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案例教学中如果案例选择得不恰当,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文章在分析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选择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案例选择的标准和案例选择的对策。
[关键词]案例教学 选择案例 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刘红霞(1963- ),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高级统计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企业管理。(河南开封47500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9-0117-02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以及小组讨论和争辩,从而提高认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因此,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它既是案例分析的出发点,又是案例分析的归宿。如果案例选择得不恰当,相关因素处理得不好,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笔者在长期应用案例教学法从事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有一些
切身体会,为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特提出案例选择的标准和案例选择的对策,与同行分享并探讨。
一、案例选择存在的问题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选择不恰当,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案例选择不恰当主要表现在西化、虚化、老化、杂化和数量不充足五方面。
1.案例的“西化”。即引用西方国家现成案例。案例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案例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我国的案例教学是由西方教学理念引进而来,目前恰当的案例还不够丰富,已出版的案例书籍中所选用的案例有不少来源于西方国家早期的案例,也有的是直接引进原版教材上的案例翻译过来,由于国情、文化、法律及制度的不同,无论是和我国的国情,还是和教学内容,都很难紧密相关,所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选择这些案例很难把案例所反映的实务与我国相应的国情和学科理论联系起来,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案例的“虚化”。即引用大型、长篇幅案例,不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于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课程之前,可以说对相关理论和实践一无所知,教学中所选案例应当由易到难,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不少现成案例甚至部分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往往给出的是一些经典的综合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3.案例的“老化”。即引用案例太老,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有的教材还在使用20世纪的案例,虽然有许多原理是一致和相通的,但学生看到案例的新奇感、新颖度、吸引力、认知度都会有较大的削弱,同时宏观和微观环境因素也会有较大差异,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4.案例的“杂化”。即案例缺乏系统性和引导性,不能体现知识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案例不够典型、不够系统、不具备代表性,与学生当时所学知识点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清晰地反映所学知识点及其相关知识。案例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应更典型、更生动,最好能体现知识的内在关联性,使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把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5.案例的数量不充足。即符合标准的案例数量不够充足。符合标准的案例来源不够充足,主要是有些案例存在某些质量问题;在教师选择案例方面,既要顾及到案例自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状况,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
二、案例选择的标准
案例选择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标准。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把握好选择标准,既要考虑案例自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更要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安排。要选择得体的教学案例,教师首先必须在课前充分了解案例的主题,把握案例的内容精髓;其次要精确把握案例的细节,必要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案例点拨和相关信息提示;再次是要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全面主导案例讨论。归纳起来,案例选择应符合真实性、经典性、新颖性和针对性这四大标准;同时,为了切实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案例还要具有高度的同业性、区位性这两大特征。笔者在长期案例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课堂使用的案例具有高度的同业性、区位性这两大特征,课堂讨论的氛围特别热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案例的同业性和区位性是本文专门提出的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的两大标准。
1.案例的真实性。案例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其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其表述要有血有肉,其引用数据要准确、真实、可靠。对于生活中的案例,学生会感觉就发生在现在真实可信,就发生在身边容易理解。同时,从社会实际和工作中精心选择、反复推敲,使案例来源于生活,又略高于生活。
2.案例的经典性。为了体现教学目的、满足教学要求,案例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允许删繁就简,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案例内容可以依据教学的需要,将实务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精心整理、精炼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经典案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示范作用,经典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同类问题时不再彷徨。
3.案例的针对性。案例教学应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围绕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要点、特定技能来组织和筛选。每个章节所选择的案例,要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汇于具体实例之中,明确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及准则,以便学生掌握。综合案例则要体现知识的融会贯通,选择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促进其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案例的新颖性。新颖的案例可使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并一定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如果案例一看就是陈旧的话题,再好的文字叙述恐怕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当然,也有经久不衰、价值不菲的经典教学案例,采用这样的案例时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案例体现出时代特色。总之,案例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5.案例的同业性。案例的同业性是案例教学方面的新观点,就是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尽量选择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案例,分别由不同的小组来承担不同企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因为大家是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讨论时对所处行业发展前景的认识和预测各个小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讨论甚至是争论过程中可以相互启发、互补短长、拓宽视野,加深对某个行业的认识;其次,对某个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所采取的各种策略的优劣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形成见解纷呈、观点不一的案例教学应有的氛围,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共同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从而在较高层次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6.案例的区位性。案例的区位性是指案例要尽量本地化取材,即要从本地出发,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身临其境的仿真感,缩短学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一是因为无论从企业的角度还是从产品的角度上考虑本地学生对本地案例都更熟悉一些,讨论时有话可说;二是因为这些案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它们的成功与失败对学生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具有借鉴意义,进而更能调动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三、案例选择的对策
1.总体教学方案的设计。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学期初就要设计好整个学期课程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课后作业等,特别是案例的位置与内容,即在哪些章节、分析什么样的案例、案例的核心内容、篇幅长短、难易程度等都要预先设计好。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讲授时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同时还应该做到“三个把握”,即学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章节知识的要点把握、案例内容的实质把握,在这“三个把握”基础上所选案例才能既体现对应知识的要点,又体现社会实践的真实面貌,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深入熟悉学科知识,形成一个学科知识链条,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把握好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的节奏,达到知识转化的最终目标。
教学案例既要来源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就某个案例来讲,往往涉及不同的人员和部门,跨越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学科,会打破既有的知识体系,学生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案例课程需要事先的基础知识的铺垫,教师在开设案例课程之前,需要先进行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必要的提示。
2.章节案例的选择。按照总体教学方案的设计,选择和编写对应本章节知识点的相关案例,针对章节主要知识点集中设计案例后面的问题,以供学生分析、复习、参考使用。由于案例来源于现实,所以,即使是单一的章节案例也有可能涉及不同章节和不同学科的知识,选择时可以有所取舍,突出核心内容,以便于学生理清脉络、把握主流,这正是案例选择典型化的要求。
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选择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的案例,让学生逐步进入情境现场,对现实事物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
3.综合案例的选择。按照总体教学方案的设计,选择和编写对应本课程所有章节所包含的大部分知识点的相关案例,目的在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
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章节案例分析来阐述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前面全部或阶段理论课之后专门设计案例分析课程,其目的侧重于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大量综合案例的讨论,引入大量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在具体的案例载体上找到理论知识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发现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试图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查找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综合案例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理解,此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章节案例主要保证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综合案例主要促使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无论哪种形式的案例教学都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顾建平.探讨和谐视角下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
[2]王虹.简论管理学案例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3]胡书林,张学银.浅谈管理学的案例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4(11).
[4]李敏.新建本科院校管理学教学改进措施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32).
[5]黄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6]刘红霞.根据高职高专学生需求创新教师教学角色[J].教育与职业,2007(2).
推荐访问: 案例 对策 选择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