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的提升优化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2022-03-03 08:28:16 | 浏览次数:

摘要:医学硕士研究生的优良培养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而科研能力是优化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的源泉和动力。心血管内科是兼并实践性和科研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中,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增强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目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何高效的提升科研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就目前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学及治疗干预措施的研发,提出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同时就如何培养科研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研能力;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表现为患病人数的增加,而且呈现出疾病年轻化的态势,因此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为了满足这一强烈需求,教育部实施专科重点培养,通过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改革和教育类型的重构,该策略实施的主旨是促进科研型研究生为主导的培养模式向临床型研究生为主导的培养模式进行转化,进而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协调、稳步、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目标[1]。因而,为了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类型进一步分为科学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类型,二者分别亦称为科研型研究生和临床型研究生,这一分类不仅充分发挥针对性培养的优势,同时有利于社会各部门对专科人才的选择和引用[2]。

众所周知,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先决条件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此外,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是研究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研究生培养模式包含培养目标、指导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和质量评价等几个要素。由于是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培养模式自然不同,即侧重点不同,前者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及临床工作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培养具备正规的、高水平临床技能的临床医师[3],同时也由于心血管内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近2年,教育部再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即对专业学位型研究生进行为期33个月的临床轮转实习,并在临床轮转结束后进行临床能力考核;而后者注重于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学术理论、实验研究及科研能力的训练[4]。因此,就有问题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不要培养科研能力?”。其实二者的培养基质是存在着内部的联系,多数的科学问题来自于临床实践,通过科研的方式和手段剖析和研究该类科学问题,最后将研究出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简单讲,就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无论属于专业学位还是科学学位,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就是科学研究。笔者在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如何提升科研能力等两方面作一简述。

1 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心血管疾病具有繁琐、复杂、多变、多发等特性,发病人群广泛且偏重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的整体健康,虽然,目前的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伴随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多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属于初步探讨和研究阶段,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处于试用阶段,由于不能够充分的认识疾病的源头,目前的治疗目标只限于缓解症状,不能够治愈疾病,这在无形中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家庭和经济负担,同时亦加重了社会负担。

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医院的稳步发展。宏观角度讲,科研是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工作实力的一项衡量指标,同时是体现创新力的具体表现[5]。医院的发展要素包括临床能力和科研实力两方面。通常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是医院发展的先导,提示科研能力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是医学先进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临床科研工作对推动医院持续、稳步、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与科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临床实践中发现的科学问题为科研提供研究方向,同时检验科研成果;而科研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新的理论、新的观念,从而提升对疾病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实施积极的治疗方案,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我国心血管疾病针对性治疗策略的制定。纵观目前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发与提出,多吸取于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国外的研究对象是基于本国的人群,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与国外存在明显差异,简单讲,饮食因素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西方国家多以高热量食物为主,而我国饮食多元化,这就表明如果将国外的有效治疗方法完全应用于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无疑存在不妥,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可能出现负面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同一疾病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策略。

无论是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是治疗药物等的研发,均需要科学研究的参与方能实施。因此,努力提升我国的科研实力,着力培养具备科研素质、科研兴趣与专长的研究生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充足这一优势,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研究,从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针对性治疗策略,提升我国的医疗水平,改善民众的健康现状,提升生活质量,同时减轻了社会的经济负担[6]。医生需要科研能力,医学研究生更需要培养科研能力,才能促进学科发展。

2 如何培养科研能力

依据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形式及医学本身的特点,大多数医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而且多数选择专业学位,可能与多数学生想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有关,如前所述,医学生的培养宗旨应该有针对性,但不应完全分开,也就是说,如果单纯训练及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诊治患者能力,而忽略其科研能力培养是有悖于培养的初衷[7],反过来讲,针对科研学位研究生,只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及科学素养的磨砺与锤炼,而忽视了其临床能力的培训,同样是不合理的。相对来讲,科学学位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时间相对充分,而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研究学习时间较少,加之目前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这仍是一个现实的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但无论怎样,硕士研究生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是一定的。具体的培养要点如下:

2.1坚固的科研意识 意识主导行为,很多临床研究学生不能够充分的把平时的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恰当的联系起来,比如说,临床中遇到的常见病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这时就可以收集类似的病例,进行病因学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类并发症的共性,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另外,研究生应该具备科研意识,他们才肯拿出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这就充分体现了培养科研意识的重要性,是科研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在此,重点强调的是,应该重视科研诚实意识的培养,这将影响着日后的科研工作,同时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和基石[8]。具备了科研意识,在实践中自然而然会产生科研的兴趣,兴趣非常重要。

2.2活跃和创新的科学思维 科研思维主导着科学研究的设计,活跃科研思维的培训,主要来源于文献学习和经验交流,学者的科学思维及科研能力的体现形式就是科研成果,简单讲就是指的文献,研究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生物信息学工具[9],利用现代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文献的学习了解该领域目前的前沿成果及研究动态,不仅开拓研究生科研眼界,而且也是进行研究生扩展知识层面、强化创新思维、加强科研基础的必备条件,甚至可以称“文献”为老师。在此,关于如何有效的学习文献:①阅读相关的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②针对性地选择文献,更有效的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③善于总结,对重点的文献做好记录和标记,包括文献中可借鉴的句型等,提升自己书写的能力。

此外,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与关键,而科研创新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和灵魂,是科研人才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的源泉,因此,研究生应该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及思维的再创新,加强对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充分了解,开拓视野,更新知识,促进整体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10]。

最后,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当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愈发明显地依赖于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一个课题的方法与内容可能涉及到多个分支学科,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病理生理学等,表明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可能不能顺利的开展与进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俗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课题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积极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旨在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稳步发展提供丰厚的人力储存,将为国民改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国家和社会负担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

[2]胡甲刚.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有机结合-美国专业科学硕士(PS M)教育的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68-71.

[3]蔡晶,杨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1,32(11):59-60.

[4]张皑频,吴忠均,罗天友.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0:993-995.

[5]那立欣,孙长颢,牛玉存.浅谈关于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34-136.

[6]张永宏.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讨[J].北京医学,2011,33(9):771-773.

[7]廉阳秧,梁宏,魏洁,等.关于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41-142.

[8]鲁娟,周东,许放.医科研究生对学术道德失范的态度调查[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60-1163.

[9]高社干,丁凯利.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15-116.

[10]孟凡刚,刘崇,孔繁军,等.专业型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16-2117.

编辑/安桦

推荐访问: 心血管 内科 硕士 科研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