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动物学养生,活到百岁不是梦
美国学者海尔弗里推算人的寿命,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寿命应该为120岁,而猫、狗的寿命是10~15岁,马是15~25岁。现实情况却是,人过天年的屈指可数,猫、狗和马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天年。看来,人虽称为“万物之灵”,但在一些养生方面,还得俯首以动物为师,习其之长,补己之短才是。
COPY黑猩猩的“营养菜单”
现代营养学家更是提倡“人一天应食用30种左右的食物”,在这方面,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而黑猩猩却是忠实的执行者。动物学家观察到,黑猩猩平均每天的食物品种多达15种以上,最多的甚至超过30种。除无花果等果实类食物,还使用坚果、白蚁等昆虫以及小型哺乳动物,甚至一些植物的茎和树皮,都被黑猩猩列入自己的“菜单”。
跟蛇学“做体操”
蛇无足,却可灵活行走于树上、地下和水中;可弯曲如团,可伸直为剑;不动如死物,动则全身皆动,混然一体,犹如太极拳,暗合阴阳之妙。我们可以模仿蛇行而创造一种体操,缓慢扭动全身,从指尖到足跟节节运动,扭动、盘曲、翻转,可以起到活关节、强筋骨、韧皮肉的功效,还可以调动内气在全身流动,洗筋伐脉,温养内脏,其健身养生效果比广播体操和武术套路更好。
跟龟学“打坐”
龟长寿的秘密是行动缓慢,动少静多。科学实验证明,心脏的寿命与运动的频率成反比,心跳慢的动物寿命长,心跳慢的人也相对长寿。在道家的功法中就有“龟息”一法,凝神静气,关闭五行,呼吸若有若无,心跳轻慢。人在没事的时候,不想、不动、不闻、不问、不言、不嗅,如龟如石,全身放松,内气会自生,温养经脉、脏腑、神魂还能融入天地,采集天地灵气,补后天不足。我国中国传统养生方式的打坐,和风靡世界的时尚运动——瑜伽一样,都主张静坐,因此,在诸多的养生保健法中,静坐是中老年人最好的运动方式之一。
跟马学习睡午觉
马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除此之外都是浅睡眠。在中午吃饱后,只要安静站立,马就可以进入睁着眼睛的浅睡眠状态。如此短暂频繁的睡眠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其实,午间小睡是有好处的。调查显示,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
制定“猫式”作息时间表
1 清晨“猫式”懒腰
每天清晨睡醒后,趴在床上,撑开双手,伸直合拢双腿,撅起臀部,像猫拱起脊梁那样用力拱腰,再放下高翘的臀部,反复做十几次;或双膝双手跪趴在床上,双肩上耸,拱背缩腹,使脊柱上拱,再后双肩放松,腰背下沉使脊柱凹下,做猫伸懒腰状。动作越大越好,尽可能拉到极限,这样可促进全身气血流畅,防治腰酸背痛等疾病。
2 午间“猫式”瑜伽
身体保持跪姿,双臂向前伸展,双手撑地,慢慢吐气并拱背,腹部向内缩起,下巴尽量向内贴近胸部,将意识停留在自己容易酸痛的部位,屏住呼吸,保持以上动作10~15秒,然后仰头吸气,再屏住呼吸10~15秒后放松。
3 傍晚迈开猫步
人如果踮起脚来,走路的时候也可以像猫一样无声无息,而且踮脚走路对人的身体有许多好处。踮脚走路也叫踮脚静走,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儿走路并尽量不发出声响的走路方式。在晚饭后散步时,可以试试这种走路的方式。踮脚静走时,会感觉到足心和小腿后侧的屈肌群十分紧张,这比一般正常行走时对屈肌的锻炼强度要高很多。
4 夜晚猫腰入睡
猫有很多种睡眠方式,但多数猫的睡觉方式为身体向右侧卧,后肢微屈,前右肢自然屈于身体右侧接近头部,前左肢自然向下并微微伸直。以这种姿势入睡不损心气,像猫一样蜷卧后大脑很快就能静下来,而且很快进入梦乡。
5 睡前洗澡按摩
猫喜欢用舌头舔自己的毛。其实无论人还是其他动物,清洁和按摩身体都是身心愉悦的起点。皮肤上有丰富的血管,因此沐浴及按摩可以影响体内血液分布和携氧状况。皮肤上还有大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末梢。通过刺激,人体的脏器功能以及新陈代谢都会受到调节。
想方设法保持良好情绪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10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可使机体血液循环稳定,细胞代谢旺盛,内分泌、心血管、免疫、呼吸等生理系统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增进免疫力、预防疾病,从而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促进人体生理健康。反之,郁气于胸,伤神又伤身。
而动物们似乎知道该如何保持良好情绪。有一种斑雀,在争斗时会突然偃旗息鼓,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躲到一边去整理羽毛、伸伸腰、抖动身体、抓挠头皮、打哈欠、小睡、取食、筑巢等,两只袋鼠争斗时,会突然停止打斗,转向一侧去整理自己的体毛;两只海鸥在受到对方攻击时,其中一只常丢开攻击目标转飞向别处,十分激动地啄草、石子等。它们都是把积蓄的愤怒情绪转移或宣泄到别处,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良好情绪。动物这种以转移注意力摆脱负面情绪的方法,人类亦可效仿之。
持之以恒保持身体的运动量
据有关资料记载,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200岁,而关在动物园里却活不过80岁;在野外生活的野兔可活15年,而家兔却只能活5年。由此可见,活动锻炼多,寿命也长,人也不例外。据专家研究发现,平时不爱运动者与经常运动者相比,其心脏要早衰10~15年,冠心病发病率要高约1.2倍。医学家也证实,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等慢性病多发于活动偏少的人。有许多动物会有意识地运动身体,增加运动量。
动物专家发现,对于唾手便可抓获的小动物,猎豹常常并不急于抓捕,而是首先惊动猎物,让其亡命般地奔逃,待跑出一段距离后,猎豹才一跃而起,迅速追扑向猎物。某些动物即使被限制在一定范围时,它们也会设法保持身体的运动量。在动物园里被关着的动物,虽然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但绝不养尊处优,总能自觉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如猴子爱不停地跳上爬下;关在笼子里的狮子,不因活动天地狭小而放弃运动,常常漫无目的地在笼里来回转圈等等。
推荐访问: 动物学 活到 不是梦 百岁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