„5
1、调节气候 „„„„„„„„„„„„„„„„„„„„„„„„„„„5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5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6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6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6
(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6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6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8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9
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9
(一)社会、自然原因 „„„„„„„„„„„„„„„„„„„9
1、人均水资源少 „„„„„„„„„„„„„„„„„„„„„„„„„9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9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9
(二)经济、人为原因„„„„„„„„„„„„„„„„„„„10
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10
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10
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10
(一)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10
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10
2、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11
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11
(二)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12
1、建造水库„„„„„„„„„„„„„„„„„„„„„„„„„„„12
2、跨流域调水„„„„„„„„„„„„„„„„„„„„„„„„„„12
3、地下蓄水„„„„„„„„„„„„„„„„„„„„„„„„„„„12
4、海水淡化„„„„„„„„„„„„„„„„„„„„„„„„„„„12
5、拖移冰山„„„„„„„„„„„„„„„„„„„„„„„„„„„12
6、恢复河、湖水质„„„„„„„„„„„„„„„„„„„„„„„„13
7、合理利用地下水„„„„„„„„„„„„„„„„„„„„„„„„13
结论
参考文献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1、水资源定义
水资源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动态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水量为7279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1995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按国际上现行标准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在1000~2000立方米时,会出现缺水现 4 象;少于1000立方米时,会出现严重缺水的局面。我国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350~750立方米之间,松辽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700 立方米,这些地区的用水紧张情况将长期存在。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例如黄河曾出现过连续11年(1922~1932年)的枯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少24%;也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年)的丰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19%。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我国降雨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长江以南地区河流汛期(4-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左右,华北地区的部分河流汛期(6-9月)可达80%以上。但由于我国的雨热同期优势,农作物可以尽量利用天然降水,为提高农业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他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根据1993年资料统计,北方五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和内陆河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5.3%,GDP占全国的45.2%,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南方四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片)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全国的34.7%,GDP占全国的54.8%,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81%。北方五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四片人均占有量的1/3。
(二)水资源的重要性
1、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 5 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中国2009年10月20日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 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1)全面缺水
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2)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在这期间,全国的用 7 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与2001年比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苏和广东,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3)水质不容乐观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Ⅲ类水质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究竟还有多少水是我们能饮用的。(4)排污冲破最后防线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1)北方干旱持续,缺水形势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黄河冲沙水被挤占,断流加剧。水污染发展,生态环境恶化;(2)南方洪涝灾害频繁出现,水污染得不到控制,造成了污染型缺水;
8(3)西北内陆地区水土资源过量开发,荒漠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生态型缺水;
(4)2001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26亿吨,全国评价河长中,Ⅳ类以上污染河长占38.6%,大部份地区供水安全得不到保证。
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水平的时候,必须进一步从人口、资源、环境的宏观视野,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制定新的水资源战略。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水利事业取得了跨越性进展。
(1)有效地减轻了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北方地区连续干旱。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洪涝灾害损失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均水平有所降低,干旱问题得到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基本上得到保障。
(2)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大局的水利基础设施,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3)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黄河、黑河等流域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17个省实施了用水定额管理,10多个省实施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国用水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万元工业增加值年均用水量是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得到加强。综合防治水土流失54万平方公里,比“九五”多31万平方公里。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域进行了水功能区划。依法加强取水许可、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自然原因
1、人均水资源少:据对我国30个省当地水资源分析,接近联合国公布的2000立方米警戒线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10个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1000立方米。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全国水资源 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年际变化很大,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开发利用困难等问题。
(二)经济、人为原因
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长,但供水总量增长缓慢。
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我国灌区大多是三、四十年前,有的甚至是几百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老化失修,配套不全,一直沿用传统的“上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古老方式,水的浪费十分严重。灌溉用水中有近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掉了,进入田间的另一半水,由于采用大水漫灌又有近一半渗漏、蒸发了。也就是说,现在全国用水的大头是白白损失了。国外先进的国家早在四五十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我国灌区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30-50年。
上述不利特点,使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比其他国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更为艰巨。
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
水是动植物体内和人的身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另外,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工农业生产中也不能离开水,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消耗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的水进行生产。另外,水在内河与海洋运输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淡水量不到水总量的1%。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联合国已经把我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人类现在用水量越来越大,且污染 也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一)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如炼钢厂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现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作为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主要手段。有的国家还辅设了专门供工业循环用水的管道,效果很好。我国近几年来,对水的重复利用也逐步开展起来。在一些水源特别紧张的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如大连市为79.5%,青岛为77.3%,太原为83.8%,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如果把全国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
2、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63%都被浪费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
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其它各片为0.5。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多亿m3。因此,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60年代在以色列发展起来的滴灌系统,可将水直接送到紧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发和渗漏水量减到最小。当前,国外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向是采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统,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输水快,配水均匀、水量损失小,不影响机耕等优点。此外,一些国家还研究了新的灌溉技术,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采用自动升降竖管等。内布拉斯加农业和自然资源研究所设计了一种灌溉计算机程序,利用各小型气象站收集来的数据计算各地区生长的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率,指导农民调整灌溉日期。自动灌溉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流量、监测渗漏、调节不同风速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用水量,并使肥料用量最佳化。我国最新的研究表明,覆盖滴灌对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灌溉技术。
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回收和重新使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在东京,城市水回收中心通过三级水处理厂慢沙过滤回收废水,氯化消毒后用于冲洗高层建筑的厕所。北京也曾修建过类似的“中水道”系统。
(二)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建造水库: 建造水库调节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不仅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务。目前,各国在江河上建造的库容超过1亿m3的水库共有1350个,总蓄水量达到4100km3。
然而,在很多工业发达国家,随着建库地址的选择日益困难,增加新蓄水设施的成本迅速提高,水库发展的速度明显减慢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库建造仍处于全盛时期。在建库时,还必须研究对流域和水库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2、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是一项耗资昂贵的增加供水工程,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调节。由于其耗资大、对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国家已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流域间调水。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和澳大利亚的雪山河调水工程以及我国近年来相继完成的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等工程都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供水的大工程,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已开始动工。
3、地下蓄水: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积极筹划人工补充地下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地方水利机构每年将25亿m3左右的水贮存地下。到1980年,该州已有3450万m3的水贮存在两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示范区内;其单位成本平均至少比新建地表水水库低35~40%。美国国会于1984年秋通过立法,批准西部17 个州兴建蓄水层回灌示范工程。在荷兰,实现人工补给地下水后,解决了枯水季节的供水问题,每年增加含水层储量200~300万m3。
4、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可解决海滨城市的淡水紧缺问题。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总能力为2.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1‟。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海水淡化设备能力占世界的60%,在沙特阿拉伯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管道引水工程。
5、拖移冰山: 此工程在近期内还不可能实现,仍处于计划阶段。据估计,南极的一小块浮冰就可获得10亿m3的淡水,可供400万人一年的用量。
6、恢复河、湖水质: 采用综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复河湖水质。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水体自净、污水处理规模、污水处理效率与水质目标及其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水质模拟预测及评价技术,寻求优化治理方案,制订水污染控制规划。采用这种方法治理的河流,如美国的特拉华河、英国的泰晤士河、加拿大的圣约翰河等水质都得到恢复,增加了淡水供应。
7、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A、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B、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垄断,健全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水督察体系。进一步改革水价,实行季节性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有益,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论: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新世纪我国水资源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低水平的人均供水量潜在危害,可能波及下个世纪。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继续深化取水许可制度,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推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制度。加强对地下水管理,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干旱期水资源应急管理预案,提出干旱期水资源分配的意见,并结合取水许可的计划用水监督实施。依靠科技进步,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结合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积极研究、开发、推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设备和技术,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参考文献]:
[1]李世祥,成金华,吴巧生。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2]陈梦筱。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J]。经济论坛。2006(09)[3]陆杰斌。中国水资源危机成因的经济分析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农学通报。2005(05)[4]冯宝平,张展羽。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04)[5]方红远著。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水量调控理论[M]。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4 [6]周少华。中国水资源安全现状及发展态势[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7]周泽民,乔建宁。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9)[8]程乖梅,何士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01)[9] Atsuhiko of ADCP data detided with a numerical model on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J]。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06,63(1)[10] Hong-dao Wang.The water resources of lakes in China.[J]。GeoJournal,2004,10(2)15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篇6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赵继芳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根本。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就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特别是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制约作用,甚至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改变水资源污染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进行探讨,分别是水资源污染现状、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现状;原因
在众多资源中,水资源是最具活力的资源,也是一种被我们广泛利用的一种资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我国当前已经探明的水资源储量已经达到了二点八亿万立方米,整个国家的年总用水量在五千五百亿立方米,居民的生活用水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是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越来越低,我国水资源丰富也无法改变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当前水资源污染情况,特别是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均匀的水资源和水污染问题更加严峻,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当前我国水污染情况并找到水污染的原因,进而能够探明我国水污染的解决措施,这已经成为了当前相关部门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国家也应该重视对水资源污染问题,提出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地从源头上杜绝水资源污染情况。下面我们就对水资源污染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拥有很多的江河湖海,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们整体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而且重度污染地区范围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饮水安全,大约百分之九十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严重影响到生态平衡;其次,随着水污染情况的日趋严重,我国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受到威胁,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城镇饮用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接近百分之四十的水源已经无法使用,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最后,我国东部海域污染也十分严重,各种工业废物和放射性物质都直接被倒入海中,造成了严重的近海污染,造成海洋资源的日益减少。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能够发展经济使我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已经相当长时期内实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不重视节能降耗。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降低对设备的投入成本,不重视对生产废弃物的过滤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江河湖海中,给水资源的带来污染,严重威胁到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污水的科学处理,过滤达标之后在进行排放。
2.2 农业面临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面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前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出量,就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不能被作物吸收的农药就附着在作物的表面,有一部分会随着被吸收土壤当中,并通过地表径流而进入到自然水体当中,特别是农业生产当中使用的氮肥,一旦进入水体不仅造成水污染还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重,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大。
2.3 国家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性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核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过程中主要是看城镇居民收入程度,对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问题并不是很重视,而且政府导向性在这方面存在着偏差,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偏差逐渐增大。一方面,当前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导致高污染的企业在水源上游设厂,不断加重附近水源的水污染情况;另一方面,城市基础建设的薄弱,导致废水得不到相应的过滤和处理,进而加重了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我们必须对此问题重视。
2.4 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存在一定问题
受到宣传力度不到位与国家政策导向偏差性问题的影响,社会大众对于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力度不够。生活垃圾随意的倾倒使得城市水体在雨水冲刷下更为严重,进而导致城市水资源污染源多样,最终使得水资源污染防治难度加大。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对策分析
3.1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问题
企业,特别是高污染企业应当以工业废水处理及再利用循环系统的技术改造为途径合理控制废水排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将地方财政资金按一定比例投入到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管线以及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项目当中。整个地方污水一定要做到集中排放,集中处理。
3.2 加大生态产业推进力度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发展结构应当有所调整,明确节水型、清洁型产业的中心地位。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工业的扶持力度,尽可能的清除存在于工业污水中的二氧化碳以及生化需氧量,以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应当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在不影响农作物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毒性低且残留期短的化肥与农药,制造业产业应当推行生态化的营销方式,控制商品包装过度,并加大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力度。
3.3 重视绿色GDP核算纳入政绩考核的工作力度
就我国而言,现阶段所推行的GDP核算方式并没有针对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加以考量,七所反映的社会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水平并不全面与真实。要想防治水资源污染问题,就应当推行绿色的GDP核算方式,将水质污染因素、环境恶化因素以及财富报废损失项目从原GDP核算结果当中予以剔除,以此获取政府相关部门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重视力度。与之相对应的是:政绩考核中绿色GDP核算的中心地位。政府应当构建相应的负责制度与问责制度,从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入手,极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力度。
3.4 增强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媒体在宣传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大众作为水资源保护的直接践行者与受益人,应当具备水资源保护的行为意识。地方政府可授权媒体以日报、周报、月报以及年报的方式将地区水质变化状态公布在各种信息媒介之上,并倡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当中,实现水资源保护的全民动员。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面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是十分严峻的,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进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污染程度的不同选择最佳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治理作用,构建节约型社会、资源型社会。文章主要通过对我国当前水资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造成污染原因,接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总之,我们只要齐心协力才能够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小刚,尹定轩,宋洁人,等。我国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若干问题评述
[J]。水资源保护,2006,22(2),76-79.[2]张静,温涛。重庆市供水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14-17.[3]王豪,任元军。水资源污染与水资源的减少[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9-54.[4]王群,林世崇,魏小伟,等。日照市水资源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措施[J]。山东水利,2006(8):4-5.[5]程思良。论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J]。学术论坛,2009,32(2):31-35.
推荐访问: 水资源 对策 现状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原因及对策论文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情况和主要原因 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 我国水资源污染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 我国水资源和水污染现状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例子最新 中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