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研究
摘 要: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和提升学生在课题上的主体性。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学习任务者,应该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深入探讨目前我国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思想道德;学生;主体性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初中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丰富政治经济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获得良性发展[1]。
在笔者工作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表现出消极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凸显学生的课题主体性地位,具体表现为未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枯燥,学生课题参与性不足等现象。鉴于此,本文将剖析目前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表现现状,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能够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现状
1.学生主体性的理论研究初见成效
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其对于现代中学课堂教学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即: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主动采取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与自主性,同时其也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
目前,多位学术研究者从多个学术理论角度对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主体性教育问题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见解,虽然学者的研究出发点与着眼点以及立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从众多学者的关注程度来看,主体性研究(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主体性探讨)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将学生主动性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社会性。
2.课堂学生主体性实践操作与效果欠佳
对于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初见成效,而且在中学实践教学中也已经开始实施,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了一定的重视和提升。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只关注课堂理论,较少考虑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等教学方式,学生课堂主动提问、普遍参与探讨机会较少等等,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尤其是在一些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无法在课堂上真正有效实施,学生主体性发挥仍然面对诸多困难,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让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技术性以及专业性特点,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特别的抽象、空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学生真正掌握、理解这些内容,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入大量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常识教学案例,通过这些实际案例来向学生讲解关于经济学的原理与知识要点。
例如:在《竞争与合作》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宜理解。因此,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激情,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体验活动,例如:小组“词语接龙游戏”,通过这个游戏不仅能够让学生直接感知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同时还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较符合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2.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造力
在现代学习模式中,自主学习方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才能够真正将知识理解、内化。我们要相信:教师的“教”是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学”。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才能够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兴趣及创造力[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合理安排自己预习、复习时间,准确掌握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激励。
例如: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情绪调节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回忆一下自己心情不好时怎么度过的,想想自己在调节不良心情时是否用到课本上其中一种方法呢?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和经验。通过这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小组讨论教学,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新时期的课程理念下,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属于“对话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合作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学生及师生之间进行共同的探讨研究,这样会是教学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我们所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其内容都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在教学的设计上,我们主要围绕课本上的情节设置诸多现实问题,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然后在借鉴小组其他成员的生活经验,相互讨论,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栋亭.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发挥学生主体性[J].宁夏教育科研,2008(9):57.
[2]蔡志勇.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1(23):11.
(作者单位:重庆潼南上和中学)
推荐访问: 主体性 中学生 思想品德 初中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