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时代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们生活的时代,被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1995)称为“第二媒介时代”。他认为,第一媒介时代以电影、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为代表,是少数文化精英自上而下地将信息传送给为数众多的消费者的时代;第二媒介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是多元互动、去作者权威的双向沟通的媒介时代。换言之,第二媒介时代就是信息时代。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曾田米认为,“全球化”将成为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在这个全球化的网络社会中,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分子,“网络化、信息化”等特征也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当然也不例外。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1)》(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制定和实施‘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品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同时也对其执行者之一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需要对其角色重新定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由于音乐自身的特点,信息时代给音乐教育带来的变化更是巨大的。在互联网中,用搜索引擎键入你想寻找的音乐的关键字,如世界音乐(World Music)、美国乡村音乐、中国音乐、京剧和内蒙古民歌等,就能寻找到信息量巨大的音响和文字资料。至于音乐教育的全球性或地域性组织机构的网页,更是多不胜数,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网站、中国音乐教育网、中国音乐学网站和美国音乐教育网站。以个人名义团体组织的北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网站“五月天小组”(May Day Group)、奥尔夫网站、中英文音乐期刊网,等等。可以说,网络已成为重要的联系信息途径和信息资源。在可以和全世界的人交流并且分享音乐的世界里,音乐聆听、音乐评论、原创音乐的分享、与其他表演者的协作以及创造音乐表达的新形式等都将为音乐教育带来新变化,媒体教学技术将极大地促进音乐教育观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变革,将音乐教育从以“教” 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模式。在此模式中,学校音乐教育将会发生重大的变革。在音乐教育世界里,电脑扮演着多重角色:乐器、指挥、演唱者、演奏者、作曲者和音乐教师等。对于音乐教育者,将科技运用到课堂内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使得教育更直观有效。课堂中,毋需教师的示范,只要轻点鼠标,美妙的音乐响起,精美的画面便扑面而来,相当容易地就能营造一种艺术美的氛围,音乐教师不再是音乐的提供者和创造者。在网络下载如此丰富简便的时代,教师几乎丧失了音乐资源的垄断地位,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容器,而是音乐的拥有者。他们有自己喜欢的音乐和审美趣味,传统的音乐课堂逐渐失去魅力。面对如此大的挑战,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还需要音乐教师吗?在如此变动的时代,音乐教师们准备好了吗?
应该说,多媒体时代使音乐教师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一种机遇。这个机遇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调整与重构教师的角色定位,才能胜任飞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一、21世纪教师角色的新界定
自古以来,教师角色的概念不一而足。不同的视角形成了对于教师角色的不同定位。客观主义者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将事实、概念和法则传递给他们的学生;建构主义者的观点则认为教师的角色不是传递给学生固定的真理,而是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经验和机会去构成他们自己的知识①。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深入开展,许多学者对传统教师知识传播者角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一致认为教师角色应该适应时代要求进行转变②,可以分别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管理,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组织班集体等)、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创造者、合作者、反思者、建构者、设计者、实践者、交流者、指导者、评价者、参与者、决策者、协调者……父母与朋友等及其不同的组合。”③根据高中课程结构的变化、选课制的实施、学分管理模式的实行、学生评价改革的特点,提出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管理者的观点(有别于教学管理者)。从以上学者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中可以看出,21世纪的教师角色拥有多重身份,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二、教育信息化时代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是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新的角色定位使音乐教师的职能更趋多元化和复杂化。
1.音乐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首先,在这一时代中,教师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向课程的管理者转变。在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课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专家,是教导、命令、指示和鼓励学生的角色;而当教师作为课程管理导向的课程中,教师角色是获取、调度以及利用各种与教学相关资源实现学生价值最大化的管理者。在教师角色为传播者的课程中,教学资源仅仅是教师、教室等封闭系统中的有限资源。而在以课程管理者为导向的课程中,教学资源就包括教师、学生、校外人员等开放系统中所有能够促进学生价值提高的资源。笔者近期指导的一个大学生创新项目——《信息技术与盲校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整合研究》中,盲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课程资源提供者就不仅仅是盲校的音乐老师了,项目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与盲校教师、学生共同打造了一个音乐鉴赏的资源库,其中不仅有盲校教师、大学生选择的古典音乐的音响与文字资料,更有盲校学生推荐的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在这个开放系统的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对知识的提供是多元化与自主化的。他们与盲校学生在资源库的互动区域里分享赏乐心得、推荐喜爱的音乐或为有需要的学生答疑解惑等。将课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课程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特征。
2.音乐教师是课程的整合者和开发者
电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产生了“网络课程”、“电脑远程教育”、“多媒体课室”和“网络教学”等形式。这些形式的产生关系到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刘向东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一文中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定将教师引向课程的整合者和开发者的角色。笔者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教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依托网络,通过Web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采用“课堂讲授+网络学习库的自学+网上互动+微格操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网络学习库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教与学,达成现代教学观所推崇的“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和“生成性”学习等模式。在这门课程中,采取“以学习为本的课程空间结构优化”的整合策略,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授活动的主要媒体,采取“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模式开展课程的教与学。教学资源库选择的内容既有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课标及课改动态的文本),也有音乐课程与教学领域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历届全国课例比赛优秀课例视频、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还有音乐教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学习资源相当的丰富。“网络学习库”的建立,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而是集合了各届学生的集体智慧,如“教育实习”模块和“微格教学”模块,既有历届实习生的优秀教案、课件和公开课的视频,也有历届学生的优秀微格教学视频和学生的课后反馈评价等,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就是课程的整合者和开发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内在经验,着力引导学生从资源库中的教学视频和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案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整合与开发。
3.音乐教师是学生音乐生活的引领者
可以说,网络时代的社会音乐资源使音乐教师的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这一时代的音乐教师,不再具备拥有音乐资源的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对人类影响的日益加深,学生能下载到他们愿意聆听的任何音乐,他们对新事物的敏感程度与快速接受的能力也远超过教师,中小学教材上的经典歌曲被他们斥之为“过时的”、“难听的”的东西,不愿意进一步去了解它们,这也无形中加大了教学难度。同时网络音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学生容易陷入其中。音乐教师的角色应该从音乐的提供者转变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帮助学生拓展音乐的时空和视域,教会他们选择优秀的音乐,并为他们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作为学生音乐生活引领者的教师可比喻为“场外导演”,能够有效整合网络资源,为学生建立一个音乐学习资料库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也可以在本校资源区为学生提供与音乐教学主题相关的友情链接,学生可通过浏览相应的音乐网站去获取相关的资源;可指导学生利用音乐软件(如音乐大师、作曲大师、Encore和雅乐等制谱软件)尝试创编音乐。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运用和创造音乐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4.音乐教师是情感的交流者,音乐实践活动的示范者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学的空间和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如果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不当、喧宾夺主,就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技术的使用,有时会忽略了人作为主体的地位,将技术凌驾于人之上,削弱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动地位的作用,将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参与者、局外人。在音乐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精心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图文并茂,音响与视频一应俱全,将课件设计成顺序播放的结构,作为“情感的传递者”的音乐教师成为鼠标的操控者,不再范奏、范唱,不再做声情并茂的讲解,用电脑的程序来取代教师。如此一来,我们的音乐课堂还需要音乐教师吗?只要做好课件,所有人都可以充当“鼠标手”,都是所谓的音乐教师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如果课堂上,音乐教师将最能打动人的声情并茂的范唱、富有激情的范奏、充满鼓励的眼神交给电脑,不仅失去了教师的教学魅力,而且不出几年,音乐教师能弹会唱的专业技能也会丧失殆尽。同时,如果只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大量运用视频图片代替音乐聆听,也不符合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特征,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网络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少交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人的困扰和惰性。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冲淡和改变音乐教学应有的审美情境与功能。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音乐教师永远是音乐实践活动的示范者和引导者,不能由机器代劳。
5.教师是“赶潮者”和学习者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掌控与传播模式,那种“一学永逸”的传统思想已行不通了。当代社会,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也是研究者;既要有与时俱进的心态,也要有终身学习的行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专门职业,也像律师和医生一样需要特殊的资格和条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水准、育人的知识与方法。”⑤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开放吸纳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行动。首先,网络时代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指标至少应该包括:(1)信息技术基本素质。例如,能尊重知识产权,能把电脑作为一般教学工具。(2)应用软件操作素质。会使用电脑辅助教学软件与网络资源。(3)各课程应用网络教学基本素质。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能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4)课程软件的设计素质。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这个素养不是简单地收发邮件、文档处理,而是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敏锐的多媒体信息嗅觉(如最新音乐软体的应用)和自如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就拿专为音乐各学科开发设计的音乐教育辅助软件来说,常见的有钢琴教学、听力训练、和声学、识谱教学、基础乐理、乐器知识和节奏训练等教学软件。面对这些日新月异的教学软件,音乐教师如果还是故步自封,固守传统教师的权威角色;还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架钢琴”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关心、不学习现代信息教学应用技术,势必遭遇教学的淘汰。面对层出不穷的音乐新媒体,音乐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让自己的知识构成、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媒体时代。从阶段学习者转变为终身学习者,这是社会进步对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美的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时候,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由于音乐学科在知识和应用上的狭窄和局限,使得音乐教师这个群体容易缺少与艺术以外特别是与科学领域中其他人的交流,隔绝了与其他有益专业的交流。教育信息化时代的音乐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其他领域中有价值的理念和方法来拓宽自己的知识,不能不加批判地模仿前辈的技巧,而应在多媒体这个新的事物上发展原则性、反思性和有效性的个人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结 语
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多媒体时代音乐教师的角色地位,承担起教育信息化所赋予的时代使命。
注 释:
①任佳编译,《美国教师角色的历史变革》,《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6期。
②刘强著,《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播者向课程管理者的转变》,《高等过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③史晖著,《课程管理者:高中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语文建设》,2005年第8期。
④刘向东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教育技术通讯》,2001年第12期。
⑤李秉德著,《我对教师专业的一些思考》,《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7期。
推荐访问: 教育信息化 教师 角色定位 时代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