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

2022-03-02 00:02:57 | 浏览次数:

摘要:初中教育阶段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坚持以“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这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初中思品课新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新颖、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课堂中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生感兴趣的鲜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105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品德教学局限于课堂和教材,隔绝了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师和学生认为上课就是上课,生活就是生活,只要记住一些理论应付考试就可以了。只注重“说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忽视了学生的自身需求,形成了学生知、行不能统一。而纵观社会现实,现代教育形式既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又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创造性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政治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甚至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学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渗透知识。教育活动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越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認同感,越能使学生将其所接受的规范和价值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并落实到行动中。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将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生活化是势在必行,也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大新的理论倡导。下面,笔者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生活实际与原有的知识背景,联系生活教学,将生活问题课堂化,课堂内容生活化,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过程。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就是摆脱传统教学单方面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将要传授的知识以一种直观视觉或动作模拟、语言表达等形式表现出来,充分体现课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使学生可以在体验中学到知识,运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改提出的基本理念,德育来源于生活实际,撇开生活,把教学禁锢在课堂和教材中,德育就失去了生命的色彩。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的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感悟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认识生活的本质,学会生活的方式,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生活化的主体是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开展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的前提。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失去信心,也就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关心每位学生,将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和看法,与学生共同讨论、积极沟通。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帮助,尊重、欣赏他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组织形式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组织形式,应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通过交流、讨论、对话、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不论是教师的现身说法、学生的陈述、问题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展开,学生就能在宽松、随和的学习氛围中,只有善于动手、乐于动脑、勤于实践,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如在教学“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时,笔者拿走了课桌,把椅子围成了半圆形,仿照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访谈节目,教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以及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式和注意问题。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更真实,师生更融洽,学生“说我思、谈我想、诉我忧、议我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亲密朋友,课堂中弥漫着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

3. 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创设生活情景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例如,在七年级《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一课中,笔者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认清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及危害,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同样问题时,就会自觉抵制。因此,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思品课的内容,并运用于生活中,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增强与人的交流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感受、体验、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三、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初中的学习课程比较多,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些学生的眼中就是一门不受重视的学科。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课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正确引导。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意义重大。首先,初中思品课的生活化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运用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是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不断接近学生的生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穿插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析自己身边的故事,在讨论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再次,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位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人的公民,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国家、他人之间的互相关系,适应社会,并学会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作为思品教师更应深刻理解生活化在思品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为之探索,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使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思想品德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 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道 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中学 730600)

推荐访问: 浅谈 思想品德 生活化 课堂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