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卢氏结构”问(一)
问:这几年关于卢氏结构的话题此伏彼起,成了武林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有人说它精彩绝伦,有人说它形谬神悖,各自振振有词,理由都充足得很。他们只顾唇枪舌剑,只苦了我们这些听演讲的人,我们到底该信谁的呢?请问先生,您是如何看待卢氏结构的呢?
答:卢氏结构是卢止文先生和他的门人向社会推荐的一套拳学修为模式。
卢氏结构的积极思想和学术意义,就是“以最仕的生物学运动求证最仕的人体力学效果”。
卢氏结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对拳学桩功的认识、分析、研究和驾驭。在对桩功的总体设计和局部处理上,卢氏结构可谓“桩功学”的极致。
卢氏结构的最大的学术贡献,是它在中华武术的一个特殊时期,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当“放松桩”和“幻想桩”肆疟武林的叫代,卢氏结构倡导桩架具备切实的功态和劲力的切实贯通,把为数不少的人导入正途,实在是一桩无量功德。
当前关于卢氏结构的讨论,发言的双方均失之偏激,少一份平和心。在我看来,卢氏结构确实有它的精彩之处,但还谈不上绝伦。卢氏结构确实有它的不足之处,但也还不至于一无是处。我们既不能因为它的精彩而忽略它的不足,也不能因它有不足之处就连它的精彩也否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才是对待学术的正确态度,也才是对待卢氏结勾的公正态度。
有人因为我曾经说过卢氏结构“精见独到”,便认定我对卢氏结构持全盘赞赏态度,这样理解是不对的。我讲的“精见独到”仅指卢氏结构的桩法,并不包括卢氏结构其他方面的内容。一如我讲的“精见独到”仅指卢氏结构的桩法,并不包括卢氏结构其他方而的内容。一如我讲“太平洋酒家的鱼翅天下第一”是赞赏它的鱼翅,并没有向人推荐它的包子、油条与火锅。你若因我的话去太平洋酒家吃狗不卿包子,伤心失望怪不得我。
问:有人说卢氏结构的结构前所未有,它的发现冠绝古今,在学术界独一无问,请问先生如何认为?
答:卢氏结构并非无本之木,它好比一朵红花在古老的树桩上。而如此的好花,只要这树桩存在,那么它过去就曾经开过,以后也还会再开。所以,说卢氏结构前所未有是无视历史,说它独一无二是无视现实,而说它冠绝古今,恐怕就有欺师火祖之嫌了!
大家不妨想一想,卢氏结构的桩架,难道不是以古传桩架为基础吗?卢氏结构的桩法,难道不是以古传桩法为依据吗?卢先生早先学的桩功,大约还不至于一无是处吧?萧海波夫子的功大,大约还不至于不值一提吧?如果卢氏结构是唯一正确的机态,萧夫子的功夫在当年是怎样练出来的?如果说卢氏结构是独创的伞新的,莫非卢先生早年学习萧氏八卦就没得真传?不会吧!
我认为,把卢氏结构和它的前身印证之后,才可以判定它是不是超越古人和在哪方而超越了古人。把卢氏结构和当代学术科研成果平等地客观地公正地对比之后,才可以知道它是不是代表着当今学术的最高水平。在没有具体比较之前,盲目下结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任何结论只能产生在实践验证之后,而不足在事实成就之前。
问:有文章说卢氏结构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后现代科学水平”,能够“替代现有的运动理论和技术”,直接应用于体育、军事、戏剧、舞蹈、医学、美术、生产劳动,并且可以解释“生命现象的未知阶段”,请问先生,卢氏结构真有这么大的神通吗?
答:万能的学术是不存在的,万能的学术一定是骗局和邪说! 在我们讨论学术时,不能把关系位置搞颠倒。一门学术涉及哪些学科和可用于指导哪些学科,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现代科学有许多学科,每一学科都不免涉及其他多种学科的内容,但是一个学科总得归属于一个学科。以中医为例,中药材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内治法属于化学,外治法属于物理学,中药配伍理论属于哲学,剂量属于数学,职业道德属于法学……尽管中医与数不清的学科相关,但人们并不因此说中医是数学是化学是法学,可以指导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古今中外异口同声一致说中医是医学。以此类排,卢氏结构不也一样吗?
如果有人一定说卢氏结构可以指导体育……生产劳动,那么,我要问的是:卢氏结构的哪个桩架适用于跳水?卢氏结构的哪种功法适用吊嗓子唱嗽?飞机上的陀螺仪引用了卢氏结构的哪些桩态?安宫牛黄丸和青霉素中都采用了卢氏结构的哪些成分?锄草割麦能用上卢氏结构的什么桩势?车铣刨焊哪个工种与卢氏结构相关?
谁能告诉我?
由于我是个武人,我认识的练卢氏结构的人也都是武人,所以我只知道卢氏结构属于武术,卢氏结构的桩架和功法练好了可以强化形值,可以协调动作,可以促成得手与发力,其别的,我是一无所知。练卢氏结构的人本身也有是工人的,也有是医生的,截至目前,我还不曾听说工人造出了卢氏结构零件,医生开的药方中有卢氏结构一味药。
至于解释“生命现象的未知阶段”,那是生物学和未来学正是探讨的课题,恐怕不是卢氏结构可以胜任的。除非有人告诉我卢氏结构是如何感知“生命的未可知阶段”的,否则我就认为解释未可知事物是信口开河!换句话说,似如卢氏结构要解释的是地球大爆炸之后的生命现象,那么它与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有什么相干呢?
问:这几年我们关于卢氏结构的争论,我们听得够多了,可是卢氏结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至今也没人系统介绍。先生可不可以对我们介绍一下卢氏结构的学术内容呢?
答:对于卢氏结构,我是个门外汉,所以我介绍卢氏结构,难免会说些外行话。在此预先声明:如果我的说法与卢正文先生的说法发生冲突,以卢正文先生的说法为准。因为关于卢氏结构,只有卢正文先生最有发言权。
卢氏结构以桩功为主体。它的核心部分是桩功,从这个角度上,卢氏结构如果叫做卢氏桩功,也许更直观容易被人接受。
卢氏结构的桩法,有浑圆桩、抟气式、子午桩、九防式、反冲式等等,从大形上讲,是一个正而桩,两个侧面桩。
卢氏结构的训练步骤,大致分为三步,即静态——自律动态——随遇动态。亦即站桩——自身找力摸劲——实际对抗。这三种状态通常是循环式进行的,但程式并不刻板固定。例如剥抗中感知的弱项,有时要在静态中凋整,有时要在自律动态中调整,这是老师教的学问,也是学生学的学问,不是可以预先固定的。
卢氏结构的修证,一步有一步的要求,一处有一处的讲究。例如静态的阴松阳紧,自律动态的反称运动,均是势有来历,法有出处,要求明确,量化具体,看得见摸得着,不同于世俗的“放松桩”“幻想桩”也。对这一点,各卢氏结构版本均有介绍,在此不赘述。
通过卢氏结构的修证,学者可
以拥有牢固的间架结构、浑然一体的动态、自律自动的局部反应、节节贯穿的连通劲力,而这一切,均是拳学运动的资本。
至于“来力不入、去力无阻、周身反弹、犯者立倾”,那是卢氏结构追求的高境界,功大真正练到出神入化的情形,后学奋斗的目标,并不是指的普通现象。这样的境界肯定有人能达到,但肯定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更不是每一个学习卢氏结构的人都马上可以达到。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否则,那些曾经用“幻想功”站“放松桩”几十年如一日到头来终不知“周身无点不弹簧”为何事的人,只怕还要再一次失望呢!
问:卢氏结构的前期宣传已经很久了,但是它的学术推广工作至今未能大面积展开,请问先生,是什么制约了卢氏结构的普及?请先生客观地谈一谈您的看法?
答:一项事业的成功,除了事业自身的社会价值外,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环境和与事的人。卢氏结构的普及不利问题不在社会环境,而在它自身的学术位置和卢氏结构内部的人书关系。
制约卢氏结构拓展的第一因素是它的学术定位,卢氏结构的主攻课题是桩态,这是它的精华所在。桩态之外的其他部分,并不是卢氏结构的强项。卢氏结构的学术性质决定它可以用来优化和强化各种武技,却不适于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独立研修。宣传卢氏结构的人大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又不愿公开承认这一点,所以推广卢氏结构的进程雷声大雨点稀也就不足为怪了。
制约卢氏结构拓展的第二个因素是权威版小。截至目前,卢氏结构尚无权威版——既无卢正文先生亲著的《卢氏结构》,也没有整个门派共同认可的规范化教程。社会上流传的五花八门的“卢氏结构”,没有听说哪一本经卢正文先生认可,也没有哪个版本不被其他版本和其他同门指责,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没有一本敢章而皇之地冠名《卢氏结构》。众多版本学术不权威,名词术语不统一,实修模式不规范,这样的版本越多,读者对卢氏结构的认识越糊涂,哪里还敢贸然尝试呢?
制约卢氏结构拓展的第三个因素是卢氏结构团体的内耗。一个人写了一篇介绍卢氏结构的文章,马上就有人站出来说他讲的这不对那也不对;一个练卢氏结构的人写了一小书,马上就有人跳出来骂他剽窃:一个练卢氏结构的人自己打开了一个局面,马上就有人发檄文把他“清出师门”,宣布他与卢氏结构无关……作为卢先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难道他们的成就不都是卢氏结构的骄傲吗?本是同根生,为什么非要做出这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呢?
如果卢先生亲著的《卢氏结构》早日问世,如果卢氏结构的所有门人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行动、抛却私心,同心同德地致力于卢氏结构的宣传和推广,卢氏结构的普及时间一定会大大提前。
如果大家依旧在打内战,在伤害同门人的感情,那么,随着一部分精英的脱离和学术认识的分裂,卢氏结构的推广就可能而临灭折的危险。
愿卢氏结构的门人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问:有文章说卢氏结构可以把重心放在体外,达到无体重负担的境界:可以把地球引力变成驱动力:可以用毛孔吸氧气:可以用胸腔代替肺部呼吸:可以练出骨肉分离的脱骨状态……这些凭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理知识所不可想象的高级功能,卢氏结构真的可以练出来吗?
答:卢氏结构是科学的人体运动,是人体的科学运动。因为它不是特异功能运动,所以它肯定练不出特异功能。诸如你上面提及的种种超越自然违反科学不具事实的“神奇状态”,卢氏结构过去不曾具备,以后也不可能练出来。
结构大师所说的重心,大约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自身的中心点,一个是地球重心场对人体作用的合力点。要说自身的中心点,它好比鸡蛋的蛋黄、网形的圆心。蛋黄不可能长在鸡蛋外边,圆心不可能在圆的外边,那么,自身的中心点又如何移出体外呢?至于重力场的合力点,它可以在支撑而之内静止或游移,也可以短暂地处于支撑面之外,但这个合力点的“点”,一定是在人体内部。如果重心可以提出体外,老天爷!那人岂不成了太空人了吗?
物理学告诉我们,人无时无刻不处于重力场的作用之下,人只有在以运载火箭一样的速度运动时,才可以做到无体重负担。人连子弹的速度、连弓箭的速度都达不到,想抛弃体重负担岂不是痴人说梦?
至于说“卢氏结构”能够“放弃抗引力”,“将地心引力由制动力变成驱动力”,在我看来,纯属无稽之谈。地心引力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与之抗争。谁若放弃抗争,他就必将倒地不起,如一滩烂泥,抗引力如何敢放弃呢?
至于“将地心引力由制动力变成驱动力”,乖乖!这可真是一项大发明!这项发明如果用之于人,那么所有的竞技运动冠军他一定全包了,他一定比安太还安太了!这项发明如果用于制造仿生机械,那么世纪能源危机就一下子彻底解决了!中国的土地上将奔驰着以地心引力为驱动力的永动机式的汽车、拖拉机,天空将飞翔着以地心引力为驱动力的永动机式的飞机、海洋里……海底下……矿井下……高山上……清一色的不耗能源无污染的地心引力驱动工具在运转,那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色!
一个划地心引力为驱动力的科学系统,绝对是中国第五大发明——如果这是真的话。我担心的是,“水变油”的闹剧刚刚结束,地心引力驱动体系的好戏只怕是不好开场吧?
医学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呼吸器官是肺,气的出入口是鼻孔。人的皮肤不是呼吸器官,并且和用皮肤呼吸的青蛙的皮肤构造不同,所以人的皮肤不具备气体交换职能。人吸进的空气只能进入肺部,胸腔里是进不得气的!一旦胸腔进气,造成气胸,肺部就难以扩张,人就有生命危险。结构大师说练卢氏结构可以“毛孔吸氧”的水平?可不可以请大师现身说法,当众试验,用橡皮泥填实鼻孔、胶带贴封嘴巴,用毛孔呼吸上十次八分钟,给人们一个彻底的惊喜?可以吗?
我估计,大师肯定不会。为什么?毛孔吸气十分钟之后,大师就成了阎老五的座上宾了!至于“胸腔进气”后“久战不疲、气定神闲”的奇迹,所有医生都可以保证它不会出现,大师也决不会舍命陪君子试验给我们看,也就免了吧!
结构大师说“回胸”可以加强心脏弹力,不知是通过何项试验得出的结论?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当身体静止或缓和运动时,心脏的弹力一定不受姿态的影响,心脏的弹力只会随运动强度的需要而加强。大师又说“回胸”,可以“均衡心脏的位置,保证在运动条件下内脏不紊乱”,此话亦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心脏在体内的位置是固定的不可置换的,根本无法人为铺排。大师这般演讲,莫非一练卢氏结构人的心脏就成了活动的不同定的可以任意安置的吗?我敢保证,人练不练卢氏结构,回胸不回胸,心脏的位置的均衡都是一样的。
至于说“内脏不紊乱”讲的也不清楚。大师所说的紊乱,是内脏位置呢?还是内脏功能呢?如果说是位置,那么大家尽可以放心,五脏的位置是天生固定好的,即是翻跟头打滚也不会紊乱,大可不必用回胸去控制它。如果说的是功能,那么健全的内脏的功能是井然有序的,不回胸它们也不会紊乱,回胸它们也不会更整齐。如果功能紊乱了,那一定是身体出了毛病,但是治疗器官机能紊乱是医药的事,恐怕不是一个回胸桩能包治的吧!
结构大师还向读者推荐“脱骨状态”,说这才是高级功夫,引得不少人仰慕不已,惊为绝技。我很奇怪那些盲目迷信脱骨状态、脱骨力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去问问大师,看他讲的脱骨状态是肌肉脱离了骨骼呢?还是骨骼与骨骼相互脱节了呢?生物力学告诉我们,人体的力是由肌肉运动产生的,而骨骼是肌肉的支点和力的传导的杠杆。如果肌肉真的与骨骼脱离了,它以什么为支点发力呢?如果骨骼与骨骼真的脱节了,那么力是如何层层传导的呢?
我不知道宣扬毛孔吸氧胸腔进气脱骨力的大师是不是学过医学。如果他对医学是门外汉,这些“姑妄言之”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此人本来就是医学专家,那么我们大家是不是该问问大师他信口雌黄是何居心?
推荐访问: 卢氏 结构