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诉求

2022-03-02 00:19:22 | 浏览次数: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对课程的热爱、理解及参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了课程开展的质量与成效。教师要通过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吸收广博的知识、提升自身技能并坚持教学研究来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1-0015-03

1 前言

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注重学科特点、学生发展,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个性发展。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从课内走向课外,要求从业人员密切关注社会各种信息,整合资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及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合理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笔者认为从教师层面来思考时,关键还在于广大的一线教师是否具备时代精神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否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性的教育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溪流,时刻有新鲜的成分汇入进来,用潺潺的流水孕育学生的美好未来。

2 注重理念更新,注入定力

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教育行为,关乎教育的质量,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的理念,确保教育的方向性,让教学行为更科学、更适切、更有效。

更新教育理念,坚定育人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力、实践力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克服了学科课程的缺陷,促发了学科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多地以项目活动或课题形式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开展活动,使之与传统的课外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学科课程中实践活动有根本的区别[1]。只有认识到这一根本目标,教育才有方向感,也才可能有质量。这一根本目标要求教师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时刻关注社会变革,关注学生感受,从而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更新教育理念,坚守以人为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独特性,更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从生活和环境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这样的活动和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锻炼思维能力,陶冶情操,发展独立判断之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应尊重他们的兴趣,保护他们的质疑,对提出的新问题及时进行研讨、梳理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促成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生成有价值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守以人为本,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地生根,而非在云端跳舞。

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学科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学科融合的思想准备,更要有学科整合的能力,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技术,才能形成和保持实践研究的动机和能力,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笔者所在的综合实践学科组就是由音乐、体育、美术、劳技、计算机技术学科的教师共同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这样的成员配备更利于学科间的交流与整合,为课程的开放与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更新教育理念,坚持资源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在坚持学科整合的同时,还要坚持走资源融合的道路。家庭、社区、企业都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教师要打开校门,将家长、艺人、工人、技术人员等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去观察、体验、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因此,开放、盘活、融合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关键。笔者在进行课程开发过程中,就利用学校毗邻运河古镇的优势,引入泥人技艺工作坊、刺绣工作坊、插花工作坊、景区讲解团队等课题。在开放和融合的过程中,让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

3 注重学习提升,注入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就有开放性、地域性、时代性特点,这种特点要求教师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敢于突破学科界限的能力、勇于实践的能力。

学习多方知识,提升学科整合能力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相当宽泛,教学内容趋于开放,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将它们进行整合[2]。这样的课程特色要求教师自身首先是一个学习者,然后才是教育者。更何况目前师范教育还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这个专业,所有的教师都是从计算机、通用技术甚至是生物、政治教师等岗位转型的。只有学习,教师才能适应新的要求;也只有学习,教师才能提升学科整合力。

学习多种技能,提升实践指导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许多项目是基于某项技能的。如在开发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课程时,就涉及泥人技艺、剪纸技艺、刺绣技艺、木刻技艺、桥梁技术等。教师在引入专业的艺人和技师的同时,如果能够学习一些技能,提升自身实践的指导能力,对于课程的推进大有裨益。实践证明,具有多技能的教师,更具亲和力,课程的参与热情也更高。

学习多元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师生互动较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对任课教师的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尤其是解决突发事件,应对学生奇思妙想或胡思乱想出来的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此时的教师不再只是教授者,更是学习者、体验者。教师要具有多元思维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面对生成性问题,要能做出及时调整。教师与学生在一起“探索”、一起“实践”、一起“学习”、一起“体验”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能不断通过学习,提高思维品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4 注重教学研究,注入活力

教学研究是助推教师进步和成长的发动机。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积极反思教学行为,才能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从一位单纯的教书匠蜕变为学者。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课程意识,即要认识到课程性质多方面的改变:由文本课程转变为多元课程;由封闭课程转变为开放课程;由抽象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由他人课程转变为自己的课程。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敏于从生活中收集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综合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解决自己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生活,对一些现象有敏感度。

如学校去年开展教师义工进社区活动,义工教师关注到现在暑期的社区活动普遍不吸引学生,尤其学生年龄越大参与人数越少,初中的学生能参加的不到10%。而社区也提出缺乏相关的资金、人员投入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很难紧跟时代的发展,做好学生的暑期工作。再加上现在人口的流动性又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时,在收缴学生的《暑期活动汇总表》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一问题,引起很多学生的同感。后来,教师把这一问题作为初二年级的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发动学生调研暑期活动的意义、方法,分析现象,了解其他地区的情况,现在能做什么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研讨,还把总结以“听证会”的形式向家长、关工委、区教育局、社居委汇报,征求他们的意见,上下齐心,一起来关注、解决这一问题。

从上面的案例不难看出,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收集相关问题,善于将问题课题化或项目化,善于组织学生亲身实践,让他们步入社居委、周边学校,采访同龄人等,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经历了学科知识的应用,经历了与人交往和合作,经历了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过程。最终,提升了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研究课题的能力和品格。

善于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3]。首先,要为学生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必要的资料,联系相关部门,动员相关学生;其次,要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试图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法,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评价,发现不足与长处,在交流中归纳各类信息,整理相关议题,优化解决方案;最后,要鼓励学生用优化后的方案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成就感。

如在信息技术教学环节,学校安排、指导学生学习Flash动画软件,在此前提下,信息组教师与研学课和劳技课教师联合起来,指导学生完成一段以“风筝的梦想”为主题的Flash动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把某门课孤立起来看待,而是看到了相互之间的穿插、应用,这样对于他们的影响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动画了。

勤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经济、文化与教育等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增强,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反思(turn over to think)即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教师的反思要及时,可以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还可以是对学生活动的思考。教师在反思中比较教学的优劣,提炼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策略。教学反思具有诊断、反馈、提升的功能,使“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形成一个自我发展的系统,不断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善。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更应注重教学的反思活动,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渐提高对课程的调控能力,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和课程实施的能力。

5 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在于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变观念,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提高组织、协调、科研等能力,而这些的基础都源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爱、理解及参与。教师应该像一条奔腾不息、不断汇入新鲜成分的溪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伴随、引领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倪娟.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2]谢传银.把握关键环节提升活动实效:有效開展综合实践活动例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6):142-144.

[3]郭占军.综合实践,教师要先行[N].中国教师报,2006-11-29.

[4]崔瑜.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J].山西教育:管理,2013(10):23-24.

推荐访问: 诉求 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