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 要:本文在分析现有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应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等几方面着手,探索新的交通运输专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236-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同时,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的交通运输专业是2007年开设的新专业,目前,全国已有80多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原则,以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为特色。
我院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比较系统掌握交通运输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交通运输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方案中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力争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互相交融、互相促进,构建了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
1 搭建坚实的专业平台、提高专业素质、拓宽专业视野,突出专业特色
搭建坚实的专业平台。基础教育以“必须、够用”为度,设置的课程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强化了专业的培养,加大了专业基础和专业的教学力度。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为专业平台课程,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2 优化、整合课程
通过课程的模块化和课程的整合、综合化,重组与优化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构建数理模块、计算机模块、机械基础模块、电工技术模块、管理基础模块、汽车技术模块、运输管理模块7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这里主要介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模块.
2.1 专业基础课具体分为机械基础模块、电工技术模块、管理基础模块
①机械基础模块包括《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②电工技术模块包括《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③管理基础模块模块主要包括《运筹学》、《企业管理概论》、《运输技术经济学》等课程;
2.2 专业课具体分为汽车技术模块、运输管理模块
①汽车技术模块包括《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技术与设备》;②运输管理模块包括《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运输场站设计》、《交通工程学》、《物流工程》等课程;
2.3 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训练
我们在培养方案中注重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从课程单科学习与工程实际结合、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设施先进的校内实习基地,由教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成立的辽宁益通机动车检测站公司,按照企业的方式运行,为实施工程教育提供了硬件环境保障,提升了教学效果。
学院建有汽车实训中心,有汽车拆装、汽车维修、汽车检测和汽车电气4个教学实验室,教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成立了汽车服务中心,并对外提供汽车检测、维修、保养等服务,教师作为技术和管理人员完成汽车检测维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汽车检测、维修、保养。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将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置身于工程实际环境和氛围中来学习,使得原来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具体,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学生的专业素养、产品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训练。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习和设计两大类,为保证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触专业,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专业认识实习、汽车拆装实习、机动车性能检测实习、车工实习、汽车电器与电子实习、汽车保养与维护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等实习环节来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设置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运输场站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3)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面向学生开放了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在内的所有实验室,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学习阶段选择进入不同的科技技能社团。本专业的科技社团有:汽车协会、汽车维修俱乐部,从事汽车维修活动;每年9月份举办一次汽车文化节;定期邀请沈阳市、抚顺市汽车销售企业来学校办车展,既拓宽了学生视野,也加进了与汽车销售企业的联系,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每年举办汽车拆装比赛,评选出优秀参赛学生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强化了动手能力;
充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工程力学》采用启发式、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利用举例、提问、存疑等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及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4 培养方案的特点
(1)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汽车技术应用能力和交通管理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所培养的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具有基础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等特点;(2)根据社会需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本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围绕“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基础到专业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3)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别于研究型、工程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色,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特别重视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比例的确定。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任重道远,作为我校刚刚起步的新专业,从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训基地的组建,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应该紧随社会发展动态,从不断实践中摸索适合我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文霞.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7.3.
[2]刘建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3.
[3]龚延生,胡如夫.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竞争能力培养[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4]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司春亮,林丽华.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2.
[6]余静,刘华.交通运输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5.
推荐访问: 交通运输 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